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河北涿州、河南許昌、湖北襄陽荊州都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湖北鄂州

2015年4月30日,從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傳來訊息,湖北鄂州被正式命名為“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 地理位置:湖北省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9:00到晚5:00
  • 著名景點:永濟橋
鄂州,涿州,許昌,襄陽,荊州,

鄂州

鄂州古稱“武昌”,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襲侯封王稱帝的肇基之地,也是湖北省歷史上唯一的王城兼帝都。鄂州三國文化資源豐富,遺存甚多。吳王城遺址距今1700多年,是三國六朝時期已經確知的、年代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在鄂州西山、梁子湖等地還有大量的三國遺蹟,並流傳著眾多與三國吳都文化有關的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說。

涿州

涿州毗鄰北京的涿州市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在2300多年的建制史長河中,湧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歷史名人。
涿州市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並藉此把旅遊休閒業作為經濟主導產業,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引進了一批旅遊業的龍頭項目,先後投資20多億元,興建了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修復了三義宮張飛廟張飛古井以及盧氏宗祠、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藥王廟等歷史人文景觀和一批休閒服務設施。被國內文物權威專家譽為“中國第一長石拱橋”、剛剛獲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的永濟橋也正在修復中。

許昌

公元196年,曹操漢獻帝遷都於許,使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因“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一直沿用至今。郭沫若老先生有句話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這句話精要的概括了三國文化的魅力和人們對三國故地許昌的嚮往。《三國演義》120回52回說的是許昌、演繹的是許昌。至今仍保留著漢魏故城、關羽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台、練兵台、曹丕登基受禪台、神醫華佗墓等三國遺蹟80餘處。豐富的遺蹟、景點,已經成為今天獨具特色的三國旅遊線路。

襄陽

襄陽市,是中國湖北省西北部的一個地級市,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之一,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位於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市內現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蹟堪稱世界之最。
襄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制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育了一代名相諸葛亮臥龍,三國名士龐統鳳雛,魏晉隱士司馬徽水鏡先生,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孟襄陽、張繼、杜審言、文學家皮日休,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米襄陽,“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劉秀, 東方聖人釋道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32回發生在襄陽。
襄陽現有三國歷史文化遺址遺蹟50餘處,其中名氣大的就有:荊州古治遺址、鳳林關、龐公製藥洞、學業堂、古隆中、問計樓、蔡瑁宅、王粲井、水淹七軍鏊戰崗、關羽刮骨療毒處、臨沮崗遺址、春秋寨、團山寺、劉備濯筆池、馬躍檀溪處、的盧冢、水鏡莊、徐庶廟、劉表呼鷹台、劉表墓、龐公祠、仲宣樓、曹仁汜水碑、墮淚碑、羊杜祠等。

荊州

荊州是“楚國故都 三國名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和文化資源。全市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0處,其中楚文化遺址74處,三國遺址110餘處,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與傳說100多則。有著三國歷史文化遺存和深厚三國民間文化積澱的荊州市,被譽為“三國名城”,在《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72回就寫到荊州。據荊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荊州被授予“湖北關公文化之鄉”後,就開始利用本地三國文化資源優勢,申報“中國三國文化之鄉”。關公廟,擴容關公廣場,修繕關公祠,蒐集整理與三國史實有關的民間傳說,為三國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起三國,使人想到荊州;說到荊州,又使人想起三國。在三國時代,荊州是三國爭奪的焦點,荊州之爭是決定國家分、合命運的關鍵。從三國形成之初到國家重新統一之時,圍繞荊州歸屬展開的三國爭奪一直沒有停息,荊州之爭的情勢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三方力量的消長和三國歷史的進程。一些膾灸人口的三國故事,諸如劉備借荊州、關羽守荊州、呂蒙襲荊州等等,都發生在荊州;三國時期涉及三分形勢形成與發展、變化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及關羽北攻襄樊失荊州等,也都以荊州為中心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