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河

三水河

三水河。上遊河段稱馬欄河,發源於馬欄山區北部,即楊家洞站西北部與黃陵縣分界(分水嶺)的西南側(北緯35°30′,東經109°42′),從源頭向東南流,到楊家洞站後,轉為北南向,從關門子又轉為東北—西南向,經轉角、馬欄、縣城,(旬邑縣城位於三水河的下游,此段又稱汃河)於本縣丈八寺鄉蔡家河灘出境流入彬縣。境內河長113.5公里(全長128.6公里),為境內最長的一條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水河
  • 別稱:馬欄河、汃河、邠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支流涇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部
  • 流經地區:旬邑縣、彬縣
  • 河長:全長128.6公里
  • 河流面積:1279.84平方公里
  • 河口:龍高鎮田家河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水文特徵,流域概況,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文化古蹟,治理開發,水利設施,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跨河橋樑,旅遊開發,

幹流概況

在旬邑縣和彬縣境內。發源於旬邑縣馬欄山區北部洪山寺梁,貫穿旬邑縣全境。流經旬邑縣馬欄鎮、職田鎮、城關街道、原赤道鄉、旬邑縣城、張洪鎮、土橋鎮(含原排廈鄉、原丈八寺鄉)和彬縣香廟鄉、龍高鎮等鄉鎮,在龍高鎮劉家河村西南注入涇河。全長122公里(121.8),流域面積1323平方公里,常流量2.98立方米/秒,屬常年性河流。主要支流有石底子川、楊家店子川。旬邑縣城關鎮以上稱馬欄河,因河畔有馬欄鎮得名。旬邑縣城關鎮以下至彬縣入涇處稱三水河〔古名汃(bin)水〕,因有玉泉、稍泉、白馬泉三泉並流入河得名。
三水河
三水河是涇河左岸一級支流,渭河二級支流,發源於旬邑縣馬欄山區北部,於彬縣龍高鎮劉家河村匯入涇河。三水河上游段稱馬欄河,下游段稱汃河,河長128.6km,流域面積1321km,河流平均比降5.49‰。其中旬邑段長113.5km,流域面積1279.84km;彬縣段長15.1km,流域面積41.16km。
三水河上游馬欄鎮一段三水河上游馬欄鎮一段
三水河中游旬邑排廈鄉一段三水河中游旬邑排廈鄉一段
三水河。上遊河段稱馬欄河,發源於馬欄山區北部,即楊家洞站西北部與黃陵縣分界(分水嶺)的西南側(北緯35°30′,東經109°42′),從源頭向東南流,到楊家洞站後,轉為北南向,從關門子又轉為東北—西南向,經轉角、馬欄、縣城,(旬邑縣城位於三水河的下游,此段又稱汃河)於丈八寺鎮蔡家河灘出境流入彬縣。境內河長113.5公里(全長128.6公里),為境內最長的一條河。
在彬縣,自香廟鄉蘆家河難和入境,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龍高鎮田家河以南匯入涇河。龍高鎮是周先祖公劉避桀居豳至太王十餘代人立國奠基之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周代開創帝業、纂編志乘的源地,是中華民族定居農業肇始、形成、成熟的地方,在古代農業、冶鐵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縣內流域面積39.16平方公里。旬邑縣流域面積1,279.84平方公里,總流域面積1,319.00平方公里。境內河長11.00公里,比降千分之6.91,歷史洪峰流量1,160立方米/秒(1960.7),總年徑流量9,101.10萬立方米,縣內270.20萬立方米。
流域受地形和水系形狀的影響,呈狹長狀,平均寬度10.86公里,河床平均比降5.5‰,境內流域面積1279.84平方公里(全流域1323.3平方公里)。
三水河上段穿流馬欄山區,河寬一般在10~20米之間,河床比降大,約10‰~15‰,水流較急,河床切入基岩80~100米;轉角以下,即中段,河道比降明顯減小,只有5‰;縣城以下的河道,處在黃土高原區,河流下切強烈,兩岸陡峭,河道較為開闊,河寬50~100米,河床比降微有增加,達5.9‰。由於整個河段在馬欄山區和黃土高原區,河谷大多狹窄,僅在轉角和縣城附近的紙坊—陳家河段,因有較大支流匯入或轉向,河谷較為開闊,淤積有大小不等的河漫灘。
三水河上游和多數支流都源於植被覆蓋好的馬欄、石門山區,山地降水多,產流量大,含沙量少,據下游劉家河水文站(彬縣境內)觀測,平均流量2.91立方米/秒,多年年平均徑流量0.9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模數7.1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河水平均含沙量32.4公斤/立方米。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洪枯流量變化很大。在鹹陽市,三水河是一條單位面積產水量豐富、水質較好的河流。

