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機 構 名 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
機 構 使 命:1.復興傳統文化傳播中華文明
2.承擔國家傳統文化課題研究
3.漢學文化海外傳播
“十三五”階段《“一帶一路”漢學國際傳播專項研究》總課題組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漢學研究院
課題研究方向: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研究、課程構建研究(含專業教材)和傳承體系研究
漢文化國際推廣套用模式研究和商業模式研究
中心重點工作:1.科研課題輔助支持和服務(含科研成果出版和發行)
2.海外漢學中心管理、海外漢學文化產業資產管理和項目推廣
3.中國周至漢學文化國際小鎮籌備
4.承辦“中華文化萬里行”全民閱讀工程及知識大賽、中國非遺海外巡展、
全球傳統文化春節晚會等重要工作
項目專家委員
總顧問:
陶西平:中國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國家總督學顧問
李長喜: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秘書長、幹部局局長
“十一五”階段教育部規劃課題主持人:
滕 純 :中國著名基礎教育學家、中國教育科學院原副院長
柳 芳 :中國教育科學院信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十二五”階段教育部規劃課題主持人:
鄭增儀: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
國家文化戰略課題主持人:
徐鴻武:著名國學文化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原主任
張 健:傳統文化課題組執行主任、中華傳統文化振興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
“十二五”階段中國教育學會課題主持人:
李墨卿:中國馬克思主義協會原副會長、北航人文學院原副院長
教材編委會
總 編
叢書名:《全國黨政幹部傳統文化學習叢書》
主 編:李長喜 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秘書長、幹部局局長
主 編:徐鴻武 著名國學文化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原主任
叢書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
主 編:滕 純 中國著名基礎教育學家、中國教育科學院原副院長
叢書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幼稚園實驗教材》
主 編:普穎華 著名國學文化學者、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叢書名:海外華人子女《維新國小國文》
主 編:張 健 傳統文化課題組執行主任、中華傳統文化振興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
教材編委會
《全國黨政幹部傳統文化學習叢書》編委會
張 磊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原副局長,張磊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
劉漢俊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原副局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主任、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長/ 《黨建》雜誌社社長
尚 偉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邵文輝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
程少華 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宣傳幹部學院科研處主任
歐陽曉東 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兼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
溫 克 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幹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研究會常任理事
《全國領導幹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編委會
徐鴻武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舒紹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袁金輝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部教授
|
孔新峰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
霍小娟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部教授
|
卜延軍 國防大學教授
|
李雪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韓春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朱 嵐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
劉東超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
劉志偉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編委會
於建福 王洪霞 韋美秋 占迪
盧洪利 劉 芳 劉瀟然 孫大章
蘇金良 李 里 李 穎 李正堂
李芮銳 李墨卿 楊繼宗 何艷萍
姚有志 袁靜芳 桂夢春 錢 茸
高廣通 程 風 滕瀟然 薛川東
張本義 趙竟中 普穎華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幼稚園實驗教材》編委會
張 凱 鐘作慈 薛川東 鄭彥偉 張踐
張公武 桂夢春 李里 姜昆 蘇金良
陳維平 劉建華 陳一鳴 劉傳田 劉芳
沈宏邦 遲朋亘 趙竟中 李 穎 盧洪利
王洪霞 何艷萍 徐海元 程 風 滕瀟然
陸林明 韋美秋 劉瀟然 劉博新 柳 芳
占 迪 李芮銳 蘭祖軍 張國敏 劉春陽
課題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綿不絕,歷久彌新,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哲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為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亦為民族文化的精髓,正是我們以人為本、以德立國的文化精神,使我中華民族所以可大可久,歷五千年而不墮。
當代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極其巨大,對內將重塑民族道德體系,對外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並保證國家文化安全。基於此,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國家文化戰略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三大課題並題研究,著手解決學科教育理論和課程構建等核心問題,打造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海外漢文化教育等多個方向的學科教育體系和標準化課程體系,歷經十二年奮鬥歷程,填補了我國傳統文化學科教學資源空白,為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做出了積極努力。
