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是原解放軍華北軍區第2兵團改編的一支作戰部隊。

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羅瑞卿,參謀長耿飈,政治部主任潘自力,轄63、64、65軍,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19兵團參加了平津戰役、會攻太原、進軍大西北作戰。該兵團曾改番號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赴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8年4月,19兵團作為志願軍歸國第一批部隊,後轉至大西北參加兩彈基地工程建設。

1949年2月2日,第19兵團正式改編。1962年11月,第19兵團正式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
  • 部隊前身:華北軍區第2兵團
  • 列編時間:1949年2月 
  • 首任司令楊得志 
  • 首任政委:羅瑞卿 
  • 撤編時間:1962年11月 
部隊前身,歷史沿革,編制領導,部佇列編,下屬部隊,第63軍,第64軍,第65軍,參戰功勳,平津戰役,會攻太原,進軍西北,抗美援朝,轉制改編,部隊轉制,兩彈築巢,

部隊前身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是華北戰場上由一批紅軍種子、一群抗日精英、一代晉察冀子弟組成的鐵血雄師。它濃縮了晉察冀之精華,作為戰略機動集團,直屬中央軍委指揮。
1947年4月26日,中央工委劉少奇朱德達到西柏坡整頓晉察冀軍區的軍事和土改工作。針對晉察冀軍區軍事上存在的問題,朱德親自指導晉察冀軍區再次組建晉察冀野戰軍,並將野戰軍指揮機構與軍區分開。
解放軍第19兵團的前身是華北軍區第2兵團,更早則是晉察冀軍區野戰軍。該野戰軍是在1947年5月奉中央軍委命令重新組建的,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兼任第一政委,楊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飈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下轄第2、3、4縱隊及炮兵旅,歸晉察冀軍區建制。
早在1945年11月時,晉察冀軍區就曾以所轄的9個縱隊組建成兩個野戰軍。當年12月,第1、第2野戰軍番號撤銷,各縱歸軍區直轄。1946年3月,晉察冀軍區開始精簡裁員,9個縱隊整編為4個縱隊,並在1946年6月第二次成立了晉察冀野戰軍,但在當年12月再次撤銷。1947年5月重建的算是第三次了。
1947年11月,中央軍委批覆晉察冀軍區擴編方案,新建了第6縱隊,歸晉察冀野戰軍序列。
1948年5月,晉冀魯豫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合編為華北軍區,晉察冀野戰軍改稱華北軍區第2兵團,仍轄第2、3、4、6縱隊。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2兵團2縱隊(欠第4旅)、6縱隊撥歸新組建的華北軍區第3兵團。8月,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5師調給華北軍區,改稱2兵團獨立1旅。9月冀察熱遼軍區又為2兵團編成了一個獨立第2旅。當月27日,中央軍委批覆華北軍區,以2縱第4旅和獨立1、2旅為基礎,組建華北軍區第8縱隊,歸第2兵團建制。

編制領導

晉察冀野戰軍由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耿飈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二、三、四縱隊,及直屬炮兵旅。
第二縱隊陳正湘任司令員,李志民任政治委員,韓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向仲華任政治部主任。轄第四、五、六旅。
第三縱隊:鄭維山任司令員,胡耀邦任政治委員,文年生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魏震任政治部主任,陶漢章任副參謀長。轄第七、八、九旅。
第四縱隊:曾思玉任司令員,王昭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參謀長,李昌任政治部主任。轄第十、十一、十二旅。
炮兵旅:旅長高存信,政治委員李呈瑞