主要支流

三水河從中部橫穿全境流過,沿途接納了石底子川、楊家店子川、油坊溝、芋子溝、第家河、螞蟻溝和蒼兒溝等支流的流水,但兩岸支流有明顯差異。左岸支流一般多而長,右岸支流則穸而短,從而構成不對稱的羽狀水系。
三水河支流情況表
支流名稱位置流域面積(km2)河流長度(km)河流彎曲度流域平均寬度(km)河床比降(‰)備 注
石底子川
139.5
27.1
1.18
5.15
11.2
一級
北寺溝
17.7
9.7
23.1
二級
南寺溝
15.5
7.6
28.5
二級
東溝
12.0
5.5
28.0
二級
花楊溝
14.5
7.1
32.4
二級
第家河
126.4
24.9
1.11
5.08
17.9
一級
宋家溝
40.8
14.3
29.3
二級
張家 台子
23.7
14.7
33.7
二級
螞蟻溝
53.5
20.1
24.9
一級
磨上
11.7
7.5
40.0
二級
蒲家堡
14.1
7.4
33.3
一級
高家
78.5
26.4
25.7
一級
吊家山
10.4
6.6
46.9
二級
馬家嘴
12.9
6.1
33.0
一級
蒼兒溝
28.0
12.6
34.1
一級
五女嘴
12.2
6.8
34.9
一級
蔡家河
14.4
8.2
32.2
一級
三水河上流支流石底子川水庫一段三水河上流支流石底子川水庫一段