課題研究在學前教育階段研發了12種傳統文化實驗教材,明確了其學段教育教學目標為“建立幼兒民族文化識別系統”;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全國各省研發了“省級中國小傳統文化實驗教材”共500種,並且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研發了13種大學傳統文化教材,為申報國家創新專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奠定了理論和課程基礎;在成人教育階段,以“傳統文化套用研究”為課題方向,完成了國內第一套面向各級領導幹部的國學文化標準化教材共11種,該套教材由國家行政學院16位專家教授參與編著。同時,課題組與中宣部理論局多位專家合作,推出了面向全國黨員系統的“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叢書。這兩套教材為提升各級行政機構的執政思想、強化決策能力、創新執行策略、擴大用人視野、融入德性思維等各方面,提供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策略指導。同時,為配合國家語文教育基礎學科改革工作,課題組將語文、國學、中國歷史和思想品德四科整合,研發了國內第一套面向海外華人子女的維新國小國文教材,並著手研發新時期國小思想品德教學改革教材。
課題組前期工作得到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的指導,作為其教材研發基地開展相關工作。課題研究得到了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中華傳統文化振興基金的大力支持,並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作為其科研輔助單位,負責教材出版工作。此系列傳統文化教材的出版涉及到人教社、人民社、語文社、人民大學出版社、人民東方出版社、中國大地出版社以及各省大型出版社共30餘家,是國內近年最大的圖書出版工程之一。
“十一五”“十二五”國內任務已基本完成,“十三五”“十四五”將以“漢文化國際傳播”為主要科研方向,著重解決“中國輸出的是五千年優秀的哲學和文化”以及“建立最大的國際漢文化及漢語教育產業鏈條”兩大核心問題。
發展大事記
2016年10月,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實驗教材正式出版。教材內容較為全面地涵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知識,為初高中學生系統補充傳統文化知識,探索考核形式。
2016年8月9日- 16日,由“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與國家開放大學培訓學院聯合舉辦的全國首期“中國小傳統文化骨幹教師證書培訓班”(初級班),在貴州省貴陽市順利舉行。
2016年6月15日上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育工程啟動暨全國傳統文化教育課題實驗區授牌儀式,在廣東省河源市雅居樂中學舉行。本次活動由“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支持,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教育局主辦。
2016年4月20日上午,第三屆傳統文化課程區域實踐(上饒)研討會在江西省上饒縣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由“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主辦,江西省上饒縣教育體育局承辦。
2016年2月21日下午,中華傳統文化振興基金參加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年度工作會議,並作為代表向中央統戰部業務主管領導作了工作匯報,得到各級領導的首肯和好評。
2015年12月30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廣東版),在廣東省天河區教育部“十二五”傳統文化課題實驗區隆重首發,未來廣東省各中國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將有“本”可依。
2015年10月13日,由國家開放大學、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國家開放大學國學教師培訓項目啟動儀式暨第二屆國際中華經典吟詠藝術節”在全國政協禮堂會議廳隆重舉行,為與會賓朋獻上這一年裡傳統文化教育的累累果實。
2014年11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有識之士歡聚在人民大會堂,共同慶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教程”首發、慶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雲”項目正式啟動、見證首屆中華經典吟誦藝術節開幕的盛況。
2013年9月27日,在今年孔子誕辰日即將來臨之際,各屆代表齊聚北京,見證國家文化戰略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開題這一歷史時刻。這是我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事件,它將對重塑中華民族道德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保證國家文化安全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我國從經濟強國向文化強國轉型的最具深遠影響的措施之一。
2012年9月27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正式全國發行,並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行了隆重的教材首發式。教育部關心下一代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郭春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副所長滕純、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韋志榕、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於長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志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鄭增儀、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處長孟慶瑜、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中華吟誦學會副理事長張本義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會議。教育系統相關業務部門代表以及全國首批課題實驗區、示範校兩百多名文化教育工作者共同見證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2012年4月9日至10日,全國中國小及幼稚園“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教科研工作會議在山東省桓台縣成功舉辦。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組副組長張健主持本次會議。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鄭增儀,山東省教育廳杜希福副廳長,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室副主任時俊卿,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長王世軍,桓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婷,淄博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林樂波;桓台縣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付光輝;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張海燕,全國各地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實驗區代表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全國中國小及幼稚園相關領導和骨幹教師約2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2011年12月9日,河北省鹿泉市課題實驗區舉行了隆重的課題實驗啟動儀式。
2011年7月21日,全國中國小傳統文化骨幹教師證書培訓在四川成都如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二百多位傳統文化骨幹教師歡聚一堂,正式拉開了為期7天的培訓活動的帷幕。
2011年6月24日,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受邀參加北京市天堂河強制隔離戒毒所舉辦的戒毒成果匯報暨戒毒康復網開通儀式,會上張健秘書長代表國學中心向天堂河戒毒所捐贈了價值一萬餘元的國學書籍,其中包括《弟子規》和《聲律啟蒙》。希望這些書在增添戒毒人員業餘生活內容的同時,能夠讓他們從心靈上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魅力,從而用這些經典來指引約束自己的言行,成功戒毒。
