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 1982年7月~1985年10月
1982年7月15至19日,中國中東學會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了成立大會和學術討論會,代表全國42個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外事部門的中東問題專家、學者共91人出席了大會。會議就當時的中東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通過了中國中東學會章程,選出由18人組成的理事會。當時,中國政府對中東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1982至1984年上半年,國家主席鄧小平會見了多位阿拉伯領導人。鄧小平從全球戰略的高度看待中東問題,非常重視中東的戰略地位,關注中東地區的形勢變化,明確表示希望和平解決中東問題。
● 1985年11月~1990年9月
1985年11月,中國中東學會在西安市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大會對中東地區形勢進行了熱烈討論,共有30多位代表提交了論文。
1987年12月,在以色列占領的加薩走廊爆發了“投石革命”,以色列軍隊射殺了數千名巴勒斯坦遊行抗議者。此後,巴勒斯坦問題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代替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難民成為抵抗運動的主要力量。1998年,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宣布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成立巴勒斯坦國。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恢複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1988年11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兩國建交。
● 1990年10月~1995年11月
1990年10月,中國中東學會在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此時學會會員已增至430餘人,參加大會的代表約100人。大會經討論決定將秘書處從西安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遷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並選出由73人組成的理事會。大會時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不久,國家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在大會上做了關於海灣危機問題的報告,代表們緊密結合當時中東和國際形勢的特點,就海灣危機及其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後不久,民政部即發布“全國各地社會團體均須由主管部門批准,到民政部註冊登記。準允登記後方可組織活動”的通知。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批准後,民政部於1991年8月1日準許中國中東學會註冊登記,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登記證號為0438。登記證中規定的學會宗旨為“促進我國對中東地區國情研究”,業務範圍為“學術交流,友好交往”,活動地域為“全國”。
海灣戰爭後,中東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東和平進程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1991年10月30日,在馬德里召開的中東和會是阿以關係史上的重大轉折點;1993年9月,巴解組織與以色列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1994年10月,約旦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定》,同年11月建立外交關係。敘利亞和以色列關於戈蘭高地的談判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同時,中東區域經濟合作也逐步提上議程。就以上事件,中國中東學會都分別舉行了相應的學術討論會。
在此期間,中國中東學會開始與國外中東學會進行接觸。1995年10月,中國中東學會與日本中東學會、韓國中東學會發起成立亞洲中東學會聯合會,並在韓國首都漢城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趙國忠、副秘書長張曉東參加了此次會議。
● 1995年12月~2001年8月
1995年12月,中國中東學會在北京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參加本次大會的代表超過100人。會議邀請外交部有關負責人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中東局勢做了報告。大會還進行了某些嘗試性改革,學術討論會分為7個專題,即阿以和平及前景、面向21世紀的中國與中東關係、大國與中東、中東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中東國家間的關係和地區穩定、伊斯蘭運動的政治前景、中國與中東的經貿合作,代表們分別就這些專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次大會也標誌著中國中東學會從長時間內著重研究中東政治問題向全面研究中東地區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問題的轉變。
