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丫山位於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 由花海石林景區、天坑園區、南山寺、龍山四個景區組成。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華東地區規模宏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區內石林,溶洞,瀑布,峽谷,天坑,暗河,山頂湖景觀融為一體。丫山風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是安徽“兩山一湖”旅遊經濟圈的重要景點之一。1987年,丫山被批准為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丫山地質公園是國土資源部於2011年批准的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 地理位置: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7:30~17: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80元
  • 著名景點:牡丹花海
    石林
  • 海拔:50米~450米
發展歷史,歷史傳說,人文景觀,主要景點,珠簾瀑布,蟾蜍觀天,巨龍峽、九龍洞,天坑古寨,石林,珍珠泉,牡丹花海,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景區地貌,氣候狀況,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地質資源,當地特產,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歷史傳說

關於丫山地名的來歷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唐代地藏王到南方巡視,路過此地時,看見這裡水秀山美,便有心選擇這裡作為建寺寶地。卻不曾想他從雲層落下時下腳過猛,將山峰踩為兩半,狀若“丫”字,丫山便由此而名。原本峻峭的山峰被踩踏成兩半,地藏王好不後悔,只好另行選擇不太遠的九華山作為建寺之地。但他仍對丫山念念不忘,聰明的弟子洞悉了他的心思,便選了丫山斜對面的南山建立了一座寺廟,與九華遙相對望,甚至清晨駐足靜聽,九華鐘聲也隱約入耳。傳說九華山的“僧會司”(和尚的法庭)曾設於南山,可見地藏王對南山寺的看重。
公園內的人文景觀較多且歷史悠久,但保留下來的較少,如南山寺,相傳地藏王菩薩至九華山之前,曾在此主持。孫氏大宗祠曾被譽為“深山裡的金鑾殿”。近代文物主要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丫山民俗博物館等,不僅為遊客提供了觀景遊覽的場所,還可以了解民間民俗發展的歷史及革命傳統教育。
丫山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春秋時期已採礦冶鐵,古礦冶遺址曾有多處發現。南梁建靈山寺,清代詩人梁材游此,遺有名著《靈山寺》一詩。唐初在南山建靈岩寺,著名詩人李白、韋應物都來此游觀留下了不朽的詩章。丫山下宕村是孫氏後裔的聚居地,關於孫權後裔為何會隱居至此,當地有一個傳說。三國鼎立前夕,出生於安徽廬江的周瑜與孫策交好,21歲時便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被孫策任命為春谷(即現在的南陵縣)縣令,孫氏部分族人協助周瑜治理春谷,直到孫策去世,孫權掌政,周瑜被任命為大將軍。後因戰事頻仍,周瑜為了安頓吳王家人,現在的下宕村)。由於丫山乃承九華山脈,這裡層巒疊嶂,山勢綿延,成為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於是,吳王孫權在此築寨練兵(丫山之巔至今還保留著“孫權練兵”的遺址)。直到三國後期的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權之孫孫皓不敵,吳國滅亡,但居住在下宕村的吳王一脈得以保全。
明初,重建南山寺,寺內設僧會司(佛教管理機構),以佛教聖地聞名遐邇,明代中期,孫氏開始在黃山建孫氏宗祠,其結構之繁複,氣勢之宏偉,材料之珍貴,雕鏤之精工,被譽為“深山裡的金鑾殿”,有江南第一之稱。清代太平天國的太平軍曾出沒於銅陵、青陽、南陵交界的丫山一帶,西山神仙洞傳說曾是太平軍將領郭老太屯兵養馬之所。清代詩人梁材游此,遺有名作《靈山寺》一詩。