2011年6月1日,第五屆赴台國學文化交流考察活動圓滿結束。
2011年1月23日,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國與東協各國之間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我中心與東協漢文化基金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漢文化教育領域展開深層合作。秘書長張健先生與東協漢文化基金會主席陳泳志先生現場簽署了合作協定。雙方就印尼漢文化普及達成全面合作意向,雙方將就印尼漢文化教育現狀,前期為東協各國提供“商務漢語”“中文導遊”“中文教育”等方面漢文化教育培訓。期間,雙方前往雅加達政府公證處就合作檔案進行了公證。
2010年12月30日第四屆赴台國學文化交流考察活動圓滿結束。
2010年8月29日,台灣中央大學姚振黎教授國學文化專題報告暨山東桓台地區國學教育研討會在桓台第二國小舉行。來自桓台全縣的骨幹教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姚振黎教授《從國學教學到全人教育的策略與實踐》專題報告,重點從如何進行幼兒國學教育、全人教育的有效教學法等方面闡述了她多年來在國學教育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與會領導和老師們的強烈反響。
2010年8月5日,第三屆赴台交流考察活動圓滿結束。國家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副司長鄭增儀、我中心張健秘書長共同出訪了台灣文教經濟協會及相關院校。為國學教育的進一步推廣吸取了鮮活的資源。
2010年7月25日,首屆全國國學教育師資培訓在上饒實驗區成功舉行,全國各地區總計500餘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2010年6月25日,全國國學教育課題工作大會暨優秀示範課展示活動在河北省灤縣隆重舉行。會議由灤縣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灤縣教育局和灤縣第三中學承辦。此次會議邀請了台灣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所長鄭卜五教授出席並做專題報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鵬舉對現場展示的國學優秀示範課予以點評、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主持了優秀示範課頒獎儀式。
2010年5月20日,通州區中國小國學教育實驗啟動大會在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隆重舉行。國家督學、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鄭增儀,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凱,中國國學藝術文化中心秘書長張健,通州區教委主任宋京璋、副主任張紹武和肖建輝出席會議;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部分研修員及中國小相關副校長、教科研組長、通州區首批25所國學教育實驗校教師代表230多人參加了會議。
2010年3月7日,第二屆赴台交流考察活動啟動並圓滿結束。
2010年3月,河北省灤縣國學教育實驗區正式成立並啟動教材試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直屬中學,全國國學教育重點示範學校——河北省灤縣第三中學正式掛牌,並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
2009年12月23日,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首個赴日傳統文化考察團成行。此行主要就日本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漢文化在日本的發展與借鑑;茶道、書道、花道等領域進行了友好交流。
2009年12月11日,首屆海峽兩岸國學教育高峰論壇在廈門大學成功舉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國家督學鄭增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德育處處長朱東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深圳市市委書記、市長、深圳市教育局局長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台灣中央大學教授姚振黎、高雄師範大學教授鄭卜五、四川師範大學副教授、國學知名學者李里、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四大演講家之一的李燕傑教授等專家學者匯聚一堂並做了精彩紛呈的演講。
2009年9月,全國國學教育江西省上饒縣實驗區教材試用工作啟動,上饒縣全部中國小開始開設國學課程。
2009年5月,首個赴台國學教育交流考察團成行。此行主要拜訪了台灣宏遠書院、台灣中道國際中國小、台灣高雄師範大學等學府,與台灣知名國學大師鄭卜五、高偉謙、崔仁慧等進行了專題研討,並現場觀摩了由中道中國小和宏遠書院展示的國學課。此行鞏固了兩岸國學教育合作的基礎,拓寬了合作領域。
2009年3月,首屆全國國學教育教科研工作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國學教育示範學校校長及教科研老師共3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國家督學鄭增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德育處處長朱東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柳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副所長滕純等出席了會議。
2009年1月,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河北省國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8年8月,全國國學教育首個實驗學校、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直屬國小——浙江慈谿市育才國小正式掛牌並實施國學教育課程。
2008年7月18日,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夏威夷分院建立,國際知名音樂療法教授、美國東西方結合醫學研究院院長、美國夏威夷大學醫學院教授吳慎任夏威夷分院院長。
2008年6月,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主編的首套“國學啟蒙教程”全國發行。
2007年12月,中心赴高棉國學教育交流考察活動成行。高棉首相洪森及教育部行政等一行親自出面接待,並就漢文化在高棉的推廣以及漢文化學院的建立進行了友好磋商。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代表中心簽署了相關意向性檔案。新華社駐高棉分社社長夏林全程陪同並予以報導。
2007年7月,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成立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鄭增儀、國務院稽查特派員、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劉吉、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各地教育局局長、學校校長等專家領導、一線教育科研人員出席了會議。中國教育電視台、山東教育電視台、大興區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北京廣播電台等50多家媒體關注並報導這一盛況。
2005年,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籌備小組正式成立。
人教版教材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套已成系統的傳統文化教材,其研發基於“十一五”階段課題研究七年研究成果,明確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課程結構為“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教材中不僅選取了《聲律啟蒙》、《論語》、《孫子兵法》、等十二冊國學經典,還兼顧民俗文化和傳統藝術教育,其內容包括茶文化、中國年畫、京劇文化、傳統書法、傳統繪畫、傳統音樂欣賞等,同時每節課講解一個繁體字,讓學生充分理解中國文字的意境和美。教材可以稱之為中華優秀民族文化與藝術的精美融合體和珠連體,是當代人文教育優秀的課程體系。
