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
- 作者:許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1日
- 頁數:35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2705361
《中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芃。
《中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芃。內容簡介本書利用已出版的有代表性的310個方言點調查語料,對中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情況進行了梳理。歸納出了若干種演變類型,對...
聲勢大奇,四聲之中,各有輕重。”宋代官話向現代國語演變的特點 1.入聲消失。入聲就是一種音節末尾的輔音,又稱入聲韻尾。主要有-p、-t、-k這三種入聲韻尾。此一特點在如今官話區幾乎完全消失,只在南方方言區有所保留。2.g、k、h聲母的顎化。很多漢字原本為g、k、h聲母,但在國語中都變為j、q、x。...
山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正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學校等各級各類研究項目20餘項:《古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中肯友好使者培訓計畫項目——以肯亞基礎教育師資與政府官員為對象》《“一帶一路”與齊魯文化傳播研究》《漢語二語學習者注音文本閱讀的眼動特徵研究》《對外漢語社會採訪...
第九章 關中方言例外上聲字探究 一、關中話的例外上聲字 二、例外上聲字相關關係的分析 三、例外上聲字形成的原因 第十章 禮泉方言音系及聲調對元音開口度的影響 一、音系描寫 二、聲調高低對元音開口度的影響 三、本次調查結果與《報告》的差異 四、對關中及西北方言調查中音位法的思考 第十一章 方言地圖反映...
漢語上聲源於某一韻尾說質疑/52 漢語去聲源於韻尾-s說質疑/65 吳語梗攝字和宕攝字的分合及類型/75 漢語方言梗攝開口二等字和宕攝開口一等字的元音及類型/90 上海話入聲韻母與蘇州話、寧波話的比較/103 藏緬語伯叔舅姑姨稱謂研究/115 漢藏語言謂詞PXP重疊式/130 語言的接觸 從雲南漢語方言陽聲韻的演變看少數...
上海話,又稱上海閒話(吳語協會式拼音:zaon he ghe gho)、上海吳語、吳語上海話、滬語, 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吳語-太湖片。 [1] 上海話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是吳語的重要代表,與吳語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現代吳語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支語言。上海話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為...
5.冇 “冇”(音:mou/mao/mo)相當於國語的“沒有”的意思。可以單獨使用。廣東話里的“冇”據說就是從河南話而演變過來的。6.吽 ou四聲 指牛 義同形異的雙音節詞 1.就話兒 河南方言中“就話兒”就是國語詞語“本來”的意思。2 zho說 “zho說”在河南方言裡就是國語“一直說”的意思。如:...
2008年12月,《中古全濁上聲字在現代方言中的變化》,《社會科學家》(CSSCI來源期刊)。2009年5月,《20世紀以來的漢語上聲研究》,《鄭州大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2009年6月,《20世紀以來中古聲調在現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社會科學評論》(CSSCI來源期刊)。2011年2月,《國語與口才藝術》第二副主編...
平聲分化成陰陽兩調在現代方言裡非常普遍,說明這一音變的發生一定不會太晚。濁上變去 中古的上聲字,凡事屬於全濁聲母的,在現代漢語裡都變成去聲。比如“杜”和“賭”中古都是上聲字,可是“杜”的聲母是濁音“d”,現代就變成了去聲。而“賭”的聲母是清音d,現代就沒有變,仍然讀上聲。濁上變去開始的也...
全書分韻十九部,分平聲為陰陽兩類,中古部分上聲字被歸入去聲,中古入聲被取消,這些特點與今北京話的讀音已很接近。由於該書反映了漢語語音在元代時的重要變化,對於研究近代音及漢語語音史來說具有很高的價值,故為學界所重。陳第(公元1541年 — 1617年) 字季立,號一齋,又號溫麻山農,明代 連江縣(今...
