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提升健康管理服務水平,根據《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規劃(2014-2020年)》、《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和《上海市健康促進規劃(2011-2020年)》,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提升
健康城市建設的社會動員和支持能力。積極整合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資源,探索拓展健康傳播的渠道和方法,提高健康促進支持性環境建設的水準和覆蓋面,加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和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力度,引導市民掌握更多的健康自我管理技能。努力提高全人群的健康行為形成率,切實促進整個城市人群健康與環境健康協調發展。
二、行動目標
依託有效的社會動員,通過持續開展市民健康行動,使全市人群健康素養監測水平在現有基礎上顯著提升,市民健康文明意識繼續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者在總人群中比例明顯提高,成人吸菸率呈下降趨勢,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繼續降低;食品安全核心知識的公眾知曉率穩步提升,食品安全的社會監督氛圍進一步形成;市民科學就醫行為逐漸養成,促進就醫環境有所好轉。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健身”市民行動
積極倡導“體育生活化”理念,廣泛普及科學健身常識,大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切實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民眾體育專項化水平。繼續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擴大公共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在非教學時段向社會開放工作。積極培育體育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其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促進和指導作用。倡導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定期舉辦不同層次、類型的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廣廣播操和工間操。
通過上述工作,使廣大市民健身意識、健身知識知曉率和健身能力明顯提高,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市民主要體質指標處於全國前列水平。
(牽頭部門:市體育局。配合部門:市愛衛辦、市衛生計生委、市文明辦、市教委、市總工會)
(二)“控制煙害”市民行動
根據相關法律和《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的要求,繼續完善依法控煙推進機制,切實加大控煙監管力度,逐漸降低法定禁菸區域的二手菸暴露率。探索最佳化無煙城市建設的社會支持系統,大力推動機關、學校、醫院、企業和各類法定控煙場所參與無菸環境建設。廣泛開展菸草煙霧危害核心知識與控制技能的健康科普或專題培訓,不斷提升公眾對菸草煙霧危害知識的知曉率和對室內吸菸行為的勸阻率。增強12320衛生公益熱線的戒菸支持功能,加大戒菸門診建設力度,推廣戒菸簡短干預,在社區、單位探索開展戒菸干預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使廣大市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各類控煙活動,公務員、教師、醫務人員等群體在控制煙害活動中發揮示範作用,有戒菸意願的吸菸者能參與戒菸干預活動並取得效果。
(牽頭部門:市愛衛辦。配合部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旅遊局、市體育局、市文廣影視局、市商務委、市機管局、上海鐵路局、市文明辦)
(三)“食品安全”市民行動
圍繞合理膳食常識、食品安全應知應會知識以及《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廣泛開展進家入戶的健康科普和法制宣教活動。重點做好合理膳食相關常識、“食品安全五要點”和選購食品注意事項的專項科普。拓寬公眾對於食品安全提示或警示等信息的知情渠道,完善食品安全舉報系統和獎勵機制。
通過上述工作,切實提高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食品安全核心知識知曉率,促進市民提升食品安全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養成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費習慣;引導市民依法維權,自覺抵制不健康食品消費,主動參與對食品安全管理的社會監督。
(牽頭部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部門:市愛衛辦、市衛生計生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教委、市農委)
(四)“正確就醫”市民行動
大力普及科學就醫知識,堅持科學就醫行為,推動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醫學局限性,推動建立和諧醫患關係。結合公立醫院改革和社區衛生服務改革的推進,多渠道、多角度宣傳倡導網上預約就診和分級分流就醫等做法,促進家庭醫生簽約率和家庭醫生有效服務率得到提高,並提倡“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同時,通過普及就診技巧,幫助市民提高就診效率。
