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賢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47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秦賢安(1912-1947) ,河南光山(今新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二師二百一十八團特務連連長。1936年後,任鄂東獨立團團長。參加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三年游擊戰爭。盧溝橋抗戰爆發後,率部轉戰淮南戰場,任新四軍第4支隊7團參謀長、團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2師4旅10團團長,4旅參謀長、副旅長。參加棋盤嶺戰鬥、前車棚戰鬥、林碼頭戰鬥、程道口戰役。曾在中共華中局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率部來山東,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4旅副旅長,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5師政治委員。參加過漣水保衛戰和宿北、 萊蕪、孟良崮等戰役。1947年7月21日在山東南麻戰役中英勇犧牲。 1952年秦賢安烈士遷葬於濟南革命烈士陵園。
人物事跡
秦賢安在幼年時,父親終年給地主當長工,飢累而死。母親帶著哥哥、姐姐和他四處流浪,沿街乞討,掙扎在死亡線上。不久母親也含恨死去。哥哥為了報仇,投奔了紅軍。幼小的秦賢安和姐姐相依為命,生活更加艱難了。為了生存,賢安只好到地主家當放牛娃,整天挨打受氣。他實在受不了地主的折磨,又逃到一家窯場當了學徒工。日出日沒,花開花落,他熬了多少個春秋,多么盼望有個報仇雪恨的出頭之日啊!1928年,紅軍解放了他的家鄉,領導窮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絕望的人們看到了希望。16歲的秦賢安高興極了,主動報名參加了紅軍。他在部隊吃苦耐勞,作戰勇敢,樣樣工作搶在前邊。1929年,秦賢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立下了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終身的大志。
秦賢安在黨的陽光雨露滋潤下,在戰鬥的炮火中迅速鍛鍊成長。1934年11月中旬,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領紅二十五軍主力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後,敵人在根據地內反覆“清剿”,並實行“戶籍連坐法”,對紅軍和民眾實行經濟封鎖。根據地軍民既要對付敵之“清剿”,又要到白區籌糧維持生活,形勢極為險惡。此時,秦賢安任紅軍二一八團特務連連長。他機智勇敢,身先士卒,在為勞苦大眾打天下的艱苦歲月里,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戰鬥的勝利,同時也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生死離別的考驗。
