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工藝

民間工藝

嚴格地講,工藝指對物體的加工過程,包括對藝術品的加工技藝。民間工藝的“民間”二字,並不是指產品的生產場所或所在地,而指的是產品的內含。用民間工藝加工生產出來的民間工藝品,除過欣賞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還有更為豐富的內涵。這些內涵,才是把民間工藝和普通工藝區別開來的標誌。

民間工藝是大眾的生活的民俗的藝術。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民間工藝有:編織、微雕、陶瓷、布藝、木藝、果核雕刻、刺繡、毛絨、皮影泥塑、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裝飾品、漆器等。

基本介紹

內畫,風箏,編織,微雕,陶瓷,布藝,刺繡,泥塑,陝西工藝,香包,唐三彩,彩塑玩具,千陽工藝,西安刺繡,吳川飄色,

內畫

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家有著各種不同的技藝,其中河北墨海藝苑的內畫藝術家趙慶華擅長把人物照片栩栩如生的畫在水晶球內。其作品惟妙惟肖,是為禮儀饋贈的佳品。
墨海藝苑內畫作品墨海藝苑內畫作品

風箏

中國的風箏藝術;不僅因民族文化傳統的悠久而源遠流長,而且團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而各有千秋,它與各個歷史時期、各個地域、各個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民俗、宗教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遍布全國各地的風箏藝人和各行各業風箏製作者不同的生活閱歷、不同的文化層次以及不同的知識結構,在風箏製作中,便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藝術體系和風格各異的流派。  北京風箏,濰坊風箏,天津風箏,南通風箏,江南風箏,台灣風箏

編織

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後,用手工進行編織的工藝。中國編織工藝品按原料劃分,主要有竹編、藤編、草編、棕編、柳編、麻編等 6大類。編織工藝品的品種主要有日用品、欣賞品、家具、玩具、鞋帽等。其中日用品有簟、席、匾、凳、笊籬、筲箕、蒸籠、炊帚、畚箕、畚斗、坐墊、靠墊、各式提籃、盆套、箱、旅遊吊床、盤、門帘、筐、燈罩等;欣賞品有掛屏、屏風及人物、動物造型的編織工藝品。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至今仍在不斷發展。
民間工藝

微雕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我們的老師郭月明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雕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無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穫,也無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陶瓷

民間工藝之陶瓷民間工藝之陶瓷
澄城堯頭陶瓷交趾陶藝品 秦源黑陶 宜興紫砂 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定陶
龍山黑陶 建水陶 景德鎮瓷器 廣彩 邢窯白瓷 磁州窯陶瓷 成都陶瓷微雕

布藝

鳳翔布藝北京絹人藍印花布蜀錦 繡荷包 藏鞋
河北蘭印花布 湘西藍印花布 自貢扎染 北京絹花 陝西千陽布枕 繩 結
潮 汕 抽 紗 常 熟 花 邊 煙 台 花 邊
樂清黃楊木雕東陽木雕金漆木雕潮州木雕黃岩翻簧竹刻 根雕 骨木鑲嵌 神秘的木馬勺臉譜
甘肅民間木偶藝術 竹木製品 四川藤器 北京宮燈 西藏木器 柳 編
竹 編 扇

刺繡

寶雞繡品 汴繡 吳旗刺繡京繡 金銀彩繡 山西民間刺繡
廣繡蘇繡湘繡蜀繡 粵繡 寧夏刺繡
繡花鞋 青海民族刺繡 青海刺繡香包 青海荷包 繡球 松江顧繡
慶陽香包洛川毛麻繡 青海堆繡 潮繡
民間工藝

泥塑

天津泥塑 河南泥塑 淮陽泥狗 白溝泥塑 寧夏彩塑 鳳翔彩繪泥塑
民間工藝
西藏泥塑 高密泥塑 玉田泥塑

陝西工藝

民間工藝品和玩具,在人民生活習俗上,幾乎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它的製作,古往今來,多為一些民問藝人,或男女老幼中的多面手(如面花、扎花等),或集體,或個體經營製作,大凡城鄉(鎮)各種市場、商場(店)、攤販、雜設,都有出售各種機制或手工精作的工藝品和玩具。也無論平時和年節、紀念日;也無論家宴和育嬰、啟蒙、學前教育、學齡兒童增強智力等等需要,人們購買、欣賞精美、新穎的工藝品和玩具,是一種自由選擇、不受限制的行為。這也成為陝西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種愛好,一種欣賞、享受的習慣和習俗,任何人不可逾越。
現就流行較為普遍的一些品名和產地分述如下。

