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方言》是2019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虞方言
- 作者:枯曲子,趙雅青,黃頌翔,紹興市上虞區檔案館(局)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1日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0827868
《上虞方言》是2019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
《上虞方言》是2019年西泠印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上虞方言/上虞記憶名錄》以豐惠話為上虞方言的代表語音,適當參考百官話及其他片區讀音,以國際音標註音。辭彙、諺語等的採集,則兼及全區各地。上虞各地、各人對方言字詞的...
就浙江省來說,該省最主要的漢語方言也是吳語。吳語的6個片在浙江省都有分布。其中吳語太湖片還分布在江蘇省南部、上海市,參看《中國語言地圖集》B3-9圖(右圖)。宣州片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還分布在江蘇省西南部,參看B3-10圖和B3-9圖。上麗片還分布在江西省東北部、福建省北一角,參看B3-7圖和B3-3圖...
一種語言的共同語是在某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作為共同語形成基礎的方言稱為基礎方言。如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國語,也是法律規定的漢民族的共同語,中國的通用語言。 共同語即民族共同語,是從基礎方言發展起來的。產生與分布 方言主要指同一...
民勤縣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境域東經103°2′至104°2′,北緯38°5′至39°6′。面積1.6萬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人口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共30.4864萬人。其中漢族占99%以上。民勤方言屬蘭銀官話河西片。聲母26個,包括零聲母在內。韻母31個。單字調4個,輕聲在外。有關論著有:吳開華...
噶口 噶口,拼音gá kè,浙江紹興上虞地方方言,為難、難為情、不好意思。解釋 浙江紹興上虞地方方言,為難、難為情、不好意思。
紹興方言內部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均有差異。相對而言,上虞話與紹興話較接近,新昌話與紹興話相差較大。方言普查材料表明,新昌話在辭彙上更接近南部吳語。紹興城區所使用方言以東頭埭土語為主,雜以西頭埭土語,其語音在個別字上至今仍存差異。語音差異 說明:表中“+”號表“可”,“-”號表“不可”。...
紹興方言內部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均有差異。相對而言,上虞話與紹興話較接近,新昌話與紹興話相差較大。方言普查材料表明,新昌話在辭彙上更接近南部吳語。紹興城區所使用方言以東頭埭土語為主,雜以西頭埭土語,其語音在個別字上至今仍存差異。語音差異 說明:表中“+”號表“可”,“-”號表“不可”。...
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1] 吳語語音與古漢語標準韻書《切韻》《廣韻》等有良好對應關係。聲母方面,吳語繼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以保留全部濁音為最主要特徵 [2] ,聲母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聲調方面,吳語具有仄音之一的入聲,繼承...
臨紹小片裡包含了餘姚陽明片、梁弄片和餘姚慈谿四塘以北片。其中,梁弄片以上虞口音為主,四塘以北片以紹興口音為主。方言概況 分片 餘姚市方言屬於吳語裡太湖片中的臨紹小片和甬江小片。慈谿的中、西部地區,原來是餘姚的,包括市區滸山街道,所以慈谿市區的人,說的卻是屬於紹興方言的餘姚話。而餘姚的河姆渡、...
有說有唱,唱詞多於說白,以唱為主,用溫州方言。早期有"基本調"與吟誦七律詩的音調相似,後來日趨豐富,並出現了南北兩派,南派的曲調委婉細膩,北派較粗獷激越。50年代又吸取了戲曲藝術的曲調聲腔,曲調更豐富,板式也有了變化。傳統書目可連唱幾日的長篇有100餘本,內容大多與戲曲故事相同,唯《十二紅》系溫州...
“三五七”因其唱句以前句三字和五字,後句七字組成而得名,屬早期吹腔,源於安徽太平(今當塗),故藝人稱“太平三五七”,由於長期流行於浙東,並用紹興方言結合中原音韻的紹興官話演唱,使之具有當地的鄉土特色。“三五七”行腔委婉,宜於抒情。“陽路”即吹腔,有“高陽”、“平陽”之分。動作 紹劇的武功有的...
方言學方面,李亞明的學士學位論文《上虞方言本字考》 考證上虞方言本字;思辨現代漢語共同語的整化與分化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文字學方面,李亞明曾以“知常”的筆名,介紹“六書”中“孳乳”的定義、規律和類型。文化貢獻 李亞明在中華書局期間,責編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八五”和“九五”規劃項目圖書七種。其中《敦煌變...
水甲岙村位於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鎮剡溪曹娥江流域,地處嵊州市、上虞市、紹興縣的交界處。方言為紹興上虞口音。為市級綠色生態村。村間青松翠柏、綠竹成蔭。山間別墅、點綴其間,更有一番別樣的滋味…歷史 水甲岙村始建於明末清初時期,相傳其祖先由於戰亂從中原地區南遷至此。見這裡綠意蔥蘢、山水秀麗,就在此建村,...
姚劇,屬吳語系灘簧類地方劇種,產生並始行於浙東餘姚,脫胎於當地“車子燈”、“採茶籃”、“旱船”等民間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間說唱藝術,形成於17世紀中葉。因沿襲用餘姚方言演唱,故俗稱“餘姚灘簧”,簡稱“姚灘”,又名“鸚哥戲”。早於清乾隆年間,已有“姚灘”職業班社盛演於餘姚、慈谿、上虞城鄉,因多...