從中古到現代四聲的發展和聲母的清濁關係很密切,為了便於說明這種關係,習慣上把中古的四聲分為陰陽兩類:中古是清音聲母的稱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如“官、管、灌、括”;中古是濁音聲母的稱為“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如“郎、朗、浪、樂”。在唐初,已有人批評《切韻》分韻過細,不利使用,...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語言學課程的教學和漢語方言學的研究工作。開設課程 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史、中國文字學、普通邏輯學、漢語速記學和套用文寫作等。主要貢獻 近年承擔的課程主要有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史、現代漢語語法修辭研究、社會語言學、中國文字學、普通邏輯學和漢語速記學等。主持或參與...
在現代漢語的多數方言(除吳語、老湘語)中都缺乏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即中古全濁音。吳語和老湘語的塞音和塞擦音仍保留全清、次清、全濁三分的特徵。吳語 吳語保留完整的中古全濁輔音。老湘語 婁底-邵陽片,稱為“老湘語”,是湘語中間特色最為純正、最不接近官話的一隻方言片。保留完整的全濁輔音。湘語全...
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代時,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就是現在的一聲和二聲,上聲有一部分字歸併到去聲里,剩下的是現三聲,去聲和由上聲歸併的一些字是現的四聲,古代的入聲在元代時分化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當中。所以現代漢語北方方言沒有入聲。“國語”即標準現代漢語中以北京語音為...
如皋方言陰平含切韻陰平、陽去、陽入;陽平含切韻陰平、陰去;上聲含切韻陰上、陽上;去聲含切韻陰去、陽去、陰平;入聲含切韻陰入、陽入。總之,陽調勢弱,有的消失、併入陰去、字數漸少。註:方言聲調中不含輕聲。陽調響音在後。部分人陽平越延長越上揚,可達戲劇高音 詞語 辭彙來源 如皋方言夾有不少上古...
王力,字了一。生於1900年8月10日,卒於1986年5月3日。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詩人,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鄭張尚芳,著名語言學家、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語音研究大師。浙江溫州人,長期以來,他從事漢語方言、古音、漢藏語言比較研究,他所建立的上古音體系,被海...
中古鹹山攝的舒聲韻(國語以an結尾的韻母),在臨漳話中鼻韻尾脫落,主元音變為鼻化元音[æ̃],例:邯鄲讀作[xæ̃ tæ̃]。中古佳麻韻,大致對應現代國語中的a、ua、ia韻,在臨漳話中丟失了合口呼,沒有了韻頭u的限制後,主元音[a]又高化為[ɔ],因此,國語中的a/ua,ia韻分別對應...
《明顯四聲等韻圖》直接叫“章”)。圖式 用《韻鏡》的《外轉第二十三開》圖舉例說明(圖1)。“開”表示沒有u類介音,“合”表示有。後代音韻學家合起來叫"呼"。這個字原來只不過當現代話"發音"或者“念”講,後來“呼”也變成術語,成了"開口呼"和“合口呼”的總名稱。整個圖橫著有6大格,豎著有5...
這些讀音流傳到現代的主要有佛教經典或中醫術語裡的讀音。常常有同胞談及日語和吳語,粵語,閩語的相似之處。有時候,某些人還發出上海話廣東話福建話真像日語的感慨。其實,應該說日語像吳語,像粵語,像閩語。方言島 歷史上的外族統治和戰爭移民運動,是形成方言島的直接原因。由於外族統治的原因,漢語遭到了極大的...
有一些古通語詞現代漢語已不使用,或不能獨立成詞只能作為語素使用,在湘南土話中卻仍然作為詞語沿用。這其中有三種情況:(1)不見或少見於外區方言的古通語詞;(2)普遍見於其他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的古通語詞;(3)只在少數點或個別點使用的古通語詞。下面分別說明。1、在湘南土話中普遍使用卻不見或少...
