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經穴位

針灸學名詞。即手少陽三焦經的23個穴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焦經穴位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手少陽三焦經的23個穴位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手少陽三焦經的共有23個穴位,分別為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中醫套用

三焦經穴位定位及主治:
1、關沖:位於手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熱病、心煩等病候。井穴。
2、液門: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分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紅腫,五指拘攣,腕部無力,前臂疼痛,頭痛,眩暈,暴聾,耳鳴,目紅腫澀痛,牙痛,咽腫,瘧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後溪、間使治精神病。滎穴。
3、中渚:位於手背,第4、5掌骨小頭後緣之間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等病候。輸穴。
4、陽池:位於腕背側面,腕背側橫紋的中點凹陷處。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聾、瘧疾、消渴、口乾、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關: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直刺0.5-1寸。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等病候。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陽維脈)。
6、支溝:位於前臂背側,腕橫紋上3寸,尺骨和橈骨之間。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聾、耳鳴、肩背酸痛、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等病候。經穴。
7、會宗:支溝穴尺側一寸處是穴。直刺0.5-1寸。當尺側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間,深層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側骨間動靜脈;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主治耳聾、癇證、臂痛、喘滿、心痛。郄穴。
8、三陽絡:位於前臂背側,腕橫紋上4寸,尺骨和橈骨之間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聾、手臂痛、齲齒痛、挫閃腰痛等病候。
9、四瀆: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聾,齒痛,咽腫,痄腮,前臂痛;扁桃體炎等。
10、天井:尺骨鷹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當肱骨下面的鷹嘴窩中,尺骨鷹嘴突起上緣,肱三頭肌腱中;有肘關節動、靜脈網,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頭痛、耳聾、頸項肩臂痛、瘰癘、癲癇。合穴。
11、清冷淵:尺骨鷹嘴上二寸處是穴。在肱骨後側,鷹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頭肌下部當中;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肌支。直刺0.5-1寸。主治頭痛、目黃、肩臂不舉、脅痛。
12、消濼:清冷淵穴上三寸處是穴。在肱骨後面、肱三頭肌肌腹的中間;有中側副動、靜脈,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直刺1-1.5寸.主治頭痛、項強、齒痛、肩背痛、癲癇。
13、臑會:位於上臂內側三角肌後緣,又為手少陽、手陽明絡脈之會,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後緣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後下方,肱三頭肌中部,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精經。直刺1-1.5寸主治癭氣、瘰癧,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後寸許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後下緣,肩關節後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後動脈肌支,腋神經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舉、肩痛。
15、天髎:位於肩胛崗上窩內,居胸腔極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處是穴。當肩胛骨上部,崗上窩中,淺層為斜方肌,再下為崗上肌;頸橫動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脈肌支;有副神經,肩胛上神經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頸項強急、偏癱。
16、天牖: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是穴。有耳後動脈,枕小神經。直刺0.5-1寸。主治頭痛、面腫、目昏、暴聾、瘰癧、項強、喉痹。
17、翳風:位於耳垂根後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斜、牙關緊閉、頰腫、瘰癧等病候。
18、瘈脈:當乳突中央,翳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界處是穴。有耳後肌,耳後動、靜脈,耳大神經、耳後支。平刺0.3-0.5寸。主治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癲、嘔吐、泄痢、瞳孔異常、視物不清。
19、顱息:耳後,當翳鳳穴與角孫穴沿耳廓連線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後肌,耳後動、靜脈;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主治頭痛、耳鳴、小兒驚痛。
20、角孫:當耳尖的髮際處是穴。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耳顳神經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鳴、目翳、齦腫、唇燥、項強、偏頭痛。
21、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呈凹陷處。局部解剖: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有顳淺動、群脈耳前支通過。張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聾,耳鳴,聤耳,眩暈,齒痛、頸頷痛;中耳炎,下頜關節炎等。
22、耳和髎: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郭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局部解剖:有顳肌,後方有顳淺動,靜脈,耳顳神經分支,當面神經顳額支處。避開動脈,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頸頜腫,口等。
23、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有眼輪匝肌;並有顳淺動、靜脈額支通過。平刺0.5-1寸。主治:頭痛,眼瞼瞤動,目眩,目赤痛,齒痛;癲癇,結膜炎,角膜炎,面神經麻痹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