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關於印發《上海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
滬衛基層〔2023〕15號
各區衛生健康委: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在基層就醫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我委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國衛辦基層發〔2023〕7號)要求,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了2023-2025年本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10月8日
政策全文
上海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進一步增強居民獲得基本衛生健康服務的便捷性,提升居民健康獲得感,我委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工作要求,特制訂本市2023-2025年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一、完善15分鐘就醫服務圈建設
按照城鄉特點和人口規模結構,以落實功能和滿足居民需求為目標,因地制宜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建、遷建和改(擴)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養老機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毗鄰設定。將社區衛生服務拓展延伸至功能社區,推進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設施15分鐘慢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合理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設定,促進社區住院與家庭病床服務有序銜接。推動社區中醫館、中醫閣以及中醫藥特色示範站點建設,為居民提供“最後一公里”的中醫優質服務。
二、加大上級醫院支持力度
上級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預留一定比例專家(專病)號源,並持續最佳化號源結構。各區域性醫療中心專家號源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下沉比例逐步達到30%。以醫聯體為載體,最佳化醫療服務流程,暢通雙向轉診渠道,下沉專家和住院床位資源。市級醫院和區域性醫療中心指定專人或專窗,實施對簽約居民的“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提升簽約居民服務感受。全面推進社區和上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基於“區域+專科專病”四大中醫醫聯體建設,支持名中醫團隊在基層醫療機構設定名中醫工作室或工作站,促進上級醫院中醫技術下沉基層。
三、逐步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能力
在全科診療基礎上,不斷融入婦科、兒科、眼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心理科等適宜專科專病服務,著力提升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吸引患者就醫下沉。依託醫聯體等形式,根據人口特徵、疾病譜、診療病種等區域特點,推動上級醫院婦科、兒科、心內科、內分泌科、康復科、中醫科等適宜科室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下沉社區開設門診服務,每周開設門診不少於3次。持續做好家庭病床、安寧療護服務,推進社區康復中心、護理中心、標準化口腔診室和中醫特色專病(專科)規範化建設。到2025年基本實現社區康復中心、護理中心、中醫特色專病(專科)服務功能全覆蓋,全市50%以上社區建成示範性社區康復中心,80%的社區設有中醫特色專病專科門診。
四、加強社區藥品配備保障
結合功能定位、服務能力和轄區內民眾用藥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調整和最佳化本單位藥品供應目錄,強化網際網路醫療平台功能,最佳化延伸處方工作。可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治療性藥物”的慢性病患者開具4-12周長期處方。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療機構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目錄銜接,實現區域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目錄統一。強化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藥學門診。繼續實施委託“代配藥”有關規定,方便行動不便的患者配藥。推進電子處方流轉,提高居民看病配藥便捷性。逐步推進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基層單位調撥使用。
五、強化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聯繫
家庭醫生結合簽約居民健康需求,通過面對面、電話、微信簡訊、網際網路平台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每季度至少主動聯繫1次簽約居民,並加密對重點人群的隨訪頻次,增加與簽約居民的黏性,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係。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台,為居民提供線上籤約、改簽、解約和健康諮詢服務。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社區居民服務回響平台,協助提供諮詢、隨訪、門診預約等服務。
六、深化健康管理服務
在提供社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支持家庭醫生團隊結合簽約居民健康評估結果,提供針對性健康管理服務。重點加強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指導,持續做好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以65歲及以上老年人為重點,按年度開展簽約居民健康評估,出具健康評估報告,並逐步覆蓋至所有簽約居民。促進以家庭為單位簽約,推廣市、區簽約服務信息平台家庭親情賬戶功能套用,通過授權調閱和信息推送等方式,促進居民查看本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信息,並獲取針對性健康指導,形成健康管理的聯動效應,引導居民踐行“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
七、做好社區衛生延時服務
依據轄區居民實際需求和資源供給能力,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籌做好延時服務,方便在職(校)人群錯時就診。在工作日午間延長服務時間,提供全科診療、配藥等常規服務。開設雙休日門診,至少保證周六上午、周日上午兩個半天的服務時間,除常規服務和輔助科室外,應同時提供婦保、兒保、中醫健康管理等服務,其中至少半天開設預防接種門診,提供免疫規劃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等接種服務,並根據需要適當延長接種服務時間,更好滿足居民疫苗接種需求。根據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情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在晚間延長服務時間。
八、最佳化社區就醫付費結算
夯實醫療付費“一件事”,推行“先診療後付費”。繼續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通門診診查費減免政策,對於本市戶籍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門診診查費中應當由個人現金支付和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加人員個人醫療賬戶資金支付的部分按規定予以減免。對於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和參加市民社區醫療互助幫困計畫人員,免收社區住院預交費。繼續做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屬分中心、服務站、村衛生室的醫保聯網結算。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實現居民在視窗、自助機掛號或繳費、診間就診的全程無接觸支付。
九、推進就醫服務數位化轉型
整合智慧健康驛站、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等信息服務,通過人工智慧方式,推進智慧型問診、分診、預約、病史採集和健康篩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效率。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為居民提供隨訪和複診服務,並有序銜接轉診、護理、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務。在區域性醫療中心、醫聯體牽頭醫院加強遠程醫療中心建設,向社區提供遠程會診、預約轉診、網際網路複診、遠程檢查等服務。全覆蓋設定區域心電、影像、檢驗診斷中心,為社區提供輔助診斷支撐。推進“中藥安心達”數位化場景套用,強化中藥飲片代煎配送管理。
十、改善就醫服務環境
最佳化門診全流程布局,增加地貼引導,確保標識清晰易懂,有效引導和分流患者。加強衛生間、候診區等重點區域的衛生清潔工作。針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孕產婦等特殊群體,做好就診環境的適老化、適兒化、無障礙設施改造,鼓勵配備輪椅、母嬰室、尿布台等必要的便民設施設備,打造舒適、智慧型、人性化的醫療環境。樹立老年友善服務和兒童友好理念,推進老年友善和兒童友好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加強各類數位化套用的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和兒童就醫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