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跳(三級跳遠)

三級跳

三級跳遠一般指本詞條

三級跳又稱為三級跳遠,是田徑中的其中一個項目之一。三級跳遠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男子三級跳遠於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女子三級跳遠於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級跳
  • 全稱三級跳遠
  • 性質:田徑中的其中一個項目
  • 起源:18世紀中葉
  • 發源地蘇格蘭愛爾蘭
  • 首屆比賽:男子1896年,女子1992年
發展歷史,起源,發展,比賽規則,運動等級,訓練技巧,技巧,形式,訓練,場地設施,世界紀錄,歷史名人,

發展歷史

起源

三級跳遠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兩者跳法不同。蘇格蘭採用單足跳、跨步跳、跳躍,而愛爾蘭用的是單足跳、單足跳、跳躍。現規定必須使用蘇格蘭跳法。最早的正式比賽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舉行的蘇格蘭地區運動會,比蒂(Andre Beattie)創造了12.95米的第一個紀錄。比賽時,運動員助跑後應連續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躍,第一跳為單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為跨步跳,用擺動腿落地;第三跳為跳躍,必須用雙腳落入沙坑。男子三級跳遠於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女子三級跳遠於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三級跳遠是由單腳跳、跨步跳和跳躍組成的,從事三級跳遠的練習,具有和跳遠同樣的鍛鍊價值。

發展

三級跳遠是田徑運動中發展較晚的一個項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上,三級跳遠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當時的最高成績是13.71米。
最初的三級跳遠技術是比較低級的,人們對於這項運動的技術特點,認識比較膚淺,第二跳的跨步跳,僅僅是作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過渡。一九三六年日本運動員第一個跳了16米,其技術特點是第一跳跳得高而遠,起跳有力,動作靈巧。但第二跳起跳遲緩,遠度較短,三跳的節奏不均勻。以後各國運動員曾努力使三級跳遠發展到三跳緊密銜接,沒有停頓的技術階段,巴西的一名運動員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
五十年代中期,蘇聯運動員改進了“單腳跳”的技術,其特點是騰空拋物線高,交換腿的時間晚,用高擺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績又有新的提高。六十年代初,波蘭運動員跳過了17米,其技術特點是助跳速度快,騰空拋物線低,身體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遠。人們在不斷的運動實踐中加深了對三級跳的認識。
三級跳遠是在助跑以後沿直線連續進行三次跳躍的一項運動。由於這項運動使下肢的負擔很大,所以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比其他項目要高一些。它要求運動員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彈跳力,以及強大的腿部力量。

