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

為了使珍貴的京劇流派藝術在新世紀得到繼承和發揚,中宣部和文化部主辦、中國戲曲學院承辦了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簡稱“京劇流派班”),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開設不同流派的研習班,其中,武生楊派老生班以天津為基地,由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中國戲曲學院聯合舉辦,天津京劇院承辦。在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下,流派藝術研習班工作穩步開展,2010年1月8日,作為流派藝術研習班前期培訓的預備班開班。預備班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訓練已初顯成效,為了選拔出條件和基礎較好、具有發展潛力的武生和楊派老生青年演員,繼續努力和提高,成為合格的所宗流派或行當的傳承人,特舉辦京劇流派天津班——武生、楊派老生班選拔展演,向社會各界匯報學習成果。從2010年3月24日開始至26日,來自全國8個院團的15名預備班學員(10名武生、5名老生)登台一展風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
  • 簡稱:京劇流派班
  • 地點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 教學機制:三位一體
辦班情況,辦班模式,教學要求,辦班成果,首屆流派班66名學員名單,成立意義,

辦班情況

辦班模式

在總結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簡稱“青研班”)辦學經驗基礎上,創建了學院統籌計畫、基地實施教學、院團排練演出“三位一體”的教學機制。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成立儀式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成立儀式
“學院統籌計畫”,即由中國戲曲學院統一制定辦班方案,實施招生、教學、驗收等教學環節。“基地實施教學”,是依託該流派傳承人所在地,設立流派班教學基地,如:麒派教學基地設在上海京劇院,梅派、馬派、裘派教學基地設在北京京劇院,楊派和武生教學基地設在天津京劇院。這些院團具有本流派的歷史積澱和傳承優勢,其配套的演員、樂隊、服裝舞美等,構成流派的綜合資源,有利於配套教學。首屆流派班共設“四院一校”5個教學基地,即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上海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5個基地承擔19個流派的教學,並組織集中授課。“院團排練演出”,是指學員回到所在劇團,由所在院團提供排練條件,組織劇目合成、完成演出實踐,使學員學一出、演一出的教學計畫落到實處,將學員的學習成果和所在院團劇目建設與人才建設有機結合。這樣就形成了學院—基地—院團“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的教學系統。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的招生堅持從舞台實踐中選才。從2008年第六屆央視“青京賽”即開始著手選材,通過初賽、複賽、決賽,在500名選手中,初步選定了一批學員。這批青年人通過電視大賽,既接受過專家的檢驗,又為觀眾所熟識,這是一次公開選才的過程,是流派班招生的基礎。另一途徑是由老藝術家和院團推薦,通過演出考試後錄取。第三個途徑是通過開辦短期培訓班進行選才。分別在上海、天津公開招生,舉辦了麒派、楊派老生和武生培訓班。
開辦培訓班,既是人才選拔,又是流派普及。僅以天津楊派老生和武生班為例,參加培訓的為18人,最後錄取14人。無論是否入選,學員都得到強力培訓,流派藝術得到切實普及。這種把流派普及和人才遴選相結合的招生,也是招生方式的一種創新。
截至2011年3月24日,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共招收66名學員,分為流派一班和二班。流派一班23人,他們大多經過“青研班”學習,是較成熟的流派傳人。有的學員雖沒參加過“青研班”學習,卻是院團的藝術骨幹。把這樣一批優秀的流派傳人,集中起來強力“充電”,重點培養,是為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藝術水平。流派二班的43名學員,以80後為主,年齡在30歲左右,目前尚處於蓄勢待發時期,他們將是第七屆電視“青京賽”的生力軍,也是第六屆“青研班”的預備隊。總之,通過流派班為學員鋪建成才之路,但這些學員雖然成了該流派的演員,最終能否成為合格的流派傳人,還要靠他們的刻苦鑽研和舞台磨鍊。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學員的選定,首先考慮學員的專業條件,也兼顧了流派人才的地區性分布。66名學員分別來自15個院團,除了京、津、滬以外,還包括吉林、遼寧、山東、河南、浙江、湖北、重慶、福建、雲南等地的京劇院團。

教學要求

“遴選流派經典,學習資料為先”:為每個學員制定教學計畫,要求學員首先選擇本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劇目,大約十齣左右,掌握50段經典唱段;精心學習研究音像和文字資料,課前做到“學會”,爾後再到課堂上由老師細磨,力求“學好”。既節省教師精力,又提高課堂效率。
“名師悉心傳授,學員勤學苦練”:造詣精深的老師,大多得到過流派創始人的直接傳授,又有自己實踐的經驗,他們的口傳心授,有珍貴的藝術價值。為此要求學員課上細心揣摩,課下苦心錘鍊,把學習“心得”轉化為“身得”,要得真經、見真功,實現高水平的自我體現。同時要求各基地拍攝教師教學現場音像,特別是教師談戲說藝的經驗和訣竅,通過辦班積累一批重要的流派資料。
“院團排練演出,專家驗收評點”:流派班的教學成果要在所在院團呈現,所以,院團組織排練演出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學員要在舞台上接受觀眾的檢驗,高水平展現教學成果,需要所在院團組織配演、樂隊、服裝,進行整體訓練。中國戲曲學院要組織專家進行教學驗收,對學員做出評估和分析,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形成有計畫、有落實、有檢查,環環相扣的教學運轉體系。