本套教材已經通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審定,納入《2012年中國小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也正在與各省有實力的文化教育機構共同籌備省內辦事處,負責地區教材配備發行工作;同時正在研究與各省教科院合作對教材進行改版,推出各省市本土化傳統文化校本教程,並開展教材教法研究與師資培訓等工作。課題組正在搭建全國教育科研協作平台,全面啟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
此套教材的出版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傳統文化的教育目標是完美人格教育,即良好的行為規範,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這為中國小在當代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並提供了學科教育基礎理論。其次,該套教材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中國小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結構“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這與國家所倡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政策相吻合,其課程結構的提出,是基於課題重大科研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念界定而來,課題組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包括國學經典、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相對應課程結構除了《論語》《孟子》《道德經》等經典課程外,還要有中國傳統書法欣賞、繪畫欣賞、音樂欣賞、建築美學欣賞、玉文化、茶文化、瓷文化、中國農曆等多方面內容,這也將直接影響教學內容和考試評價方向。第三,此套教材為全國中國小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提供了標準範本,這為後期將各省地區特色傳統文化納入教材之中,形成25省(西北五省除外)獨立地區版教材奠定了基礎。
科研成果
1.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幼稚園實驗教材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幼稚園實驗教材》目錄
|
必修課一
| 必修課二
| 滲透教育
|
小 班
| 《弟子規》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一)
| 中國古詩詞
|
《三字經》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二)
| 中國古詩詞
|
中 班
| 《聲律啟蒙》(上)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三)
| 中國剪紙
|
《聲律啟蒙》(下)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四)
| 中國剪紙
|
大 班
| 《中華典句》(上)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五)
| 中國京劇臉譜
|
《中華典句》(下)
| 《幼兒字源識字教材》(六)
| 中國京劇臉譜
|
2.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國小階段實驗教材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地區版)實驗課程結構
|
書 名
| 適用學段
| 民俗文化與藝術
| 地區文化模組
|
《弟子規》
| 一年級上
| 中國傳統曆法
| 地區文化一
|
《三字經》
| 一年級下
| 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
| 地區文化二
|
《千字文》
| 二年級上
| 中國年畫
| 地區文化三
|
《中國古典詩詞欣賞》
| 二年級下
| 漢字藝術
| 地區文化四
|
《聲律啟蒙》上
| 三年級上
| 中國京劇臉譜
| 地區文化五
|
《聲律啟蒙》下
| 三年級下
| 中國京劇臉譜
| 地區文化六
|
《論語》上
| 四年級上
| 中國傳統書法
| 地區文化七
|
《論語》下
| 四年級下
| 中國傳統書法
| 地區文化八
|
《孟子》上
| 五年級上
| 中國傳統繪畫
| 地區文化九
|
《孟子》下
| 五年級下
| 中國傳統繪畫
| 地區文化十
|
《大學》
| 六年級上
| 中國陶瓷文化
| 地區文化十一
|
《中庸》
| 六年級下
| 中國玉文化
| 地區文化十二
|
《古文觀止新編》上
| 七年級上
| | |
《古文觀止新編》下
| 七年級下
| | |
《孫子兵法》上
| 八年級上
| | |
《孫子兵法》下
| 八年級下
| | |
3.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國中階段實驗教材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國中教材
|
序號
| 教材名稱
| 階段
|
1
| 《古文觀止新編》上
| 七年級上學期
|
2
| 《古文觀止新編》下
| 七年級下學期
|
3
| 《孫子兵法》上
| 八年級上學期
|
4
| 《孫子兵法》下
| 八年級下學期
|
5
| 《國中傳統文化簡明教程及模擬試題》
| 九年級
|
4.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序號
| 教材名稱
| 叢書名
|
1
| 《孔孟之道》
|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2
| 《老莊哲學》
|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3
| 《諸子思想》
|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4
| 《詩詞曲賦》
|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5
| 《道德經》
| 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
|
6
| 《高中傳統文化簡明教程及模擬試題》(上)
| |
7
| 《高中傳統文化簡明教程及模擬試題》(下)
| |
5.高等院校國學教育素養叢書
高等院校國學教育素養叢書
|
序號
| 教材名稱
| 階段
|
1
| 國學導讀(一)
| 高等教育
|
2
| 國學導讀(二)
| 高等教育
|
3
| 國學導讀(三)
| 高等教育
|
4
| 國學導讀(四)
| 高等教育
|
5
| 國學導讀(五)
| 高等教育
|
6
| 法家哲學
| 高等教育
|
7
| 古典儒學精粹
| 高等教育
|
8
| 中國訓詁學
| 高等教育
|
9
| 中國哲學概論
| 高等教育
|
10
| 中醫基礎理論學
| 高等教育
|
11
| 簡明佛學概論
| 高等教育
|
12
| 兵學思想
| 高等教育
|
13
| 道家思想研修
| 高等教育
|
14
| 蒙學經典
| 高等教育
|
6.全國領導幹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
全國領導幹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
|
序號
| 教材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1
| 《和合之道》
| 徐鴻武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
| 《廉政之道》
| 舒紹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3
| 《修身之道》
| 袁金輝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4
| 《處事之道》
| 孔新峰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5
| 《用人之道》
| 霍小娟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6
| 《治兵之道》
| 卜延軍國防大學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7
| 《應急之道》
| 李雪峰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8
| 《執法之道》