部佇列編

1948年12月,華北軍區命令,將第2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第3、4、8縱隊依次改稱第63、64、65軍。
1949年1月15日正式啟用新番號,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
北平和平解放後,國民黨軍第9兵團部編入第19兵團部,16軍軍部編入第65軍軍部,13軍89師、92軍142師、16軍94師依次改編為解放軍獨立第46師、57師、31師,分別調入19兵團的3個軍建制。經過1個多月的整頓改編,軍官調出,士兵分散編入各師,番號隨之撤銷。
解放軍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羅瑞卿、副司令員葛晏春(投誠的國民黨軍9兵團副司令官)、參謀長耿飈、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後勤部部長董永清,全兵團8萬餘人。
63軍軍長鄭維山、政委王宗槐,下轄第187、188、189師。
64軍軍長曾思玉、政委王昭,下轄第190、191、192師。
65軍軍長邱蔚、政委王道邦,下轄第193、194、195師。

下屬部隊

第63軍

第63軍由原第2兵團第3縱隊改編,軍長鄭維山,政委王宗槐,副軍長兼參謀長易耀采,政治部主任陸平。轄第187師、第188師、第189師。第3縱隊原所轄第7、第8、第9旅依次改編為第187、第188、第189師。63軍堪稱是軍區第一主力,整體素質高,攻守兼備,戰鬥作風特別頑強。188師有“野八旅”的美譽,華北頭等主力師,在淶水戰役中與傅作義王牌35軍“虎頭師”對決。189師566團是紅軍團。

第64軍

第64軍由原第2兵團第4縱隊改編,曾思玉任軍長,王昭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副軍長兼參謀長,傅崇碧任副政治委員,袁佩爵任政治部主任。范鐵民任後勤部部長。縱隊所屬第10旅改為第190師,陳信忠任師長,邊疆任政治委員;第11旅改為第191師,謝正榮任師長,陳宜貴任政治委員;第12旅改稱第192師,馬衛華任師長,王海廷任政治委員。64軍作風硬朗,長於進攻,戰鬥力強,久經戰火考驗,英雄輩出,功勳卓著。191師有兩個紅軍團,571團前身是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572團由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誕生的紅7軍發展而來。

第65軍

第65軍由原華北野戰軍第8縱隊改編 軍長邱蔚,政委王道邦,王克斌任副軍長,副軍長兼參謀長肖應棠,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順禮,潘桂林任後勤部部長。轄第193師、第194師、第195師。
所轄第22 旅改稱第193 師,鄭三生任師長,史進前任師政治委員;第23 旅改稱第194 師,趙文進任師長,袁耐冬任政治委員;第24 旅改稱第195 師,阮平任師長,楊銀聲任政治委員。
65軍在華北野戰軍中成立最晚,但193師卻大名鼎鼎,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蘇區“紅1師”,歷史悠久,政治堅定,能吃大苦,能打大仗,作風勇猛,經驗豐富,機動力強。就是這個成立最晚的65軍,歷經10餘次我軍的大規模精簡調整,成為華北我軍僅存的代表,“紅1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參戰功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紅軍基礎厚重,戰將雲集,各軍前身從土地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打了無數大仗小仗,孕育了無數英雄模範,創造了無數輝煌業績,殲滅了巨量敵人。僅在華北解放戰場上,就殲敵達40萬人,一路血戰,一路輝煌,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底,華北野戰軍第1兵團緩攻太原,2、3兵團連同已入關的東北先遣兵團發起平津戰役,目標首先指向平張線,以完成分割包圍傅作義嫡系部隊。2兵團6萬大軍自11月26日,即從阜平、曲陽向涿鹿、下花園開進,至12月5日,行至大洋河以南地區,距預定到達平張線之下花園、新保全一帶尚有一兩天路程。當天,東北先遣兵團打下了密雲,引起傅作義極大警覺,令在張家口的主力第35軍(101師、267師)帶104軍258師迅速向北平撤退。
6日,敵35軍連續通過沙嶺子、宣化、下花園、雞鳴驛。7日拂曉繼續向新保全方向攻擊前進,向東不足30公里便是敵104軍駐守的懷來。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得知35軍東逃的情況後,大為震怒,嚴厲批評了平張前線各兵團。其中致電2兵團:“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擊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全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2兵團也急了,一面嚴令此前留置在平綏線東段活動的4縱12旅務必在新保全地區組織頑強防禦,阻擊、遲滯35軍東撤,一面組織兵團主力快速通過大洋河,向下花園地區急進。
是日,4縱12旅不惜一切代價,依託縱深8公里的3道阻擊陣地,與35軍展開激戰,寸土必爭。當晚,35軍占領新保全。敵軍長郭景雲驕橫自負,令全軍宿營待天明再走。12旅的頑強阻擊和郭景雲的錯誤決斷,為2兵團爭得了寶貴的一晝夜時間。解放軍抓緊時間趕路,8日拂曉到達新保全,構成了兩層包圍圈,隨後兩天又打退了多次新保全之敵突圍和懷來之敵接援。此時,東北先遣兵團西進也趕至平張線,懷來104軍南逃被殲,新保全的35軍成了孤軍,再也跑不掉了。
東野主力入關後,根據形勢需要,華北野戰軍第2、3兵團對平張線上的新保全、張家口採取了“圍而不打”的方針。2兵團對新保全土工作業、縮緊包圍,做好了一切攻擊準備工作。
12月21日下午,在得到中央軍委批准後,楊得志命令部隊向新保全展開進攻,占領了一些外圍重要據點。22日7時,2兵團對新保全發起總攻。前來支援的東野4縱炮兵團和2兵團24個迫擊炮連的百餘門火炮,對守軍東南和西北方向上的前沿陣地和城牆防禦設施進行猛烈急襲,經1個多小時的炮火準備和外部爆破,大量陣地工事被摧毀,東面城牆上硬是炸開了一個大缺口。8時30分,4縱11旅率先發起衝鋒,32團6連首先登上城牆,打開突破口。10旅以集團炸藥炸開東門,協同11旅分路向城內猛插,先後殲滅了35軍部和267師。在西面和西北面攻擊的3縱和8縱數度攻擊未果,到下午14時後才打入城內,會同4縱解決了頑強抵抗的101師。至17時,2兵團完全占領新保全,殲敵王牌35軍兩個師及保全部隊共1.9萬人,郭景雲自殺,副軍長和兩個師長被俘。中央軍委致電2兵團表示祝賀。35軍的覆滅,對傅作義是個沉重的打擊,極大地影響了他是戰、是和、是走的最終抉擇。

