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師立
基本介紹
- ISBN:9787516025390
- 作者:姜師立
- 出版社: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1日
- 頁數:352
- 定價:198.00元
- 裝幀:平裝
《中國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師立
全程分為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裏運河(古稱“邗溝”)以及“江南運河”七段。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清中葉後,因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其作用逐漸減弱。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新中國成立後,進行...
京杭大運河,延用隋唐大運河,改道並裁彎取直,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
《中國大運河文化》是一本2022年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汶上縣幹部政德教育中心。內容簡介 《中國大運河文化》一書從大運河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探討出發,圍繞中國大運河的歷史變遷、運河水工科技、漕運制度、大運河沿岸城市、運河民俗與非遺、運河區域的重要家族與人物、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運河等七個方面對中國...
運河杭州段肇始於秦代,成型於隋唐,興盛於南宋,是中國大運河使用時間最長的河段之一。杭州積極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帶成果。其中,杭州將運河杭州段三堡至塘棲區域為重點區域,依託大城北區域廣闊的空間腹地,挖掘運河文化遺產價值,以運河水陸交通體系+運河新城、城北郊野公園、塘棲國際文化旅遊休閒區...
《中國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師立 內容簡介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歷史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2014 年6 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大運河流淌了2500 多年,縱貫3200 多千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護傳承中國大...
_大運河隋代完成第一次全線貫通,形成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中國南方北方的大運河。元代由於中國政治中心的遷移,將大運河改線為直接溝通北京與南方地區,形成元明清時期的第二次大溝通。 2023年,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打造“一環線五片區”的亮點提升工程,照亮古今同輝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所獲榮譽 2024年2月,北京...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大運河遺產)的保護適用本條例。大運河遺產包括:(一)大運河河道: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龍山河、浙東運河西興段等;(二)大運河水工設施遺存:拱宸橋、廣濟橋、鳳山水城門遺址、西興過塘行碼頭等;(三)大運河附屬遺存:富義倉等;(四)大運河相關...
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 歷史上曾起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大運河(Grand Canal)、京杭大運河---世間奇蹟、人工天河、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中國歷史文化的...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中國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標識、凝聚中國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體驗空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及其10個河段,涉及北京、浙江等8個省市。背景意義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2019年2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發布背景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
至此,今天的大運河的路線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運河建成後,元朝專設都漕司正、副二使,總管運河和漕運事宜。文化遺產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
2014年3月,里運河文化長廊正式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清江浦段已建成開放,其他各大板塊均在建設之中,預計2017年全面建成開放。文化背景 中國運河之都 江蘇省淮安市有“中國運河之都”之稱。公元前486年,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河段——邗溝溝通江淮,位於邗溝北端的淮安與運河相伴而生,兩千五百餘年。明清時期...
2023年9月21日,第五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式系列活動在蘇州舉行。舉辦背景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貫通南北、聯通古今的大運河,留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
2021年6月26日,大運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遊通航,市民可乘坐遊船開啟全新的水上遊覽線路,飽覽運河旖旎風光、體驗運河文化的魅力。歷史背景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工程,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標誌。通州運河城市段作為京杭古運河的終點和新北京城市發展重地,其景觀設計直接影響城市...
詩詞大運河,就是“大運河詩詞文化”,是歷史文化約定俗成的說法,屬於大運河文學與大運河文化的高級層次。指大運河孕育了“唐詩宋詞文明”(唐詩宋詞,為核心代表,同時涵蓋其他歷史朝代)。 詩詞大運河,因是人工開鑿的河流,人文因素比重大,運河就成為帶有文學生命的河流,帶有藝術基因的河流,“活在文人墨客筆下的...
《大運河文化》是一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翠英。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大運河文化的著作,整部作品從縱向的歷史視角描述運河的形成過程,回顧自春秋以來的區間運河,到隋唐時期的隋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的起源和歷史;從地理角度按照大運河的流經路線依次研究運河...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五方合作機制”共同主辦。活動歷程 2021年10月22日,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開幕。2023年11月13日,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
《京杭大運河歷史文化及發展》是2014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師立。內容簡介 運河文化是一種跨水系、跨領域的網帶狀區域文化集合體。京杭大運河文化是運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綜合性質的、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創造出來的城市群文化,也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從公元前486年開鑿至今,京杭大運河的文化發展成為中華...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大運河,是指中國大運河河北段,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永濟渠遺址和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與大運河連通部分。本條例所稱大運河文化遺產,包括列入大運河文化遺產名錄的大運河水工遺存、各類伴生歷史遺存等物質文化遺產和與大運河相關聯的...
《中國運河文化遺產概論》一書共分為上、下兩篇,力求通過對中國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梳理和介紹,展現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增強沿岸社會傳承和保護運河文化的觀念和意識,以此為當前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參考和借鑑。本書可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運河文化研究者提供參考和借鑑,也可供運河...
央企合作、產業導入、智庫跟進、金融統籌“五位一體”為主要支撐,竭誠為運河城鄉發展提供“縱向全過程、橫向一體化”服務。現任領導 王石 大運河文化協作體執委會主席 姚賽 大運河文化協作體執行主席 社會活動 2020年8月6日下午,大運河文化協作體首次亮相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組織舉辦的“講好大運河故事”研討會。
《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基礎》是2013年7月24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徐明、劉建剛。內容簡介 《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基礎》是《空間信息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之一。《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基礎》內容是基於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空間信息技術在大遺址保護中的套用研究(以京杭大運河為例)...
寧繼鳴主編的,李泉所著的《運河文化(中國文化讀本)》講述中國運河文化是運河區域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中華民族文化大系中南北地域跨度大、時間積累長、內容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運河文化(中國文化讀本)》中中國的運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直到今天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在維護...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 洛陽市老城區濱河北路與新伊大街交叉口東100米 ,用地面積約47.7畝,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是一所地方專業性運河主題博物館。2018年,國家“十三五”重點文化工程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項目正式啟動。2022年5月18日,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 。截至2022年5月,隋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