《中國戲曲志河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與《中國戲曲志河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戲曲志河北卷》
- 作者: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北卷》編輯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3年11月01日
- 出版社:中國ISBN中心
- 類別:地方志
《中國戲曲志河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與《中國戲曲志河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中國戲曲志河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與《中國戲曲志河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作品目錄《中國戲曲志河北卷》中國戲曲志(河北卷)...
《地方戲曲文獻彙編·河北卷上(全四冊)》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地方戲曲文獻彙編·河北卷》所收為《河北戲曲資料彙編》第一至二十輯。《河北戲曲資料彙編》由《中國戲曲志》河北卷編輯部編輯,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北分會於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內部...
武強戲曲木版年畫是中國河北武強以戲曲為表現題材的木版年畫。現存武強年畫,大半為戲畫,涉及劇目230餘出。湖北美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民間年畫》選印27幅,有《渭水河》《乾坤帶》《打金枝》《施公案》《羅成賣絨線》《桂花盜印》等;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國戲曲志·河北卷》選印5幅,...
《中國戲曲志河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記述了河南省戲曲中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習俗等各方面的歷史以及當地著名戲曲人物。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河南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 ...
《中國戲曲志北京卷上》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北京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各方面記述了北京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劇志北京卷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 中國戲劇家協會 中國戲曲志...
《中國戲曲志吉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與《中國戲曲志吉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場所、演出習俗等方面記述了吉林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作品目錄 大事年表 志略 劇種 二人轉 京劇 河北梆子 評劇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唱劇 呂劇 劇目 一定要...
《中國戲曲志新疆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新疆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新疆地區、各民族戲曲歷史及理論研究成果。包括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機構,演出場所,演出習俗,文物古蹟,報刊專著,軼聞傳說,諺語口訣行話等。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 新疆卷 中華人民...
《中國戲曲志黑龍江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黑龍江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場所、演出習俗等方面記述了黑龍江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黑龍江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
《中國戲曲志山東卷》是高玉銘,紀根垠,王其德,李愉乾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記述了山東省戲曲中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習俗等各方面的歷史以及當地著名戲曲人物。作品目錄 綜述 圖表 大事年表 劇種表 山東省地方劇種分布圖 志略 劇種 呂劇 柳子戲 山東梆子 萊蕪梆子 平調 棗梆 東路梆子 柳琴...
《中國戲曲志寧夏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場所、演出習俗等方面記述了寧夏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 寧夏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
(《西平縣戲曲忠》領導小組與編輯人員合影)主編:高沛 副主編:常瑞醜 編輯:徐杏林 編輯:趙遵貴 西平縣政區圖 序 序一 凡例 目錄 綜述 綜述 圖表 一 大事表 二 劇種表 志略 一 劇種 一、豫劇 二、河南越調 三、河南曲劇 四、羅戲 五、卷戲 六、二夾弦 七、河北梆子 八、二黃 九、墜子戲 二 劇目...
羅卷戲是流傳於河南省汝南縣及河南省鄧州市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羅卷戲還流傳於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境內。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1.羅卷戲不僅是藝人們謀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載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2.羅卷戲道白多使用當地方言土語和中州韻,唱腔旋律亦與當地民間語音節奏相接近...
內黃落腔積極回響省政府的號召,並在戲曲的題材上作出了很大改革,主要表現在戒菸、戒賭、放腳、反包辦婚姻等方面。此外,在和各地的戲曲相互交流中,落腔取長補短,不僅增加了很多劇目,而且在舞台設計、表演動作和人物造型上都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隨著交流越來越廣泛,落腔的演出區域也逐漸擴展到山東、河北等地。但...
1958年,該團整理上演了一批優秀劇目,其中《海瑞告狀》參加了1959年河北省戲曲匯演並獲獎,省電台還播放了《海瑞告狀》、《洪湖赤衛隊》、《八郎刺蕭》等劇的錄音。1970年至1972年,西調劇團曾一度改唱京劇,後又恢復唱西調。文化特徵 聲腔特徵 永年西調屬板腔體,聲腔主要由絲弦曲牌和大笛曲牌組成,有“二...
漁鼓戲以霑化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的無棣、陽信、惠民、濱城、博興等縣區,山東省東營市及河北省黃驊市等沿海一帶,漁鼓戲也廣為流布。霑化境內胡營村、雙陳村、樊橋村、大蔡村、付家村、韓家村以及河北省黃驊市的馮家堡、趙家堡、岐口等村都曾有頗具規模的業餘戲班。漁鼓戲集漁鼓(道情)、地方歌舞、武術和漁民...
“商路即戲路”。對於上黨二簧的來歷,出生於上黨梨園之家的趙樹理認為是漢劇北傳河南,而後又經上黨戲與河南戲交流學習而來。《中國戲曲通史》寫有:“直到今天,廣東、陝西、山西三省尚保存有漢調二簧的遺蹟。”被稱為“音集南北二簧調”。嘉慶十八年(1813年)鳴鳳班演出的上黨二簧在澤州府名列前茅。1979年,晉城...