| 韓春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9
| 《治國之道》
| 朱 嵐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10
| 《天人之道》
| 劉東超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11
| 《謀略之道》
| 劉志偉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7.全國黨員幹部傳統文化學習叢書
全國黨員幹部傳統文化學習叢書
|
序號
| 教材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1
| 《尚和合》
| 歐陽曉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人民出版社
|
2
| 《求大同》
| 邵文輝(中宣部理論局局長)
| 人民出版社
|
3
| 《崇正義》
| 程少華(中宣部全國宣傳幹部學院科研處處長)
| 人民出版社
|
4
| 《守誠信》
| 尚偉(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出版社
|
5
| 《講仁愛》
| 張磊(中宣部理論局原局長、《經濟日報》副總編輯)
| 人民出版社
|
6
| 《重民本》
| 劉漢俊(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黨建》雜誌社總編輯)
| 人民出版社
|
7
| 《養廉潔》
| 溫 克 國務院國資委戰略研究室副主任
| 人民出版社
|
| | | |
8.海外華人子女《維新國小國文》
海外華人子女《維新國小國文》
|
序號
| 學段
| 教材
|
1
| 一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一)
|
2
| 一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二)
|
3
| 二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三)
|
4
| 二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四)
|
5
| 三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五)
|
6
| 三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六)
|
7
| 四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七)
|
8
| 四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八)
|
9
| 五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九)
|
10
| 五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十)
|
11
| 六年級·上
| 《維新國小國文》(十一)
|
12
| 六年級·下
| 《維新國小國文》(十二)
|
9.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教師指導手冊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教師指導手冊
|
序號
| 教材
| 出版社
|
1
| 弟子規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2
| 三字經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3
| 千字文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4
| 聲律啟蒙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5
| 論語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6
| 孟子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7
| 大學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8
| 中庸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9
| 中國古典詩詞欣賞 教師教學指導手冊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課題研究報告
一、課題名稱:“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
立項單位: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批准編號:FHB120520
主 持 人:鄭増儀(國家督學)
承擔單位: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
指導單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二、課題研究方向:基礎教育階段中國特色人格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
三、課題研究意義:
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等檔案精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青少年人格培養相結合,融合中西方教育理論和方法,培養少年兒童友善、謙讓、誠信、忍耐、忠孝等良好人格,提高他們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境界,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理論體系,重塑民族道德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並保證國家文化安全。
四、課題研究目的: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理論研究和關聯性研究,填補國內學科研究空白,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少年人格教育理論體系,創新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模式。
構建中國小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格教育新課程體系,並開展相關教育科研和區域課程實驗工作。
五、課題研究假設及創新點:
研究假設:
第一、通過研究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當代構建和諧社會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資源和優質資源。
第二、通過研究論證:當今青少年人格教育和民族教育核心資源和優質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三、通過研究論證:西方當代“人格教育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核心價值觀的一致性,並證論其相互關聯和有益補充。
第四、通過研究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際文化教育交流中首選資源和優質資源。
第五、通過研究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以及保證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資源和優質資源。
第六、通過研究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作為具有獨立性、創新型校本文化課程,廣泛進入中國小課堂。
擬創新點:
理論創新:創建“中國特色青少年人格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育教學
理論體系。
課程創新:創立“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體系相融合的新時期國民
品德教育校本文化課程體系。
六、課題研究關鍵字界定:
國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人格教育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是針對西方學說而產生的中國的國家之學或治國之學,或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與藝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優秀國學經典與優秀傳統藝術、民俗文化之總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以優秀國學經典蒙發兒童,輔以優秀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使兒童具有基本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入門知識、修養和能力。
