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務學院

上海航務學院

1950年9月,原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與國立交通大學航運管理系合併,改校名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1950年10月,改校名為“上海航務學院”。1953年全國院校調整時,上海航務學院遷至大連,與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原集美航海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等合併為大連海運學院。1959年在滬復校,更名為上海海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航務學院
  • 創辦時間:1950年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學校地址: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士德工學院舊址)
簡介,舊址,上海航務學院在滬“復校”始末,地圖信息,

簡介

1946年2月, 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組織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復校籌備委員會。由於吳淞校舍全部被毀, 乃租用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士德工業專科學校(俗稱雷士德工學院)為臨時校址。當即聘請教授, 添派職員, 招收新生, 於10月14日正式開學。所有由交通大學代辦的航海、輪機兩科奉令仍歸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辦理。駕駛專業設定課程31門, 學制五年, 前三年在校學習, 後兩年上船實習。輪機科也是五年制。1948年還辦過一期一年制的電訊班。
上海航務學院復校緣由上海航務學院復校緣由
1950年9月, 根據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和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命令,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與國立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合併, 改校名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交大航業管理系的教授兩名, 講師一名, 助教一名和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均併入航務學院。1950年10月,改校名為“上海航務學院”。
1953年全國院校調整時, 上海航務學院遷至大連, 與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原集美航海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等合併為大連海運學院。1956 年 2 月陳嘉庚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提交了“建議恢復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及上海航務學院”的提案,1959年,上海航務學院在滬復校,更名為上海海運學院

舊址

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士德工學院舊址)