人文景觀

南山有三寶:斑竹無骨魚和碧雞鳥,無骨魚長約三寸,全身烏黑髮亮,無一刺卡,魚肉鮮嫩,是宴席中的珍品,過去曾是皇家貢品。
丫山的石拱橋歷史上相當有名。明朝戲曲家、著名詩人梅鼎祚曾數次來丫山,對丫山眾多造型各異的石拱橋讚嘆不已,還為黃山橋即興賦詩一首:百尺飛流百丈峰,鏡中螺黛瀉重重。秋來半落明河水,十二銀橋鎖玉龍。(丫山河上一共有十二座拱橋)。
地處龍山村南陵湖,乃在高山頂上,有一說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突然在山窪之間湧起了一湖清水,還有一說是古已有之,因為從湖水裡能看見百里之外的南陵文風古塔的倒影,所以取名“南陵湖”。各說均有道理,但無論如何,高山平湖的景色是很壯美的。丫山的石、洞、泉、瀑向為人曉,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張家祠堂卻鮮為人知。祠堂離南陵湖不遠,古樸典雅、小巧玲瓏,雖比不得徽州祠堂的恢宏壯觀,但那一份獨有的幽雅和寧靜,也見證著一個家族的興盛和衰敗。
人們耳熟能詳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著名詩句,正是唐代李白寓居丫山寨山應詔赴京前所寫;遠在蘇州任刺史的韋應物欣聞江南丫山有座名聞遐邇的靈岩寺(即南山寺),不辭辛苦前來並即興賦詩一首,以讚美如此人間不多的勝境:“始入山路永,獨欣山寺幽……地疏泉谷狹,春深草木稠……”;近代本土人士孫奎,雖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曾出任南陵春谷學堂的第一任校長。他為官清廉,做人正派,並飽讀詩書,一生有數百首詩文收錄詩集《難痕》。孫奎多才多藝,畫亦成就不小,多被當地人收藏。

主要景點

珠簾瀑布

珠簾瀑布位於九龍峽谷之中。瀑布瀑高約40米,寬12米,水源來自九龍洞。其無規則、高低不平、寬窄不一的巨壁,據有關專家考證,是由數千年因水流形成的蓋華。
珠簾瀑布會隨著雨季變化而變化,雨季時,寬約5米瀑布飄流而下,聲音震耳;天晴時段,瀑布形成串串水珠落入池中,恰似從半空中垂掛而下的珠簾。故稱“珠簾瀑布”。雨過天晴,時常可見彩虹和瀑布交相輝映的景象出現,因此,又稱“七彩珠簾”。

蟾蜍觀天

“蟾蜍觀天”一景,相傳是月宮蟾蜍之王的化身。很早以前,西山及江南各地蚊蟲特別多,旱澇災害非常嚴重,農作物連年欠收,百姓們被迫四處逃荒。為救助天下萬民,月宮蟾蜍王率領數名蟾蜍降臨人間,大吃蚊子及各種害蟲,其蟾蜍王因親眼看到民間人們飽受蚊蟲及蟲害疾苦,採取滅蚊蟲措施,為防止蚊子及害蟲死灰復燃,將自身變成一座山靈石,遠觀天空,為民呼風喚雨。從此,天下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巨龍峽、九龍洞

巨龍峽為東西走向,相對高度為120米。峽谷長度為150米,兩側山體岩性為石灰岩為主,雜以砂礫岩,峽谷中有平台150平方米見方。其西北陡峭如削。上有多處裸露風化鐘乳石,當地人稱為九龍壁或九龍谷。壁底部有九龍洞,泉水湧出。相傳上古世紀,巨龍峽是“龍”的誕生地。傳說原始的巨龍峽,古樹參天,巨大的流水聲震耳欲聾,一年四季霧氣騰騰,難見烈目。有一天,只見九龍洞口霧氣一陣陣從洞中噴出,突然從九龍洞口有一條銀灰色的“龍”隨霧飛出,緊接著二條三條接連而出一共九條。九條龍在巨龍峽山泉中,靄霧裡翻身滾動,相互嬉戲,一直鬧騰幾個時辰,九條“龍”玩累了,停下來臥地休息,快到黃昏時九條龍好像分了工似的突然穿越濃霧同時飛向天空,然後按東南西北各自飛向四方,巨龍峽從此恢復了平靜。霧氣也只有春季早晨才有。巨龍峽、九龍洞因此而得名。