辦班成果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學員在近一年的學習中,積極性很高,許多學員有了明顯的進步,如流派一班的朱強、常秋月、王艷、呂洋、熊明霞、周利、金喜全、譚正岩等,流派二班的竇曉璇、趙芳媛、萬曉慧、朱虹、李博、藍天、魯肅等,特別是一些武生和武旦的學員,更是進步喜人。可以說流派班教學初見成效,很多院團評價流派班開辦是“激活流派,惠及院團”之舉,所謂激活流派,不僅正宗流派的經典劇目得到傳承,一些不常見的劇目,如荀派《霍小玉》、《香羅帶》;言派《戰北原》、《鼎盛春秋》;尚派《漢明妃》、《綠衣女俠》等,經過挖掘、整理,也重新搬上了舞台。其中《得意緣》經過去蕪存精的加工有了新風貌;《棋盤山》經過增頭續尾的擴展,被打造成一出大戲,經過電視播出後,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這些在教學中的再創造,既夯實了學員的基礎,又使流派傳承顯現出生機活力和時代精神。
流派班開班以來,不斷進行教學匯報演出,有的還通過電視播放。2011年1月組織的兩場集中匯報演出,引發觀眾較高評價和熱情鼓勵。但由於這次演出只有兩場,41名學員們參與熱情高,因此在劇目展示上只能採取“一角幾演”,或“簡化過程,保留精華,壓縮場次”的方式,以致有些學員不能盡情展示,個別學員因帶病上場,也影響了正常發揮,但他們充滿青春氣息和紮實功力的表演得到很好的社會評價。

首屆流派班66名學員名單

首屆流派班共招收66名學員,分一班和二班。一班23名學員,他們大多經過“青研班”學習,是在藝術上較成熟的流派傳人。一班有些人儘管年齡較大,在流派繼承上已很有影響,但出於“藝無止境”的不懈追求,仍參加學習。還有的學員,雖沒有參加過“青研班”學習,卻是所在地的藝術骨幹和某些繼承尚顯薄弱流派的傳人,也參加到流派一班中。流派二班的43名學員,則以80後為主,年齡30歲左右,目前尚處於蓄勢待發時期,將是第七屆電視“青京賽”的生力軍,也是第六屆“青研班”的預備隊。他們通過流派班學習,既可考察其藝術條件是否具有所學流派的優勢,也可通過學習明確和調整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方向。
一班名單(23人):
老生:王佩瑜余派)(上海京劇院)、朱強北京京劇院)(馬派)、譚正岩譚派)(北京京劇院)、楊少彭(北京京劇院)(楊派)、常東瀋陽京劇院)(言派)、張軍強(重慶京劇團)(奚派
小生:包飛(北京京劇院)、金喜全(上海京劇院)、朱福雲南省京劇院)(以上葉派
武生:黃齊峰天津京劇院)、田磊(福建省京劇院)
青衣:張慧芳(北京京劇院)(梅派)、周利(尚派)(重慶京劇團)、姜亦珊(北京京劇院)(張派)、王艷尚派)(天津京劇院)、呂洋程派)(天津京劇院)
花旦:熊明霞(上海京劇院)、呂慧敏國家京劇院)、常秋月(北京京劇院)、唐禾香(國家京劇院)(以上荀派
花臉:魏積軍(國家京劇院)(裘派
老旦:康靜(北京京劇院)
醜:劉宸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教師)(蕭派
二班名單(43人):
尚 派 : 張蕊麟 天津青年京劇團
張 派 :萬曉慧 湖北省京劇院 趙芳媛 天津京劇院 張蕾蕾 吉林省京劇院王奕戈 北京京劇院
蕭 派 :竇騫 天津京劇院
余 派 : 李博 國家京劇院 藍天上海京劇院
老旦張蘭 國家京劇院 譚曉令 國家京劇院
武旦 : 徐瀅 國家京劇院 潘月嬌 國家京劇院
荀 派 : 宋奕萱 國家京劇院 張雲 北京京劇院 朱虹 北京京劇院 羅戎征 浙江省京劇團
馬 派 : 穆宇 北京京劇院 趙華 天津京劇院
裘 派 : 裘繼戎 北京京劇院 高明博 上海京劇院
梅 派 : 田 慧 上海京劇院 單瑩 天津青年京劇團 竇曉璇 北京京劇院
老 旦 : 侯宇 北京京劇院 吳雪靖 山東省京劇院
程 派 : 郭偉 北京京劇院
楊派: 張桐 天津青年京劇團 王帥軍 江蘇省京劇院 楊雙赫 河南省京劇院 萬琳 天津京劇院
武生王俊鵬 天津京劇院 魏學雷 北京京劇院 王璽龍 上海京劇院 唐愷 湖北省京劇院 李哲 福建省京劇院
王好強國家京劇院 孫亮 國家京劇院
麒派: 於輝 上海京劇院 魯肅上海京劇院 王志鋼 天津京劇院 佟克旺 吉林省京劇院 郭毅上海京劇院
言派陳聖傑 上海京劇院

成立意義

中國京劇流派藝術研習班的成立是一件關乎京劇傳承的大事,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在以前師傅帶徒弟是私人的事,為了京劇國粹藝術的傳承,國家第一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全國範圍內選師傅、選徒弟。作為年輕一代肩負著京劇藝術的繼承和發展的重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