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是中國地震局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是中國地震局下屬研究機構。
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是中國地震局下屬研究機構。為進一步滿足地震觀測技術未來發展需要,在不改變現有體制和機構編制的前提下,中國地震局以虛擬組織方式建立地震觀測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E-研究院)。E-研究院按照“虛擬融...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室是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下屬研究室。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觀測技術研究室套用光、機、電、數字與計算機技術,研究開發高精密、高智慧型化地球科學儀器,包括:衛星雷射測距、地形變、微重力、固體潮...
研究方向 近年來地震研究所在GPS套用與現今地殼運動研究,寬頻帶數字地震觀測技術,衛星雷射測距,重力觀測技術發展與重力測量,地球固體潮形變觀測技術與理論研究,地震預測預報研究,水庫誘發地震研究等地震科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簡稱“預測所”)成立於1980年,是中國地震局直屬的全國地震分析預測科學研究機構,其前身是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2004年,分析預報中心更名為地震預測研究所,以地震監測、地震預測理論方法與觀測技術為主要研究...
研究方向 地震預警技術研究 發展歷史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2020年12月30日在成都新減災研究所揭牌。為切實發揮成都新減災研究所在地震預警工作中的技術創新作用,加快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中國地震局依託減災所成立地震預警...
研究水庫誘發地震監測技術與手段、水庫地震的預測方法;水庫環境、水庫誘發地震對誘發地震地質災害、工程大壩安全的影響及水庫地震減災的理論和技術。歷史沿革 1961年新豐江水庫發生6.1級誘發地震後,當時的中科院測地所即參與了新豐江水庫...
北京市地震觀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在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震前兆觀測技術研究室、地震前兆觀測技術研究中心、地震觀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的機構。北京市地震觀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4年6月通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審定。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構造研究室是地震預測研究所(原分析預報中心)成立最早的研究室。長期以來,研究室以地震地質和地震活動性為主要技術手段,研究地震活動與地質構造的關係、地震危險性評價方法及地震預測方法,承擔活動斷裂調查、...
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防震減災事業相關學科的技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歷史沿革 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1959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分所。1962年,定名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管陝甘寧青新五省(區)的地震台站...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形變研究室成立於2011年3月,主要研究地震孕育、發生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地殼形變、重力變化特徵。以現代大地測量觀測技術(GNSS, InSAR, 衛星重力)為依託,研究不同時空尺度的地殼形變場演化特徵。聯合地面和衛星...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觀測技術研究室開展地球物理觀測綜合技術研究;在跟蹤現代計算機、感測器、信息處理等前沿技術基礎上,研發新的地球物理學和地震學觀測技術;開展強地震、強震動、地磁、地震預警和應急等專業化地震儀器研製、...
研究組負責全國定點形變地傾斜台網、洞體應變台網技術管理,建立了形變台網數據中心、形變台站觀測數據處理系統、形變前兆台網專業資料庫系統;參與形變觀測技術規範制定和中國地震局"十五"形變台網規劃與建設等工作;開展形變中短期動態圖...
4.地震監測新技術。目前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大多數已進入國際競爭的前沿,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委的研究課題。在國家有關部門、中國地震局以及預測所的大力支持下,地震預測理論與新方法研究室從實驗條件、人員結構到研究水準等各個層面正在迅速...
2006-2009,“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006BAC01B04) ,火山與水庫地震監測預報關鍵技術研究。2005-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474023),地震災害評估中的不確定性研究。2004-2005,中國地震局重點項目,2006-2020年我國地震重點監視...
研究方向 研究室現在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地下流體地震前兆形成機理;高溫高壓下岩石的物理化學變化;孕震過程的多尺度數值模擬;構造地球化學;地震監測新技術;活動構造與構造地貌;遙感地球化學。目前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大多數已進入國際競爭的...
地震預測重點實驗室是在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的地震觀測技術、數字地震學和地震前兆機理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震預測重點實驗室旨在通過立體觀測和實驗獲取孕震過程的多學科參數、研究地震前兆機理,發展我國大陸強震預測理論、模型...
工作信息 2011年 第73期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基於空間對地觀測的地震監測技術、預測方法與套用示範”項目通過驗收 工作信息 2012年 第39期 國際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上田誠也教授訪問地震預測研究所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套用實驗室 工作...
2017年8月28日,《中國地震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地震局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合作協定》簽署儀式在深圳舉行。與出席簽署儀式,中國地震局副局長牛之俊、深圳市副市長徐文海代表雙方簽署協定。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介紹,深圳在...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震中長期預測研究室,簡稱第一研究室。負責全國地震形勢和1-3年中國大陸地區震情和地震趨勢研究;負責全國地震中短臨預測的跟蹤研究和分析預報技術集成,研究並提供各類震情預測意見;負責地震、地殼形變、流體、...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國家引力與固體潮觀測站設在武昌九峰國家地震局基準地震台內,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的15個台站之一。該工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中國地震局、...
進入“十五”以來,隨著中國地震局重點項目城市活斷層探測的實施,本室科研人員承擔、參加完成了多項城市活斷層探測研究項目,在完成上述多項國家科技攻關、國家重點、中國地震局重點項目中,本室科研人員執筆編寫了60 餘項重大工程項目技術...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十三陵地震科學觀測實驗基地負責地震預測研究所區域地震前兆台網儀器設備及技術系統的運行維護和觀測數據的匯集、處理、跟蹤分析、異常零報告。負責十三陵地震中心台、監測子台和十三陵GNSS基準站的建築、設施、環境、...
中國地震局地震災害信息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Earthquake Disaster)承擔地震應急遙感信息處理、地震損失快速評估及地震現場損失評估的技術支持任務。以地震應急定量遙感分析處理、地震災害評估、減災對策等為主要研究領域。開展地震應急...
技術優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程技術研究院在科研及科技開發方面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有:城市及重大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地震地質與地球物理方法以及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 在工程地震中的套用;場地地震環境的地球動力學分析;場地地震效應...
(2)地震觀測與深部結構成像方面,發展密集流動地震台陣探測技術系統,探索台陣高解析度地震及噪聲成像技術,提高地殼與上地幔尺度的探測深部精細結構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能力,初步構建海底台陣觀測系統,建立地球深部孕震環境的動力學模型;...
中國地震局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下屬二級單位。 工程院依託研究所雄厚的技術力量開展業務工作。基本概況 整合和調動研究所的套用技術力量,充分利用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技術資源,開展地球物理與防震...
主要研究方向:1、地震觀測數據的基礎研究;2、軟硬體研發與推廣套用。部分科研成果:1、吳利軍,陳正位,李函谷,等. 大地震前體應變臨震異常現象[J].震災防禦技術,2015,10(1):151-162.2、吳利軍,馮瓊松,張波.體應變地震波...
國家地震科學數據共享中心設在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是地震科學數據共享工程的主體和核心,承擔地震科學數據共享服務技術體系的構建和主體資料庫的整合與改造。專業數據共享分中心設在各研究所,承擔專業數據資源的整合與改造,以及專業數據的共享...
(八)指導地震科技體制改革;擬定地震科技發展規劃和政策;組織地震科技研究與國家重點地震科技項目攻關;組織協調地震應急、救助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 指導地震科技成果的開發與套用;承擔地震科技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九)指導防震減災...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設有9個研究室、1個防災減災技術工程院、3個科輔部門、8個管理及服務部門;有職工250餘人,其中科研業務人員206人;有在學研究生179名,在站博士後8人。2019年10月26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