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典詩詞郵票·樂府詩
- 外文名: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stamps ·poems of yue fu
- 志號品名:專276(572)
- 發行日期:1990年06月27日
- 發行量:2000000
- 全套枚數:4枚
- 全套面值:38.5元(台幣)
簡介,設計背景,郵品賞析,《子夜春歌》,《子夜夏歌》,《子夜秋歌》,《子夜冬歌》,作者簡介,
簡介
郵票規格:36x51.5mm
齒孔度數:P12
繪圖設計:林天時
印刷機構:瑞士哥瓦錫廠
印刷版別:影寫版
印刷用紙:影寫版郵票紙
整張枚數:50(10x5)枚
設計背景
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時代,中央政府一直設定著管理音樂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採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為樂府詩,也簡稱樂府。樂府原指音樂官署,後來也用以稱樂府詩。現存樂府詩數量眾多,其中有不少採錄民間歌謠,更多的是文人作品,兩方面都有不少優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響。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但後來許多文人作品,只是用樂府體寫作,並不配樂。唐代的新樂府辭更是如此。
秦代已有樂府官,但史籍沒有具體記載,也沒有詩歌流傳下來。西漢以來,關於樂府的記載就具體了。西漢樂府官署有兩個:一為奉常卿(即太常卿)統屬的太樂,掌管雅樂,主要是傳自周代的樂章;另一為少府卿統屬的樂府,是漢武帝時建立起來的,專管通俗音樂,著重從各地採集民間歌曲,供帝皇和貴族們娛樂欣賞之用。漢武帝設立樂府,採集各地風謠,這一制度被以後歷朝所承襲,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許多優秀民歌賴以保存和流傳,為古代詩歌輸送了新鮮血液,促進了中國詩歌的繁榮和發展。東漢樂官承襲西漢,不過太樂令改稱為大予樂令,樂府令改稱為承華令。兩漢演唱通俗樂曲的音樂人員,叫黃門鼓吹樂人。到曹魏時代,由於清商曲的發展,於太樂、鼓吹(性質相當西漢的樂府)兩署外,又增設了清商署,西晉沿襲其制。六朝時代官制簡化,東晉、宋、齊,僅設太樂署,統管雅樂、俗樂,至梁、陳於太樂外又增設鼓吹署。北魏、北齊,大致也設太樂、鼓吹兩署。北周恢復古制,依照《周禮》建立官制,設立大司樂、小司樂等官。隋代設有太樂、鼓吹、清商三署,到唐代省去清商署,把它併入鼓吹署。漢魏六朝的通俗音樂叫清商樂或清樂,其歌辭為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裡面包含了許多優秀的民歌或文人作品。從曹魏到隋代,中央朝廷有時設立清商專署,有時由太樂或鼓吹署兼管清商樂,總之,清商樂在這段歷史時期內是很重要的。到唐代,新興的民間歌曲和西域音樂相結合,產生了新的音樂燕樂。配合燕樂的歌辭,逐步發展為長短句(詞)。燕樂興起、清商樂衰落,從此,中國的音樂和音樂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樂府詩的風格多樣,有清新明朗,有深情婉轉,也有慷慨悲歌,但都統率於質樸自然的風格下。所謂質樸自然,表現在詩歌語言上,矢口成言,絕無文飾,故渾樸真摯,獨擅古今後世詩人多受漢樂府的影響。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聲情畢肖,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上山采蘼蕪》甚至幾乎全由棄婦同故夫的問答構成,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採用獨白的,如《孤兒行》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這些手法,對後世詩歌的修辭手法亦有啟發。
1990年6月27日,台灣省郵政發行《中國古典詩詞-樂府詩》1套4枚,圖案選自《樂府詩·子夜四時歌》中的《子夜春歌》、《子放夏歌》、《子夜秋歌》和《子夜冬歌》各一首,以國畫配圖。郵票發行量150萬套,面世後深受集郵者歡迎,成為台灣票中著名的暢銷票。
郵品賞析
《樂府詩集大子夜歌》: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唐書樂志》曰:《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宋書樂志》曰:晉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豫章僑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太元中事,子夜先之。
《子夜春歌》
描繪春日景致,仿佛春天的氣息鋪面而來,讓春風裡的每個人都有種要唱歌的衝動。春天百花盛開,山林色彩絢爛,從南方飛回的候鳥,在陽光下歡快地鳴叫。這首詩用樸素的筆法描繪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全詩如下:“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林;山林多奇形,陽鳥吐清音。”
《子夜夏歌》
繪畫的是夏日的風光,一對情侶攜手河畔,背景為結滿李子的李樹,充滿夏日的氣息。全詩如下:“暑盛靜無風,夏雲薄暮起;攜手密葉下,浮瓜沉朱李”。
《子夜秋歌》
“講述”白露時節,思婦因為思念遠方的丈夫,又害怕丈夫天冷沒有寒衣,乘著月光在搗白素,準備在丈夫織寒衣這首詩開頭景物的描寫在“急促”上著力,刻畫了思婦目見、耳聞、心感的催人刀尺的實景。全詩如下:“白露朝夕生,秋風淒長夜;憶郎須寒服,乘月搗白素”
《子夜冬歌》
向讀者展現的是冬天的景象:山陰處堆滿積雪,溫曖的陽光照射在向南的樹林上;對啊,美景如斯,其實何必要樂器呢,流淌的山水,就是動聽的歌。全詩如下:“白雪停陰岡,丹華耀陽林;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作者簡介
林天時:字靜軒,1934年生,中國台北市人,哲學博士。自小刻苦上進,甚至臨井自學書畫,自成一家風格,併兼容南北派畫風,擅長山水、工筆與潑墨,風格獨特,古意盎然。於二十六歲時即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書畫。
林教授除了擅長書法、水彩畫之外,油畫作品亦受到收藏家的珍愛,並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舉辦巡迴展,對促進宣揚中國文化交流貢獻良多,曾獲有關部門頒發的文化獎章與郵政獎章。1986年獲維也納市政廳委員會頒贈聯邦首都維也納文化榮譽勳章,以表彰林天時教授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
1982年,應台灣郵政總局之邀請,以家喻戶曉的唐詩入畫,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郵票,呈現方寸之美,由於意境高遠,布局典雅,各詩詞相互輝映,充分表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引起廣大的迴響,促使林教授陸續完成宋詞、元曲、詩經、楚辭、樂府詩、古詞等詩畫,歷時十年,總計創作七套二十八枚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