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即手少陽三焦經的所有腧穴,左右各23穴,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少陽三焦經穴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手太陽小腸經所有的腧穴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手少陽三焦經穴指手少陽三焦經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經穴。分布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顳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起於關沖,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分別為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軀體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和針灸等治法的刺激點。
凡歸屬於十二經脈和任、督脈的腧穴,亦即歸屬於十四經的穴位,總稱“經穴”。經穴均有具體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經循行路線上,有明確的針灸主治證。經絡學說就是以這些腧穴為主要依據,就其主治規律、疾病症候等進行總結,使分散的腧穴系統化,並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發展到全部經穴。
診斷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協助診斷的作用。治療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療作用有三個特點:臨近作用,遠道作用和整體作用。

中醫套用

一、手少陽三焦經穴套用概要。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治療目疾常用絲竹空、液門、關沖;治療耳疾常用耳門、翳風、中渚、外關、液門;治療咽喉病常用關沖、液門、陽池;治療偏頭痛常用絲竹空、角孫、外關、天井。治療熱病常用關沖、中渚、外關、支溝。翳風有疏風通絡的功效,長於治療耳、口、齒、面頰病;支溝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中渚、陽池能治消渴。
二、各穴簡釋
1、關沖 Guān chōng(SJ 1)井穴
定位: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皮下組織內有尺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的分支,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支的動、靜脈網。
主治:①熱病,昏厥,中暑。②頭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
操作: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2、液門 Yè mén(SJ 2)滎穴
定位:在手背部,當第四、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在第四與第五指近節指骨基底部之間→第四骨間背側肌和第四蚓狀肌。淺層分布有尺神經的指背神經,手背靜脈網。深層有指背動、靜脈等結構。
主治:①頭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②瘧疾。
操作:直刺0.3~0.5寸。
3、中渚 Zhōng zhǔ(SJ 3)輸穴
定位: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四、五掌骨間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第四骨肌背側肌。淺層布有尺神經的指背神經,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部。深層有第四掌背動脈等結構。
主治:①頭痛,耳鳴,耳聾,目赤,咽喉腫痛。②熱病,消渴,瘧疾。③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
操作:直刺0.3~0.5寸。
4、陽池 Yáng chí(SJ 4)原穴
定位: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腕背側韌帶→指伸肌腱(橈側)與小指伸肌腱→橈腕關節。淺層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腕背靜脈網,前臂後皮神經的末支。深層有尺動脈腕背支的分支。
主治:①耳聾,目赤腫痛,咽喉腫痛。②瘧疾,消渴。③腕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外關 Wài guān(SJ 5)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長伸肌和示指伸肌。淺層布有前臂後皮神經,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骨間後動、靜脈和骨間後神經。
主治:①熱病,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②胸脅痛。③上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0寸。
6、支溝 Zhī gōu(SJ 6)經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拇長伸肌→前臂骨間膜。淺層分布有前臂後皮神經,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骨間後動、靜脈和骨間後神經。
主治:①便秘,熱病。②脅肋痛,落枕。③耳鳴,耳聾。
操作:直刺0.5~1.0寸。
7、會宗 Huì zōng(SJ 7)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伸肌→示指伸肌→前臂骨間膜。淺層有前臂後皮神經,貴要靜脈的屬支等結構。深層有前臂骨間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前臂骨間後神經的分支。
主治:①耳鳴,耳聾。②癲癇。③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8、三陽絡 Sān yáng luò(SJ 8)