通過上述工作,指導廣大市民樹立科學的健康觀、生命觀和就醫觀,認識醫療局限性,根據疾病狀況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醫療機構;提高居民家庭醫生簽約率和家庭醫生有效服務率。
(牽頭部門:市衛生計生委。配合部門:市愛衛辦、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文明辦、市科委)
(五)“清潔環境”市民行動
結合國家衛生區(鎮)的創評和鞏固複審,堅持以周四愛國衛生義務勞動等為抓手,組織開展城鄉環境清潔行動,重點治理農貿市場、城中村、老舊小區、背街小巷、交通集散地、公路沿線的衛生死角,促使城鄉廣大社區進一步落實轄區環境衛生動態化、長效化管理措施,促進垃圾分類收集理念得到全面推行和實踐,推動社會衛生管理水平、城鄉居住環境質量有總體提高和均衡改善。注重民眾參與和專業防制相結合,治本清源、科學布防、有效治理,切實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及相關疾病發生。
通過上述工作,引導廣大市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掌握病媒防制常識和實用技能,自覺參與愛國衛生清潔勞動,主動維護工作環境和居家衛生。
(牽頭部門:市愛衛辦。配合部門:市綠化市容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建設管理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文明辦)
四、主要措施
(一)開發與推行健康傳播項目
1.實施健康支持工具(讀本)發放項目
依託政府財政支持,繼續按年度實施基本覆蓋常住人口家庭的“健康工具包”發放項目。在廣泛徵求市民需求意向的基礎上,協調組織專業力量開發集實用性、科普性於一體的健康支持工具和健康傳播讀物,由政府採購並尋求較為完善的發放渠道以實施工具包發放項目;鼓勵各地區、單位圍繞健康城市(區、縣)建設的要求,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推行健康促進類實物宣傳品的設計和發放項目。
2.打造“健康大講堂”系列品牌
深化與主流媒體的多形式合作,聯手打造在內容、風格、客群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的全市性“健康大講堂”系列品牌,有序組織受益面廣的巡講活動。鼓勵區縣結合轄區相關資源優勢和市民健康需求,打造區域性健康講堂品牌。市、區縣每年有計畫、按要求舉辦面向不同人群、規模不一、目標定位明確的各類健康講座,注重開展效果測評。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聯手共建相對固定的健康講堂宣教基地。
3.拓展健康公益傳播渠道
加大以規範公共空間社會健康行為和養成健康文明理念與生活方式為核心內容的健康公益傳播力度。探索加強健康公益微博平台、微信平台、數位電視的建設與維護,充分運用社交媒體特點,開展互動性較強的公眾健康傳播活動。有計畫地設計製作訴求明確、創意獨到的健康公益宣傳系列視頻,積極爭取各類視頻投放平台的管理主體支持並予以廣泛投放。完善健康傳播資料庫建設,為全市各類健康公益傳播提供技術支持。探索建立健康促進核心信息傳播效果監測評估機制。
(二)營造與維護健康支持系統
1.最佳化社區健康支持環境
鼓勵和推動各地區進一步最佳化健康支持環境,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健康促進活動。結合社區規劃布局,在公共休閒場所的建設改造中,因地制宜增加健康促進元素,加強居住區健康宣傳欄、健身苑點、健康步道、健康書屋等健康支持環境的一體化建設。利用社區宣教陣地,為各類社區人群創設參與健康文體活動的機會,使健康生活方式倡導與社區文化養成和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組織開展全民性、愉悅性、體驗性的健康促進活動,幫助市民通過社區活動實現健康理念的知行轉化。
2.完善場所健康促進措施
聚焦重點,有效干預,不斷提高職業人群和在校學生的健康行為養成率和健康素養水平。倡導醫院、學校、機關、企業等單位建立並完善員工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營造有利於員工養成健康行為、保持健康身心的環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促進活動,引導員工掌握健康素養核心信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探索開展戒菸干預、員工體檢管理和職業健康危害因素干預。各類學校根據學生健康需求及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公共衛生意識,降低學生近視、齲齒和肥胖等發生率;醫院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在面向患者及其親屬提供針對性健康教育與健康服務的同時,加強社區健康教育的指導和技術支撐,提升社區健康教育內涵。
(三)推行與促進人群健康管理
1.拓展健康自我管理內涵
結合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要求,在社區和單位繼續推進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建設,注重健康自我管理活動與慢性病群防群控、社區老年關愛、睦鄰關係建設、民眾社團發展、社區(單位)文化培育等工作的有機融合,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社會支持、個人投入”相結合的健康自我管理活動資源運作機制,因地制宜培育健康自我管理活動的不同模式。鼓勵更多人群在專業支持下,通過同伴教育和自我管理,樹立“預防為主、健康第一”理念,系統學習並熟練運用健康自我管理知識技能,養成健康行為,減少疾病困擾。各級健康促進部門探索建立完善科學客觀的市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評價方法和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效果的第三方評價機制。