比賽規則

奧運競賽具體細則
1.應抽籤決定運動員的試跳順序。
2.運動員超過8人,應允許每人試跳3次,有效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可再試跳3次,試跳順序與他們前3次試跳後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試跳 結束後出現第8名成績相等,按規則第146條3處理。當比賽人數只有8人或少於8人時,每人均可試跳6次。
3.一旦比賽開始,運動員不得使用比賽助跑道進行練習。
4.如有下列情況之一,則判為試跳失敗:
(a)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躍中,運動員以身體任何部位觸及起跳線以外地面;
(b)從起跳板兩端之外的起跳線的延長線前面或後面起跳;
(c)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以外地面,而落地區外觸地點較區內觸地點更靠近起跳線;
(d)完成試跳後,向後走出落地區;
(e)採用任何空翻姿勢。
註:運動員助跑時在任意位置跑出助跑道標誌線不算犯規。
5.上述4(b)的規定除外,運動員在起跳板後面起跳應為有效。
6.測量成績時,應從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地的最靠近點量至起跳線或起跳線的延長線,測量線應與起跳線或其延長線垂直。
7、應以每名運動員最好的1次試跳成績,包括因第1名成績相等而進行的決名次賽的試跳成績,作為其最後的決定成績。
助跑道
8、助跑道長度至少應為40米,條件許可時,至少應長45米。助跑道寬度最小1.22米,最大1.25米,套用5厘米寬的白線標出助跑道。
9、助跑道的左右最大傾斜度不超過1:100。在跑進方向總的傾斜度不得超過1:1000。
10.標誌物:為有助於助跑和起跳,運動員可在助跑道。旁放置1~2個標誌物(由組委會批准或提供)。如果不提供此類標誌物,運動員可以使用膠布,但禁用粉筆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跡的類似物質。
跳遠比賽起跳板
11.起跳板是起跳的標誌,應埋入地下,上沿與助跑道及落地區表面齊平。起跳板靠近落地區的邊沿稱為起跳線。緊靠起跳線前應放置一塊橡皮泥顯示板,以便於裁判員進行判斷。
如不能設定上述裝置,應採用下列方法,緊靠起跳線前沿鋪設軟土或沙子,寬門厘米,與水平面成30度角。
12、起跳板至落地區遠端的距離不少應為21米。
13.起跳板至落地區近端的距離為1~3米。
14.結構:起跳板應為長方形,用木料或其他適宜的堅硬材料製成,長度1.21~1.22米,寬20厘米(±2毫米),厚10厘米,塗成白色。
15.橡皮泥顯示板:套用木料或其他適宜的材料製成,質地堅硬,長度1.21~1.22米,寬20厘米(±2毫米)。此板應安放在緊靠起跳板前的凹處或一塊擱板里,其高度超出起跳板7毫米。顯示板邊沿應向助跑道方向傾斜30度,在傾斜面上覆蓋1毫米厚的橡皮泥,也可以切去邊角,填充橡皮泥使之傾斜30度。當顯示板被安裝在溝槽中時,全部裝置必須牢固,足以承受運動員起跳腳的全部力量。橡皮泥下面的顯示板的材料,應使運動員的鞋針能抓得牢而不滑。橡皮泥層可用碾子或其他刮具抹平,以消除運動員的足跡。
註:如有備用膠皮泥板則更為方便,在消除足跡時不致延誤比賽。
落地區
16.落地區寬度最小2.75米,最大3米。如有可能,他跑道應對準落地區中央。一使助跑道中心線延長時與落地區的中心線重合。
註:當落地區中心線與助跑道的中心線不重合時,應在落地區內布置一條或兩條帶子,使這兩條線重合。
17、落地區內應填充濕沙,沙面應與起跳板齊平。
1.三級跳遠的三跳順序是一次單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躍。
2.單足跳時套用起跳腿落地,跨步跳時用另一條腿(擺動腿)落地,然後完成跳躍動作。
運動員在跳躍中擺動腿觸地不應視為試跳失敗。
三級跳遠起跳板
3.起跳板:起跳板至落地區遠端的距離不得少於21米。
4.在國際比賽中,建議起跳板至落地區近端的距離:不少於13米。在其他比賽中,此距離應與比賽水平相適應。
5、為了便於運動員完成跨步跳和跳躍,在起跳板和落地區之間至少應由1.22米寬的監視、勻質的地面。

運動等級

目前中國三級跳運動員等級:
12.00米:國家三級運動員
15.35米:國家一級運動員
16.40米:國家健將級運動員
16.85米:國際健將級運動員

訓練技巧

技巧

第一,“積極起跳式”,這一技術風格的特點,是在第二跳和第三跳積極放腿起跳。為此目的,運動員在騰空階段就開始準備起跳——空中屈腿抬膝。 然後快速伸腿著地,使第二跳的距離明顯加長。其突出特點是第一跳距離較遠,在放腿起跳前的騰空階段,大腿舉得較高(“高擺腿”)。然後由上向下,“衝擊式”落腿著地,保障與支撐動作的積極協同。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延長第二跳的距離,但同時又會造成第三跳對總成績的“貢獻”有所下降。
第二,“垂直式”起跳技術,這一技術的特點在於沒有大腿“高擺”動作,小腿向大腿收攏,然後垂直向下落腿著地。採用這種技術風格的運動員,速度素質和速度力量素質比較突出。
第三,“划水式”起跳技術,這一技術的特點,在於在大腿“高擺”之後,直腿以“划水”動作積極著地。對於採用這種技術風格的運動員來說,起主要作用的素質是力量素質和速度力量素質。
第四,“跑步式”起跳技術,這一技術的特點,是在三級跳遠的行進過程中,快速向前推進。起跳腿以跑步動作進入起跳,上體保持跑步前傾姿勢。採用這種技術風格的運動員的首要任務,是保持進入第三跳的速度。對於這些運動員來說,起主要作用的素質是速度素質。
建議你多練習第一種技術動作,要多注意三跳的起跳都要有腳部積極“扒地”的動作,手臂要配合身體動作擺動,上體要直立不能傾斜。第二步蹬不起的原因是腿部力量,關節力量不夠,你可以嘗試適當降低一下助跑速度,第一跳控制一下遠度和高度(不要跳的太高太遠),做到“平跳”,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第二跳的踏跳了