會攻太原

1949年3月,中央軍委調19、20兵團(華北3兵團)和四野炮1師開赴晉中,與18兵團(華北1兵團)等部一起會攻太原,殲滅閻錫山集團,這是中央軍委直屬的3個兵團首次聯合作戰。
19兵團由北平昌平地區南下,經石家莊、娘子關西進,3月底到達太原城下。此時太原已被我18兵團圍困3月有餘,日益困難,但守軍不斷增補,仍保持在近9萬人,企圖頑抗堅守到底。太原前線司令部確定4月20日由19兵團和晉中軍區部隊從城南、18兵團從城東、20兵團從城北同時發起總攻。
20日5時,城南方向的19兵團和晉中軍區3個獨立旅準時發起攻擊。首先由64軍及晉中軍區部隊在上百門火炮的支援下,沿汾河西岸向北突擊,一舉打掉了敵61軍軍部和69師師部,並在7軍19師的配合下,殲滅了汾河以西守軍。65軍則沿汾河東岸向北攻擊,控制了汾河水泥大橋。63軍亦攻占了黃家墳、千佛寺等,17時包圍了太原城東南的雙塔寺要點。
4月24日5時30分,前線司令部發出攻城信號,1000多門火炮同時轟擊,各兵團突擊部隊以連續爆破掃除障礙,奮勇登城。城南之19兵團63軍動作迅猛,188師562、563團於6時30分並肩登上城牆,並奪取了首義門,187師也由首義門以東登城,兩師突破城垣後,分路迅速向後邊街、鼓樓街進攻。城西64軍之192師574團於6時40分在水西門和旱西門間登城,打開了水西門,使軍主力得以迅速沖入城內,向半坡北巷、水西門街和麻市街發展攻擊。65軍193師579團於6時50分在大南門以東登城,577團以40人組成的爆破隊,用625公斤炸藥炸開大南門,並掩護軍主力分多路突入城內,向米市街、估衣街進攻。兄弟兵團亦先後突入城內,發展進攻。戰至10時,我軍攻入敵太原綏靖公署,太原獲得解放。
在太原戰役中,19兵團共殲敵3萬餘人,各軍均按時完成了作戰任務,部隊運動野戰、爆破攻堅、步炮協同等戰術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進軍西北