定位: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前臂骨間膜。淺層分布有前臂後皮神經,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前臂骨間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前臂骨間後神經的分支。
主治:①耳聾,暴喑,齒痛。②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9、四瀆 Sì dú(SJ 9)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與尺側腕伸肌、拇長展肌和拇長伸肌。淺層分布著前臂後皮神經,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骨間後動、靜脈和骨間後神經。
主治:①耳聾,暴喑,齒痛,咽喉腫痛,偏頭痛。②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0、天井 Tiān jǐng(SJ 10)合穴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淺層有臂後皮神經等結構。深層有肘關節動、靜脈網,橈神經肌支。
主治:①耳聾,偏頭痛,癲癇。②瘰癧,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1、清冷淵 Qīng lěng yuān(SJ 11)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淺層分布有臂後皮神經。深層有中副動、靜脈,橈神經肌支等。
主治:①頭痛,目痛,脅痛。②肩臂痛。
操作:直刺0.5~1.0寸。
12、消濼 Xiāo luò(SJ 12)
定位: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長頭→肱三頭肌內側頭。淺層分布著臂後皮神經。深層有中副動、靜脈和橈神經的肌支。
主治:①頭痛,項強,齒痛。②肩臂痛。
操作:直刺0.8~1.2寸。
13、臑會 Nào huì(SJ 13)
定位: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長頭及外側頭、橈神經、肱三頭肌內側頭。淺層有臂後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肱深動、靜脈。
主治:①癭氣,瘰癧。②上肢痿痹。
操作:直刺0.8~1.2寸。
14、肩髎 Jiān liáo(SJ 14)
定位: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小圓肌→大圓肌→背闊肌腱。淺層分布著鎖骨上外側神經。深層有腋神經和旋肱後動、靜脈。
主治:肩臂攣痛不遂。
操作:直刺0.8~1.2寸。
15、天髎 Tiān liáo(SJ 15)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岡上肌。淺層分布著鎖骨上神經和第一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深層有肩胛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肩胛上動、靜脈的分支和屬支以及肩胛上神經等結構。
主治:肩臂痛,頸項強痛。
操作:直刺0.5~ 0.8寸。
16、天牖 Tiān yǒu(SJ 16)
定位: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頭頸夾肌,頭頸半棘肌,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淺層分布有頸外靜脈屬支、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深層有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頸深動、靜脈升支。
主治:①頭痛,項強。②目痛,耳聾,瘰癧,面腫。
操作:直刺0.5~1.0寸。
17、翳風 Yì fēng(SJ 17)
定位: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腮腺。淺層分布有耳大神經和頸外靜脈的屬支。深層有頸外動脈的分支、耳後動脈、面神經等。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②口喎,牙關緊閉,齒痛,呃逆,瘰癧,頰腫。
操作:直刺0.8~1.2寸。
18、瘈脈 Chì mài(SJ 18)
定位: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耳後肌。分布有耳大神經和面神經耳後支及耳後動、靜脈。
主治:①耳鳴,耳聾。②小兒驚風,頭痛。
操作: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
19、顱息 Lú xī(SJ 19)
定位:在頭部,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耳後肌。分布著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面神經耳後支,耳後動、靜脈的耳支。
主治:①小兒驚風,頭痛。②耳鳴,耳聾。
操作:平刺0.3~0.5寸。
20、角孫 Jiǎo sūn(SJ 20)
定位: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耳上肌、顳筋膜淺層及顳肌。分布著耳顳神經的分支,顳淺動、靜脈耳前支。
主治:①目翳,齒痛,痄腮。②偏頭痛,項強。
操作:平刺0.3~0.5寸。小兒腮腺炎宜用燈火灸。
21、耳門 ěr mén(SJ 21)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腮腺。分布著耳顳神經,顳淺動、靜脈耳前支,面神經顳支等。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②齒痛。
操作:微張口,直刺0.5~1.0寸。
22、耳和髎 ěr hé liáo(SJ 22)
定位: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耳前肌→顳筋膜淺層及顳肌。淺層分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顳支,顳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顳深前、後神經,均是三叉神經下頜神經的分支。
主治:①頭痛,耳鳴。②牙關緊閉,口喎。
操作:避開動脈,斜刺或平刺0.3~0.5寸。
23、絲竹空 Sī zhú kōng(SJ 23)
定位: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分布有眶上神經,顴面神經,面神經顳支和顴支,顳淺動、靜脈的額支。
主治:①目赤腫痛,眼瞼瞤動,目眩。②頭痛,癲狂癇。
操作:平刺0.5~1.0寸。不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