水文特徵

流域內先後設立了劉家河、埝里2處水文站和城關、馬欄、劉家河、楊家河、党家店、坪里、職田、第界等雨量站。劉家河水文站設立於1958年,控制流域面積1310km,1989年4月上遷6km至蘆村河村,定名為蘆村河水文站,至涇河口距離約10km,控制流域面積1294km。埝里水文站位於三水河柏嶺寺水庫壩址上游約7km處,控制流域面積724km。
三水河的補給以雨水為主,因而河流的水情變化與降水的關係密切,即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時空變化,制約著河流徑流量的大小及其變化。又由於是邑縣的降水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徵,即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因而河流徑流量的季節分配也不均勻,也與雨季到來的遲早密切相關。
河川徑流的空間分布上,據相關分析,三水河上游山林區年均徑流量6396萬立方米,下游塬溝區年平均徑流量2786萬立方米,各占該河總徑流量的69.7%和30.3%。
河川徑流時間分布,在一年四季中,秋季(9~11月)徑流量最豐富,達3524萬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38.42%;夏季(6~8月)徑流量次之,為2573萬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28.02%;春季(3~5月)徑流量居第三位,為2152萬立方米,僅占年徑流量23.43%;冬季(12~2月)徑流量最少,只有929萬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13.58%。各月中,以10月徑流量最多,為1465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15.95%,1月徑流量最少,僅261萬立方米,10月比1月的徑流量大5.6倍。表中數據也表明,三水河的汛期是7~10月,徑流總量4940萬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53.8%,12月至次年的3月為枯水期,徑流總量1339萬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14.6%。此外,5月出現一個徑流量不很大的春汛,而6月則成為夏初短暫的枯水期。
三水河洪水主要由暴雨所造成,故多在6~9月出現,以7、8兩個月最多。由於三水河流域狹長,又流經山區和黃土高原溝壑區,洪水匯流歷時短,具有峰高量小、暴漲暴落、變化急驟的特點。
三水河實測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為305立方米/秒,1979年實測得最大洪峰流量達1310立方米/秒。根據洪水調查結果,三水河最大洪峰流量1960立方米/秒(1954年);三水河支流第家河馬渠村洪峰流量591立方米/秒(1940年),蒲家堡洪峰流量962立方米/秒(1960年7月),螞蟻溝崔家河洪峰流量218立方米/秒(1956年),後掌鄉馬家溝—蜈蚣洞間洪峰流量2530立方米/秒(1966年),石底子川中平洪峰流量26.6立方米/秒(1949年),南河灘洪峰流量1498立方米/秒(1949年7月)。洪水年際變化很大,年最大洪峰流量變差係數Cv值達1.35。
三水河的枯水期在冬季和初夏。冬季時節降水稀少,且多固體降水,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補給,從而出現最小流量;初夏期間,在雨季到來之前,降水少,氣溫高,蒸發強,流量大減,也會出現全年最小流量,三水河的最小流量在此期測得,為0.01立方米/秒(1966年7月2日)。
三水河中上游為植被覆蓋度大的馬欄、石門山區,侵蝕模數小(100~200噸/平方公里·年),河流泥沙少,而下游為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壤侵蝕模數劇增到2000~10000噸/平方公里·年,河流泥沙大增。但就全河而言,河流泥沙量不是很高。據劉家河水文站觀測,年平均含沙量32.4公斤/立方米,輸沙率90.1公斤/秒,多年平均輸沙量284萬噸。
輸沙量的年內分配,要比徑流更為集中,月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更為懸殊。一年中,7、8兩月輸沙量之和達231萬噸,占年輸沙量的81.23%,7~10月的輸沙量為266.5萬噸,占年輸沙量的93.8%,也就是說,三水河的泥沙,基本上是由暴雨侵蝕所造成。盛夏的7月,輸沙量最大,達139萬噸,隆冬1月輸沙量最少,只有0. 007萬噸,7月比1月輸沙量多19857倍。
三水河輸沙量的年際變化也非常劇烈,年輸沙量最大值為810萬噸(1960年),而最小值僅34.2萬噸,其比值達到1:23.7。
三水河沿線設定了四處監測斷面,分別位於馬欄鎮馬欄村、城關鎮紙坊村、城關鎮甘峪村和張洪鎮菜家河村(旬邑彬縣界)。三水河旬邑縣城以上河段水質較好,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旬邑縣城下游段,由於旬邑縣污水處理廠運行時斷時續,下游水質時常有不達標的現象。

流域概況

地理環境

由於子午嶺的橋山綿延橫亘,三水河流域內整體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 斜,分東北部土石山區和西南部高原溝壑區,呈現出山塬各半的 地貌特徵,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原溝壑區。三水河流經我縣7 個鄉鎮 23 個行政村,在狹窄的河谷中流過,僅轉角段及縣城所處的紙房 —陳家河段川道較為開闊,淤積形成大小不等的窄長的河漫灘, 河勢穩定,從地貌上可分為上游山地森林區和下游高原溝壑區, 上游山地森林區,地形兩側高,中間低,地面起伏較大,黃土覆 蓋薄,出露的基岩為砂岩和頁岩。但森林茂密,植被良好,面積 約為606 平方公里,是該河的主要產水區,常量穩定,水量充沛, 含沙量少,多年平均含沙量為2.7 公斤平方米,流域內人煙稀 少,無污染源,水質良好;下游高塬溝壑區,上面覆蓋有150-170 米厚的黃土層,下伏為第三系紅色粘土及下白堊系洛河沙。
三水河流域氣候屬暖濕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9,一月份均 4.9,七月份均溫21.7,年平均降雨量606毫米,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 形成秋雨連綿的降雨特點,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 上,低溫欠熱,無霜期179天。年平均氣溫為8.9度,極端最高氣溫為36.3度,極端最底氣溫為-24.3度,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 1440 毫米,年平均無 霜期179 天,相對濕度為0.64,凍土層厚度為0.45。