太原戰役剛剛結束,19兵團和18兵團就接到了中央軍委的命令,部隊轉隸第一野戰軍建制,迅速由晉入陝,參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戰。這兩個兵團有近20萬人,連同一野本身的15萬人,再加上地方部隊,西北野戰軍總兵力超過40萬人,扭轉了西北戰場長期解放軍的劣勢狀況,給國民黨軍以極大震懾。
解放軍第19兵團炮擊蘭州解放軍第19兵團炮擊蘭州
6月初,19兵團在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20兵團政治部主任升任)的率領下,經禹門口西渡黃河,分路向陝西關中地區進發。先是參加了扶郿戰役,擔負“鉗馬”任務,後又隴東追擊,直搗蘭州城下。
19兵團參加的蘭州戰役,堪稱西北戰場上解放軍最慘烈的一仗,除在固原以北對“寧馬”防禦的64軍外,63軍和65軍遇到了國內戰鬥最兇悍頑強的對手——“青馬”。8月21日,19兵團5個團和2兵團約4個團試攻蘭州外圍,激戰一天,竟連一個陣地也沒攻下,且自身傷亡慘重。接下來的3天,19兵團部隊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挖掘工事,補充彈藥、糧食。一野彭德懷司令員深入到63軍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親自做戰鬥動員,並點名189師566團擔任該軍主攻。
8月25日拂曉7時,解放軍再次發起總攻。63軍566團經過艱苦的戰鬥,12時半3連占領了敵人一處陣地,打開了竇家山的口子。13時,63軍又占領了敵人的3處陣地。敵軍急忙調集機動兵力,組織敢死隊、督戰隊、執法隊,利用欺騙手法,誦經宣誓,重金收買等,促使官兵與解放軍死戰。約有1個團的敵軍手持大刀,袒胸露背,向解放軍剛占之陣地猛撲,雖經猛烈射擊而紛紛倒下,但在督戰隊的威脅下,敵人仍不停地湧來。戰士們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連續打退敵6次大的反撲,終於奪得了竇家山。65軍於黃昏占領古城嶺、馬家山時,敵100師同樣用機槍和大刀督戰,連續發動反衝擊。解放軍指戰員英勇拼殺,一個壕溝、一道削壁地展開爭奪,在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後,才奪得一個個陣地。這一天血戰、惡戰,各部隊先後攻占了蘭州外圍各陣地,守敵全線潰敗。26日上午,63軍、65軍直插蘭州東稍門,協同友鄰部隊共同消滅了城內殘敵。