人格教育:人格是由實際發揮作用的道德價值構成,好的人格“包括認知善、趨向善和為善——良知習慣、喜好習慣和行動習慣”。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以尊重和責任為主的核心價值觀。
七、課題研究內容:
●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理論研究
研究重點:青少年人格教育概念內涵和教育內容。
研究內容:█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理論及關鍵字界定。
█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育內容及重點。
█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育體系。
█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教學環境創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
研究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研究內容:
█概念的定義、內涵、外延及關鍵字的界定。
█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少年品德養成、審美與價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培養研究。
█學科教育理論和教學理論研究及學科教育內容甄別、篩選及內容關聯性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區教育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國家文化安全關聯性研究。
●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較研究
研究重點:中國中國小“人格教育”特色教育理論
研究內容:
█中西人格教育相關點及差異性研究。
█中國小德育教育向“人格教育”轉型可行性研究。
█中國小中華“人格教育”特色教育研究。
█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理論研究。
●傳統文化與中國小“人格教育”課程構建研究
研究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人格培養校本文化教育課程構建。
研究內容:
█傳統文化教育與人格培養校本課程構建論證及構建理論研究。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校本教育實驗教材規劃、教材研發及教輔材料規劃與研發。
█學科校本教育課程實驗方案設計及區域實驗項目管理。
█校本文化新課程實驗督導及教育教學評價研究。
█學科教育科研理論研究和學科創新教學方法研究。
█學科教師培訓標準、課程規劃及培養模式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和教輔資料研發。
█區域人格教育實驗指導意見。
●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教育科研及教法研究
研究重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生人格培養有機結合學科教法創新研究。
研究內容:
█當代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培養理論研究。
█當代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課堂教學教法研究。
█全國“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教育科研協作。
█傳統文化自主型學習課程設計及研究性學習課程實驗。
●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普及研究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個性和特點,加快少數民族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傳播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加快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對我國的發展和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於有效保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提高我國民族凝聚力,從而提高我國綜合實力。
研究重點:少數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格培養建設與普及。
研究內容:█少數民族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理論研究。
█少數民族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課程實驗。
八、課題研究子課題方向:
課題研究可以設立以下子課題:
●中國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教育理論研究;
●基礎教育階段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研究;
●基礎教育階段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校本課程構建研究;
●基礎教育階段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科教法研究;
●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較理論體系研究;
●中國小人格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構建上的有機融合研究;
●少數民族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傳播研究。
中小學生人格培養與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如何結合是本課題的重要內容。課題實驗將突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教育工作相結合,通過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程、融入教材、融入課堂、融入活動等教育的方式,以誦讀經典為主要方式,培養學生學習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同時,課題堅持邊實驗,邊研究,邊推廣,以促進課題的開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
九、課題研究思路及技術線路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
本課題根據六點研究假設,依託黨的科學發展觀和現代課程構建理論,集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課程實驗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研究於一體,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國民教育理論及校本文化課程體系。課題研究從核心概念的定義及界定研究入手,通過文獻求證和專家論證,制定初步理論研究建議及實施方案。之後,開展相關校本文化課程構建及教學實驗工作,在一定的課程實驗基礎上,提出理論修改意見和實施方案修正意見。通過專家論證進行多次理論調整和方案調整,最終達成課題研究目標。
技術線路:課題研究為理論創新與實踐驗證互動過程,其技術線路設計為:
概念界定—文獻求證—提出理論—構建課程—課程實驗—
論證修正—理論再生—再實驗與論證,往復循環之過程。
十、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採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教育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多種方法並行使用的綜合研究模式。
