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諦

三諦

三諦,天台宗用語。為表顯諸法的本然實相而立的三種原理,即︰空諦、假諦、中諦等三諦。空諦謂諸法空無自性,體不可得。假諦謂諸法宛然而有,施設假立。中諦謂諸法其體絕待,不可思議,全絕言思。三諦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用以表達體用相即,圓融無礙的教義。同時,天台宗止觀法門之心要即為與三諦相應之三止三觀,由此益見三諦在天台宗的重要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諦
  • 語言:天台宗用語
  • 原理:空諦、假諦、中諦
  • 來歷:脫胎於《中論
來歷,相關附錄,大師闡釋,

來歷

三諦思想脫胎於《中論》卷四〈觀四諦品〉所云(大正30·33b)︰‘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但包括《中論》在內的印度大小乘佛教,都是以二諦(真諦、俗諦)為通說。天台宗在二諦之外加上中諦,主要是用中諦連繫真俗二諦,強調三諦的圓融相即,由此建立起天台宗的諸法實相論。
三諦
天台宗所說三諦又稱圓融三諦,謂諸法實相,其體唯一,即德用而分空、假、中三諦。因此空非偏空、假非偏假、中非空假之外的中。由是而空之當處,即假即中;假之當處,即空即中;中之當處,即空即假。三諦各自皆是破、立、絕待三義互融,因此三諦俱破、俱立、俱絕待;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相互融即,無礙自在。
天台宗認為三諦圓融之理是天然的性德,無論是佛界還是地獄,乃至法界任何一物,其當體當相都是圓融三諦。這是實相論之極致,稱之為一境三諦。為令修行者實證此一境三諦之理,天台宗主張可以透過觀察吾人之‘一念心即是三諦圓融’。以此為觀法,便是一心三觀

相關附錄

◎附︰慧岳《法華玄義釋簽》卷首概說(摘錄)
諦是真實不虛的意思。所謂三諦,即︰空諦(真諦)、假諦(俗諦)、中道第一義諦(中諦)。真諦是明白一切事理的淵源,即一切萬象無自體屬於空,故真諦是泯一切法。俗諦是顯現萬象實際不可缺的受用,故俗諦為立一切法。中諦是舉一即三、三即一,不偏二邊,雙照互融無礙為中諦。

大師闡釋

強調三諦圓融的宗旨
大師強調三諦圓融的論理,旨在糾正實踐的行者們,不得執著於空(真諦、空觀),如果認為空為極致,即就停滯於方便城(二乘住處),無法至寶所(佛陀住處),故必須從空入假,修持一切萬行(俗諦、假觀)為進入寶所的準備,但智者大師又怕從俗而變質忘本,故才強調中道的中觀,即在修空觀的真諦理體中,必須兼修六度萬行的俗諦假觀。但修持假觀趨入俗諦時,也不離真諦空觀,即保持空中有假,假中具空,舉一即三、三即一的中道義為主體。
深入揭示三諦
大師為解釋三諦的淺深,分為別入通、圓入通、別教、圓入別、圓教等五種而論述,即︰
(1)別入通︰又稱別接通,即通教接入別教為對象,這類行者們,聽‘非有漏、非無漏’即能理解到有漏為俗諦,無漏為真諦,非有漏非無漏為中道,但其所理解的中道,唯知是異於空真諦的理論而已,尚未達到雙照的功用。
(2)圓入通︰又稱圓接通,即通教接入圓教為對象,這類行者對於真俗二諦的理解同於前者,但對‘非有漏、非無漏’,都能了知含具雙非雙照的妙義。
(3)別教︰以‘有’為假諦,‘空’為真諦,對於真諦,認‘非有非空’為中道,所謂‘中’乃屬‘但中’的稱謂‘理’而已。
(4)圓入別︰又稱圓接別,即別教趨入圓教的對象,對真、俗二諦的理解同於前者,但其所了解的中道,卻是超‘但中’而且具足一切佛法的境界。
(5)圓教︰即三諦圓融,一即三、三即一的具足無礙互照的圓滿。
別教劃分
又將別教再分別隔歷三諦、歷別三諦、次第三諦等,隔是針對空間性於‘橫’為主體的彼此隔異,歷是以時間於‘豎’為前後次第而尚未融即為主體的論法。所謂橫的彼此隔異,乃強調真諦(空)理體中,無假、無中,俗諦中即無空、無中,中諦中無空、無假的完全隔離。豎的前後次第,是初修持空觀成斷見思惑,次修假觀斷塵沙惑,後修中觀斷無明惑,即修三觀斷三惑的次第證入為旨趣。圓教也分為圓融三諦、一境三諦、不次第三諦、不思議(不縱不橫)三諦,即三諦圓融,不縱不橫,一即三、三即一的融通無礙,故在真諦中,具破有、立空、破立絕待的三義,破有是‘空’能破‘有’的含義,立空是‘空’能立‘真諦空’,破立絕待是雖雲破有,卻不單是只破有,立空之中,不單是立空,乃屬破有即立空,立空即破有的破立相即,系是絕待之超然境界!其中的破有屬空義,立空屬假義,破立絕待即中義,故‘空’的一諦中,具空假中的三諦相即。
俗諦三義
俗諦(假)也具破空、立有、破立絕待的三義。破空是雖在俗假中,還能破空;立有是俗諦中樹立萬有的正義;破立絕待是針對破空立有,仍然具互照絕待,即是說‘假’的一諦中,顯然三諦相即的圓融自在。
又中諦三義
又中諦中也具雙遮、雙照、遮照絕待的三義。雙遮是中諦中具遮空假二邊;雙照是中諦能雙照空假二邊;遮照絕待是雙遮雙照的相互融即無礙。故中諦的一諦中就妙契三諦相即的極致。
智者大師將古來所傳的空有二諦,擴展至三諦圓融,且善能運用於實踐修道中,更以佛法的淺深予以配置闡明,誠對研究中國佛教的方便貢獻不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