艱難的歲月,磨鍊了秦賢安鋼鐵般的意志,頻繁的戰火,練就了秦賢安的膽識和才幹。1936年2月,秦賢安任鄂東北獨立團團長,他率領獨立團馳騁鄂東北,到處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一天,秦賢安得到情報,從貴州調來,配置在麻城一帶擔任追剿、搜剿任務的敵一○二師一個營,由高店向王店方向轉移。他及時召集特務隊長及手槍團一分隊隊長研究對策,制定作戰方案,決定利用這個天賜良機,打一場伏擊戰,從半路上給敵人一次痛擊。天剛蒙蒙亮,秦賢安就親率獨立團和特務隊頂著寒風,踩著輕步,在雷虎寨一個有利地形分頭埋伏起來。他又指揮手槍團一分隊化裝成敵二十五路軍別動隊,插入敵後,斷其退路。上午10時許,敵人果然出動了,還擺出了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時,秦賢安一聲令下:“打!”頓時,步槍、手榴彈一齊開火,打亂了敵人的陣腳。敵人遭到正面伏擊後,剛想掉頭逃跑,我手槍一分隊乘勢在敵人背後突然猛烈掃射。敵人遭到前後夾擊,更是慌亂一團,不知所措。秦賢安審時度勢,及時抓住戰機率領戰士們衝進敵群,勇猛拼殺,一舉殲敵兩個連。此後,秦賢安又乘勝追擊,率部攻克了檀樹崗,偷襲了仁和寨,拔除了大廟畈民團,橫掃了光(山)麻(城)公路線上的碉堡群,打得敵人驚恐萬狀,紛紛逃命,極大地震懾了周圍山寨的地主武裝,使紅軍在人民民眾中威名遠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民族存亡的危險關頭,8月至10月紅二十八軍所屬部隊及地方武裝、便衣隊共1800餘人,陸續進到黃安縣七里坪地區集中整訓。1938年2月中旬,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奉命東進皖中、皖東,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1939年7月,秦賢安擔任第四支隊七團團長,同政治委員徐海珊、參謀長李占彪、政治處主任呂清等,在淮南津浦路西地區發動民眾,開闢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下旬的一天拂曉,日偽軍由南京明光、蚌埠、巢縣等地出動2000多人,分三路向津浦路西全椒縣我周家崗中心地區合擊“掃蕩”。秦賢安奉支隊司令員徐海東的命令,立即率領部隊,同第九團一起,利用周家崗、玉屏山、陳郜後山一帶丘陵地形,嚴懲來犯之敵。當時,正值嚴冬季節,雜草枯黃,樹葉凋落,北風呼嘯,寒氣逼人。隱蔽在山麓中的新四軍戰士們嚴陣以待,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敵人的行動。不一會兒,這幫氣勢洶洶的日軍和偽軍,打著太陽旗,黑壓壓地開過來。當日軍的大隊人馬快要過去,後面的一群偽軍還夾著一些挑夫和騾馬馱子的運輸隊正行進時,秦賢安一看時機已到,下令“狠狠地打!”戰士們一齊開火,只見一發發憤怒的子彈穿透敵人,一顆顆復仇的手榴彈在敵群中炸響。敵人像刀割韭菜一樣,一排排地倒下,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和敵人的嗥叫聲連成一片。日偽軍被打得暈頭轉向,四處逃命。在這次反擊戰中,擊斃日軍中隊長毛高千穗,殲滅敵偽160多人,活捉了三名日本兵,還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和牛肉干、糖果、罐頭等物資。
1940年2月,蔣介石竟命令安徽省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蘇南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冷欣和蘇北的韓德勤,從三面同時向這些地區堅持抗日的新四軍進攻,企圖把新四軍壓迫於大江之南或一舉殲滅之。3月4日下午,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簡稱桂頑)出動三個支隊5000多人,向淮南津浦路西合肥以北和定遠以南地區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第四支隊發起進攻,妄圖消滅新四軍。秦賢安、劉順元、徐世奎等奉命率領七團向界牌集賓士,反擊占我定遠縣界牌集的頑軍李本一之第十縱隊。在夜幕中,秦賢安向部隊下達了勇猛反擊的命令,頓時,嘹亮的衝鋒號聲劃破夜間的寂靜,輕重機槍猛烈開火,手榴彈在敵群中開花,七團健兒如猛虎下山般地從四面八方向頑軍撲去,一下子把敵人打癱了。經一天一夜的廝殺,將李本一部擊潰,殲其700餘人,殘敵丟盔棄甲,狼狽逃竄。