在第四屆理事會的組織下,中國中東學會加強了與國外中東學會的聯繫和學術交流活動。亞洲中東學會聯合會分別於1997年10月在漢城召開了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9年5月在東京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中國中東學會均派代表參加,而且中國中東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國忠先後擔任亞洲中東學會聯合會的副會長、首席副會長和會長。同時,由於國家民政部對國內各種學會組織提出了嚴格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98年6月開始,對主管的學會進行整頓。經整頓後,中國中東學會對對學會章程進行了修改。2000年1月20日,中國中東學會重新登記註冊。
1996年至2001年期間,中東形勢處於急劇的動盪和變化之中。自1996年開始,巴勒斯坦強硬派發起了自殺性爆炸活動,並成為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主要戰鬥方式,巴以衝突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6年5月,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領袖內塔尼亞胡當選以色列總理;1997年2月,以色列政府決定在東耶路撒冷的占領區建造3萬人的居民點,明顯違反聯合國決議和國際法。1998年,中東問題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以色列繼續對巴採取強硬政策,強化對耶路撤冷的控制,中東和平進程仍處於僵局。2000年7月,巴、以、美戴維營首腦會談由於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巴勒斯坦年難民等問題上分歧巨大,會談最終未能達成協定。2001年,震撼世界的“9.11”事件促使中東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針對以上中東形勢的變化,中國中東學會都及時地舉行了學術活動,對各種重大事件的現狀、影響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討論。
● 2001年9月~2006年8月
2001年9月27至28日,中國中東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有關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的97名學會代表和學界同仁參加了會議。大會圍繞9·11事件後的中東局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2003年2月14日,中國中東學會召開常務理事會議,對學會2002年工作進行總結並安排了2003年學會工作。
2006年2月8日,中國中東學會召開常務理事會議,總結2005年學會工作,提出2006年度工作計畫,為召開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做準備。
過去的5年,中東問題更加為世人所關注。美國在反恐的旗幟下,先後在中東地發動了兩場以改變政府、推動民主化為目標的戰爭,由此引發了地區內國家關係的巨大變動。2003年6月,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四方機制”起草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啟動,但至今仍未得到切實執行。2003年底,以色列總理沙龍提出拆除加沙全部定居點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定居點並從撤軍的“單邊行動”計畫。2005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上台後,巴以關係明顯改善,雙方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晤,帶動巴以和談朝積極方向發展;同時,美巴關係也得以改善,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巴並會晤阿巴斯。這些都成為中國中東學會關注的重點和研究中東問題的主線。
● 2006年9月至今
在中國中東學會成立25周年之際,2007年8月11日,中國中東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60多個單位的近200位學會代表參加了會議。此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中東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推舉楊福昌為名譽會長,選舉楊光為新一屆中國中東學會會長。
大會充分肯定了中東學會在促進對中東地區的研究和為我國外交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同時提出,中東問題研究要更加緊密地結合中國外交實踐;中東問題研究要引導民眾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我國的中東外交政策;中東問題研究在連線政府政策和民眾認知方面要進一步發揮橋樑作用。
2008年2月,中國中東學會召開常務理事會議,總結2007年度學會工作,提出2008年度學會工作要點。隨後召開了理事會議,對常務理事會作出的2007年度學會工作總結進行討論,並通過了2008年度學會工作要點。同年12月22~24日,中國中東學會在雲南大學舉行了學會2008年年會暨“中國中東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09年,中國的中東問題研究經歷了60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了更好地總結60年的發展歷程,2009年12月13日,中國中東學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中國與中東六十年學術研討會,來自外交部和中聯部的資深外交家,中東國家駐中國的外交使節以及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數十位知名學者參加會議。