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古脈

發現古脈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即欲爬梳上古經脈學說的源流,並探討當時剛出現與脈學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以及新身體觀

基本介紹

  • 書名:發現古脈
  • 又名::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的新描述
  • 作者: 李建民 
  • ISBN:9787802304741
  • 類別:探討古典醫學
  • 頁數: 419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1日
  • 開本:平裝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李建民,1962年生於台灣省屏東縣,20世紀80年代起就讀於台灣大學前後十五年,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8),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並執教於台灣清華大學和台北大學,現就職於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其主要學術興趣在於中國“古典醫學”的重建與反思。著有《中國古代遊藝史》、《方術醫學歷史》、《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以及論文50餘篇。曾獲得“中央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1998)、“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傑出論文獎”(2001)、第三屆“大象優秀科技史論文獎”(2001)。

內容簡介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探討古典醫學中經脈學說的源起。所研究的期間是自戰國迄於西漢末,正值醫學知識體系從眾說紛紜漸趨統一的時代。傳統對經脈觀念緣起的解釋,大致是認為與針灸術有密切關係。始初先民由經驗認知刺激個別腧穴有療病的功效。九針等工具的出現使腧穴位置與主治功效得以確立,遂能依主治性能歸納成經絡體系,乃由點而線累積而成。近年新出土的脈書與醫史文物顯示這樣的解釋已面,陸修正的必要。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即欲爬梳上古經脈學說的源流,並探討當時剛出現與脈學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以及新身體觀。筆者將試圖解答以下幾個問題:什麼是“脈”?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何類文獻?此一概念純屬醫學範疇嗎?曾與哪些醫療技術結合?又是否可能與論脈時無所不在的數術之學割離?最後,新工具在脈學體系化的過程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發現,脈是傳統中國醫學最關鍵的概念,但最初脈學並非醫者所獨擅。此外在周、秦之時也有燕齊、秦蜀、荊楚等三派地域之別,可謂百花齊放。種種脈學著作在多系並存的情形之下,又都透過依託、密傳以及文本疊壓的形式流傳下來。而更重要的是,脈學的大傳統隨著不同時代又各有顯著特色。筆者將上古脈學史分析為“王官”、“方者”,以及“醫經”三個時代,並以此架構闡述脈學的發展。

目錄

追尋中國醫學的激情——大陸版序文
禹鑿山川知脈絡——三版的話
追尋扁鶓的足跡——再版代序
謝辭
提要
第一章 導論
一 死生之域——由扁鵲醫案引出的醫史課題
二 新出土文物與醫史研究
三 脈學多源與針灸失傳論——問題意識
第二章 周秦變革期
一 醫學三變
二 方技四支與三系
三 古脈分域
四 禁方傳統——師資、文本與驗效
五 小結
第三章 醫在天官——古典脈學的王官傳統.
一 “天有宿度,地有經水”——脈的循行
二 天官與天數——《左氏》秦和傳發微
三 《周禮》醫師一系職官
四 小結
第四章 脈與導引——生命在運動中
一 從禮容的身體到數術的身體
二 脈與養形
三 《陰陽經》與《導引圖》——脈與養生道論
四 脈與房術
五 小結
第五章 數求觀的身體
一 陰陽與脈序——“天道大數有二,謂五與六”
二 脈與髒
三 脈與病——“經脈病候”辨證
四小結
第六章 新工具
一 “九針”的形成——周秦外治工具的合流
二 脈與針具——“灸刺稽滯,開利百脈”
三 “解部”事始——脈如何被人看見?
四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英文提要(English Abstract)
圖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