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志·江蘇卷

中國戲曲志·江蘇卷

《中國戲曲志·江蘇卷》是中國ISBN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江蘇卷》編輯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戲曲志·江蘇卷
  • 作者:《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江蘇卷》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中國ISBN中心
  • 出版時間:1992年12月
  • 頁數:1128 頁
  • 定價:100 元(特精裝)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7600186
  • 叢書:中國戲曲志
後記,

後記

江蘇自古以來戲曲名家輩出,明清兩代揚州和蘇州的戲曲尤為繁榮,這時期江蘇籍戲曲家約占全國戲曲家總數的百分之六十。歷史悠久、具有全國影響的崑劇亦誕生於本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指引下,本省的戲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中國戲曲志》編委會負責同志曾一再提及編好江蘇卷,保證《中國戲曲志》全書的質量有著直接關係,我們深感編纂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本卷編委會於1985年10月在南京召開首次會議,研究確定了編志的大體規劃,接著去成都簽訂了《議定書》。迄今已有五年多了。
編志工作是在一無專職人員、二無活動經費、三無辦公地點、四無編纂資料的情況下上馬的,可謂從零開始。我們提出了“五子登科”的構想,即:擺上位子,搭好班子,籌集票子(經費),理出路子,最終拿出本子。要取得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使編志工作能擺上應有的位置,我們要求各級文化主管部門首先自身要將這項工作重視起來,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建立起一支普查和編纂隊伍,我們以省文化藝術研究所的業務骨幹為主體,借調部分戲曲專業幹部,組成了省卷編輯部,並發動全省戲曲工作者和離退休老藝人共同參與這項工作。省、市文化主管部門在文化事業經費相當拮据的情況下,儘可能安排了編志工作所必需的經費。儘管舉步艱難,由於逐漸得到各級領導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廣大戲曲工作者的努力,使這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展開。
全省編志人員共五百多人。普查資料階段,先後有三千人次外出調查,總行程約五萬公里,共調查訪問五千多人次,蒐集原始資料近一千萬字,還有很多圖片、錄音、錄像資料以及大批珍貴的戲曲文物。
通過普查,在東台發現了久已絕跡的“扇子戲”;在沭陽發現清末海州女傳奇作家劉清韻失傳的傳奇手抄本《望洋嘆》、《拈花悟》;在高淳訪得古老劇種陽腔目連戲現尚健在的四名老藝人,進一步考證了陽腔目連戲的若干問題;在蘇州、南京、無錫等地尚保存著大批完好的清代戲文泥塑.提供了許多有關清代崑曲的劇目穿戴、臉譜、身段造型、舞台調度等方面的形象資料。經過普查,掌握了豐富的資料和一批珍貴實物,為進行編纂工作提供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在普查資料及編纂過程中,湧現出很多動人事跡。有位老藝人一邊咯血一邊介紹當年戲曲班社活動的情況;有位同志外出徵集資料,不幸因車禍撞斷兩根肋骨,傷體未愈即離開醫院,繼續參加編纂工作;有些老藝人無償地獻出了珍藏多年的藝術資料,其中有價值較高的古手抄本《十二金錢總講本》等;有的同志趁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藝人尚在人世,抓緊走訪,在一、兩個月內就跑了二十多個縣、鄉,訪問了百多位老藝人,記下了十多萬字的採訪筆記。有的同志說,編志工作本身應當入志。確實,在普查和編志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好人好事,應當和志書一併傳之於世。
1987年10月省卷編委會正式批准了省卷條目提綱(第五稿),爾後各市編輯室、省直屬院團校編寫組以及由省卷編輯部直接聘請的撰寫人員共二百多人,投入了釋文撰寫工作。至1988年初,釋文初稿大部分完成,經分類討論,逐條進行修改。為撰寫好地方劇種的條目釋文,還分別召開了錫劇、揚劇、滑稽戲(邀請上海的同志參加)等地方劇種的討論會,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看法。1989年2月印出省卷初稿。4月20至28日,《中國戲曲志》編輯部在無錫金城飯店召開“江蘇卷”初審會議,5月13日省卷編輯部召開會議討論落實初審意見,要求在10月底基本修改結束,11月開始自審,1990年1月下旬全部結束。1990年5月14至20日,《中國戲曲志》編輯部在常州青山莊賓館對“江蘇卷”進行複審,後又根據複審意見對部分條目釋文再次進行了修改。 當“江蘇卷”問世之際,我們對《中國戲曲志》編委會和編輯部給予的關懷與指導,對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和給予的支持與幫助,致以深切的謝意;湖南、江西、山東、上海、北京等省市來我省對編志工作傳經送寶以及參加特約編審的諸位同志,一併表示感謝。
“江蘇卷”的編纂工作是一項浩繁的科學研究工程,雖歷時五年有餘,因限於水平和條件,疏漏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大家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