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分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論研究階段:
●完成基礎教育階段青少年人格教育概念定義及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概念定義及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課程構建理論研究及教學內容規劃
第二階段,教學資源研發階段:
●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課程學生資源建設及研發工作
●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課程教師資源建設及研發工作
●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文化課程教學輔助及多媒體資源建設及
研發工作。
第三階段,校本文化課程實驗階段
●在全國建立課題實驗區,系統開展相關校本文化課程實驗工作。
●在課題實驗區內,開展標準化師資培訓工作。
●在課程實驗區內,開展相關教學評價和教法研究工作
第四階段,課題實驗修正階段
●通過全國各實驗區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理論”
提出修正意見,並修訂課題研究概念再定義和界定。
●針對全面課題實驗區課題實驗工作,提出相關教學資源修訂意見,並進修部
分資源調整。
●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文化師資培訓標準和教學評價標準。
第五階段,結題及總結階段
●各實驗區開展課題研究結題總結和經驗總結工作。
●總課題組總結表彰全國實驗區教育科研工作。
●製作結題報告,並出版相關科研成果。
十一、課題研究原則及課題實驗
1.文道統一原則。
文道統一是學習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方法和原則。我們使用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材就是文道統一的範本。
教材根據不同階段年齡學生特點、學習能力和學校教育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學前和國小低年級重在良好行為規範的養成;國小中年級重在傳統文化的積澱;國小高年級和國中重在認識社會能力的提高。
2.教學相長原則
《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教材在每一篇課文下面設定了《拓展》欄目,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現實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首先要廣泛學習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不斷提高國學素養,學生誦讀的文章教師首先要進行研讀,力爭做到教學相長。
3.教書育人原則
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在課題研究中,要堅持既教書又育人。堅持德育工作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並行,注重過程,講究時效,堅持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要把學生、家長吸引參加到課題中來。
4.知行統一原則
在課題開展中要把學習和做人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正像溫總理講的:教學改革還是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結合,知行要統一。
5.反本開新原則
課題研究要做到繼承發展創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已、積極進取的創新思想。
實驗階段:學前教育階段和基礎教育階段(3—18歲青少年)
實驗方法: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之文獻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種方法。
教育目標: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良好行為規範
·高雅審美情趣
·質樸道德操守
·深邃哲學思想
課程結構: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
試驗基礎:人教社《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
推廣形式:
面向教育局:建立課題實驗區
面向各類學校:建立課題實驗校/實驗園
實驗內容:
·標準化課程實驗
·學科教法創新研究
·學科資源建設研究
研究保障:
·總課題統一制訂課程規劃並提供標準化教程教材
·總課題組負責全國實驗區、實驗校師資培訓工作
·總課題組負責課題研究、教科研指導和全國教科研協作
·總課題組負責提供台灣等地區國學文化交流等科研服務工作
申報流程:
·研讀課題申報指南,填寫申報表(需加蓋公章,領導簽字)。
·課題組資格審查,備案批准。
·實驗區/校制定開課計畫,並配備專業教材。
·成立區域學科教科研小組,並開展師資培訓工作。
·開展學科教學,進行學科教法創新研究,參與全國教科研協作工作。
·課題指導和結題總結工作。
組織機構:
顧問團隊:陶西平、郭福昌、滕 純、田慧生、朱東斌
課題主持:鄭增儀
副 組 長:張 健 柳 芳
業務機構: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
十二、課題研究計畫
教育部《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自2013年開始至2016年底止,歷時四年,工作進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時間2013年6月—2014年6月。
此階段重點工作完成課題規劃、專家團隊組建、技術平台準備、教材改版和全國課題實驗區、實驗校申報工作。各地區課題申報工作,首先由申報單位填報申報表,其申報表需加蓋公章和上級單位或科研主管單位公章。經審核由總課題組批准備案,並正式下發課題承擔通知書。
第二階段:課題實驗階段,時間2014年7月—2016年7月。
課題實驗階段,各個子課題單位要結合自己申報的課題,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各實驗區、實驗校按課題組要求和課程規劃開設課程,配備人教社教材,同時,由課題組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第三階段:課題結題表彰階段,時間:2016年8月—12月
課題組將組織多個層面的全國學術交流活動,總結各地區優秀教學成果和教育科研經驗,開展全國優秀論文、課件、教學設計、示範課等評比活動,並將相關課題成果匯集成冊,同時表彰課題實驗優秀單位和個人,為“十三五”階段課題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十三、課題研究成果
·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理論體系和課程規劃(一套)。
·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傳統文化與人格培養教程(一套)。
·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傳統文化與人格培養教師教學手冊(一套)。
·課題研究成果論文集(一冊)。
·當代中國小人格教育優秀示範課及課件集(一套)。
·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教學資源庫(網路版)(一套)。
·“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師資培訓課程及教學評價體系(一套)。
十四、中國小“人格教育”新課程實驗指導意見
《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研究,是基於“十一五”階段相關課題研究成果的教學實驗性研究。在明確教學目標和課程結構設定後,在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的支持下,課題組將面向全國各地區教育局設立課題實驗區,要求區內60%以上國小統一加入課程實驗,創造學科教育科研氛圍和協作團隊,同時面向各地區有一定科研基礎和傳統文化教學基礎的幼稚園、中國小,建立課題研究實驗園和實驗校,要求學校按課題組規劃開設規範課程,打造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人格教育最基礎的實驗單元,所有實驗區和實驗校,由課題組統一提供課程規劃,統一配備專業教材,統一實施師資培訓,全國各實驗區、實驗校共同承擔學科資源開發,實現全國傳統文化教育與人格教育資源共享和教科研跨地區協作。各實驗區、實驗校、實驗園統一開展新課程實驗,提出以下工作指導意見:
第一:明晰概念
