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祭煉音樂

“太極祭煉”屬正一派道教音樂,起源於東漢中葉,盛行於明清時期,是上虞市上浦鎮道士班傳統流傳下來的祭祀性吹打音樂。代表性傳承人為石浦村道士班班主董連根,其祖輩師承“長安文錦銹”道士班,為正一派龍虎山派,已傳承六、七代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極祭煉音樂
  • 起源:東漢中葉
  • 盛行時期:明清時代
“太極祭煉”是做較大規模道場最後一夜的誦唱,整個過程需四小時左右。分為:[起頭鼓]、[梅花香贊]、[小香贊]、[大香贊]、[三界符官]、[救苦贊]、[五供養]、[遣魔咒]、[三召請]、[十三類]、[漁樵耕讀]、[三十六殤]、[收場]等十三個段落。“長安文錦繡”道士班後人仍有完整的太極祭煉經文手抄本保存。
舊時農村每逢農曆七月半“鬼節”也總要舉行祭祀儀式,稱為“賜食”或“放焰口”。道士們身披道袍,頭戴方巾,手執法器,誦唱“太極祭煉”,超度三十六種非正常死亡的亡靈,祭祀無嗣無後的孤魂野鬼,以保佑人間太平,消弭陽間災患。誦唱人員少則六七人,多則十幾人不等。
唱腔與全真派道觀中的《玄門日誦》完全不同,與其他縣市道士班也不盡相同。而是以本地古老的“調腔”為主,間有紹劇聲腔,用上虞方言演唱,是上虞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太極祭煉”收錄於《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