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該縱隊是由新四軍第2師和第4師的部分部隊發展而來。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工農紅25軍和紅軍第26軍與劉子丹的部隊匯合後組建紅15軍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
  • 部隊前身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
  • 列編時間:1949年2月
  • 首任軍長:滕海清
  • 首任政委:康志強
  • 改編時間:1985年5月
部隊前身,部佇列編,部隊參戰,部隊改編,

部隊前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該縱隊是由新四軍第2師和第4師的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
1938年春,留在皖西北堅持武裝鬥爭的紅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下轄由鄂豫皖邊的紅28軍鄂豫邊游擊隊編成的第7、第8、第9團、手槍團,共3100餘人。3月14日,第4支隊由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東進。4月,進至舒城、廬江、無為、桐城地區展開抗日武裝鬥爭。1939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第4支隊歸其指揮。6月,第4支隊整編,下轄第7、第9、第14團,後開創了以定遠東南藕塘為中心的津鋪路西抗日根據地。同時,以第4支隊第8團為基礎在安徽定遠組成新四軍第5支隊。1941年1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改編組成新四軍第2師、第4支隊改編為第2師第4旅,第5支隊改編為第2師第5旅。1945年9月,第4、第5旅北上山東
1945年10月,由新四軍第2師第4、第5旅和第9旅,在山東組成新四軍第2縱隊,羅炳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韋國清任副司令員,趙啟民任副政治委員,詹化雨任參謀長,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轄第4、第5、第9旅,共2.4萬餘人。縱隊成立後,歸津鋪前線指揮部領導,開赴津浦前線作戰,參加界河、臨城、棗莊等戰鬥,殲敵2萬餘人。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6月,縱隊第5旅調歸淮南軍區建制。
1945年11月,以新四軍第4師第11、第12旅為基礎,在淮北組成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張震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姚運良任參謀長,王學武任政治部主任。轄6個團,共1萬餘人。縱隊成立後,參加津浦路和隴海路東段破擊作戰,徹底破壞了大許家到白塔埠的鐵路,給拒絕投降的日偽軍以嚴重打擊,從而使我山東、華中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6年7月,在朝陽集戰役中,第2縱隊主攻,第9縱隊阻援,全殲國民黨軍第92旅。8月,第2、第9縱隊參加泗縣戰役,給國民黨軍第172師以重創。10月至11月,參加淮陰、漣水保衛戰;12月參加宿北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69師;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在蘇北方向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第7軍及第11、第74、第28師北進的任務。
1947年2月,第2、第9縱隊在山東省郯城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震任副司令員,康志強任副政治委員,詹化雨任參謀長,鄧逸凡任政治部主任。第2縱隊第4旅編為第4師,朱紹清任師長,高志榮任政治委員。第9縱隊除一部改編為淮北支隊外,其餘編為第5師,姚運良任師長,秦賢安任政治委員。第2縱隊第9旅編為第6師,滕海清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全軍共2.9萬餘人。合編後舉行白塔埠戰役,殲國民黨軍第42集團軍兩個師5000人。1947年2月中旬,在臨沂附近阻援,保障萊蕪戰役順利進行。4月,參加泰蒙戰役,擔任阻援。5月,參加孟良崮戰役,在沂水西南抗擊敵第7軍及第83師西援。7月參加南麻、臨胸戰役,擔任攻堅,殲國民黨軍第9、第11、第25、第64師和第8軍各一部,共1.6萬餘人。8月後,轉戰膠東地區,在膠河戰役、高密攻堅、萊陽戰役等戰役戰鬥中取得重大勝利。
1948年2月,第2縱隊奉命南下華中,與第11、第12縱隊組成蘇北兵團,開闢威脅敵京滬心臟地區之蘇北戰場。3月,攻克益林,全殲國民黨軍第113旅。6月,策應豫東戰役,對隴海路東段新安鎮、海州發起攻擊,解放新安鎮、海州、沭陽、灌雲等地,對改變蘇北戰局起了重要作用。9月,參加濟南戰役,擔任打援任務。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固鎮阻擊戰和總攻杜律明集團的作戰中,共殲滅國民黨軍3.6萬餘人。

部佇列編

1949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屬第3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滕海清任軍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吳泳湘任參謀長,鄧逸凡任政治部主任。原第4師改稱第61師,胡煒任師長,王靜敏任政治委員。第5師改稱第62師,周純麟任師長,周世忠任政治委員。第6師改稱第63師,吳華奪任師長,謝錫玉任政治委員。全軍共3.6萬餘人。

部隊參戰

1949年4月,第21軍參加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於20日夜發起渡江作戰。中突擊集團第一梯隊第24、第25、第27、第21軍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冒著國民黨軍軍艦和江防炮火的攔截,在100餘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鯽魚洲等江心洲。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5月,解放杭州,爾後進軍溫州、寧波、象山等地。8月,赴臨海剿匪。其間,第63師奉命入閩作戰,9月歸建。10月,發起溫州灣戰役,攻占洞頭、大崇山等島嶼。1950年3月至5月,參加舟山戰役,爾後負擔浙東、浙南和閩北地區的海防任務。
這支部隊的指揮員仍有許多是我軍重要的將領。新四軍2師首任師長張雲逸,是1955年受銜的10員大將之一。繼任師長羅炳輝,是彝族人。彭雪楓犧牲後,接任4師師長是張愛萍,張愛萍上將曾當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部長。解放戰爭時期,2縱首任司令員是韋國清。韋國清也是個少數民族,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張震是原軍委副主席。
1953年3月,第21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參加金城戰役等作戰。
1958年8月,第21軍回國,隸屬北京軍區,駐山西大同。
1965年10月第63師187團8連因在戰備訓練中表現突出,被國防部授予“英雄八連”榮譽稱號。
“文革”開始後,第21軍於1967年調入關中,改屬蘭州軍區。

部隊改編

1985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部署,第21軍改編為第21集團軍。
第21集團軍的軍部在陝西省寶雞,原代號84810部隊。隸屬蘭州軍區,是1985年由第21軍改編的,下轄61,63師,和原19軍55師(前身是陳賡太岳4縱12旅,又稱陝南12旅)總計3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第12師、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師)和高炮旅。原屬21軍的步兵第62師撤銷,其第184團被改編為蘭州軍區特種大隊。該集團軍組建後於1986-1987年參加老山地區防禦作戰,步兵第61師第182團第9連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步兵第61師被確定為應急機動部隊之一,原屬第21集團軍的步兵第63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後,步兵第55師改為摩步旅,坦克第12師改編為裝甲師。現任軍長房峰輝,政委孔瑛。現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王克曾於80年代中期任21軍軍長。現任蘭州軍區政委劉冬冬曾任該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政委。
從第21軍作戰歷史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屬於三野系統的王牌部隊。八十年代裁軍整編中,第21軍被榮編為甲類集團軍,被賦予鎮守大西北的重任,是駐守西北的主力軍團。
第21集團軍下有裝備直-9的直升機大隊和第4坦克師,所屬的三個步兵師——第61、62、63師中,第63師已換裝為機械化師,屬中央軍委重裝的全軍六個快速反應師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