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檔案精神,各實驗區在開展課題研究中應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念的定義和內涵,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應把與青少年良好人格養成相關的經典文獻、傳統藝術、民俗文化通過篩選傳承引導中國小學生,應避免獨尊儒學或片面強調一兩門課程教學這一學術誤區,要保證課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第二:政策保障
為確保課題的開展,必須保證一定的課時。建議每周一個課時,再增加一些晨讀時間。第二,逐步配備專職教師。建議學科教學先由語文教師或德育教師兼任,在經過專業培訓後,逐漸成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與人格教育專業講師。
第三:教材使用
各實驗區按照課題組課程規劃開課,並配備人教版中國小傳統文化教材。這套教材作為課題組 “十一五”階段科研成果符合傳統文化教育“入門需正,立意需高”的要求。詳細內容參見檔案附屬檔案。
第四:教法研究
中國小教師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當代人格教育教法研究,是本課題“十二五”階段的重要研究內容。課題組倡導“百花齊放”。希望各實驗區、實驗校能針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特點,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研究,走出特色教法研究之路,注重名師的培養,打造學科教育帶頭人和專業團隊。
同時,希望各地各校在教法研究中,注意借鑑語文、德育、藝術課等相關學科的教法和教學經驗,並注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套用,注重把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引入教學,實現學科教育理論創新和教法創新。
第五:資源共建共享和師資建設
按照“十二五”課題研究計畫,將研發“全國中國小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科研協作平台”。平台設定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科研和師資培訓等欄目,由課題組負總責,學科教學資源平台由各實驗區、實驗校共建共享。各實驗學校要積極支持實驗區的資源建設,可以把學校的優秀教案課件、示範課和教學素材等上傳,實現全國資源共享。另外,師資建設由課題組與人教社傳統文化教研室共同為各地區提供學科骨幹教師證書培訓,詳細內容可參照檔案附屬檔案。
人格教育理論
一.人格的內涵
人格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統一表現,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先生把人格比作一隻鼎,這隻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美國教育家托馬斯·利科納在《人格教育》一書中指出:“有史以來,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都是雙重的,一是幫助青年人開啟智慧,二是幫助他們發展良好的品性。”人格作為人類認識自我的重要思想,是人生在世的立足點,是人類從蒙蔽中睜開眼睛的標誌,是實現生命意義的關鍵。
中國人認為的人格“最高價值”:
人格的最高價值基於人道觀念,人道則是從天道推衍而來。儒家以天道或道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天道生物為“德”。德即價值之所在,可見於現象界的偉大成就。天道的創造精神在於生物之“仁”和“誠”,這兩者也視之為“天理”,其中蘊涵著無偏無私,光明正大,悠遠、博厚、高明,乃是最高的善,《大學》稱為“至善”。至善也就代表最高的價值。
世界共識的人格項目: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類型和歷史傳統各異的狀態中,人格或人的價值自然難有一定的標準。但是人類中有“普遍性”,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主要的有:
誠實:依照中國文化,“誠”是天道生物的原則,人稟天道而生,本性中即有“誠”的因素在。
和善:包括溫順、平和、友善與親切。
公道:包含公平、正直、合理等意思。公平則均衡而無畸輕畸重的現象,正直則不偏不私,合起來便是“合理”。
這三項普遍價值,只要“人類”存在,便存在於人與人之間。
二.人格教育體系
人格教育體系是以培養誠與仁為人格價值核心,以行為表現驗證教育效果。
人格價值即是人的價值,稱之為人格價值或價值人格,可以說,人格教育為全部並全程教育的核心或主軸,且以之為教育的基礎。人格教育的任務,集中且簡化為培養“仁”與“誠”兩項。仁和誠隨著生活而表現於各方面,隨時隨地存在於行動中。以圖示之,人格教育體系為:
(1)人格教育自出生至六歲,奠基於家庭,親長或保姆負全部責任。
(2)六歲以後,各自依能力,入國小、國中、高中,以至大學以上,人格教育向上層遞貫穿,配合學校課程,將可以關聯者,結合於誠與仁。
(3)學校系統,依現況,國小與國中為義務教育階段,此兩階段必須側重人格教育,且以重視“言行”表現,養成良好習慣為主要任務。
(4)高中以上,人格教育仍占相當部分,將誠與仁的精神融入知識和能力的學習中。圖中將人格教育“伸入”學校教育中,即是此意。
(5)家庭與學校皆處在人文社會中,但社會現象並非全可作適當的教材;而社會風氣影響家庭和學校,故而家庭和學校必須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助長社會的優良風氣,而排除不良影響。
(6)人文社會之外,是人類從有史以來寄身的大自然。人類與自然,息息相關,人類生活多方面取給於自然,依賴自然以生存,愛心和誠意應該及於自然界,以維護人類生存的根基。
(7)由人格教育教導人類與自創的人文社會和自然形成一個整體,將來才有可能擴展至外太空。
(8)人格教育從培養每個人的善良品質出發,使每個人具有價值人格,成為有價值的人,才能使“個人”擴大成為“文化人”乃至“世界人”,人的價值可以無限提升,由“小我”而“大我”。
(9)人格教育無害於知識和能力的學習,且有助於此兩種學習。學習必須出於自動自發方能有效,愛學習,誠懇地學習,才能學而有成;且所學不致“誤用”。
(10)以“誠”為核心,則能形成“務實”的態度。從而建立正確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因而可以知道自己要學什麼,進而考驗自己能夠做什麼。
(11)以“合理的愛心”自愛,則“知恥”,恥於自己的“不當表現”而不為,是真正的“愛自己”。敬長慈幼,推愛到所有的人,進而愛人及物,在用物時惜物。然後能欣賞大自然的神奇,並加以愛護。
(12)學校存在於人文社會中,人文社會更具影響人格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之外的所有人,包括各行各業,如親長般負有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必須共同合作,從事人格教育。
三.人格教育重點
人格教育的主旨在陶冶人文群體生活中的個人品格。人格教育的重點便是以培養誠與仁為人格價值核心。
(1)陶冶情感:情感與生俱來,把陶冶性情當作人格教育的根本重點,是音樂陶冶可以從生命開始時作起,由微入漸、潛移默化,不斷地進行,使人心境平和,激發愛的情感,樂觀地欣賞自然之美,用喜悅的眼光看世界和人生,減少哀怨以至憤怒,使人的理性發揮作用,縱然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挫折或苦難,也可平抑情感的衝動,改用較為平和的態度來面對並處理。
(2)培養意志力:意志力是人主宰自己的力量。中國文化將自我主宰力稱為意志力,即是約束自己之不當為和勉強當為的力量,是要以理性判斷當或不當,而後決定行止的力量。理性發展有待於生長成熟,非一廂情願的自作主張。故而意志力含著明顯的理性成分,比自作主張更有確定的人文趨向。
(3)鼓勵自發自動精神:自發自動的精神本和意志力有關,如果培養意志力成功,可以出現自發自動的精神。自發自動的精神出自獨立性,即是主動地採取行動。要有這種表現,在於行動者知道有行動的必要;並且知道一個行動必須由自己來完成。
(4)建立正確的羞恥感:“羞恥”是一種內心感受,以可恥為“辱”,從“免於恥辱”到求得榮譽,即是培養人格價值的一個歷程。從最簡單、力所能及的動作開始,“做到”,是盡了自己的責任。如果說“盡己之謂忠”,便是忠實於自己,而無愧於心;同時更能得到完成責任的快樂。
四.人格教育環境創設
具體包括以下十二項教學實驗:
(1)教師成為關心者、道德榜樣和指導者。
(2)創建一個充滿關愛的班集體。
(3)制定並實施道德紀律。
(4)創建民主的班級環境。
(5)各種學科教授價值觀。
(6)合作學習。
(7)培養學生責任感。
(8)注重道德反省。
(9)教會學生解決衝突的技能。
(10)促進學生關心班級以外的世界。
(11)創建積極的校內道德文化。
(12)注重加強與家長和社區的溝通,使之成為品格教育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