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簡介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主要承擔國家
戰略性礦產勘查、國家專項地質勘查、
國土資源調查任務並著力開展以鐵、錳、鉻、銅、鉛鋅、金、銀等為主的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領域包括固體礦產勘查、礦權流轉、礦業開發、礦山補勘、中外合資勘查、
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及生態地質、
生態城市、地質技術諮詢等。
五十多年來,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為我國經濟建設尋找並提供了大量的礦產資源,為我國鋼鐵大國地位的確立和以
鞍山、包頭、
馬鞍山、
邯鄲等為代表的
工業城市的崛起,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累計提交鐵礦儲量265億噸,錳礦2.5億噸,金礦1470噸,分別占全國同期探明總儲量的52%、38%和24%。鞍本鐵礦、冀南邯邢鐵礦、鄂東銅金礦、魯中鐵礦、膠東金礦等大型礦產的發現,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極大為重要與不可或缺的資源基地。與此同時,還探明並提交了大量
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儲量。積累了一大批寶貴的地質礦產資源信息資料和豐富的金屬礦產勘查經驗。
近幾年,在國內十多個省(區)的數百個勘查區塊,開展鐵、錳、金、銀、銅、鉛鋅等緊缺礦產勘查,完成國家大型礦產勘查項目近100項,發現並探明大型鐵、金、銅、
鉛鋅礦、優質錳礦等,獲得一批重要的資源量。同時,境外風險找礦勘查邁出了重要步伐。目前,正在蒙古、秘魯、越南、緬甸、馬來西亞、
吉爾吉斯等國家,開展鐵、錳、金、銅等礦產的找礦勘查。
業務領域
目前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兩大主業是: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和
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
(一)、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業,主要內容:
承擔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任務;承攬國家經濟建設所需的
礦產資源勘查、礦業開發、礦物深加工、水文
工程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與治理以及地質技術諮詢服務等
承攬地質、物化探、探礦、測量、
岩礦鑑定等地質技術手段延伸工程和業務,包括井巷工程、水文鑽井、工程測繪、地下管線探測、漏水漏氣調查、岩礦分析測試等
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及自己擁有的礦權,在境內外開展合資、合作礦產勘查,組建多種形式的礦業資源公司
承攬各類建築及道橋的工程勘察、地基處理與施工、民用與工業建築的設計、施工、安裝、監理等工程
從事國外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勘察以及施工、技術、勞務輸出和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等。
各類鋸片基體、鋸片及副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人造金剛石單晶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工程機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
其他業務:電氣設備、環保設備的生產、銷售;
地質隊基地設施建設有關的房地產開發、物業開發與管理、商業貿易、餐飲、旅遊、賓館等。
領導班子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黨委書記:盧 進。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副局長:許智迅。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助理:唐慶明。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助理:袁 明。
組織機構
職能機構
辦公室、
人力資源部、資產
財務部、戰略發展部、地質勘查部、國際合作部、法律事務部、審計部、紀檢監察部、黨群工作部、機關服務中心等。
局院(所、中心)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一局、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二局、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三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研究院、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昆明地質勘查院、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幹部管理學院、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信息中心(12個)。
控股公司
資質榮譽
先後榮獲全國地質勘查功勳單位、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勘查行業先進集體、地質勘查行業優秀地質找礦項目、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及科技進展、
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獲得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專利80多項。
企業文化
徽標
徽標由地質錘和鋼包兩部分組成。居前的
地質錘是地質工作的象徵,同時也象徵地質工作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其黑色代表我們的主要工作對象是
黑色金屬。
居後的鋼包是冶金工業的象徵,金紅色代表正在冶煉中的鋼鐵是地質工作的豐碩成果。
地質錘和鋼包的組合代表了冶金地質,兩部分圖案色彩也相應交融。
企業使命
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提供資源保障”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賦予我們的職責,也是對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一主業工作任務的集中概括,意為以國內急缺的重要礦產資源為主攻礦種,不斷加強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切實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和基礎支撐。
“實現產業報國”,這裡的產業既包括第一主業,也包括第二主業—
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冶金地質人的理想和使命就是通過做強做大我們的兩大主業,報效國家。
企業願景
打造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和行業排頭兵
“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和行業排頭兵”,意即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作為中央管理的地質勘查單位,在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和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領域中要具備五個方面的競爭優勢:主業領先,後勁充足;成果突出,技術先進;體制順暢,機制靈活;管理規範,運轉高效;品牌知名,形象過硬。
核心價值觀
共贏 共進共享
共贏:在為國家提供礦產資源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價值,與社會各界真誠合作,互利共贏。
共進: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世界發展同步,與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步伐共進。
共享: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每個員工的潛力,使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共謀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企業精神
不畏艱辛 做事用心務實創新
不畏艱辛:全系統全體員工在共同的奮鬥目標指引下,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不怕困難,敢打硬仗,艱苦奮鬥,勇往直前。
做事用心:聚精會神搞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愛崗敬業,激情奉獻,精益求精,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用負責、務實的精神創造性地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
務實創新:堅持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尚空談,嚴格管理,注重細節,腳踏實地,紮實工作;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力推進體制、機制、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創新。
經營理念
塑造品牌誠信至上 超越自我
塑造品牌:以優質的地質成果和工程質量、良好的行銷服務,樹立良好的形象,著力塑造中國冶金地質的知名品牌。
誠信至上: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誠實守信。
超越自我: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卓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遠向著新的更高的目標奮進。
歷史沿革
1952年,重工業部設立了地質司,後改為地質局
1956年,冶金工業部成立,在部機關設立了地質司,後改為地質局
1988年,地質局從冶金工業部機關劃出,改為冶金工業部地質勘查總局,是部
直屬事業單位2001年初,根據國辦發[2001]2號檔案,冶金地質隊伍部分實行
屬地化管理,大多數單位交中央管理
2001年4月,中編辦以中編辦字[2001]69號檔案,將原冶金工業部地質勘查總局更名為"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並對總局下屬單位進行了更名
2006年7月,國資發規劃[2006]126號文,公布了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的主業為: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和
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