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是1993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
  • 作者:《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編委會 
  • 題材:軍事史
  • 語言:國語
  • 出版時間:1993年10月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741 頁 
  • ISBN:9787506522526 
  • 類別:軍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是經中央軍委批准,在紅一方面軍史編審委員會領導下,由軍事科學院編寫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政治腐敗,國弱民窮,對外沒有民族獨立,對內沒有人民民主。這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武裝鬥爭,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正如*所說: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是中國共產黨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懂得的真理。認識這個真理是至關重要的。
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汪精衛國民黨右派集團,相繼背叛孫中山制定的革命政策,勾結帝國主義,瘋狂地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被浸入血泊之中,數以萬計的人頭落地。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的“八七”會議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從此,中國革命開始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共產黨進入了創建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歷史新時期。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武裝起義 紅軍游擊戰
爭的開展 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
第一節 北伐戰爭失敗後的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
第二節 南昌起義 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
一 南昌起義
二 起義軍南下廣東
三 起義軍餘部轉戰到粵北
第三節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一 起義的決定
二 起義的經過
三 向井岡山進軍
四 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和第一次反“進剿”
第四節 湘南起義 井岡山會師和紅軍第4軍的
組成
一 湘南起義
二 井岡山會師
三 紅軍第4軍的組成
第五節 紅軍第4軍反“進剿”和反“會剿”井岡山根據地的發展
一 第二 第三次反“進剿”
二 根據地建設的深入和紅軍第四次反“進剿”
三 第一次反“會剿”
四 第二次反“會剿”
五 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
第六節 平江起義和紅軍第5軍的誕生 井岡山根據地紅軍第三次反“會剿”
一 平江起義和紅軍第5軍的誕生
二 紅軍第5軍的作戰行動和主力向井岡山根據地轉移
三 井岡山根據地紅軍第三次反“會剿”
第七節 贛西、贛南、贛東、北閩西地區紅軍的誕生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一 贛西、贛南農民起義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二 江西紅軍獨立第2第4團的組成
三 贛東北農民起義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四 閩西農民起義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紅軍和游擊戰爭的發展,贛南、閩西、湘鄂贛邊、贛東北、右江蘇區的建立
第一節 紅軍第4軍游擊戰爭的發展,贛南、閩西蘇區的建立和發展
一 紅軍第4軍進入贛南、閩西的作戰爭取江西戰略計畫的提出
二 贛南、閩西蘇區的初步建立
三 紅軍第4軍主力在閩中 東江地區的行動
四 贛西南、閩西地方紅軍的發展 紅軍第6第12軍的組成
五 紅軍第4軍水南戰鬥 贛南 閩西蘇區建設的深入
第二節 紅軍第5軍游擊戰爭的發展 湘贛邊、湘鄂贛邊蘇區的建立和發展
一 湘贛邊游擊戰爭的堅持
二 湘鄂贛邊蘇區的建立和游擊戰爭的發展
三 湘贛邊游擊戰爭和蘇區的發展
四 鄂南、鄂東和贛北游擊戰爭的開展
五 湘鄂贛邊地區紅軍和蘇區的大發展 紅軍第8軍的組成
第三節 贛東北紅軍游擊戰爭和蘇區的發展。百色起義和紅軍第7軍的誕生 右江蘇區的建立
一 贛東北紅軍游擊戰爭和蘇區的發展
二 閩北紅軍獨立團和蘇區的建立
三 百色起義和紅軍第7軍的誕生 右江蘇區的建立
四 紅軍第7軍黔桂邊行動和右江蘇區的恢復
第四節 古田會議 紅軍建設基本原則的確立
第五節“十六字訣”的產生 紅軍游擊戰爭作戰
原則的形成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由游擊戰開始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 紅軍第一方面軍的成立
第一節1930年夏季的形勢 中共中央冒險主義的軍事方針
一 1930年夏季的形勢
二 中共中央冒險主義的軍事方
第二節 紅軍第1軍團成立 文家市戰鬥
一 紅軍第1軍團成立
二 紅軍1軍團奉命北上,奪取南昌,九江計畫的改變
三 文家市戰鬥
第三節 紅軍第3軍團成立 進攻長沙
一 紅軍第3軍團成立
二 紅軍第3軍團奉命切斷武(昌)長(沙)鐵路的作戰
三 紅軍第3軍團進攻長沙
第四節 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 進攻長 吉安
