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代及以前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屬三(鍋)樂(安寺)團練公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
青川、
平武分縣後改聯保為鄉,屬
青川縣第三區。
新中國時期
1950年建三鍋石鄉,屬青川縣第一區(青溪區)。
1952年改三鍋石鄉為三鍋鄉。
1959年改屬樂安區。
1961年屬青溪區。
1981年復名三鍋公社。
1984年改三鍋公社為三鍋鄉,屬青溪區。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時撤青溪區後,為縣直屬鄉(科局級)。
2014年3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三鍋鄉撤鄉設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4月23日,三鍋撤鄉設鎮掛牌儀式舉行,三鍋鎮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2012年末,全鄉幅員面積180.92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
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
居民委員會,32個村(居)民小組。
行政村:東陽村、楊柳村、民興村、民利村、黃水村;
社區:三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三鍋鎮屬中山區,地勢北高南低。與
甘肅省文縣鄰界的北部諸峰,
海拔在2000至2700米之間,最高峰十二台,海拔2736米,最低海拔817米。南部諸山海拔在1200至1500米間。東陽河、西陽河下游的衝擊地東陽壩、西陽壩是縣內水稻主要產區之一。最低點西陽壩鹽井埡海拔817米,東陽壩倒角裏海拔872米。
氣候
三鍋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3.7℃,一月均溫2.5℃,七月均溫22.8℃,
年降水量958.8毫米,
無霜期233天,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00天左右。
水文
全鎮水域面積300畝,人均面積0.05畝。主要河流東陽河、西陽河,東陽河發源於北部邊緣十二台,流經東陽村的畜牧溝、上壩里、場鎮、倒角里和民利村的上陰山及民興村的下陰山,全長約30公里;西陽河發源於發源於北部邊緣羊角岩,流經民利村的西陽溝、酒家院和民興村的魚池裡、下陰山、鹽井埡,全長約35公里;東陽河、西陽河、從東西兩翼由北向南迂迴西下至西陽壩中部南邊邊緣合二為一,經
橋樓鄉青石壩入青竹江。
自然災害
全鎮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洪災、土石流、地震等,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的理氏8.0級的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鄉農戶受災面達100%,致5人死亡、7人受傷、375人輕傷,房屋垮塌27011間、損毀14808間;灌溉堰渠20000餘米,道路35公里,用水用電管網等農業基礎設施全部損毀,農作物受損4545畝,畜禽死亡57600餘只,直接經濟損失5.7億多元。
人口民族
總人口
| 8308
|
男
| 4302
|
女
| 4006
|
家庭戶戶數
| 227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062
|
家庭戶男
| 4163
|
家庭戶女
| 3899
|
0-14歲(總)
| 1958
|
0-14歲男
| 991
|
0-14歲女
| 967
|
15-64歲(總)
| 5858
|
15-64歲男
| 3074
|
15-64歲女
| 2784
|
65歲及以上(總)
| 492
|
65歲及以上男
| 237
|
65歲及以上女
| 25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929
|
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2010年,全鄉耕地面積8430畝,
森林覆蓋率76%,管護退耕還林8058畝,農業總產值3504萬元,糧食產量4191 噸。立足“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種植靈芝200畝,帶動本鄉及周邊鄉鎮200餘戶農戶發展靈芝600畝,發展年產值4000萬元的袋料香菇園區,開拓楊柳200畝無性系茶園管護,東陽、楊柳生豬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3000頭。截至2012年,建成了以食用菌、生態畜牧、優質種苗、冷水魚養殖為主的3000畝核心區,輻射帶動5個鄉10個村10000畝,在青川縣率先建成為“生態產品示範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生態文明示範區”。
