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基於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而成立的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
2019年1月3日,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成立,標誌著四川乃至全國唯一的涉醫出土文獻文物研究中心正式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19年1月3日
- 成立地點:四川省成都市
- 隸屬:成都中醫藥大學
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基於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而成立的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
2019年1月3日,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成立,標誌著四川乃至全國唯一的涉醫出土文獻文物研究中心正式建立。
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心)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基於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而成立的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2019年1月3日,中國出土醫...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的主要職責是研究醫學歷史、中醫文獻(包括存世、亡佚、出土醫藥文獻)、中醫古籍數位化、民族醫學、中醫術語、醫藥文物、民間傳統醫藥、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基本形成了“一史三文”(一史,主要指中國醫學史;三文,重點涉及中醫文獻、文物與文化)的研究格局...
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的代表以及來自日本、德國、新加坡和港、台地區的中醫界人近三百人出席了新館開館典禮。展出內容 中國醫史博物館展出有豐富的祖國醫藥文物珍品:著名的醫學圖書、御製稿本、書畫拓片、陶瓷玉器等藏品3000多件。展覽系統、全面的展現了中國醫藥學起源、形成、發展...
前冠以《中國古代醫史文物概說》,末附錄繪製於清代的《調氣練外丹圖式》首版圖文全貌。所集錄諸圖來自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博物館等全國二十多家收藏單位,也有一部分系來自於海外的收藏珍品。內容包括出土的醫史文物、歷代衛生施設、醫療器具、甲骨文、竹木簡牘及帛醫書、金石篆刻、醫學掛圖、壁畫、插圖、名醫畫像、...
第二節中醫文獻與中醫文獻學 一、中醫文獻 二、中醫文獻學 第三節中醫文獻的學術價值 第四節中醫文獻整理研究的主要任務 第二章中醫文獻的源流與流別 第一節上古醫學文獻 一、後世文獻追記之傳說 二、後人著述依託上古者 三、出土文物考證 四、上古醫療技術推議 五、上古醫療技術的傳播方式 結語 第二節周秦醫學...
加上東洋學文獻中心的成立,使國內外到訪的學者不斷地增加,有的以客座教授、或受聘教授、或外國人進修者的身份參與共同研究。因此,人文科學研究所不只在日本,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評價,成為世界性的研究中心之一。研究狀況 自1979年至1980年間,該所的研究狀況如下:共同研究 1.先秦時代文物之研究 負責者:林已...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體制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科研基地 吉林省協同創新中心 東北亞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 東北亞國際語言文化研究基地 高校外語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柳長華 碩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獻學、中醫文化學兩個重點學科的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專業研究方向為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中醫古籍整理與古籍數位化研究、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知識保護研究。承擔或完成的國家項目...
別脈 《別脈》是論述經脈的醫書。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由來 2013年,《別脈》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內容 《別脈》是論述經脈的醫書。
兆和先生創立了一種全新的筆墨技法,使得中國傳統水墨人物畫具有了巨大的表現張力。現實主義巨作《流民圖》是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柳長華,教授,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特聘教授、院長。山東淄博市人,1983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導師張燦珅教授。1984年於北京師範大學專修訓詁學,...
(3)馬繼興先生非常關注古醫藥文獻及文物出土動態,先後考察研究了甘肅武威、湖北雲夢、四川綿陽、河北藁城、內蒙古黑城遺址、新疆地區的吐魯番、古樓蘭、和闐、麻札塔格、吐谷渾等地出土的古醫藥文獻與文物,撰寫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1993年至1998年主持完成國家重點課題“發掘出土亡佚醫藥典籍文物的研究”,對新中國建國...
背景介紹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諸病一》、《諸病二》共268支簡,所涉及的藥方和醫病理論數量相當大。
《十二脈(附相脈之過)》是論述經脈的醫書。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文物簡介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
《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是涉及病理學的醫書。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背景介紹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
背景介紹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諸病一》、《諸病二》共268支簡,所涉及的藥方和醫病理論數量相當大。
《敝昔診法》的醫書。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背景介紹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敝昔診法》講五色脈,論...