天坑古寨

下宕村,位於丫山西麓,這裡是一處四山凹陷的天坑,面積約1.5平方公里。該村現有孫氏居民800多人,孫姓占全村人口99.5%,據孫氏族譜記載,該族為三國時期孫權後裔。下宕村如今依然保留著完好的明清老宅、石片院牆、青石池塘、千年古井等。一年四季也是風景如畫,同時這裡也是丫山的八大奇觀之一。

石林

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長期岩溶作用下形成的由高5m以上的石柱組成的地貌景觀,是一種形態高大的石芽,國外稱為針狀喀斯特。
丫山的石林沒有雲南石林的那份雄偉,但它們在丫山這個神奇的地方誕生了靈氣,且種類眾多,千姿百態,有的像動物狂歡、群鱷逐日,有的像百柯爭流、萬箭齊發,更有的像是孔明練兵場的靈石奇陣、石海迷宮,是華東規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作為地質公園的配套設施,丫山風景區內總面積達210平方米的省級地質博物館和奇石館也已經開放。

珍珠泉

珍珠泉是丫山風景區“十佳”水景之一,因水質清澈,泉底不斷湧現珍珠似的氣泡,在此鼓掌,該泉又會冒出一串串形如珍珠的晶亮水泡,而得名為“珍珠泉”。據有關專家考證,此泉是由於岩溶水沿斷裂方向所發育的溶隙裂隙,溶洞和地下暗河流動時,受到透水性差的紅層隔阻,使得二氧化碳從地下析出,而形成為水中氣泡。該泉水常年恆溫,礦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飲用價值。相傳,“珍珠泉”是天宮王母為關愛天下百姓,命水龍神將“瑤池”仙水降落此地,供民間抗旱和飲用。

牡丹花海

丫山向有“牡丹之鄉”的美稱。丫山於晚清時期就是江南重點產繭縣之一,1908年朱炎在丫山創辦私營蠶桑試驗場,1910年,因繭絲質優獲南洋貿易勸業會金獎。景區原屬鳳丹原產地,當地居民祖祖輩輩種植牡丹,現景區內擁有三個牡丹觀賞園。收集中外牡丹品種繁多,有紅、黃、紫、白、粉、藍、黑、綠諸多花色,各色之間還有過渡色。有些花朵碩大,花瓣層迭高聳多達百葉,有些花齡長久,丫山牡丹王壽逾百年;還有些花色富於變化,甚是奇妙。每年四、五月份,各色牡丹和石林組成了壯觀的花海石林奇景。在自然景觀外,景區數年來精心打造的牡丹節慶活動更是精彩紛呈。牡丹盛開的四五月份,持續數十天的各類大型文藝演出和特色互動節目都會免費提供給日以萬計的遊客們欣賞、參與。每年一屆的牡丹節慶已成長為華東地區具有影響的旅遊與文化盛事。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丫山,位於長江南岸,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西南部何灣鎮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7′42″~118°02′52″,北緯30°45′41″~31°51′37″,面積65 平方公里。地處銅陵、 池州、蕪湖三市交界,西接青陽,北靠銅陵,歷史上曾是西去北上的要道,素有蕪湖“金三角”之稱。

景區地貌

丫山因主峰呈“丫”字型而得名,丫山風景區由南山寺、花海石林、天坑三個景區組成。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區內石林、峰叢窪地、漏斗、溶洞、天坑、地下暗河、岩溶湖等岩溶地貌景觀和二疊—三疊系標準地層剖面使得丫山成為當之無愧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景區地處沿江丘陵平原區的丘陵區,受區域構造條件的控制,丘陵脊線呈北東向展布。總體地勢為中西部高,南北兩側稍低,分布標高為210-402米,最高處為下宕村南側的獅子山,標高為402m,最低為丫山村南側河漫灘,分布標高為40-60m,地形高差達362m。花海石林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根據地物、地貌、行政界線,範圍包括丫山主峰、尖山文筆山林及南陵湖,南面毗鄰丫山鎮,東面基本以丫鳳公路為界,西面以丫西公路為界,區域面積為12.48平方公里。天坑景區位於公園西南部,範圍包括下宕村及周邊區域,面積12.39平方公里。南山景區位於公園東部,景區內人文景觀豐富,文化氛圍濃厚。面積為12.41平方公里。

