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與地球物理成像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與地球物理成像重點實驗室
  • 隸屬關係:隸屬於中國地震局
  • 成立時間:2012
  • 建設任務:主動源探測與介質變化成像方面等
中國地震局“地震觀測與地球物理成像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Seismic Observation and Geophysical Imaging)是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已有的豐厚實驗基礎上於2012年年初整合而成的、以“室內外相結合、觀測實驗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為特色的行業重點實驗室,總建設目標是高效獲取地下介質隨時間的變化和深部構造演化信息。
實驗室圍繞獲取海量的高信噪比觀測數據、發展多尺度高精度成像方法、探索監測狀態變化的新手段新技術三個主要方向,在以下4個方面進行建設:
(1)主動源探測與介質變化成像方面,發展一套由主動震源激發與密集台陣接收組成的探測技術系統,突破極微弱信號接收與處理技術瓶頸,形成區域尺度的探測深部精細結構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能力,並在西部強震多發區域初步得到套用;
(2)地震觀測與深部結構成像方面,發展密集流動地震台陣探測技術系統,探索台陣高解析度地震及噪聲成像技術,提高地殼與上地幔尺度的探測深部精細結構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能力,初步構建海底台陣觀測系統,建立地球深部孕震環境的動力學模型;
(3)岩石破裂過程與物性成像實驗方面,發展岩石與混凝土變形破裂的過程和機理研究的實驗與技術系統,探索綜合利用超音波、聲發射、應變、電磁等多種室內室外測量手段的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岩石物性成像能力,為地震物理預測奠定理論和實驗基礎;
(4)淺層結構成像與強地面運動模擬方面,發展地球淺表介質動力學特性實驗方法和岩土抗震技術,發展淺層結構成像與強地面運動數值與物理模擬技術,探索場地、地基、土工結構物、邊坡、基坑與地下工程等動力反應分析方法,並在地震災害分析與評估中得到初步套用。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6名,流動18名。在固定人員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博士22名。第一階段的建設期為3年,主要圍繞中國地震科學台陣探測、區域尺度人工震源重複探測及深井探測等項目開展實驗與研究,發展的重點是:
(1)極微弱信號的觀測和提取方法;
(2)區域尺度的台陣成像方法;
(3)深部岩石力學實驗與模擬方法;
(4)特殊構造區地球物理成像的時間演化特徵分析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