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與分析

中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與分析

《中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與分析》是201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玉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與分析
  • 作者:孫玉梅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頁數:288 頁
  • 定價:99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156936
  • 字數:280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工資收入差距表現在各個層面,包括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所有制之間以及群體之間,其中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複雜。《中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與分析》利用國家統計數據對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的發展演變和現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對四大區域和八大經濟區工資收入差距進行了統計分解;在對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的同時,採用空間計量分析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創造性地提出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和判斷標準,構建了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標體系和測量模型,並對我國地區總體和四大區域內部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進行了實證測量。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的概念與統計
  第二節 工資收入差距測量指標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第四節 研究背景、方法和內容
第二章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的演變與統計分解
  第一節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十二五”時期地區工資水平及增長情況
  第三節 2017年地區工資收入水平及增長情況
  第四節 區域及組別間工資收入差距
  第五節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的分解
  第六節 地區工資水平與相關經濟指標比較
第三章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理論
  第二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理論與影響因素
  第三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影響因素模型構建
  第四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第四章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標體系與測量方法
  第一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的內涵和判斷標準
  第二節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的測量方法
第五章 全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分析
  第一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測算
  第二節 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評價指數計算
  第三節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數的測算
第六章 四大區域內部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與比較分析
  第一節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分析
  第二節 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分析
  第三節 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分析
  第四節 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分析
  第五節 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比較分析
第七章 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圖表目錄
表1-1 四大區域的劃分
表1-2 八大經濟區的劃分
表1-3 工資概念及組成的相關政策規定演變過程
表1-4 部分國家工資最高地區與最低地區倍數
表2-1 1956年工資改革時實行的地區工資標準種類一覽表
表2-2 改革開放後我國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差距
表2-3 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及排名變化情況
表2-4 “十二五”時期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增長情況
表2-5 地區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及增長率
表2-6 2016年地區城鎮私營單位與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比較
表2-7 2016~2017年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排名變化情況
表2-8 2016~2017年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變化情況
表2-9 2017年地區城鎮私營單位與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比較
表2-10 2017年地區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增長情況
表2-11 我國四大區域工資收入水平及差距
表2-12 我國八大經濟區工資收入水平及差距
表2-13 按職工人數五等分工資收入水平及差距
表2-14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指數的測算
表2-15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泰爾指數四大區域分解結果
表2-16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基尼係數四大區域分解結果
表2-17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泰爾指數八大經濟區分解結果
表2-18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基尼係數八大經濟區分解結果
表2-19 工資收入差距按地區職工人數五等分組分解結果
表2-20 地區平均工資與勞產率增長情況比較
表2-21 地區GDP中工資總額占比的變化情況
表2-22 地區工資的就業彈性係數比較
表3-1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影響因素模型分析的指標體系
表3-2 變數的描述統計結果
表3-3 無空間效應模型的測算結果
表3-4 LR檢驗結果
表3-5 全國數據空間杜賓模型測算結果
表3-6 東部地區空間杜賓模型測算結果
表3-7 中部地區空間杜賓模型測算結果
表3-8 西部地區空間杜賓模型測算結果
表3-9 東北地區空間杜賓模型測算結果
表3-10 全國和四大區域直接效應橫向比較結果
表3-11 全國和四大區域直接效應縱向比較結果
表3-12 全國和四大區域間接效應橫向比較結果
表3-13 全國和四大區域間接效應縱向比較結果
表4-1 公平和效率理論在我國的實踐探索
表4-2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表5-1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指標相關係數
表5-2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指標相關係數矩陣的特徵值和方差貢獻率
表5-3 1996~2017年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
表5-4 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群KMO及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
表5-5 經濟發展指標群提取的公共因子特徵值與方差貢獻率
表5-6 社會發展指標群提取的公共因子特徵值與方差貢獻率
表5-7 經濟發展指標群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
表5-8 社會發展指標群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
表5-9 經濟發展指標群因子得分係數矩陣
表5-10 社會發展指標群因子得分係數矩陣
表5-11 1996~2017年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評價指數及分類評價指數
表5-12 變數的ADF檢驗結果
表5-13 f(Xt)和g(Y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5-14 f(Xt)和g(Y1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5-15 f(Xt)和g(Y2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5-16 VAR模型回歸結果
表5-17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適應度
表5-18 1997~2017年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5-19 1997~2017年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1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指標相關係數
表6-2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指標相關係數矩陣的特徵值和方差貢獻率
表6-3 1996~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
表6-4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指標群KMO及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
表6-5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指標群提取的公共因子特徵值與方差貢獻率
表6-6 東部地區社會發展指標群提取的公共因子特徵值與方差貢獻率
表6-7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指標群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
表6-8 東部地區社會發展指標群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
表6-9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指標群因子得分係數矩陣
表6-10 東部地區社會發展指標群因子得分係數矩陣
表6-11 1996~2017年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各類評價指數
表6-12 變數的ADF檢驗結果
表6-13 f(Xt)和g(Y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6-14 f(Xt)和g(Y1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6-15 f(Xt)和g(Y2t)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6-16 VAR模型回歸結果
表6-17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適應度
表6-18 1997~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19 1997~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20 1996~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
表6-21 1996~2017年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各類評價指數
表6-22 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適應度
表6-23 1997~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24 1997~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25 1996~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
表6-26 1996~2017年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各類評價指數
表6-27 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適應度
表6-28 1997~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29 1997~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30 1996~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
表6-31 1996~2017年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各類評價指數
表6-32 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適應度
表6-33 1997~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34 1997~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
表6-35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適度性情況比較
表6-36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適度性情況比較
表6-37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適度性情況比較
圖1-1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研究技術路線
圖2-1 地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圖2-2 “十二五”時期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地區分布
圖2-3 “十二五”時期地區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率
圖2-4 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地區排序
圖2-5 2017年地區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地區排序
圖2-6 四大區域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圖2-7 八大經濟區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比較
圖2-8 按職工人數五等分組平均工資水平比較
圖2-9 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指數
圖2-10 “十二五”時期地區平均工資與勞產率增長情況比較
圖2-11 2016年地區平均工資與勞產率增長情況比較
圖2-12 2017年地區平均工資與勞產率增長情況比較
圖2-13 地區GDP中工資總額占比變化情況比較
圖4-1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內涵與判斷標準
圖4-2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圖4-3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圖4-4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實證分析方法
圖5-1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主成分碎石圖
圖5-2 1996~2017年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趨勢
圖5-3 1996~2017年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趨勢
圖5-4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5-5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5-6 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5-7 1997~2017年我國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5-8 1997~2017年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1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指標群的碎石圖
圖6-2 1996~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趨勢
圖6-3 1996~2017年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趨勢
圖6-4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5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6 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7 1997~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8 1997~2017年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9 1996~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趨勢
圖6-10 1996~2017年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趨勢
圖6-11 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12 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13 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14 1997~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15 1997~2017年中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16 1996~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趨勢
圖6-17 1996~2017年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趨勢
圖6-18 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19 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20 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21 1997~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22 1997~2017年西部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23 1996~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趨勢
圖6-24 1996~2017年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趨勢
圖6-25 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26 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27 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評價指數實際值和協調值
圖6-28 1997~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靜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29 1997~2017年東北地區工資收入差距各類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趨勢
圖6-30 1996~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評價指數比較
圖6-31 1996~2017年四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比較
圖6-32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指數比較
圖6-33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適度性評價指數比較
圖6-34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與社會發展適度性評價指數比較
圖6-35 1997~2017年四大區域工資收入差距動態適度性評價指數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