香包

陝西人戴“香包”,歷史悠久。傳說隋唐時孫思邈當年在民間治病,留下這種“戴香包”驅疫治病的美舉,千百年深入人心,形成一種不變的美俗。
製作“香包”,一般採用布綢料,內裝帶香的藥料,做成各種花鳥蟲魚等形狀,用彩線勾出須、眉、爪、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白布、綢可以做成“報曉雞”、“自鶴”、“白胖娃”等,彩布、綢可做成各種“藥葫蘆”、“長壽果”、“石榴”、“魚蓮”等;還有做成“南瓜”、“螞蚱”、“蟾”、“太極圖”等吉祥物的。民間風俗傳說,劉全晉瓜,主要是“南瓜”,古時“南瓜”為“貢果”,人們譽為吉祥物;“螞蚱”和各小蟲合群;“太極圖”則為秉承天地之毓秀靈氣,人們希冀安詳,戴“太極圖”得以心理平衡。“香包”內裝藥料,多是含芳香、逼臭剎腥之類,如白芷、蒼朮、香附予以及名貴藥材麝香等。
每逢春夏交節、陽氣日盛,百蟲活動頻繁,最易感染疾病的季節,民間多選農曆四月以後,特別是五月初五的“端陽節”,要給老幼病弱者戴一個“香包”,有時還給兒童袖上、肩膀上做一個“報曉雞”,用以“啟迪兒童”,以及逼邪驅疫。
由於這種“香包”工藝簡單,婦孺皆可針扎,故較為普及。清末以來直至建國後數十年來,西安市和近郊縣周至、戶縣、臨潼、高陵、藍田以及涇陽、三原、成陽等地,民間還有贈送“香包”的習俗:未過門的媳婦,總要給婆婆、女婿做一兩樣針工精巧的“香包”,以取悅婆家人仰慕。在臨潼縣驪山風景區秦陵兵馬俑博物館的展覽市場上,到處可以購買得各種各樣的“香包”。在陝北一些縣,民間所做的這種“香包”,也有稱“荷包”的。不過,有些配裝香藥,有些不裝香藥,只供隨身佩帶,裝些針扎小件,以作平時從事針工而用。

唐三彩

“泥叫叫”,又稱“泥戲人”,系一種玩具哨子,產於西安市南郊魚化寨,故又叫“魚化寨泥叫叫”。這種“泥叫叫”,系民間藝人採掘當地黑土,在模子中成型,然後經過燒制、彩繪、罩油等工序製成。塗色酷似唐三彩釉,光潔滑潤。“泥叫叫”形狀多種多樣,所制人物有穆桂英楊宗保、余太君、王寶釧薛平貴、包文拯、秦香蓮等戲劇人物;也有形體小巧的胖娃、小動物,最小者僅寸余,體內裝哨,可吹出各種高低音色、調子,頗受兒童和民眾歡迎,多購為饋贈品。現已銷往西北各地,被列為陝西旅遊紀念品。

彩塑玩具

民間工藝製作中,陝西乾縣馬連鄉高家莊製作的泥塑玩具,久負盛名。製作時,他們選用當地一種黃褐泥,看似散沙,加水攪拌即可變硬,且不裂縫。製作時,先把黃褐泥粉碎篩選,加水攪拌和成泥塊,再在木製模型中壓成各種形象,待於後塗上各種顏料。這種泥塑玩具,多是造型優美,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經久耐用而不裂,農家多購其掛在牆上,或放置桌上,作為觀賞珍品。高家莊現已能製作十多個類型,二百多個品種,銷往陝西和甘肅、寧夏一帶。

千陽工藝

千陽地處陝西西府,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城鄉到處可見各種民間工藝品,被稱為西府“工藝之鄉”。他們的傳統工藝品,如剪紙(彩剪、染剪、套剪、熏剪)、刺繡(香包、鞋墊、繡鞋墊、繡枕)、雕塑(石雕、木雕、磚雕、陶雕、泥塑)、花燈(天燈、龍燈、宮燈、植物燈、動物燈)、布製品(門帘、馬夾、百花帳、千家傘)、編織品(麥稈、玉米皮、荊條編織品、線織品和毛織品)、麵製品(面花、曲蓮、壽桃、錐把、獅子、海馬、獻禮)、紙製品(亭閣、童男童女)等共八大類、百餘種,各類工藝品製作者約計萬人,遍布全縣各鄉鎮。廣為流傳的有窗花、剪紙、青蛙耳枕、陶塑獅子、布拼馬夾、鞋墊、虎貓、香包等。這些工藝品,造型逼真,構圖美妙,頗受省內外各界人民歡迎,遠銷西北五省和河南、山西等地。

西安刺繡

在陝西各地的刺繡工藝品中,西安刺繡名享國內。西安刺繡又名“秦繡”,是在民間納紗繡的基礎上,發掘、創新而成的繡種。其針法豐富多變,線條粗獷豪放,繡出各種花鳥蟲魚,突現裝飾性和圖案對稱性,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西安市“錦江刺繡廠”所繡各種產品,深受國內各界歡迎。他們為人民大會堂繡制的《唐樂舞》大型壁畫,長8米,寬3米,使用300多種針法,被稱為當今刺繡巨作。
西安市周至縣啞柏鎮刺繡,由一個小集體廠家,發展到今日縣上鄉鎮企業的支柱產業,每年刺繡品向國內外供應。
啞柏刺繡的構圖、線條,近幾年發展到機工操作,細膩、美巧,色澤艷麗,品種有床上各種用品,如床單、被罩、床罩、桌單、枕套等,花色品種均在300多種以上,成為代表西安地區的精美工藝品佳作。

吳川飄色

吳川飄色藝術是廣東省吳川市的漢族傳統文化活動。由若干人推著一座色板,色板上裝飾著固定姿勢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著,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飄然欲飛故而叫飄色。屬於社火表演藝術形式之一。
飄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戲劇人物的藝術造型設計、打扮的。
其內容有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或現代題材。
一板飄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動的小舞台表現著一出精彩的特寫鏡頭。現時飄色一般由2至6歲左右的兒童上板喬裝打扮,並由過去的一板一層飄色發展到如今的的一板兩層或三層飄色。
造型藝術已由過去的單一的木工鐵工技巧發展到現代已集電影、戲劇、魔術、雜技等技藝之大成的綜合性的空飄造型。人們通過觀看五花八門的飄色,將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