2.開展健康家庭建設
探索以健康自我管理活動和各類健康促進場所建設的現有參與人群為中堅力量,發揮其在推行健康生活方式領域的示範作用,從而帶動不同家庭的所有成員圍繞各個年齡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健康需求,通過多渠道接收健康素養核心信息的傳授,主動參與面向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相關健康知識技能培訓和健康服務活動,逐漸形成健康自我管理理念,共同踐行健康生活方式。針對家庭成員中的婦幼、老年等重點人群,實施科學育兒、婦女保健、養老照護、應急求助、老年心理健康關愛等技能的培訓指導,組織開展寓教於樂、以家庭為參與單位的相關活動,整體提升市民家庭的綜合健康水平。
五、具體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投入保障水平
各級政府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堅持“健康融入萬策”的理念,把促進人民民眾健康放在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加強對深入開展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領導,推動政府職能部門把健康促進滲透到各項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注重目標、資源、措施、方法的整合,不斷完善組織管理體系、調整充實工作隊伍,繼續固化聯動密切、運作高效的行動協調機制。要根據市民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持續加大對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投入保障力度。各區縣、部門和有關單位要根據本行動計畫,按照“5+X”(即5項全市統一的市民行動與X項區域特色行動相結合)模式,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穩步有序推進。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部門把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重點工作納入實事項目,從人、財、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二)加強能力建設,提高規範管理水平
各級健康促進委員會及其成員單位要結合建設健康城市行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與時俱進、統籌考慮,有計畫地安排本系統各類人員接受健康促進理論和實務培訓,進一步加強社區單位健康促進工作人員和健康促進志願者的能力建設,提高健康促進工作的社會參與和支持水平。要整合專業機構的力量,建立健全健康促進工作網路,逐步實行行業管理和社會化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模式。聯合專業技術部門、高校、學術機構、社會組織等不同類型的組織和機構共同推進健康促進的學科建設,使健康促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緊密結合,提升本市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科學規範管理水平。
(三)加強輿論引導,提高社會參與水平
要以公共衛生、疾病防治、全民健身、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活動日(周、月)為節點,精心策劃組織各類專題宣傳活動,提高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社會影響力。充分運用市民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利用社區、單位的工作平台和宣傳陣地,發揮新聞媒體、行業類媒體、健康類媒體及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輿論引導、健康科普、信息公開、行為互動等功能,積極傳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理念,引導社會公眾以各種方式支持、參與建設健康城市行動。探索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健康促進項目的公益投入和組織運行,鼓勵和扶持非政府組織、民眾團體和健康促進志願者隊伍在健康城市建設的項目實施中發揮積極主導作用。
(四)加強監測評估,提高決策支持水平
要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監測體系建設,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隊伍的監測評估能力。定期組織開展對本輪行動計畫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的監測活動,全面、科學、公正地評估階段性目標實施工作的成效與問題。注重對健康城市建設過程中相關前沿理論運用和重點項目實施的課題研究,運用衛生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傳播學等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深入分析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強監測評估數據的利用,為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本土化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