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束支傳導阻滯的一種類型,見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後、心肌炎等,也可發生於健康人。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先天性心血管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後,肺梗死,部分健康人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患者可見於先天性心血管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後和肺梗死等。部分健康人(多為青年人)也可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可能是由於右束支遠端纖維受損所致,而室間隔及右心室的除極正常。

臨床表現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本身不產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故臨床上常無症狀。如出現症狀則多為原發疾病的症狀。

檢查

多有原發疾病的相應實驗室檢查改變。主要依靠心電圖檢查:①QRS波群時限<0.12秒;②QRS波群形態改變:V1或V2導聯呈rsR'型或M形;I、V5、V6導聯S波增寬而有切跡,時限≥0.04s;aVR導聯呈QR型,R波寬而有切跡;V1導聯R波時間>0.05s;(3)ST-T改變:V1、V2導聯ST段輕度壓低,T波倒置;I、V5、V6導聯T波方向一般與S波相反,仍為直立。

診斷

主要根據心電圖的特點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1.與正後壁心肌梗死的鑑別
正後壁心肌梗死時表現為V1導聯的R波增高,但偶爾亦可表現為rSr型,與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的rsR波相比較,V1導聯T波直立更為多見,T波倒置僅見於急性正後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時存在Ⅱ、Ⅲ、aVF導聯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後壁心肌梗死的診斷。
2.與直背綜合徵及漏斗胸時心電圖的鑑別
直背綜合徵及漏斗胸時,由於胸廓前後徑發生變化引起心臟位置亦發生相應的變化,在V1導聯上可出現rSr型,一般r波較小,並且V1導聯P波倒置類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此與單純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不難鑑別。

治療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及基礎疾病的治療。因為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本身對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臨床上常無症狀,可不需特殊處理。應定期隨訪觀察(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定期檢查)。

預後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單獨存在時預後良好。合併有明確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其預後與損害的廣泛程度及心室功能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