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和平通諭,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布的通諭。為教皇面向全世界所發表的第一個通諭。認為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國家之間相互關係必須受道德律的約束,認識到其相互依存。呼籲世界各國停止軍備競賽,禁止核武器,努力爭取世界和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上和平通諭
- 發布時間:1963年4月11日
世上和平通諭,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布的通諭。為教皇面向全世界所發表的第一個通諭。認為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國家之間相互關係必須受道德律的約束,認識到其相互依存。呼籲世界各國停止軍備競賽,禁止核武器,努力爭取世界和平。
《世上和平》通諭是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表的通諭。論述了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人權的基礎在於上帝創造的行動;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應基本上是服從權威當局的關係,因為國家是一個道德的實體,必須為公民...
世上和平通諭 世上和平通諭,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布的通諭。為教皇面向全世界所發表的第一個通諭。認為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國家之間相互關係必須受道德律的約束,認識到其相互依存。呼籲世界各國停止軍備競賽,禁止核武器,努力爭取世界和平。
《和平於世》(Pacem in Terris,又譯作“土地上的和平”)是教宗 Pope John XXIII (若望二十三世,又名約翰二十三世)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布的通諭。這是若望二十三世起草的最後一部通諭,完成之後兩個月,若望二十三世因癌症病逝。該文被廣泛地認為是“羅馬天主教人權學說的中心的經典性文獻。”在該通諭中,...
和平於世獎(Pacem in Terris Award)是美國天主教會於1964年創立的和平獎,以紀念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1963年發布的《和平於世》通諭。它的主旨是表揚在本國及全世界促成和平正義的人。和平於世獎起先由天主教達文波特教區跨種族委員會(Davenport Catholic Interracial Council)運作,1976年起轉交給闊德城和平於世...
《世上和平》通諭第一次系統地、完整地闡述了天主教會在當代世界中的社會政治總綱領和教會革新政策的總方針,並得到隨後發表的梵二會議全部正式檔案、尤其是被稱作“梵二會議的一面鏡子”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的全面呼應。梵二會議第一次向全教會和全世界宣布,羅馬天主教會為“適應時代”,決定“對教會...
1963年4月11日,發表《和平通諭》(Peace in Terris)強調以和平與國家平等、合作、互信取代武備競爭。又被稱為和平教皇。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約翰二十三世召開第二次大公會議(又稱“第二次梵蒂岡會議”,1962-1965)。背景:當時二十世紀中期,科技與科學普遍進步。電的發明、汽車、報紙、廣播媒體、電視、飛機、...
約翰的教皇通諭(書信)Mater et Magistra(《慈母與導師》)論及許多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他的教皇通諭Pacem in Terris(《世界和平》)呼籲世界和平,並列舉了基本人權。安吉洛·隆卡利出生在義大利北部倫巴第的一個農家大戶里。1904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羅馬的伽拉佐利學院。同年他在孟地聖托的聖馬利亞教會開始了...
2009年發表《在真理中,我們實踐愛德》(Caritas In Veritate)通諭。2009年發表《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天主教主教、司鐸、信友及度過獻身生活者牧函(綱要)》2010年出版《納匝勒的耶穌》第一冊。2011年3月出版《納匝勒的耶穌》第二冊。出訪記錄 義大利巴里(2005年5月29日)德國科隆 (8月18至21日)波蘭(2006...
貝爾格里奧沒有根據天主教傳統沿用以前教皇的名號作為自己名號,而是選擇從未擔任教皇、以天主教會第一聖徒聞名的阿西西的聖方濟各為尊號。聖方濟各以神貧和和平倡導者聞名,故被認為他有意建設一個關心窮人、貼近窮人的天主教會,以及致力於推進和平的天主教會。教皇檔案 教皇上任後,通常會進行通諭(Encyclicals)和...
1911年,頒布《聖神啟默》通諭,將教區神職主日日課中的18篇聖詠和平日裡的12篇聖詠,減少至9篇,以利於神職更充分的進行牧靈工作;同時重整禮儀年,取消和更改了部分慶日和節日的日期,以照顧信友的生活以及符合社會的需要。教會機構的革新 1904年3月19日,庇護十世特令成立法典修訂委員會,對教會法進行制度化、...
1995年生命的福音通諭中,他再次強調教會看重生命的觀點,譴責墮胎、安樂死和所有形式的死刑,將這些稱為當今世界上盛行的“死亡的文化”。但他在死刑、削減窮國債務和貧困等問題上的立場,從政治上看一般是偏自由主義的;這表示不能單純以“保守”或“自由”這類政治標籤來形容宗教領袖。2000年,他公開簽署了“...
人物通諭 庇護十一世在位17年,在他任內前後寫了二十多件通諭。其中有國際間的問題,也有對於社會、宗教所發生的事件發出通諭。以下分為幾類:公教進行會:在庇護十世的時代,信徒參與傳福音的工作,並自發性地擴展教會團體已在各國增多起來。但是這些分會彼此個不相屬,當庇護十一世面見一位從比利時出生於布魯塞爾任...
他說,教會的社會訓導不斷向前發展,所以《彙編》需要更新,今後要加入教宗本篤十六世於零九年發表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未來與社會事務有關的教宗講話及教廷檔案等。他指出,教會社會訓導是基督信仰的重要部分,信眾不應把《彙編》束之高閣,而應該多閱讀,使之成為生活習慣,以行動建設公義和充滿愛的社會。...
持久的訓導主題:追求和平與正義——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和他的《地上和平》通諭/王美秀 六、基督教的“中國化”:實現和諧的努力 基督教差異性與和諧社會/魏克利 和諧社會——經濟人與德蘭修女/張介 丁光訓“三自觀”再詮/唐曉峰 七、共在:生態與社會和諧 基督教生態倫理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王福義 和諧與...
在1959年6月29日所頒布的《忝登伯鐸寶座》通諭中,教皇若望廿三世指出這次大公會議的目標將會是:“發揚聖道、整頓教化、革新紀律。”大會籌備 1959年6月5日,聖神降臨節,教皇宣布成立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籌備委員會,此次大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籌備委員會組成如下:第一 一個中央委員會;第二 十一個組:神學組...
以上各款現經大朝鮮、大美國大臣同在朝鮮仁川府議定,繕寫華、洋文各三分,句法相同,先行畫押蓋印,以昭憑信。仍俟兩國御筆批准,總以一年為期,在朝鮮仁川府互換,然後將此約各款彼此通諭本國官員商民,俾得鹹知遵守。大朝鮮國開國四百九十一年即中國光緒八年四月初六日 全權大官經理統理機務衙門事 申 櫶 印...
1956年匈牙利事件時,教皇庇護十二世連發三個“通諭”,支持愛國民眾。蘇軍向布達佩斯發動了代號為“強風”的軍事行動,並迅速地控制了匈牙利全境。事件影響 歷時13天的事件給匈牙利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損失200億福林,相當於匈牙利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4。1991年匈牙利當局公布...
格列高利原已懷疑腓特烈有二心,遂於1227年宣布判處他以絕罰,並頒發通諭說明原因。腓特烈則聲稱絕罰無理,同時譴責羅馬教廷。但是腓特烈仍然率師東進而攻下賽普勒斯並就耶路撒冷問題同埃及蘇丹進行談判。腓特烈以受絕罰之身擅自發動十字軍,使格列高利大為惱怒。格列高利聲稱腓特烈駐西西里王國特使對教廷挑釁,以此藉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