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馬科技博物館

三河馬科技博物館

中國內蒙古海拉爾墾區為拯救內蒙古三河馬這一瀕危物種,為保存和傳承馬文化遺產而興建的三河馬科技博物館經過半年施工、布展於2008年7月6日建成開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河馬科技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ree the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類別:科技博物館
  • 地點:內蒙古額爾古納市三河回族鄉(原三河鎮)境內
  • 竣工時間:2008年
建築布局,館藏文物,價值意義,發展歷史,

建築布局

三河馬科技博物館坐落於呼倫貝爾市“三河馬的故鄉”三河回族鄉境內,面積360平方米。科技館分為“三河馬博覽”、“世界馬品種”、“三河馬科技”、“世界馬文化”、“三河馬史”五部分。

館藏文物

主要由實物、模型、圖片、文字資料等組成,其中“三河馬博覽”展廳,綜合展示三河馬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馬品種”展廳,重點表現馬的物種起源和演變過程,集中展現世界優秀馬的風采和神韻;其中,“三河馬博覽”展廳,展示了三河馬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馬品種”展廳,重點介紹了馬的物種起源和演變過程,集中展現世界優秀馬種的風采;“三河馬科技”展廳主要對三河馬品種形成過程、三河馬的科學繁育、外血引進等科技成果及三河馬的發展規划進行了展望;“馬文化”展廳展現了馬文化的形成、世界各地馬文化的發展等;“三河馬場史”展廳反映了三河馬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價值意義

“三河馬科技”展廳主要從三河馬的形成條件、形成環境、三河馬品種形成歷程、三河馬的科學培育繁育、外血引進等科技成果,以及三河馬的飼養科技、管理科技等,最終結合現代馬業的發展將三河馬在現代馬業中所表現出來的作用和三河馬的發展規划進行展望;“馬文化”展廳,全面展現馬文化的形成、世界各地馬文化的發展、中國馬文化以及馬文化與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藝術文化等;“三河馬場史”展廳,縱覽三河馬場過去、現在和未來,三河馬是海拉爾農墾人培育出的地方優良品種,增被周恩來總理讚譽為:“馬的優良品種”,被我國國小教課書收錄介紹的我國地方優良品種。三河科技博物館的建成,標誌著,“三河馬”這個優良的品種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保存,添補了我國馬文化遺產保護上的一項空白。

發展歷史

三河馬外貌清秀,體質結實,動作靈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曾被國小教科書收錄介紹的中國地方優良馬種,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三河馬是俄羅斯後貝加爾馬、蒙古馬及英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歷史,主產於額爾古納市三河地區,並因此得名。1986年中國發布了三河馬的國家標準,正式命名為“內蒙古三河馬”。
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墾區為拯救三河馬這一瀕危物種、保存和傳承馬文化遺產而興建的三河馬科技博物館,經過半年施工、布展於2008年7月6日建成開館。
據首席展館設計師趙淑銘介紹,三河馬科技博物館的建成,標誌著三河馬這一優良馬種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填補了中國馬文化遺產保護的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