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學技術志

《上海科學技術志》是一篇記錄文章,內容為上海地區的技術。

1991年,1992年,

1991年

1月10日 上海市計畫生育科學研究所與英國BK公司合作,建成一個嚙齒類清潔實驗動物種群繁殖基地——上海西普爾—必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繁殖率在英國BK公司5個國際性分公司中名列第一。該基地的建成,為中國開展高標準人類生殖和生命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1月12~17日 滬產儀表電子新產品開發成果展評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這次新產品展評會,由12個分館組成,共展出2491項新產品。
2月1日 國家“863”高科技項目——“人新型白細胞介素—2基因工程”研究,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取得重大突破。這種多肽類藥物,對腫瘤細胞及其他病毒,具有很強的殺傷能力。該項研究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2月2~10日 以梁天培為團長的香港科技協進會一行10人訪問上海。簽署滬港雙方在高新技術、科技諮詢及管理科學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協定。
3月13日 郵電部第一研究所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DS—30中大容量程控數字市話交換機,經該所科研人員3年多的艱苦努力已研製成功,並通過國家鑑定。
3月18日 國務院決定,繼1988年批准北京市新技術開發區之後,再次批准26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名列其中。
3月28日 國內第一台560噸加氫裂化學反應器,由上海鍋爐廠、上海重型機器廠製造成功。560噸加氫裂化學反應器,是原油深度加工的重要裝備系統,代表當代壓力容器製造的最高水平,從而為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國產化奠定了基礎。
4月4日 上海開始進行解放後第一次“全社會對科技投入調查”工作。
4月8日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上海市科協系統第三屆諮詢服務優秀項目和先進集體總結交流會,表彰1989、1990年在科技諮詢服務方面成績顯著的優秀項目和先進集體。會上,共評出優秀項目一等獎4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46個;評出先進集體一等獎6個,二等獎14個,優秀獎18個。
4月11日 市政協七屆十六次常委會議通過決定,恢復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為上海市政協的組成單位。市科協團體的政協委員,由丁力等21人組成。
4月15日 上海舉辦解放後首屆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展覽會。展覽會設綜合、藥械、計畫生育、技術演示4個展館。共展出科技成果600餘項。其中,獲國家級和市、部級獎的項目約占53.5%。
4月21日 上海市3項發明在第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獎。上海醫科大學教授戴稼禾發明的“核孔濾膜紅細胞變形能力測定儀”,上海港科學技術研究所工程師許宏綱發明的“交流電機固態節能起動器”,獲銀牌獎;上海港公安局消防隊陳泉榮等人發明的“380噸級消防船消防系統”獲銅牌獎。
5月4日 上海市科技系統十大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評選活動揭曉。張未名、林建民、姚關華、伍安業、胡鈞、趙志軍、王善平、顧亞平、施劍林、鄔敏鳴等10名青年榜上有名。
5月14日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優秀建議獎評選揭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龔惠興提出的《關於我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一星多用的建議》等10項建議獲一等獎。
5月16日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決定,從1991年起設立“科技管理進步獎”,以鼓勵促進本市基層單位和科技管理部門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
5月29日 出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上海代表中,有16名科技人員當選為委員。其中著名力學與橋樑專家李國豪、生物化學專家曹天欽,被授予榮譽委員稱號;天文學家葉叔華、光學專家乾福熹,分別當選為中國科協副主席和常委;翁史烈、華中一、郭景坤、王亞輝、許智宏、李大潛、沈成孝、沈國雄、陳敏恆、稽汝運、蔡祖泉等學者、專家,當選為委員。
6月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文任命朱寄萍、華裕達、張鰲為市科委副主任。
6月4日 上海港木材裝卸公司科技工藝科科長、高級工程師包起帆發明的“新型木材、廢鋼抓鬥系列”,在美國第六屆國際發明和新技術展覽會上獲得金獎。這是中國參展的40多個項目中獲得2項金獎中的一個。
6月8日 上海冶金礦山機械廠設計製造的大型電除塵器,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成果獎,這是國內第一台為60萬千瓦發電機組配套的大型電除塵器,其國產化率已高達95%。
6月9日 上海市首屆青少年生物百項科技活動成果匯報會,在市少年宮舉行。該項活動舉辦一年半以來,參加活動的學生已超過10萬人次,專題立項達500項。
6月12日 由上海市專利技術公司、上海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和上海東方科學器材經營部聯合舉辦的上海專利技術交易市場揭幕。
6月28日 市科委在延安會堂召開會議,傳達“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工作會議”精神。
7月6日 上海市科委和團市委聯合發出通知,在上海郊區農村開展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
7月11日 市科委召開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先進經驗交流會。上海80餘家科學院所領導出席會議。
7月19日 上海高創科技發展總公司成立,由上海高校科技服務中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和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聯合組建。
7月24日 滬京科技工作者合作,首次在國際上採用擴增牛的SRY基因鑑定牛胚胎的性別獲得成功。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專家組通過成果鑑定。
7月27日 上海市“1991年優秀髮明選拔賽”評審結束。全市143項最新成果獲獎,其中職務發明69項,非職務發明54項,青少年發明20項。中國紡織大學陳季華的《甲醇精餾殘液生物處理新工藝》,華東化工學院祁國珍的《相轉移催化法合成對鄰氨基苯乙醚》,獲職務發明一等獎。