氣候狀況

公園內屬於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夏熱、冬寒,氣溫極差大,區內光、熱、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丫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植物分屬於華東植物區系,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條件優越,區內植物相當豐富。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珍稀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尖杉、銀杏、翠柏、伯樂樹、中華結縷草、樟樹、閩楠、花櫚木、凹葉厚朴、喜樹、香果樹、黃柏、櫸樹、八角蓮、黃連、沉水樟、天麻、銀鵲樹和青檀等。
丫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利於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根據考察,區內已發現陸生脊椎動物100餘種,物種具有多樣性,主要為兩棲綱、爬行綱和哺育綱動物。園內珍稀動物也廣泛分布,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10餘種,如金錢豹、斑狗、麂、娃娃魚、八哥、雕鴞,短耳鴞,松雀鷹、蒼鷹、白鷳、穿山甲、雉雞、野豬等;此外,還有觀賞昆蟲17種,其中碧鳳蝶、黃鳳蝶、玉帶鳳蝶等色澤艷麗,體態婀娜,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地質資源

丫山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蹟分為5大類、7亞類,各類地質遺蹟點共32處。其中,地質剖面大類有:三疊系南陵湖段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大類有:丫山斷裂、塘埂斷裂等。古生物大類有:三疊系南陵湖段菊石化石,海王宮哺乳類動物化石。地貌景觀大類有岩石地貌,有:石芽類(雙燕接吻石、白馬石、八戒石、神龜石、蟾蜍觀天石、崩塌奇岩、東方睡美人),石林類(尖山文筆石林、駱駝峰石林、西山石林、蓮花台石林),岩溶窪地類(下宕村岩溶窪地、神仙洞岩溶窪地、大園村岩溶窪地、小園村岩溶窪地),岩溶湖類(南陵湖),溶洞類(神仙洞、海王宮、海龍洞、風洞),天坑(一號天坑、二號天坑),地下暗河(龍井、雙龍井)。水體景觀大類:泉水景觀類(龍潭泉、珍珠泉),瀑布景觀(三疊瀑、九華初瀑)。

當地特產

丹皮:丫山是國家地理標誌鳳丹穿產地,素有“牡丹之鄉”之稱,所謂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內海拔都在50米到450米之間,土地肥沃,土壤砂質,氣候寒潤,且有機質含量高,土粒疏鬆,是種植牡丹的理想地帶。牡丹藥用價值更高。在丫山,當地的藥農之所以長年種植大面積的牡丹,就是看重了它的藥用價值,繼而帶來的經濟效益。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丫山種植牡丹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南宋時期就開始栽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製作丹皮成了丫山的傳統農業。其加工的丹皮一直以出口為主,蜚聲海外,遠銷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丫山丹皮在近代就曾獲得過南洋貿易洽談會金質獎。如今的丫山,已開闢成萬畝牡丹園,每年的丹皮總產量有1000多噸,經濟效益可達到600多萬元。丫山的丹皮生產已成為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
藕糖:南陵縣何灣鎮的丫山特產“方氏藕糖”,名聞全省。藕塘形似藕節,枝枝七十三空,酥脆芬芳,香甜可口。被稱之謂:“形帶水鄉色彩,味含山間花香”。相傳藕塘的製作是濟公點化,約千年歷史,至今仍然是家庭式的小作坊,純手工操作,天然原料配製。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丫山藕糖,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宋代就開始熬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那時加工出來的藕糖不像現在這樣精緻,有許多細孔,當時被稱為“老虎快”。二十世紀初葉,本地孫成璋老師傅在繼承傳統熬制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增加了拽和拉的工藝。
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慾的功能。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牡丹茶:百花之王:牡丹花。 牡丹花茶具有護膚、美容養顏、清心潤肺、調經活血治關節痛、風濕痛等功效。

