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佛經的翻譯也就在更大的規模上展開,並得到了當時最高統治者的直接支持和提倡。漢譯佛典的絕大部分就是在這一時期和其後的隋唐時代翻譯完成的。

在佛教傳入中國的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有名姓記載的佛教翻譯家有二百餘名,共譯佛教典籍2100餘種、6000餘卷,他們中的傑出代表就是中國佛教史上稱作“四大譯經家”的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由於他們突出的貢獻,佛教典籍被系統地譯介到中國,從而推動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這四位大翻譯家,其中鳩摩羅什、真諦、不空,是東來弘傳佛法的外國佛學大師。玄奘則是西行求法的中國高僧,他們雖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都以畢生的精力從事譯經事業,在他們各自的時代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並在中國的翻譯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基本信息,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

基本信息

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分別是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四大譯經家精通佛教義理,嫻熟中、印兩國語言文字,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344~413),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人。
鳩摩羅什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是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父親原是國相,鳩摩羅什7歲時隨母親出家,長大後精通大小乘佛法,成為一代宗師,聲名遠播。前秦君主苻堅征服龜茲,想把他接到長安,但因後來亡國,使鳩摩羅什在後涼滯留達16年之久。之後,後秦君主姚興把鳩摩羅什接到長安,讓他安心從事譯經工作,最後圓寂於長安,終年69歲。
鳩摩羅什在長安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性質的譯經場。鳩摩羅什與弟子共譯出佛典74部584卷。鳩摩羅什的翻譯以意譯為主,而且注意修辭,譯文流暢,很有文采,主要有《摩訶般若》、《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金剛經》、《阿彌陀經》、《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系統介紹了大乘中觀派的思想體系。

真諦

真諦(499~569),印度優禪尼國人,精通大乘佛教。
真諦三藏法師真諦三藏法師
真諦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攜帶大量梵文經典乘船來到梁都建康,正準備開始譯經之時,發生“侯景之亂”,真諦於是輾轉來到富春,才開始譯經。之後,真諦又多次輾轉各地,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始終堅持譯經。
真諦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無上依經》、《十七地論》、《攝大乘論》、《俱舍釋論》等。

玄奘

玄奘(602~ 664),中國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玄奘12歲出家,遍讀佛典。因覺得當時佛典多有出入之處,令人迷惑,玄奘於是決定去印度取經。
玄奘三藏法師玄奘三藏法師
玄奘在貞觀三年時,一人從長安出發,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賢為師,後升至該寺副主講。玄奘在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其後,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長安大慈恩寺設譯經場,與弟子等人專心翻譯所帶回的佛典。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實論》等。

不空

不空(705~ 774),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
不空三藏法師不空三藏法師
不空唐朝時來華,是“開元三大士”之一,對中國密宗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空隨其師金剛智先來到洛陽,後又到長安,然後不空在長安大興寺設立道場,翻譯密宗經典,度僧受戒,使密宗在中國的影響大增。
不空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100多部,主要有《金剛頂經》、《般若》、《華嚴》、《大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