8月14日 經市政府批准,設立“上海市推薦兒童營養食品標誌”。這一標誌的作用是:證明獲得標誌使用權的兒童營養食品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法律、法規和食品標籤通用標準,其選用的原料、製造方法和營養結構符合科學要求,確有較好的營養價值,特別適合某一年(月)齡期兒童營養需要,便於消費者識別和選擇。
8月27日 副市長劉振元率領上海科技代表團一行5人,出訪芬蘭、瑞典兩國。
9月1日 上海正式建立科研單位體制改革聯絡網。經對全市264個獨立科研單位隨機抽樣,確定其中的37個科研單位為聯絡網點。
9月6日 上海舉行傳達全國計畫生育科技工作會議精神,暨“七五”科技成果發獎大會。“七五”重點科技攻關的25項國家級計畫生育獲獎成果中,上海占13項。上海研製成功的長效避孕埋植劑、米非司酮口服催經止孕藥,作為全國計畫生育系統僅有的兩個重大科研成果,受到國家表彰。
9月10~16日 1991年中國對外技術交易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參加本屆交易會的有14個專業外貿總公司,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畫單列市的交易團,共48個參展團體。本屆交易會上推出的3000多個技術貿易項目,薈萃了全國科研機構和工貿企業研製開發的專利、專有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交易會共出口成交2.3億美元,簽訂契約259份。上海、天津、遼寧居前3名,其中上海成交6870萬美元。
9月13日 第二屆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評選揭曉。他們是:蘇洪雯、嚴義塤、張根度、張熹、楊玉良、楊雄里、陸苹(女)、侯惠民、高敦岳、薛永祺。另有40人,獲得第二屆“科技精英”提名獎。
9月14日 市科委發文,批准認定1991年第三批4家企業為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新興技術企業。
9月21日 江、浙、滬第三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暨上海市第六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授獎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講演廳舉行。
10月5日 首屆上海科技節暨上海科技大會,在上海友誼會堂開幕。
10月8日 上海農業科技展覽在上海農業展覽館揭幕。展覽會向市民展示了近幾年來市郊農業科技進步的實績。其中有45種蔬菜、35種特色瓜果和一批棉、油、魚、豬、禽、蛋、奶的製成品和近年來選育的新品種。
10月9日 首屆上海科技博覽會在上海展覽館開幕。博覽會展示了上海市各高校、科學院所、工礦企業的高新技術、實用技術成果數千項。
10月19日 高科技的合資企業——上海羅技電子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個公司由瑞士羅技國際集團、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香港國際資源科技聯合公司合資興辦。
10月21~24 日國際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在上海舉行科技工業園區研討會(簡稱PECC)。參加會議的有美國、加拿大等1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亞太經濟社會理事會、澳門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的近百名代表。
10月31日 國家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分析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成立。
11月3日 在第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上海共獲31枚獎牌。其中金牌6枚,銀牌8枚,銅牌17枚。參展的5個青少年發明項目全部獲獎。
11月8日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生物技術中試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建成。位於漕河涇地區的上海微電子研究開發基地,也被國家列為四大基地之一。
11月17日 國務院批准上海科研、高等教育、衛生、生產及社會科學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225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從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這是繼1990年批准上海市25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後的第二批人員。至此。全市共有250名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們同時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同日 中國科學的最高獎——1991年度“陳嘉庚獎”在滬隆重頒發。全國3項受嘉獎的重大成果中,上海科學家獲2項。
12月3~7日 第六屆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在上海舉行。英、美、法、日、意、蘇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人員50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圍繞“90年代世界造船——船運系統發展前景”這一主題進行探討,市長黃菊為展覽會剪彩。
12月9日 由上海第十二製藥廠和市計畫生育科學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成果,新型計畫生育抗早孕藥物“米非司酮”,在上海通過中試鑑定。
12月12日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頒獎,上海有8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其中,自然科學獎6項、發明獎18項、科技進步獎43項、星火獎17項。以上海航天局為主研製生產的長征四號A型運載火箭,獲得本年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2月14日 中國第一個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通過了國家級驗收。該實驗室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高科技、國家“七五”攻關、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課題、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25項,其中有3個項目獲獎,被批准國家專利2項。
12月16日 1991年“上海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評選揭曉,36名青年科技人員被首批批准列入當年開始實施的培養計畫。根據該計畫,市科委在“八五”科技發展時期,計畫安排約1200萬元基金,培養15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員。
12月18日 上海市1991年度“星火”獎經市“星火”獎評審委員會評審揭曉,共有41個項目獲獎。其中,獲“星火”科技一等獎5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16項。