這揭示當時方言分布於現代大體相同。可推斷早在宋代客方言已經形成。明末李士淳所纂舊《程鄉縣誌》“以(潮州府)一郡言之,則郡人土音近於漳、泉(州),程(程鄉)人土音近於汀、贛(州)”。由此可知,直至17世紀早期,程鄉縣的方音仍被認為是接近於汀、贛地區。光緒年間溫仲和所纂《嘉應州志》卷8載:...
《明顯四聲等韻圖》直接叫“章”)。現在 現在用《韻鏡》的《外轉第二十三開》圖舉例說明(圖 1)。“開”表示沒有 u類介音,“合”表示有。後代音韻學家合起來叫"呼"。這個字原來只不過當現代話"發音"或者“念”講,後來“呼”也變成術語,成了"開口呼"和“合口呼”的總名稱。整個圖橫著有6大格,...
7.主元音是[ɛ]、[i]而中古漢語收[-ŋ]尾的字,[-ŋ]轉成[-n]。如等[tɛn],勝[sɛn],景[kin]。聲調 古平、入兩聲各分陰陽,上聲全濁字流入去聲,共有六調。辭彙特徵 以梅縣話(梅城口音)為例。1.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古詞和古義。如稱繩為索,稱餓為飢,稱早為朝。梅縣方言與國語在...
中古擬音研究 通攝 東、冬在有宋以來的官話及現代漢語各方言中均無分歧,雖然《平水韻》兩韻並列,但彼時口語中已不能分,按王力擬音 u 和 o其差別在ŋ韻尾的影響下十分模糊,如果誇大o的開口度以強調區別,則宋詞以來的民間口語文學均失律不諧,所以將東(中:三等東)、冬、锺(三等冬)合為一韻,韻腹...
l.3.2漢泰關係詞研究的基本步驟 第二章 古漢語、原始台語和泰文音系 2.1 漢語上古音系和中古音系 2.1.1上古漢語音系 2.1.2中古漢語音系。2.2 泰文轉寫、泰語音系和原始台語音系 2.1.1秦文轉寫及現代泰語音系 2.1.2李方桂原始台語構擬系統 第三章 素語裡的潮汕方言借詞 3.1 泰語裡的...
官話的另一個影響是產生了帶方音的官話(下文簡稱為“方音官話”)。古代非官話所在地的人,要學習官話,往往會受母語的極大影響,從而說出母語特徵極濃的官話來,如藍青官話。方音官話與(標準)官話之間,只是口音之間的區別,而非方言之間的區別。現代遺留 官話在現代仍有少量保留,不過不是在“活的”語言裡,...
作介詞時,“於”和“於”古代不同音,現代同音。現代的白話文,介詞“於”併入“於”,但是,“於”和“於”既不屬於簡繁字關係(《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新華字典》對“於yú”的解釋是同“於”),也不屬於異體字關係。“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
惠州話是地地道道的客家話 [34],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客家語系次方言。惠州話是客家地區的語言受粵語影響,逐步演變為既保持客家話的若干特點又吸收粵語某些因素的一種特殊方言,有22個聲母(含零聲)、50個韻母,7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使用惠州話人口約34萬人(戶籍人口),主要...
中古音韻的活化石 地老話有聲母24個,韻母46滾,聲調10個,保留了《廣韻》的語音系統。《廣韻》是一稅研究中國中古語言的書,書中將所收的26194字分四聲206韻。而真正有把這206韻區別得比較清楚的,只有地佬話和閩南話,可以稱得上是中古音韻的活化石。跟現代國語比較,地佬話的韻母數要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名稱:陰平 陽上上聲去聲 符號:ˉ ′ ˇ ˊ地方口音 與其他一些方言一樣,雷州話內部也有許多區域性區別,一般來說以雷州古城為中心半徑三四十公里內為標準音;西部沿海至瓊州海峽沿岸地區有部分字有特殊發音。如這一帶的人往往把“是”說成“地”,把“四”說成“帝”,“新”說成“顛”,“師”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