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分配製度》是2016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長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基本分配製度
- 作者:裴長洪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91392
《中國基本分配製度》是2016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長洪。
《中國基本分配製度》是2016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長洪。內容簡介 本書從共享經濟理念出發,對中國基本分配製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本書首先以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理論內涵、制度安排的演變為線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收入分配的論述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並對以計畫經濟為特徵的...
基本原則 縱觀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分配製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的原則:1、“統一招生,統一分配”的原則。這是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製度的基本原則。學生入學由國家組織招考,按成績、志願進入大學,學生畢業,由國家向學校下達分配計畫,安排學生就業。2、“統籌兼顧,加強...
收入分配製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規則的總和,是以規則和條文體現出來的各個分配主體之間的權力與利益的關係。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配主體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團構成,即工人(勞動力所有權)、僱主(生產資料所有權)和政府(公共政治權利)三者共同分割國民收入。分配製度 新中國成立後的60年裡,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在分配製度上的經驗教訓,從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符合中國的國情,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則之一。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穩定和繁榮的重要條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
收入分配是企業資本的提供者對收益總額進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業的稅息前利潤(即利息、所得稅和淨利潤)為對象在各利益主體間進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構成,廣義上是企業收入的分配;狹義上是稅後利潤的分配。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體制中具有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一項制度安排。截至2021年3月8日19時,在新華網推出的...
按勞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領域的實現。舊的社會分工是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勞分配的具體含義和實現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非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所不同。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分配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實現。中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基本內容 :...
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按勞分配 ①目的:新解放區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為了徹底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②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③特點:採取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 ④影響:1952年底全國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徹底廢除;廣大農民翻身解放,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 1953-1956 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農民...
工資收入分配製度:中國政府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通過改革工資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對工資收入的調節作用,使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和企業效益的增長相應提高。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最低工資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
中國政府依法制訂和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規範工資支付辦法,定期向社會發布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信息,鼓勵企業試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引導企業採用靈活多樣的工資制度和分配形式,維護企業的工資分配自主權和勞動者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央政治局研究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訊息發布...
2012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2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調節壟斷部門高收入。2013年國務院批轉《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明確了改革方向。改革背景 中國已成全球貧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數據表明,中國社會貧富差距由改革開放初期的4 .5:1擴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鄉居民...
三次分配離不開兩大體系。一是激勵體系,包括社會道德輿論、稅收體系,特別是財產稅、遺產稅和捐贈稅收減免政策;二是保障體系,需要有效的信託法律制度,同時,還要有一些非營利性法人,特別是慈善團體承擔慈善捐贈的收集、轉移和分配等活動。歷史沿革 隨著時代變遷和環境變化,在中國人們對慈善事業和第三次分配的認識...
新華社研究員叢亞平、李長久指出,低工資曾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然而,長達30年的低工資,使中國的國富民強成為奢望。中國工人在沒有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平均工資至今只是美國工人的6%。專家認為,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者收入,不能止於道德呼籲,而需切實舉措。“工資倍增計畫”自2007年提出,至今已三年...
它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分配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其他分配形式一樣,處於生產與消費、生產與交換的中介地位,對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大環節都有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由於財政分配性質不同,調節的力度與廣度並不完全一樣。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中,生產是私人的事情,生產性積累基本...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發展就是硬道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戰略。由此導致了經濟成長成為政府的主要目標和“重效率、輕公平”的執政意識。它的負面代價就必然是國民經濟收入差距拉大。加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舊的分配體系。失效,新的分配體系難產,又必然使收入分配製度失去公正,社會中存在著制度缺失性的...
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基本確立,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框架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圖書目錄 導論/1 篇理論溯源與發展/21 章馬克思主義收入分配理論創立/23 一、收入分配理論:古典經濟學到現代經濟學/24...
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基本確立,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框架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家庭財產穩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踐證明,我國...
1.計畫型、福利性、實物分配、行政性管理的住房體制 原先的計畫經濟體制國家例如原蘇聯、東歐等國就實行這種住房體制。其理論基礎是住房的福利性,否定住房的商品性。其基本特點是:採取國家(政府)和單位統包住房建設投資,對職工實行實物福利分房,低租金使用,實施行政性住房管理。中國原有的住房制度,基本上照抄...
總論 完善我國分配製度研究總報告 一、對我國現階段分配狀況的基本判斷 二、理性認識和科學分析現階段我國分配狀況 三、完善分配製度的指導思想和改革目標 四、完善我國分配製度若干方面的建議 第一章 中國收入分配體制現狀與改革研究 一、中國收入分配體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分析 三、完善...
有時僅指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中的核心問題。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現是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權的經濟基礎。土地制度的基本目標是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定義 土地制度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廣義的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問題的制度,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因土地的歸屬和利用...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它規定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實施範圍一說始終僅實施於中國北方,一說隋統一後實施於全國。北魏初年,長期戰亂,人民流離失所,田地大量荒蕪,國家賦稅收入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證賦稅來源,北魏把土地分給農民,農民向...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對集體企業進行了改革,如,改主管部門統收統支、統負盈虧為企業獨立運算、自負盈虧,改生產型為生產經營型,改單一的固定工資為按勞分配的多種工資分配形式,並恢復勞動分紅制度,率先推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與企業內部配套改革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這些改革沒有解決企業產權...
20世紀50年代中國基本建立社會福利制度後,經過多年的發展,計畫經濟時期的中國社會福利制度已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色。(一)公有制和計畫經濟的鮮明烙印 計畫經濟時期中國社會福利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國家理論、社會主義公有制理論、計畫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分配理論等都是當時...
1950年11月,中國政府公布了《城市郊區土地改革條例》 ,沒收封建地主在市郊的土地歸國家所有,並規定了相應的分配、使用辦法。到1951年底,歷史性的土地沒收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國政府擁有了屬於全民所有的一部分城市土地,這為以後的城市土地國有化奠定了物質基礎。二是對市區中、小資本占地,先保護、後贖買漸變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