《刺方》是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的醫書。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針刺方書。書中涵蓋了痛症、神志、臟腑、皮膚、五官等各科病症,30個明確穴位,10個“因所在”的病位描述反映了扁鵲醫學針刺療法對“因病而所刺”的強調。《刺方》關於單側和雙側穴位的明確與漆人的經穴刻畫體現了針刺處方的辨證...
《醫馬書》是講授治療馬病的醫書。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背景介紹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鎮漢墓出土了大量醫簡和一尊製作精良的人體經穴漆人。經過考證,這批醫簡是古代神醫扁鵲醫派的失傳醫書,也是迄今為止數量最大、最能反映秦漢時期中醫學原始面貌的出土文獻,具有重要的價值。內容 《醫馬書》...
,在今湖北孝感,出土過著名的安州六器,一件是中方鼎,其銘文最後有兩組六個數字組合的符號,宋代學者視為奇字,曾釋為“赫赫”或“十八大夫”、“八大夫”。奇字何意?八百多年一直是個謎,1932年郭沫若說是器主的族徽。二十世紀後期,出土文物上連續發現六數組合體,中國科學院(當時沒社科院)歷史所 ...
作者提煉了《黃帝內經》中一些容易引起共鳴的、與傳統文化關聯密切的內容,如中醫有解剖嗎、什麼是經絡、如何盡終天年等,還將艱深的中醫理論與古代小說、詩歌、出土醫藥文獻與文物,甚至是日常生活體驗相互印證,行文簡明、流暢,令人深刻感受到中醫對於生命的獨特理解和其中蘊含的傳統智慧。作者簡介 劉鵬 廣州中醫藥大學...
7. 《兩周出土文獻所見之醫療巫術考察(A Research on the Shamanistic Medical Activities of the Underground Attestations in the Zhou Dynasty)》,《簡帛硏究 2013》(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2014年7月。8. 《先秦中國醫學基礎理論形成的考察(A Research of the Basic ...
近年新出土的脈書與醫史文物顯示這樣的解釋已面,陸修正的必要。《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即欲爬梳上古經脈學說的源流,並探討當時剛出現與脈學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以及新身體觀。筆者將試圖解答以下幾個問題:什麼是“脈”?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何類文獻?此一概念純屬醫學範疇嗎?曾與哪些醫療技術...
3.《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以川北地區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編著 1.《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合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2.《吐魯番文書總目·歐美收藏卷》,合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譯著 1.《民族考古學實踐》,合譯,長沙:嶽麓書社,2009年。2.《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
五、按層別介紹所出土的具有明顯特點的文化遺物如陶器、石器、骨器等,並進行了文化因素分析。不論是《城子崖》還是《後岡發掘小記》,都具備了作為發掘報告或簡報的基本體例,開了中國考古學史上編寫發掘報告或簡報的先河。文物類型學分析 在準確地認識每期遺物基本文化面貌的基礎上,對每期內的各種文化遺物進行類型...
並主編有《中國史前飲食史》及大型考古學叢書《華夏文明探秘》40種等,後者獲第11屆中國圖書獎。著作簡目 1、《臨潼白家村》(合著),巴蜀書社,1993。2、《拉薩曲貢》(主編),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9。3、《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紀的中國考古學》(主編),文物出版社,1999。4、《飲食考古初集》,中國商業...
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為研究漢初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千年女屍的科學詮釋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出土是20世紀中國重大的考古發現,尤其是1號墓內的千年女屍更受到國內外科技界的廣泛關注,被認為“創造了世界屍體保存記錄中的奇蹟”。這具女屍年約...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論著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2002)、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2013)等。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秦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開設課程 漢字學、漢字發展史、出土文獻研究、...
學術研究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編輯出版《中國醫學通史·文物圖譜卷》《中華醫學文物圖集》等專著和圖錄。參加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有: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指南針計畫”專項重點項目“古代醫療技術及診治保健器具發明創造項目可行性研究·中醫四診現代化的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領銜、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