以保佑人間太平,消弭陽間災患。誦唱人員少則六七人,多則十幾人不等。唱腔與全真派道觀中的《玄門日誦》完全不同,與其他縣市道士班也不盡相同。而是以本地古老的“調腔”為主,間有紹劇聲腔,用上虞方言演唱,是上虞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祭煉”收錄於《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一書。
以餘姚方言及聲腔演唱的南戲稱餘姚腔。餘姚腔流行於江蘇的常州、潤洲(鎮江)、揚州、徐州及安徽的池州(貴池)、太平(當塗)等地。明萬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86-1597),“紹興梨園”、“餘姚梨園”、“紹興戲子”以餘姚腔多次演出於上海豫園等地。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崑腔由吳中一帶迅速傳播到江浙...
童謠(紹興童謠),浙江省紹興市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紹興童謠以越地方言土語為載體,口頭吟誦傳承,以兒童為傳唱主體。紹興童謠地域特色濃厚,詞句淺白簡練,語言風趣幽默。紹興童謠的本色源於生活而反映生活,從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到山川河流、魚蟲鳥獸,還有形形色色的人、紛紛擾擾的事,共同構建起童謠...
越城區,浙江省紹興市轄區,地處浙江省東部,錢塘江和杭州灣南岸,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東與上虞區相連,南、西、北與柯橋區接壤,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總面積538.6平方千米。 [1] [20-21]截至2023年6月,越城區轄16個街道,1個鎮, [11]區人民...
紹興蓮花落,又稱“蓮花樂”、“蓮花鬧”,是浙江紹興一帶的曲藝種類之一。紹興蓮花落,形成之初以沿門說唱為主,此後藝人又開始以紹興方言說唱長篇書目,其說表語言通俗生動,唱詞通順流暢,幽默風趣,有說有唱,以唱為主。代表性曲目有《鬧稽山》《馬家搶親》《天送子》等。紹興蓮花落主要流行於紹興、寧波、杭州...
該文著重討論了詞與概念、語言與思維、方言與共同語的關係,指出“名”與“實”的聯繫是“約定俗成”,這一學說正確揭示了語言的社會本質,是我國古代語言研究的第一塊理論基石。揚雄(公元前53年 — 公元18年) 或作楊雄,字子云,西漢 蜀郡 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辭賦家、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為人口吃,不...
而處於紹興市東部的上虞地區更是素來有演出《啞目連》的習俗,全場演出達三個多小時,沒有一句唱和念,全憑演員的表情、身段、武術、特技等來敷演故事。紹興目連戲中的這些“啞劇”表演在民間的演出過程中,深受觀眾的喜愛。紹興目連戲中的“啞劇”表演形式紹興目連戲中的“啞劇”表演形式十分豐富,大致可以分為...
餘杭 臨安 昌化 於潛 蕭山 富陽 新登 桐廬 分水 紹興 上虞 嵊州 新昌 諸暨 慈谿 餘姚 寧波 鎮海 奉化 寧海 象山 普陀 定海 岱山 嵊泗 臨海 椒江 黃岩 溫嶺 仙居 天台 三門 玉環 金華 湯溪 蘭溪 浦江 ……徽語 閩語 畲話 附錄一 發音人、調查點及調查人信息一覽表 附錄二 方言點及撰稿人信息一覽表 後記 ...
“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唐代詩人留下的山水人文之路,又是一座融合儒學、佛道、詩歌、書法、茶道、陶藝、民俗、方言、傳說等內容的文化寶庫。價值意義 浙東山水及其文化積澱,成為文人墨客尋幽訪古、山水朝聖之地,而留存至今的大量典故、詩篇和古蹟,則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僅紹興就有至今可考、可觀、可尋的“唐詩...
按照語保工程一期建設的部署,2015年,“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浙江漢語方言調查項目”正式啟動,前後歷時5年,浙江共完成了88個漢語方言點語音、辭彙、語法和口頭文化的調查、攝錄、轉寫等工作。《中國語言資源集·浙江》共收錄了浙江省內88個漢語方言點的語料。全書共4卷11冊,分別為:語音卷3冊、辭彙卷4冊、語法...
《浙江吳音研究》是2016年12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越。內容簡介 《浙江吳音研究》為浙江省文化工程項目成果。吳語為我國的第二大漢語方言,其中浙江省說吳語的人數,占浙江總人口的95%以上,約有4千多萬。本書將浙江吳語分為杭嘉湖方音、寧紹台方音、金衢嚴方音、溫處方音4大片、12小片、66語言...
其唱腔主體為弋陽腔系統的“高腔”,即青陽腔,兼有佛調等,一唱眾和。其戲文念白有大白、小白之別。小白用南陵圩區方言。外地後興的班社也必遵從,猶如今日演黃梅戲,小白非仿安慶土語一般,否則不成為正宗。這也是南陵目連戲流派特點之一。音樂樂器 由於出自民間,目連戲起初主要以鑼鼓伴奏為主,鑼鼓聲夾在唱詞...
方言(附)農家月令(附)太原 平陽 潞安 汾州 大同 朔平 寧武 澤州 蒲州 遼州 沁州 平定 忻州 代州 保德 解州 絳州 吉州 隰州 山西之啞叭教 保德土風拾零 河南 開封 歸德 彰德 衛輝 懷慶 河南 南都 汝寧 汝州 陳州 許州 禹州 鄭州 陝州 光州 開封風俗詩 西華之中秋節 鄭縣採風記 汲縣歲時之風俗 洛陽...
吳歌是文學史上對吳地漢族民歌民謠的總稱,發源於江蘇東南部,蘇州地區是吳歌產生髮展的中心地區。吳歌是吳語方言地區下層人民的口頭文學創作,主要依靠在民間的口口相傳,代代相襲,是帶有濃厚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韻文,吳歌的歷史源遠流長,《楚辭·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