3月上旬,羅炳輝、陶勇率領第五支隊主力和蘇皖支隊進到路西,在王子城與第四支隊七團會合,反擊前來進攻之桂頑一三八師一部,於八斗嶺激戰兩晝夜,將頑軍擊退。桂頑遭受沉重打擊後,被迫同意與新四軍和談,達到以淮南路為界,彼不向東,我不向西,分區抗日的協定。至此,路西反頑作戰勝利結束。七團奉命馳援路東,配合第五支隊等取得了來安縣半塔保衛戰的勝利,擊潰了頑軍韓德勤部對路東地區的進攻。淮南抗日根據地在反“掃蕩”反“摩擦”鬥爭中創建起來。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日軍為向太平洋地區擴張,對蔣介石加緊誘降,對抗日根據地加緊“掃蕩”、“蠶食”。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反共,以華中為重點,發動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於1941年1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淮南抗日根據地在日、偽、頑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和經濟封鎖下,處於最艱苦、最困難時期。
皖南事變後,為反擊蔣介石的反共行徑,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江北指揮部及其所屬新四軍四支隊等,於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秦賢安所在的四支隊七團改編為二師四旅十團,秦賢安任團長,李士炎任政治委員,率部和兄弟部隊共同擔負鞏固和發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艱巨任務。
1941年7月,秦賢安奉命率領十團,支援淮北地區。8月8日,他命令第二營及偵察隊襲擊泗陽縣城北的偽軍據點火神廟,並乘勝攻占了泗陽縣城。13日,駐泗陽縣中部眾興鎮的偽軍向十團駐薛莊的部隊進攻,激戰8小時,敵先後四次增援,均被十團擊退。9月23日,頑軍300餘人並煽動數百名“小刀會”民眾,進犯運河西岸的林家碼頭。經十團部隊阻擊和出擊,將其擊潰,阻止了頑軍西犯。十團的戰鬥行動,改善了淮(陰)泗(陽)地區的形勢。
10月,秦賢安奉命率領十團參加陳道口戰役。陳道口是泗陽、宿遷間靠運河邊的一個重要集鎮,這裡交通方便,又是糧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韓德勤為策應淮北津浦路西的湯恩伯東進,令王光夏部於7月侵占該地。在敵人苦心經營下,周圍設有堅固的圩牆和約兩丈寬的水壕,壕外設有四道鐵絲網,大圩東南兩側各有一個小圩子,鎮內築有堅固的地堡工事,氣焰囂張的敵人吹噓陳道口是攻不破的鋼鐵堡壘。當地民眾深受其害,飽嘗苦難,早就盼望新四軍儘快拔掉這個釘子。10月上旬,湯恩伯部準備向我淮北地區大舉進攻,韓德勤部之一一七師和三十三師各一部,也沿漣水一線西進,企圖東西夾擊新四軍。10月中旬,陳毅軍長親臨前線,調集四旅十團與三師七旅十九團、軍部獨立旅兩個團、四師獨立團和騎兵團,會戰陳道口。14日,秦賢安率領十團擔任陳道口正面突擊任務,在戰前從思想、組織、技術、戰術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指戰員鬥志旺盛、摩拳擦掌,殺敵立功。16日晚7時,對主圍子發起總攻,信號彈騰空而起,隆隆的炮聲震撼著陳道口的夜空。十團在團組織的火力掩護下,秦賢安指揮破障組冒著敵密集的彈雨,以各種就便器材在各種障礙物中開闢通路,迅速拔除了敵人的鐵絲網,部隊在炮火中越過水壕;指揮手榴彈組以排子手榴彈掩護架梯組,在壕溝兩邊和圍牆上迅速架梯;他親自率領突擊隊三營,分多路勇猛快速地登梯爬上圍牆,首先突進圍子,為大部隊殺出一條血路,隨即與敵人展開逐屋逐院的爭奪戰。此時,兄弟部隊也相繼突入圍子內。我四面猛烈攻擊,將主圍子內各據點的頑軍分割包圍,各個殲滅。到21日,除王光夏帶少數人突圍逃跑外,大部分頑軍被殲滅,十團俘虜頑敵旅參謀長以下約300人。從此,打通了淮南、淮北、淮海、鹽阜根據地的聯繫。由於秦賢安領導的十團打出了紅軍團的威風,四師師長彭雪楓在1941年10月26日的戰役總結會上表揚了十團部隊。1942年4月11日,十團(團長程啟文、政治委員鐘銘標)對定遠地區的土頑據點杞崗實施突襲,經半小時激戰,殲滅牛登峰頑軍200餘人。戰後,陳毅軍長稱讚十團“英勇頑強,戰鬥作風好”,二師師部授予十團“金鋼鑽”團的榮譽稱號。
