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十八空之一。言亡慮絕之空也。萬有之真相,亦非有,又非如吾人思惟之空,超於言語思慮之外,假名為空也。謂之不可得空。 ...
不可得是佛學術語,空之異名也。... 智度論五十二曰:‘空中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涅槃經德王品曰:‘一切諸法本性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
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中的十八空之一,空之亦空曰“空空”。《大智度論》卷四十六中說:“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佛教謂一切皆空而又不執著...
(10)無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 (16)無法空、(17)有法空、(18)無法有法空,當學般若波羅蜜...
十六、共相空謂一切諸法彼此之相。非常非滅。本來空寂。故名共相空。十七、一切法空謂一切諸法。本性皆空。非常非滅。了不可得。故名一切法空。...
故五蘊分離,我體即不可得而為空。《大乘義章》卷一闡述空與無我的關係,其文雲(大正44·485b)︰‘眾法成生,故曰眾生。生但假有,無其自性,是故名為眾生...
空果,教義名詞。指“不可得空”。據《十八空論》:“第十八空出空果:所言不可得空者,明此果難得。何以故?明此空理非斷非常,而是大常;常義既不可得,故斷...
不空者,謂大涅槃;四者,小乘名為但空,謂但住於空,菩薩名不可得空,空亦不可得也。”此中所謂“大乘”空義,實為三論宗所獨尊。窮究二者差別的根本,在於大乘...
(十八)無法有法空(梵abha^va- svabha^va-s/u^nyata^ ), 又作無性自性空。即總三世一切法之生滅及無為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經典依廢立互異,...
次後說第十三至第十六共四種空(即有法空、無法空、有法無法空、不可得空),仍可作說空體看,所以並屬於前,即成十六空或十四空。再次依淨不淨、非有無、非...
認為不可得空為諸法實相,此乃超越肯定、否定的絕對否定之不思議之理;亦即以為破盡一切迷妄時,即見不可得之真理。(二)天台宗對諸法實相有三重解釋:(1)初重...
明空即色,佛學術語,明即明了,謂了真空之理,不異於色;色無自性,不異於空。... 不可言即色是空。亦不可言離色是空。空不空皆不可得。非言思所及。亦...
佛學術語,謂此心性,雖隨染淨之緣,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體平等,離性離相,非唯所起染淨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來藏。 ...
修真言行者以‘阿’字加持一切法而成無上正覺者,乃是因為加持一切法,使同‘阿’字之大空三昧。‘阿’字是本不生不可得空之義。因諸法本來不可得空,故行者...
門生,羅什門下“四聖”或“十哲”之一,被稱為“法門龍象”、“解空第一...然則萬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無,不可得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