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頁數:
- 定價:
- 開本:
- 裝幀:
- ISBN:
《中國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是2017年9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內容簡介 廣州位於我國南海之濱,珠江i角洲北部,兩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自古以來,廣州海上交通發達,是中國對外交往...
黃埔村,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琶洲島上、黃埔涌北,村域面積2.5平方千米。黃埔村因水而生,因港而興,是廣州千年商港性格的典型代表,既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一口通商”的外貿名港,也是中美貿易開端等中國對外交流貿易重要見證的泊地。黃埔村保留了較完整的...
南崗街道,隸屬於廣州市黃埔區,位於黃埔區的東部,東至增城市新塘鎮水南村,南至東江與廣州保稅區相連,西至夏港大道與穗東街夏園社區相鄰,北至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夏港街筆崗社區。2002年8月1日,南崗街道掛牌成立。南崗街道總面積1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9公頃。南崗街轄區內共有九個社區,人口76747人(...
《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是2014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旅遊局。內容簡介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是嶺南文化中心地,是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是改革開放前沿地。千年商都、文化名城、美食天堂、時尚前線、市井文化……廣州市旅遊局官方權威打造,帶你領略這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這既是一本最專業權威...
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這條航線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宋元時期是範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
設計理念是:以中國文化為底蘊,藍色文明、海洋文化為背景,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充分展現了嶺南人“乘風破浪,勇於開拓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獨特人文精神。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商都、港口,有兩千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一直以來以特有的藍色文明、海洋文化著稱。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
《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全三卷)》是2005年3月25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局。內容簡介 廣州(古稱番禺)是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與我國沿海各地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文化遺產,同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留存至今的海上絲綢之路廣州...
高峰在啟動工作會議上表示,現代紀錄片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對紀錄片的拍攝要求越來越高,海上絲路是一個極具深度的世界性的文化題材,拍好這部紀錄片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需要,也對我國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都具有重要意義。甘新指出,廣州作為海上絲路發祥...
《廣州歷史文化旅遊》是2010年9月1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石堅。內容簡介 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是中國民主革命以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策源地,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這體現廣州歷史文化旅遊具有的重要地位。《廣州歷史文化旅遊》以廣州保存的豐富歷史文化遺址和文物為切入...
廣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州港是世界唯一兩千年長盛不衰的大港。發達的海上貿易使得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商業門戶,有著“千年商都”的美譽。憑藉港口優勢,作為中國南大門的廣州在歷史中實現了與東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的貿易和經濟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文化,特別是嶺南文化的傳揚起到了積極作用。兩千...
“散文卷”選取現當代著名作家抒寫廣州風土人情的美文,如魯迅的《讀後感》、老舍的《春來憶廣州》、冰心的《給廣州的朋友》、巴金的《廣州二月記》等,以細膩的筆觸記錄這座城市的生活點滴,尋覓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的“煙火氣”。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及改革開放前沿地,...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是2003年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啟臣。內容簡介 珠江文化叢書。 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發祥地在廣東。本書正是以豐富的中外歷史文獻資料闡述自西漢由徐聞、合浦港出海和魏晉南北朝從廣州港起航,歷隋、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國時期2000年經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的歷史...
廣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地上地下的歷史文化遺存蘊涵豐富。從化作為廣州市的北大門,是古代北民南遷、逃難到廣州、珠三角地區或的重要通道。近年來廣州從化市開展了名城和文物專項普(補)查,其中從化廣裕祠就是在一九九九至二000年文普的重大成果。廣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自秦漢起...
“雜記卷”收錄古今中外名家描繪廣州時代氣象的雜文、名人傳記,如司馬遷的《史記·南越列傳》、亨特的《行商》、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劉斯奮的《廣州賦》、《冼星海:我學習音樂的經過》等,一首首波瀾壯闊的史詩,守護廣州延綿千年的城市記憶。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中心地及改革...
《文學裡的廣州》是2023年7月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秀麗、唐詩人。內容簡介 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22多年的歷史厚重磅礴。有著獨特歷史文化底蘊的廣州,需要讓人讀懂,無論是新廣州人,還是老廣州人,都應該深刻了解生活的這片土地。而當代...