社會經濟

旬邑縣位於東經 108 09`至108 52`,北緯34 37`至35 33`之間,居陝西省關中腹地,鹹陽市以北,北和甘肅省正寧縣毗鄰, 南與石門關和淳化縣同脈,西與彬縣為鄰,東與黃陵縣、銅川耀 縣接壤。 縣內本縣屬大陸性氣候, 2、水資源概況全縣主要河流有支黨河、三水河、姜家河,均為涇河左岸支 流,主要溝道有梁渠溝、馬坊溝、金池溝和柳峪溝,百米以上的 溝道56 米,均有常流水。平均溝壑密度1.19 公里平方米、
流域內總人口19.5萬,其中農業人口14.24萬,占流域內總人口的88.4%,城鎮人口2.26萬,城市化率11.6%。農村力7.1萬個,人口密度149人/平方公里。

文化古蹟

馬欄革命舊址馬欄革命舊址
三水河兩岸歷史遺存較多,現有文化古蹟6處。馬欄革命舊址,位於旬邑縣三水河上游馬欄鎮,國家AAAA及景區,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1日,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13個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將馬欄革命舊址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馬欄革命紀念館,位於旬邑縣馬欄鎮馬欄村,2007年動工,2011年7月對外開放,是一座陳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關中分區革命鬥爭史的紀念館,主要宣傳1926年至1949年23年間,關中分區領導關中革命的光輝歷史。館內展出革命歷史文物600餘件、歷史照片800多幅。趙家洞石窟群,在旬邑縣城北部約十餘公里的城關鎮趙家洞村,沿三水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鑿有大量做工精細的洞窟。據推斷,洞群創建於南宋之前。和趙家洞一溝之隔的官家洞(飛雲洞),在峭壁上鑿成四層樓式疊洞,保存較完整。旬邑起義紀念館,地處旬邑縣城翠屏山,是陝西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始建於1987年,占地7.94畝,由紀念碑、展覽館組成。旬邑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縣城以東1.5Km處的泰山。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30.4畝,建築面積1075m。由牌坊式門樓、大照壁、展覽室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烈士墓區組成。古豳文化博覽園,位於旬邑縣城中心,占地120畝。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有古象犀牛化石館、文廟、泰塔、庫淑蘭紀念館、民間手工藝品展館、旬邑歷史名人廣場等。

