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傳統飲食文化叢書傳統麵食》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晉傳統飲食文化叢書傳統麵食
- 出版時間:1998年1月
-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7713757
- 裝幀:平裝
《三晉傳統飲食文化叢書傳統麵食》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三晉傳統飲食文化叢書傳統麵食》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山西傳統麵食 《山西傳統麵食》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起雲,張洪光主編
山西麵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麵食之根”。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
山西麵食文化,是指山西以麵食為主的飲食文化。它是圍繞著麵食的起源、發展、製作、消費所產生的物質、精神、技能、習俗、心理、行為等現象的總和。成因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農業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麵食文化的發祥地。居住在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儘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卻並不...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麵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保留了中國麵食文化形態,並使其得以傳承和延伸。山西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歷經了四代人的艱辛努力,其公司始終恪守最傳統的配比秘方和重要環節上傳統的製作工藝,生產的“榮欣堂”牌太谷餅代表了太谷餅的傳統製作工藝。為了保護並傳承傳統老字號這一民族瑰寶,太谷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
2004年:我校老師李晉喜、劉翔、李晉生受邀請赴德國進行麵食交流;被評為全國民辦、先進職業培訓學校。獨家承辦山西香巴拉大酒店首屆麵食節活動2004年在第二屆國際麵食節“御膳素珍面,蜜汁果子”雙雙榮獲中華特色麵食麵點獎項。2005年:與省烹飪協會共同出版《山西麵食叢書》三套。與台灣聯合出版山西麵食上班一族7月7日...
(見山西省藝術館等編《浮山剪紙譽滿三晉》專刊,1986年5月23日)將“蛇盤兔”引入圖騰說,似有想當然之嫌,遠古以蛇為圖騰者常見於記述,而以兔為圖騰者,中國尚未發現。明代葉盛《水東日記》卷二有“葬地蛇盤兔“一則云:“居庸以北,俗擇葬地以驗蛇盤兔為上,昌平候楊洪赤城莽母處亦然。意者,地氣溫暖...
台蘑,是對產於五台山區蘑菇的簡稱,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食用菌,又稱“天花菜”。)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了太原十大名吃。後經名師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幾位名廚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曾獲得金獎,為太原人民爭了光。2022年6月12日,入選十大晉菜。
主要著述有:主編《接待服務知識》 、 《接待服務知識問答七百題》 、 《規範化服務細則》 、 《宴會的改革》 、 《自助餐是餐飲改革的方向》 、 《三晉傳統飲食文化叢書》 ;論文有: 《食在三晉改在今昔》 、 《小管理大服務》 、 《山西麵食甲天下》等。2009 年獲山西改革開放 30 周年“山西飯店與餐飲...
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飲食文化 “子推饃”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節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子推饃”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
麵條呈三棱形,吃著筋滑利口。此面譽稱山西四大麵食之一,運城、晉中地區人民普遍食用。吃時可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滷,吃湯麵亦可。營養價值 麵粉 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及維生素e。吃全麥食品是健康、減肥的新潮流。省級非遺名錄 刀撥面2009年由太原市新開源酒店餐飲有限公司申報、同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級...
不爛子(本名拌子)也稱撥爛子,是一種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傳統麵食。在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ú和là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饋壘”,如大同市靈丘縣也叫“奎lui或奎lv”。有些地方也叫丸子,因為不爛子在蒸熟的時候會團成糰子狀。不爛子有一個...
元代時,馬可波羅三訪太原,將這種拉麵技術帶回義大利,形成影響西方麵食技術和飲食文化的義大利通心粉麵食。 小拉麵何時發展成大把拉麵,暫不可考,但明人宋詡《宋氏養生部》記載:“用少鹽入水和面,一斤為率。既勻,沃香油少許……漸以兩手纏絡於直指、將指、無名指之間,為細條,先作沸湯,隨拉隨煮。”可見...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其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結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菜品源流 歷史由來 莜麵栲栳栳,在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麵窩窩,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
其特點是條長、細勻,若澆上煎肉片滷子,香而不膩,柔韌爽口,有濃厚的鄉土風味。1979年12月,襄垣縣夏店飯店廚師範錦華出席全國供銷社系統飲食技術比武大會,一把拉出1.8米長的龍鬚麵64576根,榮獲評審會優秀獎,名揚三晉。歷史流傳 拉麵在唐時稱“長命面”。據《猗覺察雜記》載:“唐人生日多俱‘湯餅’(麵條)...
主動去給客人表演並宣傳山西麵食,讓每位顧客認識到山西麵食的魅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開始有一些顧客接納並認可了他的表演。“弘揚山西麵食,挖掘山西本土麵食”成為王張龍的使命。如今,王張龍已在60多家電視節目中現場展示山西麵食。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宣傳推廣富有地方特色的山西...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的傳統美味佳肴,食材是羊肉、小米、鹽等。食品特色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其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敦實大方,摸著光滑細膩,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
𰻞𰻞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áng字是一個合字“𰻞”,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奤奤面或彪彪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風味麵食,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製作時用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麵條,用醬油、醋、味素、花椒等佐料調入麵湯,撈入麵條,淋上燒...
歷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稷山傳統麵點製作技藝)傳統麵食製作技藝(稷山傳統麵點製作技藝),山西省稷山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稷山麻花是傳統麵食製作技藝(稷山傳統麵點製作技藝)的代表,色澤以金黃為主,外形呈鉸鏈形,形狀精細,小巧均勻,口感香甜酥脆。其製作要經過十八道工序...
不僅甑,陝西人飲食的家什都大,像吃羊肉泡饃的大老碗,喝湯用的大盆,連喝茶也是大號茶壺。總之,大鍋做飯,大碗盛酒,大,才吃著痛快,大,造就了這裡的飲食文化。就連陝西人,也生得臉皮黑紅,臉龐兒四四方方,神似一尊尊大號鐵甑。蒸甑糕的鐵甑雖大,甑糕卻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是用糯米、雲豆和紅棗蒸製而...
太原號腐乾,又稱名腐乾,是山西省太原市傳統名菜。由太原豆腐乾演變而來。解放前,豆腐乾既有商號生產,也有小商販加工,由於商號選料精、做工細、質量好,人們就將商號生產的豆腐乾統稱為“號腐乾”,又因其名聲遠播,為晉省一絕,又稱“名腐乾”、“省腐乾”。早在宋朝時就名揚三晉,迄今已有800餘年的製作...
傅山在頭腦中也配了兩味草藥——黃芪和良姜,這是頭腦與別的飲食不同之處。黃芪味甘、性溫,功能是補脾胃、三焦而健肺,體氣虛弱者用之最有效。產于山西綿山者,溫補力強,叫做綿芪,良姜味辛、性熱,有溫中、下氣、消食等作用,醫家療胃病用良姜治外寒、乾薑治內寒。良姜產於廣東高州(原府治在今廣東茂名)...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發源於山西運城、晉中等地,流行於晉、蒙、陝、冀等地的一種傳統麵食。剔尖的製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廣受大眾喜歡,是山西麵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