形式

單腳跳,起跳腿落地後再起跳的跨步跳,擺動腿落地起跳的跳躍,用雙腳落於沙坑
三級跳遠的成績也是取決於助跑時所獲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產生的垂直速度,同時還與每一個動作完成的質量,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關。由於從助跑中獲得的水平速度在三跳的過程中不斷降低,所以如何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而又獲得合理的垂直速度,是三級跳遠技術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訓練

近20年來,三級跳遠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世界紀錄多次被打破。我們注意到三級跳遠技術已由過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發展。在1995年第五屆世界錦標賽上,英國運動員愛得華茲以18.29米的優異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使這種速度型技術達到了幾乎完美無缺的程度。愛得華茲這驚人的一跳,不僅標誌著三級跳遠成績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還向人們展示出三級跳遠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毫無疑問,速度型技術是當今世界三級跳遠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三級跳遠項目實質上是一個速度性的項目。既然如此,那么速度在三級跳遠的訓練中應該訓練占有重要的地位,速度應該貫串於三級跳遠訓練的各個方面。而過去我們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往往對速度問題考慮的很少。既然三級跳遠的技術已出現向速度型方向發展的趨勢,毫無疑問,三級跳遠項目所需要的是速度性力量。今後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就應該重點發展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過去許多傳統的力量練習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三級跳遠技術的需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選擇了一些發展三級跳遠運動員速度性力量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快速力量練習手段和快速跳躍練習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快速力量練習手段
所謂速度性力量,我們通常也稱之為爆發力量。顧名思義是由力量與速度組成。因此,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要有速度要求。過去我們在力量練習時,往往只要求運動員負荷的重量,而忽視了對速度的要求。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已向速度型發展的這一趨勢,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快速的力量練習手段和方法,來發展三級跳遠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如:快速抓舉、後拋鉛球、前拋鉛球、槓鈴快挺、壺鈴蹲跳、槓鈴蹲跳、槓鈴弓步跳、負重沙背心單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雙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跳跳箱、負重沙背心跳深、負重沙背心跨步跳、負重沙背心單足跳、負重沙背心雙腳跳台階、負重沙背心單腳跳台、負重沙背心在沙坑中做各種跳躍練習。
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快速力量練習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所有的下肢負重練習都要求運動員能夠跳起來,以便更接近跳躍練習。
(二)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強調動作的幅度和動作速度。
(三)運動員在做負重的各種跳躍練習時,要穿有彈性的運動鞋,以起到緩衝,保護腰、踝關節的作用。
二、快速跳躍練習方法
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向速度型發展的趨勢,我們應該選擇一些帶助跑的快速跳躍練習或計時跳躍練習取代傳統的一些跳躍練習。這些練習最好是由接近專項的帶助跑的單腿跳躍練習所組成,運動員在做這些練習時應有速度要求。如:助跑五級跨步跳、助跑五級單足跳、助跑十級跨步跳、助跑十級單足跳、50~60米計時跨步跳、50~60米計時單足跳、50~60米計時兩單一跨。
在發展運動員的快速跳躍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在進行快速跳躍練習時,一般採用5~6步助跑,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逐漸提高,可適當增加助跑的步數以及助跑的速度。
(二)在訓練的開始階段應該先在鬆軟的地面,比如鋸沫跑道或草坪等地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在沙灘上進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之後,再到跑道上進行練習。
(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強調練習的數量,也就是練習的重複次數,然後再要求練習的強度。
(四)在進行任何一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要求動作的幅度,當運動員能夠大幅度地正確完成動作時,就要相應地要求動作速度。
弱腿訓練
1.進行弱腿訓練的方法:
我們在訓練過程中應該先安排一定的弱腿跳躍練習,然後再進行跳遠練習。只有弱腿的跳躍能力提高了,才有助於其跳遠能力的提高。
(1)6步助跑跳上海綿墊。
學生採用6步助跑弱腿起跳,用單足跳的方式或跳遠的方式跳上海綿墊。如果用單足跳的方式是單足落在海綿墊上,而用跳遠的方式是雙腳落在海綿墊上。這種練習既安全又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6步助跑單足三級跳遠。
學生6步助跑採用弱腿進行單足三級跳遠,然後雙腳落入沙坑中。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在每一跳的著地過程中要用全腳掌著地。
(3)6步助跑跳欄架。
學生6步助跑用弱腿連續跳過欄架,欄架的高度和欄架之間的距離要根據學生的素質水平而定。
(4)6~8步助跑跳皮筋。
學生6~8步助跑用弱腿連續跳過皮筋,這種練習比較安全,可以適當加高皮筋的高度來增加練習的難度,以達到提高練習效果的目的。
(5)6~8步助跑摸高。
學生6~8步助跑弱腿起跳,用起跳腿異側臂單手摸高。
(6)6~8步助跑弱腿跳遠。
學生採用6~8步助跑弱腿進行跳遠,與一般的跳遠沒有什麼差別。但應該要求學生注意空中技術動作及落地技術動作。
(7)10~12步助跑弱腿跳遠。
(8)14~16步助跑弱腿跳遠。
2.進行弱腿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三級跳遠技術在第三跳時仍具有較高的速度,根據這一情況,我們應該在快速助跑的情況下進行弱腿跳躍練習和跳遠練習,以適應專項的需要。
(2)跳躍練習是跳遠練習的基礎,因此,我們應該在開始階段先進行跳躍練習,當運動員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進行跳遠練習。
(3)一般來說,運動員用於第三跳的弱腿相對比較薄弱,在練習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急於求成,造成局部負擔過重,導致傷害事故。
(4) 在進行弱腿跳躍練習和跳遠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強調兩臂和擺動腿的大幅度擺臂動作。因為在第三跳時運動員兩臂和擺動腿的擺動動作是非常重要的