《2014廣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理論研討會》是2014年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研討會。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廣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理論研討會”9月29日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和政府機關的百餘名代表參加研討。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出席...
2019廣州黃埔馬拉松賽獎牌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概念。獎牌造型為航海指南針,金色雲紋代表八個方位。獎牌正面的銀色水紋代表海上絲路的千年歷史,“黃埔”字樣以及開拓者雕像強化地理坐標,窗格紋路代表廣州民間的彩色琉璃窗,海浪紋代表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醒獅紋路代表黃埔的傳統文化。2019廣州黃埔馬拉松...
她指出,未來5年的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戰略有4個重點:外逼改革、產業合作、文化弘揚、生態共建。圍繞新海上絲路深化改革,為廣東再創對外政策新優勢;推動環南海經濟圈合作,為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拓新路;打造“四點一線”絲路游,為潮州古巷、廣州十三行、陽江南海一號、徐聞古巷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廣州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也是歷史上資格最老、歷代相傳、惟一長盛不衰的對外貿易港口。而作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唐代時設在今黃埔南崗廟頭村的鳳梨廟,到了清朝,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尤其是康熙24年(1685年),清政府在廣州設定粵海關,並在黃埔村南邊的醬園碼頭設立黃埔掛號口後,黃埔...
南海神廟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在對外交通貿易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也是對外貿易交往的歷史見證和重要史跡。古廟地處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廣州按例都要到廟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風順。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南海神廟舉行祭典,留...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廣州長時間處於“一口通商”局面,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早在1000多年前,世界各地的人們就從水路而來...
光塔街因現存國內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懷聖寺光塔而得名,自唐宋以來,便是廣州城的主城區,地處廣州古代傳統中軸線上。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光塔街有中國第一個清真寺——懷聖寺、廣州公社舊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南方分部舊址等諸多文物勝跡,有眾多承載著故事的古街巷,以及在各時期湧現出不同...
扶胥港在唐代已成為廣州的外港,海上交通貿易門戶航線至波斯灣、大食國,再向西達東非、紅海這條當時世界最長的“廣州通海夷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辭海》註:“扶蘇,同扶疏、扶胥。大木枝條四布,即謂大木”。《毛傳》解釋為:“扶蘇、扶胥,小木也”。許氏《說文》皆謂大木。由此可見,扶胥...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基本信息 開放時間:6:00—22:00,其中6:00—9:00、19:30—22:00為免費開放時間。歷史簡介 享有“千年體育場”美譽的廣東省人民體育場,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廣州連線東西方的體育文化紐帶,是中國最早放飛體育夢想的近代體育舞台,享有“嶺南體育文化活化石”...
據2024年5月廣州捷運官網數據,南海神廟站可換乘的公交線路如下表所示:文化特色 站名典故 南海神廟站因鄰近南海神廟而得名;南海神廟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西側,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建設成果 施工技術...
琶洲塔,位於新港東路,又稱海鰲塔,是清代羊城八景“琶州砥柱”一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為八角形樓閣式磚塔,外觀9層內分17層,高59米。琶洲塔曾作為導航標誌,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埔古港遺址 黃埔古港遺址,位於新港東路黃埔村、石基村一帶。市級文物保護...
全長20餘米,有9級踏跺。於2005年南海神廟周邊環境大整治過程中經考古發掘出土,是目前廣州地區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帶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明代時期碼頭遺址,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有力佐證,見證了廣州作為中國的海洋門戶、世界大港的千年輝煌。2024年3月,入選廣州市第二批水務遺產名錄。
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10多年歷史,是我國古代四大海神廟中規模最大、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廟,是世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是我國對外貿易交往的歷史見證和重要遺蹟。仿古祭海表演以南海神廟周邊地區鄉民代表為祭祀主體,以蓮花燈、波羅雞等民俗方陣表演為烘托,以人龍參拜、交替唱頌...
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是“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各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達到53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居全國前三位。在廣州投資的外資企業達2萬多家...
廣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特別是在中國近代更是誕生過冼星海、馬思聰等偉大的音樂家。20世紀70年代末,廣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曾經誕生了一批在國內外極具影響的音樂大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強烈的時代感、現實性、平民色彩,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