2014年,三鍋鎮共發展各類種植大戶300戶,完成現代農業園區1000個大棚標準化改造,維修園區管道2000米,硬化生產道路7000米,安裝了生產監控系統。發展袋料香菇1500萬袋,黑木耳200萬袋,靈芝200畝,竹蓀400畝,竹筍150畝,中藥材100畝,核桃1000畝,新發展星級農家樂3家,建農業科技推廣示範片1000畝,形成了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的特色種植示範帶,依託專業合作社,編制了《三鍋鎮特色農業發展規劃》。三川食用菌合作社被廣元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市級示範專合組織”,四川唯鴻食品公司成功創建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霖兔業有限公司、同湖美漁業公司成功創建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14年,建立了大春農業科技示範片2個,面積600畝(水稻),示範點1個,面積400畝(玉米)1個;小春(油菜)農業科技示範片1000畝;建立了2015年油菜農業科技示範片1個,面積600畝;帶動全鎮小春農業科技示範片1000畝。
截至2015年,三鍋鎮已形成以譚家院獺兔養殖小區、華霖兔業為核心的養殖業示範帶;建獺兔專業合作社一個,發展獺兔養殖大戶40戶,年出欄60000隻;建東陽溝中蜂養殖示範點一處;發展養豬大戶5戶,年出欄8000頭以上;發展養牛大戶5戶,年出欄100隻以上;發展肉羊養殖大戶1戶,年出欄2100隻,家禽年出欄30000隻;發展冷水魚40噸。
2014年,完成了30萬株銀杏樹苗栽植,2014年春季在黃水村栽植了10.06萬株。2014年秋季分別在東陽村栽植了4萬株;場鎮居委會4萬株;楊柳村3.5萬株;民利村4.5萬株;民興村3.94萬株。新發展核桃種植1000畝、山桐子120畝;創新發展林下經濟,建立林下套作竹蓀示範基地3個,共546畝;全面推廣榿木樹下套種竹蓀的栽培技術,推廣竹蓀基地套裝玉米500畝。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該鎮形成了“一園四區”的產業發展格局。成功引進了四川唯鴻食品有限公司、青川華霖兔業、冷水漁養殖等4家農業企業,總投資達到2.5個億。
第三產業
2010年,全鄉地方財政收入12萬元,公路通車裡程35公里,通車村數5個。2014年,新發展星級農家樂3家。2015年,三鍋鎮旅遊達到1500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萬元。2015年7月,開建京東地方特色館,集產品線上行銷、線下體驗、電商培訓於一體的綜合平台,截至2015年末總銷售額達72300000元,其中三鍋鎮的竹菌、靈芝、天麻、香菇等特色農場品線上銷售達到17281360元。
社會事業
教育
至2011年底,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所、幼稚園1所。國中在校學生460人、教職工248人,占地50餘畝,建築面積4326㎡,浙江援建投資1493萬元。國小在校學生380人,教職工38人,占地17畝,建築面積3600㎡,浙江援建礦建投資1435萬元。幼稚園在校學生人數190人,教職工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到100%,小升初升學率100%,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硬體設施得到改造升級。保障教育經費,落實“
兩免一補”。加強常規管理,保障校園安全,推進
素質教育。開展了“兩基”創建活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底,完成衛生院重建,並新增衛生醫療設備。有鄉衛生院1所,醫療衛生人員17人,床位15張,占地3畝,
浙江援建投資362萬元。建成村衛生站5所。從業醫務人員9人,2011年完成診療300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為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7000餘人,參保率98%。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底,有文化站1所,村級文化服務室6個,藏書6千餘冊。
廣播電視
截至2011年底,有線電視覆蓋全鄉,加上小型地面衛星接收器,電視覆蓋面達98%以上。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底,城鎮最低生活保保障戶數41戶,人數55人,支出10萬餘元。農村最低生活保保障戶數177戶,人數468人,支出45萬餘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支出4萬餘元,支出醫療救助300餘人次,支出民政對象參加合作醫療532人次,共支出26000餘元。優撫對象享受定期補助22人,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4人次。
有文化站、鄉衛生院各1個,村醫療點5個,有從業醫務人員9人,計畫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7‰以內,紮實開展中醫創國先工作。城鎮居民參加醫保400餘人。
環境保護
2011年,該鄉愛衛辦兩次編寫環境宣傳口訣,走村入戶發放宣傳資料2000餘份,張貼衛生廁所建設使用宣傳畫1800餘張,與場鎮商戶簽訂《門前四包責任書》,綠化場鎮,打造場鎮居民休閒場所和楊柳村休閒小廣場,2011年兩次獲縣環境綜合整治辦通報表揚,楊柳村獲省環境整治辦表彰。全鄉建沼氣池350口,全鄉農房風貌改造投入補助資金216.2萬元,在“5.12”地震三周年之際全面完成農房建設任務,正有序推進新農村綜合體建設。
風景名勝
三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有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清道光五台山五峰廟,三國名將
鄧艾安營紮寨等歷史文化遺蹟。是金唐旅遊環線上的重要節點,青川統籌城鄉發展重點集鎮,廣元生態農業發展示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