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19兵團免兼陝西軍區,率原轄3個軍東進至山東兗州、泰安地區,擔負志願軍第二番輪戰任務。在緊急的整編補兵和改裝訓練後車運北上,於1951年2月分別由安東、長甸河口入朝參戰,番號亦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那張留存軍史的著名照片《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就是當時64軍政治部攝影組組長黎民在安東九連城鴨綠江岸邊渡口拍攝的,畫面中行進的部隊為64軍191師572團。
解放軍第19兵團赴朝行軍解放軍第19兵團赴朝行軍
19兵團入朝後,即參加了1951年4月發起的第五次戰役。這次戰役志願軍準備的規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但卻沒有達到預定要殲敵幾個師的目的,打得急了點,打得大了點。19兵團與人民軍1軍團在西線積極佯動,吸引牽制“聯合國軍”主力,使志願軍東線主力得到休整,繼而隱蔽東進發起總攻。
在戰役前期,19兵團63軍187師和188師突破美英堅固防線臨津江,向敵縱深猛插。187師在雪馬里地區圍殲英29旅格洛斯特營,561團戰士劉光子憑藉巧妙的戰術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創造了一個人活捉63名英軍官兵的奇蹟。188師實施穿插迂迴,切斷了美3師與英29旅的聯繫。187師和188師作戰中表現突出,受到志願軍總部通令表彰。64軍在高浪浦里渡江後,一梯隊191師和192師遭敵陸空火力猛烈阻擊,前進不得,此時65軍和人民軍1軍團部隊亦渡江,與兩師擠在一起,更增混亂。整整兩天,被敵肆意炮擊轟炸,損失慘重。64軍二梯隊190師趕上來,拚死衝擊,569團3營和師偵察支隊突入敵縱深,插向議政府和道峰山,但其他部隊進展緩慢,失掉戰機。敵退至北漢江一線組織防禦,我於28日占領議政府。
63軍方向,繼續發起進攻,強渡北漢江,攻占了江南諸多要點。5月21日,正面之敵全力反撲,並從兩翼向我側後迂迴。我各軍減員嚴重,糧彈告罄,遂向北轉移,展開掩護阻擊。傅崇碧奉命率63軍在漣川、鐵原一線組織防禦,187師與敵激戰漣川山口,189師血戰種子山,188師563團8名勇士捨身跳崖,8連連長郭恩志率全連打垮敵一個加強團的13次衝鋒,殲敵800餘人,威震敵膽。鐵原阻擊戰後,彭德懷來看望63軍,稱讚他們是一支真正的鐵軍!看到部隊嚴重減員,有的連隊只剩一兩個人,他馬上給63軍補充了15000名國內的老兵,以恢復戰鬥力。63軍12天的阻擊戰,英勇抗擊了敵4個師4萬餘人的猛烈反撲,殲敵15000餘名,為掩護東線部隊轉移,穩定整個朝鮮戰局做出了重要貢獻。楊得志多次感嘆:“沒有63軍,這個兵團司令就不好當。”
第五次戰役後,19兵團又先後參加了1951年夏秋防禦作戰、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1953年春西海岸反登入作戰準備和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在朝期間,韓先楚黃永勝先後任兵團司令員,曠伏兆(1956年10月後)任政委,第46軍、1軍、23軍、16軍曾歸19兵團領導。

轉制改編

部隊轉制

1958年4月,19兵團作為志願軍歸國第一批部隊的領率機關回到北京。根據此前3月中央軍委的決定,以19兵團機關、志願軍工程兵指揮部和後勤2分部為基礎,於5月組建特種工程指揮部,隸屬軍委工程兵領導。該指揮部(代號7169部隊)行使兵團級許可權,由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兼任司令員和政委。

兩彈築巢

19兵團改編的工程兵隨即開赴西北大漠,指揮從各地調來的10萬施工部隊,開展建設當時中國最絕密的0029工程(飛彈試驗場)、0673工程(核武器試驗場)和0674工程(核武器儲存庫)。
1961年,經過3年的齊心努力、艱苦奮鬥,各項絕密工程建設多數勝利完成,因西北缺糧,部隊撤到河南洛陽整編。
1962年11月19兵團正式撤銷,其業務工作由工程兵工程部承擔。
由於保密因素,19兵團改編的特種工程指揮部在國防科技建設中為國家所立下的汗馬功勞被塵封隱匿起來,很少被人提及。但毛澤東主席對這支特殊的工程部隊不僅知道,而且對它的偉績還做了明確的肯定,陳士榘將軍生前曾回憶:1965年元旦之夜,毛澤東主席健步走上天安門城樓,來到一片金星閃爍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間。他走到我和張愛萍面前時停了很久,一手握住我的手,另一隻手指著張愛萍,笑著說:“祝賀你,你們(工程兵)立了功,他們(國防科委)出了名,你們做窩(建成兩彈基地),他們下蛋(飛彈、核子彈研試成功)。我們中國人說話開始算數了,你們都立了大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