治理開發

建國後,在三水河道修建8條自流引水渠道和27處低抽站,可灌農田3781畝。
三水河治理 三水河河床寬淺,主流擺動,遇洪淹沒農田,沖毀村莊,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九月,職田鎮以及周圍各村民眾200多人集資在職田鎮牙里河村西,對天然形成橫跨汃河的“隔水衛”泄水洞進行整修,使周圍村莊及路面得到保護。
1950~1967年,沒有統一規劃,民眾自行治理,因害設防,因險護灘,汃河主流趨於穩定。1977年,本縣勘測規劃汃河治理方案,成立汃河指揮部,動員丈八寺、土橋、排廈、原底、張洪、赤道、城關、清塬、後掌、職田、湫坡頭、太峪、鄭家13個公社的2300名勞力組成專業隊長期施工,採取截彎取直,縮小河床斷面,穩定河槽的辦法,治理自崔家河至張家河12.2公里的河道,當年5月27日基本完工。造灘地600畝,保護農田2400畝。在材料、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完成土方113萬立方米,用水泥5300噸、鋼材5噸、木材45立方米,投資116萬元,築成寬4米,高3.5米的河堤12.2公里,河床寬42~45米,最大過水量為585立方米/秒。
在“大批促大幹”的形勢下,工程倉促上馬,邊乾邊規劃,河床斷面不一致,達不到行洪標準。1979年7月31日爆發1440立方米/秒的洪水,沖毀河堤28處1.2公里、丁字壩等建築物176座,淹沒莊稼1763畝。1984年,對東關至小塔1公里長的河堤頂加寬到15米,改為堤路結合工程,現已投入運行。
從2004年以來,縣上陸續5次對三水河縣城段堤防工程進行了修復加固:一是2004年對在2003年洪水中汃河引線橋上下游共600米河堤進行修復加固;二是2005年實施了汃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東至東河渠出口,西至宋家溝河渠,全長1445米,共砌築左右岸河堤1995米,修建橡膠壩工程1座;三是2009年,對翠屏山滑坡體以上至引線橋的河道進行了整治,治理河段全長2460m,並修建了3座橡膠壩;四是2011至2012年對2#橡膠壩至污水處理廠(211公路橋以下)段河道進行整治,治理河道總長度2460m,河道拓寬至堤距70m,另外修建橡膠壩3座;五是2012年對三水河姚峪溝上游段左岸416米水毀河堤進行修復。以上工程的修建使三水河縣城中心段防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895m/s洪水標準。

水利設施

三水河幹流上建有引水工程1處,水庫1座,防洪工程2段,供水工程2處,濕地公園1處,水利風景區1處,跨河橋樑11座,文化古蹟6處;支流上建有水庫2座。以上工程均在旬邑縣境內。
銅川馬欄河引水工程:位於旬邑縣馬欄鎮下游450m處,由攔河壩、進水閘及沖沙閘組成。攔河壩總長95m,其中溢流砼壩長80m,非溢流擋水均質土壩長15m;溢流壩高3.91m,土壩高3.75m。進水閘和沖沙閘均布設河槽左岸,兩閘孔淨寬均為2m。1993年動工,1998年建成,設計每年向省水利廳直接管理的桃曲坡水庫引水1200~1500萬m。
桃曲坡水庫馬欄河引水工程。馬欄河引水樞紐位於旬邑 縣馬欄鎮以下約450 米處。樞紐以上控制流域內均為山地林區, 面積505 平方公里,通過高2 米、長11公里的輸水涵 洞送至桃曲坡水庫,年引水量為1200—1500 萬立方米。
三水河
旬邑縣柏嶺寺水庫:位於三水河中游柏嶺寺村,距旬邑縣城17Km,水庫為小(1)型工程,總庫容990萬m。樞紐由大壩、泄洪排沙底孔、5孔弧形閘門和放水建築物組成。大壩總長255m,壩高38.5m,壩頂寬9m,壩底寬39m;主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長147m;副壩為土壩,壩長108m。工程概算投資2.34億元,於2016年底試蓄水。設計多年平均供水量1465萬m。該水庫的建成,將解決旬邑縣北部塬區和城區18萬人的飲水困難及未來工業用水,緩解縣城防汛壓力,為旬邑縣經濟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小型引水、提水工程:以三水河為水源的小型引水、提 水工程主要分布在馬欄河兩岸,目前有 11 條自流引水渠、7 抽水站工程,灌溉面積0.5 萬畝。年需水量50 萬立方米。
三水河支流已建成水庫2座。
支流第界河上建有喬兒溝水庫一座,以解決人畜飲水、灌溉為主,小(2)型水庫,建成於1959年。擋水壩為均質土壩,壩高16.5m,壩長90m,總庫容11萬m,設計防洪標準20年。壩址以上流域面積4.6km,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36.8萬m,年供水量4萬m,灌溉面積0.1萬畝。
支流蒼兒溝上建有蒼兒溝水庫一座,以解決人畜飲水、灌溉為主,小(1)型水庫,建於1958年。擋水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高29.78m,壩長222m,總庫容114萬m。設計洪水標準30年。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1.9km,設計供水量595m/d,灌溉面積0.5萬畝,受益人口14個行政村1.17萬人。