上海航務學院在滬“復校”始末

題記:最近網上流傳的一篇據說是各處考證的文章《命運多舛的上海海事大學》似乎很火,但細細讀來其中有較多的錯誤之處,作為一個航運史的愛好者,不免想寫點東西,也可以讓諸君從不同的角度對有關航海教育史、大連海事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的校史之爭、大連海事大學和集美大學的校史之爭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航海教育可謂篳路藍縷,經歷戰亂和關停,到了1949年,中國僅剩下的三所海運高等院校(民用的),那就是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這三所學校都是專科層次的,但相比而言,後兩所層次都較高,從其全名上就可以看得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院,而東北航海學院,前身都是“省立”。所以說,1953年的三校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其實是兩所層次和水平較高的學校,支援了較為落後的東北航院。但事實上,三校合併的主體是東北航海學院,這從當時師生人數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並校時上海航務學院有教師48人,學生354人,東北航海學院有教職工204人,學生569人,福建航海專科學校來大連27名教師,學生135人。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只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當時並校的背景。
上海和福建1958年恢復航海教育,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一個人:那就是陳嘉庚
陳嘉庚是著名華僑領袖,集美學村的創始人,也是偉大的海洋教育先行者,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時,曾提出“在沿海各重要地區設立水產航海學校案”等七項建議。其中,大力發展航海學校的建議受到中央重視。其中,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民黨撤去台灣後,東南沿海局勢依然不穩定的原因,比如集美學村的福建航專就是處在內戰第一線。但作為一手創辦起來的福建航專,被合併到大連之後(合併也是徵得陳嘉庚的同意),陳嘉庚也是充滿了各種不捨,陳亦要求合併之後,要多多招收福建籍學生至大連海運學院,保證福建航海人才的培養。
1955年8月,陳嘉庚一行在全國考察,首先來到東北地區。他牽掛著航運事業的發展,不忘到大連海運學院考察。陳嘉庚到來時,大連海運學院已基本建成,他卻認為辦理不善:比如校舍簡陋,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禮堂等均沒有,而且教職工人數超編,行政人員繁冗。陳嘉庚大為詫異:“真是聞所未聞。 ” 回到北京後,對大連海運學院辦學的不滿的他立即寫信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周恩來,要求查究。不久,人大常委會覆信,夾轉交通部函件,承認對該校辦學失察,要求整改。
1956年2月,陳嘉庚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了三份提案,第一份就是“建議恢復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和上海航務學院案”,並在2月25日親自致函周總理。鑒於華僑領袖的和政協副主席的影響力,陳嘉庚的意見得到了周恩來以及高層的認可。因此,1958年集美學村里集美水產航海學校的牌子又掛了起來,這所學校後來演變成了四大航海學院之一的集美航海學院,1994年被合併至集美大學至今。
而對於上海來說,作為中國最大的港口,缺少了航海院校,無意義是少女少了頭髮。上海航務學院北遷大連以後,許多業界人士——包括一些吳淞商船、上海航院的校友也向中央請求恢復學校,但如果不是陳嘉庚的提案,作為資本家大本營的上海,想恢復航海教育亦沒有這么的迅速。和集美學村的同一時間,1958年交通部委託上海海運局負責教室校舍等基礎設施籌建工作。1961年9月,上海海運學院籌建工作初步完成,由交通部直接領導,為交通部部屬重點院校。
這便是上海航務學院和上海海運學院有關係的根源——陳嘉庚的提案。那么有人要說了,為什麼當時不直接恢復叫“上海航務學院”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要重新以上海海運學院和集美航海學校的名字來定呢?中國人不輕易認錯這個壞習慣,如果你以同樣的名字出現,那不是說1953年英明正確的並校活動完全是個BIG JOKE么?所以,自然而然不會用同樣的名字來復校了。
1962年,交通部決定對所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先後將上海海運學院海洋運輸類專業調整到大連海運學院,將機械工程類專業調整到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同時將該兩校的管理和經濟類專業調入上海海運學院。1958年大躍進時很多中專學校開設了大專專業一躍成為了大專,1960年國家經濟遇到困難這些大專不得不下了馬。1962年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在當時會計人員奇缺的情況下,交通部把因為下馬而中斷學業的這些學理工的大專生召到上海海運學院,按所在原學校編了三個財會訓練班學習會計專業知識。1963年5月,三個班約120餘學生結業分配到交通部系統各港口和航運單位,後來上海海運學院的校友——交通部部長的黃鎮東那時就分配在秦皇島港務局。1963年暑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水運經濟專業遷上海,帶來了16591、16601、16602、16611三個年級四個班,這樣水運經濟系就有7個班了。上海海運學院的船機系遷武漢,因為上海港口機械工業發達又開辦了港口機械系。1964年港口機械系遷武漢,而遠洋運輸業務專業加上新開設的英語、法語專業,分出去成為遠洋運輸系,這時上海海運學院就有了水運經濟系、水運管理系和遠洋運輸系三個系,真正初具規模了。到了1966年,上海海運學院轉變成為交通部所屬以水運經濟管理為主要專業的交通部重點高等院,注意,此時的上海海運學院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已經調走,成立一所完完全全的經管外語類的文科學校。
所以,你現在發現,目前上海海運學院的一些目前在高層的校友,都是學水經、水管、會計專業出身的,航海輪機的基本沒有。
那時候,考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當時高校招生理工科叫一類,醫農科叫二類,文史科叫三類。因為社會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說,所以習俗上是理工科的看不起醫農科,醫農科的看不起文史科 ,一二三類的分科恰似上中下三等。因為上海海運學院是最被“看不起”的文科學校,當時的學校相關設施較武漢水運和大連海運來說有非常大的差距:看看現在的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以前的武漢水工校區)就知道了,那可是60年代的校園啊,當時的設施有些到現在來看都不過時。在蘇聯教育模式下,大連海運學院是按蘇聯敖德薩海運學院的模式在大連開辦的,主要培養海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按蘇聯列寧格勒水運工程學院模式在武漢開辦的武漢水運工程學院,主要培養內河航運及管理人員以及船舶工程技術人員。可見當時,交通部對上海海運學院並不重視。
那時候的上海浦東,在一片農田中有一幢教學大樓,一條用煤渣鋪的土路蜿蜒經過教學大樓通向生活區。土路開口地方一個簡陋的傳達室和同樣簡陋的兩扇大門。沒有圍牆,只有水泥柱子上簡簡單單地扎著三根帶刺的鐵絲網把教學大樓團團圍住。更令人稱奇的是大門口土路邊還有一個鋼筋混凝土的碉堡,槍洞虎視眈眈地望著前方。生活區里三幢學生宿舍,一幢教師宿舍兼辦公室,都是四層樓。一個食堂兼禮堂,一個小籃球場。這就是上海海運學院的全部家當。
不過相比集美學村,上海海運學院已經幸運多了,至少還有幾個系和專業,比如現在的中聯部部長王家瑞就是上海海運學院遠洋系國際郵政英語班畢業的。文革期間,集美航海學校乾脆被停辦,1970年,集美航海學校被併入廈門大學,成立廈大的一個系。到後來集美航海學院成立,也將國立福建航海專科作為自己的前身之一。
所以說,一切的一切,合校是政治,復校也是政治。在全國一片紅之下,誰還敢再提自己的前身是反動派學校?恢復什麼吳淞商船、集美學校?統統都打倒!
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社會氛圍日益寬鬆,尋根問祖才又被提上了日程,不少原吳淞商船的校友,要求恢復母校(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上海交通大學不認吳淞商船為其校友,PS:吳淞商船校友有資格加入台灣的“國立交通大學校友會”),並多次提出將上海海運學院改名為吳淞海運學院或者是吳淞航海學院,但改名之事哪有如此之易,後來在上海將航海系和輪機系合併欲成立二級學院“吳淞商船學院”,在快要掛牌的時候遭到了大連海運學院領導的反對,交通部要求停用此名,為了不駁吳淞校友(很多都是業界有影響力)之面子,於是退而求其次,變成了“商船學院”,以表紀念,這也是上海海事大學沒有航海學院、輪機學院只有“商船學院”的原因。
到後來,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友會的牌子就掛在了上海海運學院的東門上,一直掛到後來東門重修,吳淞商船校友會的機構也一直設在上海海運學院。到現在,吳淞校友大部分均認為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為其共同的母校。正如錢永昌所說,上海海事大學和大連海事大學都是吳淞商船結出的並蒂蓮花。其實,又何止吳淞商船?大連海事大學和集美航海學院也是國立福建航專結出的並蒂蓮花。
但亦有一些吳淞校友:比如趙錫成對上海的感情更深。比如趙家在中國捐建了以其太太朱木蘭為命名的中國第一個專門針對航運教育基金會——木蘭基金會總部就設在上海海事大學,趙錫成之女,前美國部長趙小蘭來華時,特意陪其父在上海去了上海交大和海事大學這兩所與趙錫成有淵源的學校,並捐資建造了交大的木蘭船建大樓和海大的木蘭航運仿真中心。
歷史已過去許久,判斷是否繼承了一個學校的身份,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繼承了原先學校的文化與精神,否則,一切的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和文字遊戲。
又有幾個人記得吳淞商船的校訓“忠信篤敬”和集美航專的“誠毅”精神呢?可喜的是,上海海事大學和集美大學已經恢復了這兩個古老的校訓精神,也希望能夠伴隨著這兩所學校,在今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真正的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靈魂之中。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南路261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