  

  

  
藥枕:丫山藥枕久負盛名,它採用20多種當地中草藥經過精心加工後裝入枕內膽中,有降壓安神等十多種特殊功效。藥枕按原材料和配方不同,分為康壽枕、健兒枕。前者適合中老年人,後者用於青少年。西山村中現有十多戶人家從事藥枕製作。
貼木畫:南陵丫山盛產貼木畫。2005年10月申報國家發明專利時作貼上木工藝畫,現處於實質性審查階段。創始人曹勇,安徽蕪湖南陵人氏,南陵為貼木畫的發源地。首度為貼木畫命名的是06年時任中共南陵縣縣長的韓萬青,韓縣長參觀完貼木畫後深有感觸,意為南陵一絕。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2006年以來, 貼木畫多次參加旅博會等活動,萬景杯第四屆中國(合肥)國際旅遊博覽會中獲得了最佳創意獎;第八屆中國(蕪湖)國際旅遊博覽會金獎;萬景網杯勞動技能大賽中獲得最佳旅遊商品獎;中國(合肥)首屆旅遊創意大會中,貼木畫作品盛世騰龍獲得了銀獎,蕪湖電視台鳩茲風欄目對貼木畫做過專題報導。
老侯茶乾:丫山是著名的大豆產區。由於土質氣候條件俱佳,無一絲污染,故丫山黃豆形小圓滿,色澤金黃,皮薄多汁。蛋白質含量特高,其品質優於其它地區。用它製作豆腐潔白細膩,特別潤口。丫山茶乾首創是侯家,侯家祖籍採石,世代以制茶乾為業,四十年前遷往丫山。侯家茶乾集採石、黃池茶乾之長,經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茶乾板而不硬軟中有韌,其味柔嫩鮮美。老侯茶乾既保持了採石茶乾的風味,又在百年實踐中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丫山景區內現有茶乾生產專業戶十多家,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明心糖:南陵明心糖已有百餘年歷史。外皮酥脆,脆中寓軟;甜度適中,鮮甜生津,清香宜人;並有健胃、理氣、清火、補神之功。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明心糖是南陵具有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糕點,製作工藝精良,品之風味獨特,擁有甜而不膩、香酥可口、嚼不粘牙且無渣、落地即碎等特點。南陵明心糖以其品味特殊不僅行銷國內十幾個省、市和地區,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還通過外國傳教士及旅外華僑傳到美、日等國,一時成為江南一帶春節時期家中必備的佐茶極品,譽噪一方。尤以“大吉昌”牌明心糖最為著名。
斑竹:斑竹是丫山南山寺三寶之一。它枝葉婆娑,俊秀挺拔,常年青翠欲滴。其莖桿布滿墨色的斑點,有的形狀似梅花萬朵,有的如同烏金點霞。像一幅巧奪天工意味無窮的水墨畫。其色其彩其姿給人一種清新飄逸高潔蓬勃向上之感。不少地方公園前來引栽,目前斑竹尚有千餘株。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無骨魚:無骨魚生長於南山寺的山溪泉谷暗流之中,因全身無骨而得名。無骨魚大者長約兩寸許,小者長只幾分。它喜陰怕陽,喜動怕靜,常成群嬉戲於泉流中,忽現忽隱,忽來忽往。行蹤不一。無骨魚全身烏黑髮亮,五一卡刺,捕來食之,其味鮮嫩無比,它不單是宴中佳品,而且有滋陰補陽延年益壽的特殊藥用價值。
丫山花海石林風景區

  

  
廣善酥:南陵廣善酥,是安徽省南陵縣的特產,國內著名產品,南陵特產廣善酥是在佛教經典的有關素食記載及中醫食療的基礎上,按照現代營養學研製的純天然食品。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何灣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