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工藝》2011是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杭間,郭秋惠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工藝
- 作者:杭間、郭秋惠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 ISBN:9787508518879
- 類別:民間藝術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中國傳統工藝》2011是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杭間,郭秋惠著。
藝術的定義之一是,通過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而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而中國的傳統藝術則是歷代的中國畫家,書法家,手工藝者,詩人,建築師等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通過他們對中國人、社會和環境的理解所呈現給我們的,反映中國社會歷史生活的一幅文化長卷。繪畫 歷史淵源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傳統技藝是民間傳承下來的技藝,每一門技藝都烙著民族的印記。傳統技藝包括:剪紙,陶藝,年畫,皮影,還有變臉,刺繡,泥塑,木刻,木雕,舞龍,戲曲等等。基本概念 中國傳統民間技藝是中國民間傳承下來的工藝。如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
嚴格地講,工藝指對物體的加工過程,包括對藝術品的加工技藝。民間工藝的“民間”二字,並不是指產品的生產場所或所在地,而指的是產品的內含。用民間工藝加工生產出來的民間工藝品,除過欣賞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還有更為豐富的內涵。這些內涵,才是把民間工藝和普通工藝區別開來的標誌。內畫 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
麵塑,俗稱面花、面羊、禮饃、羊羔饃、花饃、捏麵人等,它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捏面藝人用手加上簡單工具,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
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湖南長沙為中心,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精華而發展起來的刺繡工藝品,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強調寫實,質樸而優美,形象生動。特點是絲細,後用皂莢仁溶液蒸煮,再裹起來揩拭,防止絨絲起毛,其光細勝眼於髮絲,湘繡在配色上善於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加...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民間手工藝(folk arts and crafts)泛指勞動人民(包括少數民族)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自己創作、生產並使用、欣賞的。在歐美國家,稱民間手工藝為農民手工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民間手工藝品進入商品流通領域,銷往國內外市場。品類 中國民間手工藝品有多種分類方法。①從使用功能出發,可將民間手工藝品分為...
在1982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雙面繡《金魚》雜1984年第56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在蘇繡的近代史上,有一位傑出的蘇繡藝術家---沈壽。其作品震驚海內外。沈壽代表作:《萬年青圖》《仕女圖》《三馬圖》等。此外,蘇州發繡也是一件藝術瑰寶。發繡是中國傳統工藝中一顆古老而耀眼的明珠,...
她通過“講文明樹新風——中國夢·夢系列”公益廣告為人所熟知,憨態可掬的樣子讓人過目難忘。“創作‘夢娃’,只是想傳達出對未來美好的嚮往……”夢娃的原創者、天津市泥人張彩塑工作室高級工藝美術師林鋼告訴記者。所獲榮譽 2022年3月,泥塑(北京兔兒爺)(朝陽區、東城區)入選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2021年...
在少數民族工藝品中,著名的實用品有:蒙古族的馬鞍、腰刀、鑲嵌製品;傣族、壯族、土家族、苗族、侗族、黎族等各縣不同風格的織錦;維吾爾族、藏族的地毯;維吾爾族的花帽、樂器;苗族、侗族的挑花、銀首飾;苗族、布依族的蠟染;哈薩克族的補花;彝族的漆器等。地方特色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而且...
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燈籠發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風格,每一種燈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與中國人的生活活息息相連。燈籠成了中國人...
申報地區 中國 批准時間 2009年 遺產類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先唐 北朝對馬團花剪紙(左為殘片,右為復原圖)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台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
中國結是一種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
唐代廣東刺繡的工藝水平已非同一般。唐玄宗時,嶺南節度使張九皋進獻精品刺繡給楊貴妃而獲加官三品,可見當時最高階層對粵繡欣賞有加。到明中期,因廣東沿海貿易交往便利,粵繡已揚名海外。清代,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英國創建了英國刺繡同業會,英王查理也倡導英倫三島傳播粵繡藝術,一時間粵繡被譽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
宮燈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宮燈作為我國手工業製作的特種工藝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在一些豪華殿堂和住宅里仍能發現宮燈造型裝飾。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後,為了慶賀這一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彩、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艷姿。“宮燈”之名,由此而...
它既可以屬於工藝美術範疇,也可以作為繪畫的一個新品種,具有工藝美術和繪畫的雙重屬性,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邊緣學科。著名漆畫家喬十光先生早在學生時代,就在著名工藝美術家龐熏琴、雷圭元先生的積極倡導下,曾幾度赴福州向當地的老藝人學習漆藝技術,將中國傳統的漆藝技法與自己的裝飾藝術揉為一體,並受越南磨漆畫的...
真絲扇的外觀漂亮,工藝製作考究精細深受世界各國的青睞。榮昌摺扇 榮昌摺扇起源於清初,由兩湖兩廣移民入川,摺扇生產工藝技術遂隨之傳入榮昌。摺扇生產自乾隆初發展迄今已有260餘年,是與蘇、杭齊名的中國三大名扇之一。乾隆至道光時期,只有黃竹扇夾,扇心製成的硬青、皮底兩大類,同治年間才新增穿葉串子一大類。
坭興陶在燒制過程中可產生窯變。在傳統工藝的燒制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其燒製成型陶器的顏色多為朱色或紫紅色,偶爾有少數幾個產品產生深綠色或古銅色的“窯變”,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素有“窯寶”之稱,“火中取寶,一件難求,一件在手,絕無雷同”。欽州坭興陶的“窯變”技術,堪稱“中國一絕”。坭興...
中國傳統的民間印染有扎染、蠟染、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前三者都是以印和染的方法著色、顯花的工藝,以植物蓼蘭中分解提煉出的靛青為染料,民間也稱為藍染和藍印。彩印花布則是一種多版套色印花的工藝。據《史記》、《竹書記年》等古籍記載,早在公元前26世紀初,“黃帝制玄冠黃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夏、...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採眾長。分類 瓷胎竹編產品按造型主要分為瓶壇包盒具等幾大類。花瓶...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古代常見的防染印花紡織品有絞纈、蠟纈和夾纈等種類。是漢族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
楚式漆器髹飾技藝作為承載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及歷史文化的優秀傳統工藝,具有相當重要的傳承價值。傳承狀況 荊州地區雖有漆器作坊近10家,但只有少數楚式漆器的傳承人技術比較成熟,且因資金和熟練技工的缺少而難有作為。老藝人年邁、後繼乏人與建立健全保護機制等,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傳承人物 鄒德香,男,1948年10...
漆藝將人的創新精神、社會和文化經驗融入產品之中,它所包含的手工溫情和藝術創造精神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形態,它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漆藝的延續和發展,顯示出傳統工藝的強大生命力。陽江漆藝參與和支持了中國高等漆藝教育的建立和發展,為陽江乃至廣東漆藝的傳承、發展及創新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具有較大的傳承與保護...
2018年10月,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榮昌陶獲得1金2銅1優秀。2020年9月27日-28日,以“名陶薈萃耀古城、創意未來興陶都”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四大陶瓷展(4+N)活動在雲南建水舉行,參展的榮昌陶器獲得2金4銀6銅,來自重慶榮昌的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