一 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
二 進攻長沙
三 吉安戰鬥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紅軍
作戰原則的形成
第一節 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一 戰前敵對雙方的基本情況
二 “誘敵深入”方針的提出 反“圍剿”的準備
三 國民黨軍開始進攻。紅軍實行退卻
四 紅軍轉入反攻 打破國民黨軍“圍剿”
五 紅軍發起攻勢作戰 鞏固和擴大蘇區
六 中共蘇區中央局成立 中央蘇區肅反
擴大化和“富田事變”
第二節 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一 戰前敵對雙方的基本情況
二 國民黨軍開始進攻 紅軍“誘敵深入”方
針的重新確定
三 紅軍主力進至龍岡 東固地區 待機反攻
四 紅軍轉入反攻 打破國民黨軍“圍剿”
五 紅軍發起攻勢作戰 擴大和鞏固蘇區
第三節 紅軍第7軍由右江蘇區轉戰至中央蘇區
一 奉命進攻柳州 桂林 轉戰桂黔湘邊
二 全州會議。轉戰湘粵邊
三 進入湘贛蘇區,參加反“圍剿”作戰
第四節 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一 國民黨軍突然發起進攻 方面軍主力倉
促集中準備反攻
二 紅軍實施反攻作戰 打破國民黨軍“圍
剿”
三 紅軍展開攻勢作戰,鞏固和擴大蘇區
第五節 紅軍作戰原則的形成
第六節 紅軍第10軍成立和反“圍剿”作戰
一 紅軍第10軍成立 開展進攻作戰
二 反“圍剿”作戰
三 南渡信江,編入紅軍第一方面軍建制
第七節 寧都起義和紅軍第5軍團成立
一 寧都起義
二 紅軍第5軍團成立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王明“左”傾路線及其在中央蘇區的推行 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第一節“九一八”事變後的形勢。王明“左”傾路線及其在中央蘇區的推行
一“九一八”事變後的形勢
二 王明“左”傾路線及其在中央蘇區的推行
第二節1932年的6次進攻戰役 寧都會議
一 贛州戰役
二 漳州戰役
三 南雄 水口戰役
四 樂安 宜黃戰役
五 寧都會議
六 建(寧)黎(川)泰(寧)戰役
七 金溪、資溪戰役
第三節 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一 反“圍剿”前敵對雙方的基本情況
二 紅軍攻南豐不克 實行戰略退卻
三 黃陂戰鬥
四 草台崗戰鬥
第四節 紅一方面軍奉命實行“分離作戰”
一 “分離作戰”方針的提出 部隊的編成和
任務
二 紅軍東方軍入閩作戰
三 紅軍中央軍在撫河、贛江間的作戰
第五節 反“圍剿”期間的軍隊建設
一 調整部隊編制 適應戰爭需要
二 加強軍政訓練 提高部隊素質
三 興辦紅軍學校 培養建軍人才
四 加強後勤建設,保障部隊供給
五 加強地方武裝建設 發揮人民武裝的整體效能
六 加強政治工作 提高官兵階級覺悟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紅軍第7軍團北上和第6軍團西征
第一節 第五次反“圍剿”前的形勢和敵對雙方的
基本情況
一 第五次反“圍剿”前的形勢
二 國民黨軍“圍剿”中央蘇區的準備
三 中央蘇區反“圍剿”前的基本情況
四 王明“左”傾路線在中央蘇區的完全統治
第二節 國民黨軍“圍剿”開始 紅軍實行進攻作
戰。紅軍第7、第9軍團的成立
一 國民黨軍“圍剿”開始,硝石、資溪橋戰鬥
二 紅軍第7第9軍團的成立
三 滸灣八角亭戰鬥和雲蓋山 大雄關戰鬥
第三節 中共臨時中央處理“福建事變”中的錯誤。紅軍的作戰行動
一 “福建事變”和中共臨時中央處理“福建事變”的錯誤
二 “福建事變”期間紅軍的作戰行動
第四節 國民黨軍重新發起進攻,紅軍實行節節抵禦
一 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重新發起進攻 紅軍轉戰黎川 南豐、泰寧地區
二 國民黨軍向廣昌 建寧發動進攻 紅軍實行保衛戰
三 國民黨軍轉兵東進 紅軍在建寧地區的作戰
第五節 國民黨軍向蘇區中心區進攻 紅軍實行全線抵禦 紅軍第8軍團的成立
一 國民黨軍向蘇區中心區進攻 紅軍實行6路分兵抵禦
二 紅軍第8軍團的成立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第六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閩浙贛皖邊 紅軍第10軍團的成立
一 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編成和作戰行動
二 紅軍第10軍團的成立及其作戰行動
第七節 紅軍第6軍團配合紅軍第一方面軍反“圍
剿”和西征
一 紅軍第6軍團成立和配合紅一方面軍反“圍剿”作戰
二 紅軍第6軍團西征 同紅軍第3軍會師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中央紅軍長征 勝利到達陝甘蘇區
第一節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突破國民黨軍四道
封鎖線
一 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決策和部署
二 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 西渡桃江
三 通過國民黨軍第二 第三道封鎖線 進入湘南
四 湘江戰役 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
第二節 黎平轉兵,占領遵義
一 翻越老山界,占領黎平
二 黎平會議,紅軍改向黔北進軍
三 突破烏江,占領遵義
第三節 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一 遵義會議
二 一渡赤水,改向扎西
三 二渡赤水,再占遵義
一 中共中央奪取寧夏戰略計畫的制定
二 紅一方面軍同紅二 紅四方面軍會師
三 山城堡戰役
第五節 實行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變,準備直接對日作戰
一 “西安事變”,紅軍支援抗日友軍
二 加強紅軍建設 準備直接對日作戰
三 方面軍實行改編 開赴抗日前線
四 南方紅軍游擊隊反對國民黨軍的總“清剿” 編入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本章小結
基本總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