防洪工程

以旬邑縣城、馬欄鎮為重點,先後修建堤防工程2段、16km,治理河長11.07km。
第一段:位於上游馬欄村段。工程上起回民村,下至306省道大橋;左岸為4級堤防,長1939m,防洪標準20年一遇;右岸為5級堤防,長1745m,防洪標準10年一遇。
第二段:位於旬邑縣城區段,上起焦家河大橋,下至小塔村211國道大橋。左岸堤防7282m,右岸堤防5130m。工程均為4級,除“翠屏湖”段按3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外,其餘工程均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

供水工程

三水河沿線共建成供水工程2處。其中:旬邑縣職田塬區供水工程,以柏嶺寺水庫為水源,經水庫蘑菇頭取水器輸水至大壩上游900m處的鋼筋砼取水塔,經過取水塔內安裝3台流量為280T/h的潛水泵加壓,提水至二級加壓站後,再提水到職田鎮水處理廠。設計最高日取水量1.27萬m。受益範圍包括旬邑、彬縣共8個鎮、138個行政村、15.9萬人。旬邑縣城供水新建水廠工程,以柏嶺寺水庫為水源,採用水庫蘑菇頭取水器自流取水,通過沿河壓力管道輸水至水廠,經處理後自流向城區供水。設計最高日取水量1.55萬噸,受益人口10萬人。

跨河橋樑

三水河上先後修建了10座橋樑,自上而下分別為S306省道大橋、紙坊大橋、焦家河橋、汃河橋、東新橋、二八橋、211國道小塔橋、211國道雞兒咀橋、211國道甘峪大橋、銀百高速三水河特大橋、原丈路菜家河橋。

旅遊開發

陝西旬邑馬欄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馬欄河河谷地段,北起馬欄鎮石底城村,南至城關鎮甘峪村,規劃有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濕地休閒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總面積20.2km,經國家林業局2011年批准試點建設,2015年12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汃河水利風景區:位於旬邑縣城中段,以7座橡膠壩和商業水街為依託,以水文化為主題,結合歷史遺存,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整個景區面積0.6km,水域面積0.28km,分為風景名勝區、沿河分景區、湖面景區三大景區。風景名勝區主要包括大象犀牛化石館、旬邑文廟、泰塔、公劉雕像、二八紀念館等;沿河分景區包括翠屏山景觀,翠屏湖公園,書香公園,廊橋及兩岸步行觀光走廊等;湖面景區主要包括7座橡膠壩,21處親水平台,棲亭等。
汃河水利風景區位於旬邑縣城中段,以7座橡膠壩和商業水街為依託,以水文化為主題,結合歷史遺存,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以改善生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將周邊多個景點納入景區,統籌規劃,科學分區,形成了比較理想的整體規劃。
整個景區面積0.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0.28平方公里。景觀資源豐富,分為風景名勝區、沿河分景區、湖面景區三大景區。風景名勝區主要包括大象犀牛化石館、旬邑文廟、泰塔、公劉雕像、二八紀念館等;沿河分景區包括翠屏山景觀,翠屏湖公園,書香公園,廊橋及兩岸步行觀光走廊等;湖面景區主要包括7座橡膠壩,21處親水平台,棲亭等。各類景區景點豐富、古蹟遺址眾多,民間傳說豐富。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上千年的的周秦文明匯聚於此。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景和雄偉的現代水利工程,又能了解到人文古蹟和歷史文化。總之,汃河水利風景區是一處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文化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城郊湖泊型水利旅遊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