場地設施

田徑場地
三級跳遠比賽場地 田賽場地設施之一。由助跑道、起跳板、起跳顯示板、橡皮泥顯示板和落地區組成。起跳板至落地區近端的距離,男子不小於13m,女子不小於11m。

世界紀錄

男子三級跳遠:1995.08.07 英國人 喬納森·愛德華茲 18.29米
女子三級跳遠:1995.08.10 烏克蘭人伊納薩·克拉維茨 15.50米

歷史名人

維克托·薩涅耶夫1945年10月3日出生,少年時代熱衷於跳高運動,由於膝部受傷,後來改練跳遠和三級跳遠。1964年18歲的薩涅耶夫獲得了歐洲青年比賽跳遠和三級跳遠兩項冠軍。1967年他的跳遠成績為7.50米、三級跳遠為16.67米,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了在來年的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他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決定主攻三級跳遠。
1968年10月17日,在第19屆奧運會上,薩涅耶夫與世界著名選手普魯登西奧和詹蒂 。勒爭相刷新世界紀錄,最終薩涅耶夫技高一籌,不但奪得金牌,而且創造了17.39米世界紀錄。1972年在第20屆奧運會上,他以17.35米的成績蟬聯冠軍。同年10月17日薩涅耶夫以17.44米的成績再次創造世界紀錄。三跳的遠度和比例為:6.50米(37.3%)、4.93米(28.7%)、6.01米(34%)屬於典型的“高跳型”技術。
1976年薩涅耶夫第三次奪得奧運會金牌,成績為17.29米。1980年,35歲的薩涅耶夫本來沒有獲得國內奧運選拔賽的前三名,但前蘇聯體育當局破例讓他參加了第22屆奧運會。他不負眾望,以17.24米的成績奪得銀牌,險些完成四連冠的偉業。薩涅耶夫4次參加奧運會,奪得三金一銀,在奧運史上是獲三級跳遠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從1968年至1976年,他三次創造三級跳遠世界紀錄,連續9年在這個項目上排名世界第一。美國《田徑新聞》評選他為“70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徑運動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