北路梆子與中路梆子流傳到京、津及河北城鄉,受當地語音影響而形成河北梆子。河南謳進一步發展,成為豫劇的豫西調和祥符調。此後,豫劇在河南、山東一帶又分化出平調和懷梆兩個梆子戲劇種。山西上黨梆子別具一格,它由梆、昆、羅、卷、黃五種聲腔組成,在發展過程中曾與豫劇、懷梆相互影響。清光緒年間上黨梆子流...
早期的雜劇以“笑樂”為特徵,“全以故事世務為滑稽”,“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人,以資笑”。早期的南戲亦以丑角藝術和喜劇見長。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間目連戲,也保留了這種表現喜劇的幽默風趣的藝術風格。不少地方劇種的目連戲中,均有喜劇性的表演片斷。如弋陽腔目連戲中的“啞子夜請”;浙東啞目連中的“...
羅戲又稱大羅戲、大笛子戲、羅羅頭。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河北省南部肥鄉、廣平、曲周等縣。豫東北范縣、清平、南樂以及魯西陽穀、莘縣、冠縣等地,也是流行羅戲的地方。 羅戲源於弦索俗曲,與弦子腔、亂彈腔系屬同源,何時形成戲曲劇種不詳。歷史背景 羅戲源於弦索俗曲,是傳統民間藝術的一...
阿宮腔尤其以女聲最為動聽,在唱腔上有明顯的拖腔,就是在演唱時經常有“那意呀唉”,據說,這“那意呀唉”是當時秦時宮女的語言習慣。這種習慣一直被阿宮腔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藝術所沿用。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疊腔)(三不齊)和(單句送)等。曲牌 常用的曲牌有(一起清雪...
先收河北。直破東都。況我家在清池。料他松菊之閭。都成荊棘之地。侯節度又拔兵從海上去了。我既已許國。安得顧身。只索速追向前去。。銜玉命。下彤墀下外侯節度末許俊並戎妝領軍上。作者簡介 梅鼎祚(1549—1615),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宇禹金,號勝樂道人,宣城人。著有《玉合記》《崑崙奴》。
評劇,流傳於中國北方,是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評劇有東路、西路之分,而以東路評劇為主。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
靈丘羅羅腔據老藝人的傳說, 是清末由河北傳入,前身為河北的絲弦戲。靈丘羅羅腔與絲弦戲確屬同一聲腔系統。兩個劇種的藝人同台演出,俗稱“一鍋煮”,而靈丘一帶又習稱本地羅羅腔為“倚羅腔”、“侉絲弦”。“侉”是當地人對河北、山東等語音的一種稱謂。據此,可以認為這一劇種系絲弦戲(羅羅腔)流入山西...
楊金年系統培養藝人輩派如此之多,持續時間如此之長,涉及地域如此之寬廣,在中國戲曲史上絕無僅有。許多藝人被譽稱為“活孔明”、“活魏延”、“賽太太”、“金蝴蝶”、“海里蹦”等等,在陝、川、鄂、豫一帶影響很大。早年漢中“四門四關,皆唱二簧”,所屬各縣大都盛行這一劇種。建國後,漢中市和鎮巴縣建...
孝義碗碗腔流傳在孝義市及周圍市縣。孝義碗碗腔有兩種聲腔:皮腔和碗碗腔。兩種聲腔均來自孝義皮影戲,即紙窗皮影唱皮腔及紗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淵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形成於北宋時期,一說形成於戰國時期。皮腔因主要以嗩吶為伴奏樂器,故亦稱“吹腔”。有專家認為孝義吹腔是中國戲曲古老的聲腔之一。 2006年5月20日,...
打城戲是揭示民間戲曲與宗教、民俗互動關係的重要標本。作為儀式戲劇,打城戲是宗教、民俗、藝術等多種文化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晶;作為戲曲劇種,打城戲又傳承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美學傳統。傳承人物 吳天乙 ,男,漢族,1938年12月出生,泉州市人,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打城戲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泉州市...
劇團的演出範圍擴大很多,曾五赴省城、東進河北、南下中原。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社會發展,行業之間以及行業內部間的競爭加劇,地方小劇種也經受著來自電影、電視、歌舞、曲藝等行業方方面面的壓力,2000年,秧歌劇團便在這樣的環境下被迫解散了。文化特徵 唱腔板式 壺關秧歌屬板腔體。以上下句對稱結構為主。主要有【二...
,參加了2015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地方戲藝演。2018年,由阜南縣演藝中心創作排演的嗨子戲《競標》,在北京中國地方戲演出中心參加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榮譽表彰 2016年11月,由阜南縣文化館編排移植的嗨子戲《按規定辦》,獲第十三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
在祁太秧歌中,還有擴充句式和綜合擴充句式,這是打破常規的樂句結構,使樂曲更加有表現力,更加的豐富多彩。在原有的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的基礎上對樂段進行擴充,加“垛句”,就像戲曲當中的“垛板”,這樣的創作方式,可以使樂曲的敘事性更強,更加生動有趣有故事性。唱腔襯詞 祁太秧歌的唱詞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