此次研討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回顧了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發展,原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孫必乾、中聯部副局長巢衛東、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王京烈等與會學者從中國對中東整體外交、黨際交往、歷史交往、軍事交流、雙邊關係等角度全方位考察了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的發展;第二部分重點回顧了中國中東研究的成就,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雲南大學教授肖憲、西亞非洲研究所王林聰研究員、張曉東研究員等中東研究知名專家就中東研究發展的六十年成就、中國的伊斯蘭研究、中東政治發展、中東國際關係、中東歷史研究、中國的阿拉伯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的土耳其研究、中國的伊朗研究等研究領域回顧了中國中東研究的六十年成就。與會專家一致認為,60年來,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順利發展,中國的中東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科發展不平衡,原創性的理論研究和方法論研究不成熟、對外交流尚不夠多、研究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
2010年9月2日,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會上,楊光會長向常務理事會報告2007年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以來的工作。報告指出,自從2007年新一屆學會領導機構成立以來,學會學術交流呈現活躍局面。舉行了一系列全國性研討會,其中包括2008年12月與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在雲南昆明聯合舉辦“2008年年會暨中國中東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009年5月與河南師範大學在河南新鄉聯合舉辦“伊朗問題學術研討會”、2009年12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在北京聯合舉辦“中國與中東六十年國際研討會”、2009年12月與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在廣州聯合舉辦“2009年年會暨中東問題多視角研究研討會”、2010年8月與中阿經濟合作論壇組委會在寧夏銀川聯合舉辦“中阿經濟合作論壇理論研討會”、2010年9月與山西師範大學中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在山西臨汾聯合舉辦“2010年年會暨中東的城市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此外,學會在促進國內各中東研究單位之間的國際交流資源共享、利用學刊和網路宣傳中東研究成果,以及擴大會員隊伍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效果。通過以上努力,學會更好地發揮了會員單位的積極性,擴大了學術交流的領域,擴大了全國會員的參與,擴大了中東研究學科在全國的影響,發現了中東研究的新生力量,壯大了學會的隊伍,推動了中國的中東研究事業發展,也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今後,學會將堅持行之有效的做法,並爭取在推動中國中東學界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會議決定恢復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的學會常務理事職務,決定增補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陳沫副研究員為學會副秘書長,並批准29名專家學者的入會申請。
進入2011年以來,中東北非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中東地區形勢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的中東問題專家也十分關注中東地區事態的發展,2011年4月8日,在河南鄭州大學中國中東學會與鄭州大學聯合主辦了“中東問題高層論壇一一中東局勢動盪的原因與影響”學術研討會。來自外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寧夏社會科學院、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內蒙古民族大學、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猶太研究所近5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會上,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參贊高有禎作了題為《對西亞北非局勢局的看法》的主旨發言。研討會圍繞中東局勢動盪的原因、中東局勢動盪的影響與啟示兩個主要議題展開研討。各位專家學者從政治、經濟等不同的研究領域、從不同的角度對當前整箇中東地區局勢及中東一些國家的局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討。
組織結構
中國中東學會名譽會長和顧問名單
(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名)
顧 問:萬 光 方德昭 劉 春 陳佩明 陸庭恩
周澤奎 張俊彥 張鐵偉 趙國忠 彭樹智
第一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名譽會長:宦鄉
會 長:廖蓋隆
副 會 長:方德昭、劉競、沈遐熙、張俊彥、周澤奎
秘 書 長:張大鵬
副秘書長:張鐵偉
第二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會 長:廖蓋隆
副 會 長:劉競、萬光、馬俊、方德昭、沈遐熙、周澤奎、張俊彥、張同鑄、
趙國忠
秘 書 長:張大鵬
副秘書長:張鐵偉
第三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會 長:劉 春
副 會 長:曹克強、劉競、萬光、方德昭、沈遐熙、張俊彥、彭樹智、朱威烈
趙國忠
秘 書 長 :張鐵偉
副秘書長:張令锺、李湖
第四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顧 問:納忠、陳佩明、楊兆鈞、周澤奎、黃玉章、廖蓋隆
會 長:劉春
常務副會長:趙國忠
副 會 長:曹克強、劉競、萬光、方德昭、沈遐熙、張俊彥、彭樹智、朱威烈