1992年

1月2日 國家重點工程——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的全國第一台60萬千瓦超臨界變壓運行發電機組點火啟動,即將併網發電。這標誌著中國已列入火力發電先進技術的國家。
1月3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第二批科技人員赴浙江省擔任科技副縣(市)長,開展科技興農工作。
1月4日 上海又有28位專家被新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這次新增選的上海學部委員中,年齡最大者71歲,最小51歲,平均年齡61.2歲,其中有2位是女性。至此,上海的學部委員總人數已占全國210位的1/8多。這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建立以來的第三次增選,也是1980年以來的第一次增選。
1月24日 市科協召開總結表彰會,會上表彰100項農村民眾性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優秀成果,表彰100個農村科普先進集體和100名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
1月25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徐至展研究員和他的課題組,經5年奮鬥,研製成功小型化脈寬可調超短脈衝高功率雷射系統。在線上檢索表明,國際上尚未見到具有同類先進綜合性能的高功率雷射裝置。專家認為,這項高難度成果,發展了高功率雷射總體與單元技術,為國家在更高層次上進行雷射超導、強物理等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科學手段。
1月30日 經上海市政府批准,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擴大面積,年內征地0.56平方公里,投資9000多萬元搞動遷市政配套。這樣,漕河涇開發區建設區域的面積,從原2.6平方公里,擴大到3.16平方公里。
2月7日 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轉發市科協黨組《關於加強黨對科協工作的領導,進一步發揮科協作用的意見》的通知。
2月21日 市經委召開工業企業技術進步工作會議,對有突出貢獻的6位優秀科技工作者進行表彰,重獎每人1萬元。這是市政府部門歷年來對先進個人的最高物質獎勵。
2月22日 上海科技成果管理協會成立。有452項科技成果在成立會上首次獲得市科委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
2月25日 上海市黃浦江大橋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朱志豪宣布,世界迭合梁斜拉橋中跨徑最大的超大型城市橋樑——楊浦大橋主塔開始打地基。大橋全長8354米,主跨徑602米,主塔高208米,大橋總投資12億元,計畫1993年年底建成。
3月20日 《1990~2000年上海人才資源開發戰略及其規劃方案研究課題》通過市科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同日 《上海科技年鑑》創刊。在市科學會堂舉行了《上海科技年鑑(1991)》首發式。這是上海市第一部科技專業的年鑑。
3月26日 由上海工業大學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聯合創立的校園矽谷——上海工業科技園建成。大學校園內就地設立高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在國內尚屬首次。
3月30日 上海國際量子光學學術會議召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科學家參加會議。
4月2日 上海師範大學接到美國工業和套用數學學會教育委員會書面通知:在有幾十個國家參加的1992年美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中,上海師範大學隊獲得優秀一等獎和三等獎。上海師範大學數學系參賽學生郭生歡、潘以鋒、趙培東,在規定的3天時間裡,完成《電力修復系統的應急方案》論文和電腦程式,並譯成英文,被評為優秀一等獎。還有3位學生完成《機場雷達的功率問題》,獲得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