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村(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南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公明街道。位於公明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0.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南村元山村永南村西田村。東南面有紅花山,海拔90米。洋涌河(公明段俗稱茅洲河)流經村東北。始建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前後,因陳梅溪長子陳一水定居於此,繁衍生息發展而形成。村名由來見上南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深圳市光明區公明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本地方言,傳統建築,傳統習俗,本地特產,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建村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公明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水朗鄉;1952年,屬第七區水朗鄉;1956年,屬公明區公明鄉;1958年3月,屬公明鄉;1958年10月,屬光明公社;1959年,屬松崗公社;1960年,屬公明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公明公社上村大隊;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公明公社上村大隊;1983年,屬寶安縣公明區上村鄉;1986年10月,屬公明鎮上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公明鎮上村行政村;2004年,屬公明街道;2007年,屬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2015年,屬公明街道上村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花生為主,兼種蔬菜和養殖豬、雞等,有部分村民從事小商品經營,或外出做建築工。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和商鋪出租、物業管理、商業經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171人,其中男性81人,女性90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2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1.5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澳門同胞23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居住於美國。歸僑6人。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村民主要為陳姓。陳姓源流見東邊頭村。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38座。大多建於清代和民國時期,部分建於20世紀50—70年代,舊民居錯落有致,均為磚瓦結構。
陳仙姑廟位於元山村,為下南與上南、永南、東邊頭、元山等村共用。
下南村
陳仙姑廟

傳統習俗

村民每年正月二十三前往陳仙姑廟祭拜。十二月二十八在延齡陳公祠祭拜及吃大盆菜。舞麒麟興起於1944年,由陳宜興創立。每年正月初二,麒麟隊挨家逐戶給村民拜年,村民會給二尺標布以示吉祥,同慶佳節。拜年後,麒麟隊在村中進行武術表演,有刀、槍、劍、棍、板凳、莫家拳等,然後大家一起吃大盆菜。
1963年,舞麒麟由拜年、慶賀衍生出麒麟迎親的新習俗,並流傳至今。村民娶親前一天,開廚宴請族人,親戚好友歡聚一起吃飯祭拜祖宗,並請來麒麟隊。第二天麒麟隊隨新郎一起前往迎娶新娘,且新娘需跟隨麒麟進入村口,方可入新郎家中。

本地特產

特色農產品有桂味荔枝、糯米糍荔枝。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瀨粉、燒鵝等。

公共設施

下南二路、水貝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初通自來水、通電,1993年通電話,1996年通網際網路,1999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該村與上村社區其他自然村共用公明第二國小(位於元山村)。另有春蕾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295人,教職工4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