1942年春,秦賢安頭頂著明燦燦的陽光,腳踩著小道上的新綠,滿臉春光地踏進了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的大門,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緊張學習生活。在鬥爭的實踐中,他深知沒有理論修養和文化知識的苦衷。正因為如此,他經常利用戰鬥間隙學習文化。部隊在盱眙縣蓮塘整訓時,他和戰士一樣,用白紙釘個小本子,有一點空閒時間就在上面寫寫畫畫,經常在暗淡微弱的油燈下學習到深夜。他多么盼望自己能有機會學習理論和文化啊!這次,組織上叫他到黨校深造,他激動得徹夜難眠。在學習上,他爭做模範,白天學,晚上學,就連飯前飯後的休息時間也加班自學。1943年春,秦賢安以優良的成績從中央華中局黨校畢業,又回到新四軍二師四旅十團繼續擔任團長,率領部隊轉戰在淮南戰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七年的浴血奮戰,七年的英勇拼殺,使抗日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軍隊不僅在炮火硝煙之中迅速發展壯大,而且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大反攻。
1944年11月,新四軍在粉碎了日軍第六十一師團一部和偽軍近萬人對路西根據地的七路大“掃蕩”之後,又發起了圍殲定遠縣占雞崗頑敵的戰役。11月下旬,秦賢安奉命率領十團立即投入收復周家崗的戰鬥。全椒縣周家崗,原是新四軍路西地區東南部的一個重鎮,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是一個糧倉寶地。1942年被桂頑搶占後,慘遭蹂躪,民不聊生。頑軍為了達到長期占據的目的,竟不惜重金,搶占民房,構修工事。經過三年的苦心經營,在鎮內構築七個可以相互聯繫,相互支援的堅固據點,形成了完善的防禦體系。由頑軍第十游擊縱隊五個中隊防守。就在敵人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之時,以攻堅為特長的十團,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向頑軍據點發動了攻擊。秦賢安率領一營,在夜幕的掩護下,神速地來到據點外圍,在迫擊炮和三八平射炮火力的支援下,乘勢從西南角向周家崗鎮內衝去。秦賢安指揮爆破組抱著幾十斤重的炸藥包,飛快地鑽進硝煙,把炸藥包放在炮樓腳下,實施連續爆破。“轟隆!轟隆!”一聲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幾丈高的大小炮樓隨著一團團的火光飛上了天空,殘存的敵人被這突然襲來的爆炸聲嚇懵了。這時嘹亮急促的衝鋒號吹響了,秦賢安帶領突擊隊湧向鎮內,將敵人各個據點分割包圍,準備各個攻殲。就在這時,敵人兩個中隊突然竄到周家崗增援,使十團腹背受敵,情況十分危急。在這關鍵時刻,秦賢安鎮靜自若,指揮部隊將敵人緊緊壓在東大圩子,經過三晝夜逐屋逐巷的惡戰,殲滅敵人400多人,殘敵棄陣逃命,周家崗又回到了人民手中。占雞崗之戰的勝利和周家崗的收復,改變了路西地區的鬥爭形勢,鞏固和擴大了路西抗日根據地。
