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三分作法”、“三支推論式”。印度新因明的推理形式。有三個部分(“支”)組成,即:宗(論題目)、因(理由)、喻(例證)。舉例:此處有熱(宗);由於有火的緣故(因);有火的地方都有熱(喻)。從古因明的五支作法改為三支作發,這是因明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它使因明的論式更符合人的邏輯思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支作法
亦稱“三分作法”、“三支推論式”。印度新因明的推理形式。有三個部分(“支”)組成,即:宗(論題目)、因(理由)、喻(例證)。舉例:此處有熱(宗);由於有火的緣故(因);有火的地方都有熱(喻)。從古因明的五支作法改為三支作發,這是因明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它使因明的論式更符合人的邏輯思維。
亦稱“三分作法”、“三支推論式”。印度新因明的推理形式。有三個部分(“支”)組成,即:宗(論題目)、因(理由)、喻(例證)。舉例:此處有熱(宗);由於有火的...
五支作法亦譯“五分作法”。因明用語。以宗(論題)、因(理由)、喻(例證)、合(套用)、結(結論)五支(部分)組成的論式,是古因明的論證形式。古印度最初流行...
新因明與“古因明”相對。以“三支作法”為論式,其邏輯性質為演繹與歸納相結合。由陳那所開創。陳那認為古因明的喻支以事例為喻體,沒有顯示出因果關係的一定不...
因明三支作法中的喻就不同了,它不僅提出推論的普遍原則(喻體),還對這普遍原則的來源進行說明(喻依),從正(同喻)、反(異喻)兩方面審察普遍原則的可靠性,因而...
新因明的喻支增加一個全稱判斷作為喻體,將例證作為喻依。法稱主張廢除喻依, 將喻體併入“因”支。參見“五支作法”、“三支作法”。 [1] ...
立宗、因、喻三支作法而為言論之法。例如“聲無常(宗),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此三支中,以因支最重要,故云因明。...
“親證”的;④改革三支作法,主張合因、喻為一體,顛倒其順序,將喻體提前,並把同喻、異喻分開單獨列式,宗支常常省略;⑤將因區分為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
將由正理派創立並為後世沿用的,由宗(論題)、因(理由)、喻(例證)、合(套用)、結(結論)組成的“五支作法”,改為由宗、因、喻組成的“三支作法”,並對因...
佛教術語,名數,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支上所顯十四種之過誤也。一,兩俱不成。二,隨一不成。三,猶豫不成。四,所依不成。五,共不定。六,不共不定。七,同...
更於因明學方面留有不朽之功績,集因明說之大成,始創“新因明”,由九句因,始確立因之三相,改五支作法為三支作法,變古因明之歸納為演繹,造成印度論理學(因明學...
《集量論》,梵文 Pramāṇa samuccaya,印度新因明學重要著作,新因明創始人陳那(Diṅnāga)著。提出識三分說與因明三支作法。分現量、為自比量、為他比量...
於因明三支作法中,僅宗(命題)支須違他順自。宗若不順自,立論者應不肯建立;宗若不違他,則又無須建立。至於宗支所藉以構成之名詞及因(理由)、喻(譬喻)二...
古因明與“新因明”相對。以“五支作法”為論式,其邏輯性質為類比法。佛教古因明發展至公元4世紀時,世親首先吸收了因三相說,並將論式簡化為三支,建立了向三...
因明人正理論,佛教因明學著作。簡稱《入正理論》、《小論》。古印度商羯羅主著,唐玄奘譯,1卷。 主講4方面內容:1、簡要說明新因明三支作法的推理形式,解釋宗、...
所依,指因明三支作法中,宗支(命題)之有法,又稱前陳(主詞);不成,‘不極成’之略稱,為‘不成就’之義,即非為雙方所共同認可而無從成立。此一過誤,即因...
因明的邏輯學部分是為了研究邏輯規則和邏輯錯誤,邏輯規則是宗、因、喻三支或五...第五章 三支作法及其刊定 一 立宗方便 二 立因方便 三 立喻方便 四...
一九二九年,日本學者山口益博士曾作法譯本。內容主要是依因明三支之法,揭示心外的所緣緣非有,心內的所緣緣非無。11.《阿毘達磨雜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