歸運昌、高秋福
秘 書 長:張鐵偉
副 秘書 長:張曉東、張令锺、李紹先
第五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顧問:納忠 陳佩明 楊兆鈞 周澤奎 劉春 劉競 沈遐熙 方德昭 張俊彥
萬光 張鐵偉
會長:楊福昌
常務副會長:楊光
副會長:彭樹智 高秋福 趙國忠 朱威烈 王運澤 周烈 余振貴 陸庭恩
潘光 肖憲
常務理事:(姓氏筆畫為序)
丁詩傳 王漢江 王京烈 王鐵錚 孫承熙 李偉健 李榮
李援朝 米壽江 許新 劉登林 楊興禮 楊言洪 楊曼蘇
趙偉明 蔣忠瑜 廖貴年
秘書長:張曉東
副秘書長:殷罡 賈麗華 張令锺
中東學會第六屆理事會領導機構成員名單
會 長:楊 光
(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名)
余振貴 周 烈 張曉東 高秋福 潘 光
吳 磊 余建華 張 宏 張倩紅 趙偉明
姚大學 徐 偉 徐 新 唐永勝 唐繼贊
黃民興 蔣忠瑜
秘 書 長:張曉東(兼)
中東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名單
(單位及個人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
1.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劉登林 蔣忠瑜 田端惠 陳 平 周雲霞 伍書湖
2.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王運澤 馮佐庫 賈 玲
4.新華社 高秋福 唐繼贊 顧正龍 王連志 李紅旗 包爾文 拱振喜 康興平
5.人民日報社 劉水明 溫 憲 王 南
6.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生俊 葉奕良
仲躋昆陳嘉厚 徐哲平 藤惠珠 羅國章 王一丹 吳冰冰
7.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王鎖勞 安維華 張振國 陳建民
馬志學錢雪梅 吳 強
8.中國人民大學 暢 征 閆 瑾 崔守軍
11.國家宗教事務局 郭承真
12.中央黨校 李援朝
13.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 李紹先 李 榮 陳雙慶 唐志超 田文林
14.外交部
王昌義 鄭達庸 黃 振 管子懷 李留根
安惠侯吳珉珉 劉向華
華黎明 姚匡乙 孫必乾 王世傑 吳思科 劉振堂 時延春
15.外交學院 宮少朋
16.亞非發展研究所 孫 鯤 徐 偉
17.世界知識出版社 李巨川
18.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 倪 峰
19.中國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 楊灝城 朱克柔 王 彤 畢健康
20.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勞煥強
21.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劉 明
23.中國社科院東歐中亞所 趙常慶
24.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中心 馬大正 歷 聲
25.中國社科出版社 劉 穎 曹宏舉
26.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李國富 邢 華
27.商務部 王漢江
28.國際戰略學會 張令锺 徐心輝 許林根
29.對外經貿大學 楊言洪 葉文樓 丁 隆
30.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 唐永勝
31.外交學會 劉寶萊
33.華生線上 榮 松
34.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張洪儀
35.社科院西亞非洲所
余國慶 王 建 殷 罡 姜明新 陳 沫
王林聰王 鳳 馮基華
賀文萍 徐 拓 成 紅 賈麗華
外阜
1. 上海外國語大學
2.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陳和豐 李偉建
3.上海社科院歐亞所 潘 光 余建華 周國建 虞衛東 王 健
4.南京大學 徐 新 劉迎勝
5.南京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 丁詩傳 劉 強 楊光海
6.西南大學 楊興禮 冀開運 陳俊華
7.南開大學 哈全安
8.新疆國際經濟文化中心 楊桂生 葉 剛 王 辰 高 農
9.新疆社科院中亞所 孟雨瑩
10.雲南大學 肖 憲 吳 磊 劉鴻武 姚繼德 伍慶玲 張金平
11.西北大學
王鐵錚黃民興 邵麗英 楊 輝 何志龍 韓志斌
12.江蘇青年幹部管理學院 米壽江
13.河北師範大學 趙克仁
14.中國海洋大學 劉中民
15.內蒙古民族大學 姚大學 盧少志
16.河南大學 張倩紅
17.廣東省委外事辦公室 梁永全
19.山西大學歷史系 王三義
20.山西師範大學歷史系 車效梅
21.廣東湛江師範學院歷史系 於衛青
22.廣州市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張來儀
23.蘭州大學法律系 馬明賢
25.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陳天社
26.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劉 雲
27.西安外國語大學東語系 馬福德
28.廣東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陳騰華
29.青島大學國際關係系 歐 斌
30.蘭州大學政治文化學院 王明芳
32.浙江瑞博進出口有限公司 馬文兵
33.新疆國際商會 蘆向東
第七屆理事會領導成員:
顧 問:(姓氏筆畫為序)
萬 光 朱威烈 余振貴 張鐵偉 楊福昌
陸庭恩 陳佩明 趙國忠 高秋福 彭樹智
會 長:楊光
副會長:(姓氏筆畫為序)
王運澤 王鐵錚 吳思科 張 宏 張倩紅 張曉東 李偉建
李紹先 楊言洪 肖 憲 周 烈 徐 新 潘 光
常務理事:(姓氏筆畫為序)
馬文兵 馬麗蓉 馬明良 馬曉霖 牛新春 王宇潔 王京烈 王林聰
王鎖勞 車效梅 馮佐庫 劉中民 劉寶萊 劉振堂 劉登林 安惠侯
米壽江 余建華 吳毅宏 吳 磊 李國富 李 榮 李榮建 楊光海
哈全安 姚大學 趙偉明 唐永勝 唐繼贊 徐 偉 殷 罡黃民興
董漫遠 冀開運 薛慶國
秘書長: 張曉東(兼)
副秘書長:成 紅 陳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