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以地區稅收差異問題為核心展開研究,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對地區稅收的稅負水平和稅種結構的統計分析,第三章是對地區稅種結構和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分析,第四章從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的角度探討地區稅負水平差異的原因,第五章則以增值稅為例,從增值稅的制度出發分析稅收收入在地區間的差異,探討了增值稅在地區間橫向轉移的現象,第六章是結論與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地區稅收的統計分析:稅負水平和稅種結構 第3章 地區稅種結構和經濟増長的實證分析 | 第4章 稅收能力、稅收努力與地區稅負水平差異 第5章 稅收收入的地區間橫向轉移——以増值稅為例 第6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
創作背景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搭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係的基本制度框架。分稅制帶來的集權效應引起了地方政府行為的一系列變化。儘管從財稅體制上看,轉移支付制度不可或缺地成為中國這樣的不平衡大國財政的選擇,但稅收體系本身缺乏平衡地區經濟的制度安排導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相互間出現稅收競爭等,有礙於當代產業結構的跨省重組和國內市場的統一。稅收來源於經濟,又會對經濟產生影響,在現行稅收體系與地區經濟不平衡的相互作用下,稅收的地區差異性是學者研究的事實基礎。基於此,《中國地區稅收差異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地區間在稅負水平和稅種結構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事實儘管是由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稅種結構的差異為理解稅制帶來的地區稅負差異提供了突破。稅制的設計是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綜合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合適的稅制設計應該符合稅負的公平性、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還有利於巨觀政策目標的實現以及管理的簡便。公平稅制的基本原則是“受益原則”和“納稅能力原則”。稅收在地區間的分配也應該考慮上述二原則,稅制設計應該在可調節地區間的收入分配上有所安排,為協調地區間分配關係做出有益的努力。
第二,中國的稅制結構仍然依賴於增值稅等間接稅為主體的模式,對經濟成長是不利的。同一稅種在不同地區對經濟成長效應的差異,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統一的全國稅制下,稅收在各地區間的實際實施還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很可能是地區稅收政策不同導致的。儘管全國要素稟賦在地區間分布的差異較大,是導致經濟地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但國家實施的非均衡發展戰略使得要素向東部發達地區聚集,稅收政策也遵循了這樣的發展戰略。稅種結構的地區差距就是這種地區稅收非均衡策略實施的效果。為了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需要運用稅收政策從向東部傾斜轉到發展中西部和振興東北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上來。
第三,從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的分離考慮地區間的稅收分配,作者發現,東部發達和沿海省級地區的稅收努力程度相對較低而西部地區的稅收努力水平較高,說明地方政府能夠有力地選擇某些手段實現其稅收收入的保養或攫取。這說明在現行稅制安排下,地方遵從中央制定的統一規則,還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自行安排。因此稅收制度的安排要考慮地方政府可能改變其行為的影響。為了平衡地方財力,現行財政體制下還有均等化的轉移支付手段可以運用。而轉移支付發揮均等化財政能力的作用必須建立在合理評價地方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