1945年1月,新四軍二師進行擴編,調整了四旅領導幹部,梁從學任旅長(後朱紹清),高志榮任政治委員,秦賢安任參謀長,徐海珊任政治部主任。同年2月,秦賢安參與指揮了路西東線反擊肥西縣南三河集桂頑的戰鬥,攻克小吳莊、龍王尖、吳塘窪等據點,殲俘敵700餘人;4月,在富旺集、上河家、下河家進行了防禦戰,在小魯莊地區進行了攻擊戰,殲俘桂頑主力800餘人。1945年10月,四旅隨羅炳輝師長到達山東,和第五旅、四師九旅合編為新四軍津浦前線野戰軍第二師(1946年1月改為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秦賢安任第四旅副旅長。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和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轄第四、第五、第六師。第四師由朱紹清任師長,高志榮任政治委員,秦賢安任副師長。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憑藉軍事和裝備上的絕對優勢,調集了大批兵力,氣勢洶洶地向魯南解放區進犯,國民黨第四十二集團軍郝鵬舉部也揚言配合敵軍向臨沂地區進擾。華野九縱四師奉命在秦賢安副師長的率領下,參加討郝戰鬥。提起郝鵬舉,大家早已恨得咬牙切齒。在抗日戰爭時期,此人曾投靠日本人和漢奸汪精衛,賣國求榮,後來被迫隨部在台兒莊起義,改編為華中民主聯軍後,拒絕改造,殺害新四軍聯絡員;1947年1月27日,又率所部叛變,被國民黨收編為第四十二集團軍,竄至江蘇東海縣東、隴海鐵路北側的白塔埠,擔任進攻臨沂的側翼掩護。為了懲罰郝鵬舉,農曆除夕夜晚,秦賢安率部秘密晝夜兼程,長途跋涉,向白塔埠疾進。凜冽的北風和雪花打在戰士們的臉上,針刺一樣痛,可是一心想抓住郝鵬舉的戰士們,早已把急行軍的疲勞和嚴寒置之度外,像一把鋒利的鋼刀,直插白塔埠。此時,郝鵬舉以為華野腹背受擊,他正在怡然自得,做著美夢,萬沒想到解放軍神兵天降。2月6日,第二縱隊發起討郝戰鬥。秦賢安指揮部隊以迅速的動作,打掉敵人的警戒連和巡邏哨,從南大門向白塔埠衝去。防守鬆懈的敵人,見解放軍黑壓壓的人群攻進來,慌忙抵抗。頓時,解放軍槍聲如狂風暴雨,連續打退了外圍敵人的瘋狂反撲。下午6時,向郝鵬舉部的總攻開始了。這時,嘹亮的衝鋒號聲震撼雲霄,衝殺聲驚天動地,秦賢安指揮部隊從南、北、東方向猛烈攻擊,打得敵人潰不成軍,慌亂逃跑。解放軍直插埠內,邊打邊進。妄圖化裝逃跑的郝鵬舉剛換上士兵服,見勢不妙,正要舉槍反抗時,被活捉。
1947年3月,秦賢安任五師政治委員。7月,他同師長姚運良、副師長周純麟、參謀長李士懷、政治部主任方中鐸等又率領五師參加了南麻戰役。南麻,是魯南沂源縣中部、沂河北岸的一個重鎮,敵整編第十一師長期盤踞在這裡,地面崗樓林立,地下暗堡成群,加之糧食充足,裝備精良,守敵狂言,南麻子母堡陣地共軍插翅難進,反動氣焰十分囂張。秦賢安和師長姚運良商定,以夜戰的優勢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全部守敵。但天公不作美,7月17日夜晚,暴雨滂沱,秦賢安和姚師長率領五師健兒們冒著暴雨,踏著泥濘的道路,向孤立南麻的敵十一師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狡猾的敵人憑藉堅固的工事、濃密的火力負隅頑抗,解放軍雖在暴風雨中幾次攻擊,但因我四個縱隊未能集中攻堅,打援的兵力以及攻擊部隊連連失利,傷亡損耗甚大。就在這次戰鬥的關鍵時刻,秦賢安一面忙於指揮戰鬥,一面及時調整部隊,鼓舞士氣,組織新的衝擊。由於他已經幾個晝夜沒有合眼了,幾次在指揮所昏過去。姚師長看到秦賢安那布滿血絲的眼睛和消瘦的身體,多次關切地勸他到戰壕里休息片刻,他都不肯。直到他累得精疲力盡時,才不得不躺倒在戰壕里打個盹兒。就在這時,敵人突然出動飛機前來助戰,在我陣地上空來回盤旋,狂轟濫炸。五師指揮所隱蔽部不幸被炸塌,秦賢安被埋在戰壕里。等同志們急切地把他從泥土中扒出來時,只見他身上傷痕斑斑,昏迷不醒。大夥急忙把他送到救護所奮力搶救,可是,英勇善戰的秦賢安已經停止了呼吸。時年35歲。
噩耗傳來,整個部隊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送葬那天,同志們含著淚水,把秦賢安的遺體冒雨轉移到臨朐附近,安葬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1953年,為了紀念這位人民功臣,山東省人民政府又將他的遺骨移葬於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