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量論
- 外文名:Pramāṇa samuccaya
- 地位:印度新因明學重要著作
- 目的:宣揚佛教的正確主張
《集量論》,梵文 Pramāṇa samuccaya,印度新因明學重要著作,新因明創始人陳那(Diṅnāga)著。提出識三分說與因明三支作法。分現量、為自比量、為他比量...
《集量論略解》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陳那 造/法尊譯 編。...... 《集量論略解》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陳那 造/法尊譯 ...
《集量論釋略抄》印度因明經典。印度陳那著。中國現代呂瀲編譯。《集量論》是印度陳那的集大成之作,唐時義淨的譯本早已佚失。呂激據西藏奈旦版的“金本”和...
《辯法法性論 / 攝大乘論(西藏傳本) / 三自性論 / 集量論略解》是一本新文豐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彌勒 / 無著 / 世親 / 法尊...
量論,即指有關量之研究。梵語prama^n!a 之語義,可解作 prama^(正知)與 ana(作具),故量論即表示獲得正確知識之方法,及藉此方法所獲知之結果。量之研究分...
《釋量論》梵文 Pramāṇavārttika,藏文Tshad-marnam-hgrel,又譯《量釋論》、《量評釋》,亦稱《廣釋量論本頌》,印度因明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佛教因明學大師...
法稱論師是陳那論師的再傳弟子,為進一步闡發《集量論》深義,撰寫了“因明七論”,其中《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為主論,《因滴論》、《關係論》...
宋、元以後,西藏也譯介了不少陳那的因明論著作,據德格版“丹珠爾”所收,計有《集量論》、《集量論釋》、《觀所緣緣論》、《觀所緣緣論釋》、《觀三時...
它們是:《因明正理門論》(唐玄奘譯)、《觀所緣緣論》(唐玄奘譯)、《觀總相論》(唐義淨譯)、《取因假設論》(唐義淨譯)、《集量論》(藏譯本)、《觀三世...
《量評釋論》,佛教因明學著作。是印度法稱所著“量學七書”之一種。系對陳那的《集量論》的論釋。分四品:為自比量品、成量品、現量品、為他比量品。共...
《量決擇論》,佛教因明學著作。古印度法稱著。為“量學七書”中的一種。內容系對陳那的《集量論》的論釋。此書將《集量論》六品歸納為現量、為自比量、...
《因明正理門論》主要討論“立”和“破”的問題。《集量論》是陳那的晚期著作,這部大著與早期的《因明正理門論》有極大的差別,《因明正理門論》較少討論量...
法稱大師,生於南印度巴拉蒙地區一戶人家,全家都信奉當地的宗教——巴拉蒙教。他信奉佛教的因緣是得益於陳那的弟子自在軍,在他那是聽聞了陳那的《集量論》三篇...
指佛陀。在世出世間的眾多士夫中,唯有佛陀能遍知一切真理並究竟自他二利,故堪稱為“量士夫”。 印度陳那論師在《集量論》中也如是讚嘆:“敬禮定量欲利生,...
又稱《量評釋論》。在此書中法稱在評釋陳那的《集量論》時發揮了自己關於因明理論的新見解。所以,《釋量論》既是一部《集量論》的評釋,又是一部法稱本人...
所謂華嚴、深密、如來出現功德莊嚴、阿毗達磨、楞伽、厚嚴;十一部論︰瑜伽、顯揚、莊嚴、集量、攝論、十地、分別瑜伽、觀所緣緣、二十唯識、辨中邊、集論等...
《觀所緣緣論》,梵文 Ālambana-parīkşā,藏文Dmigs-pa brtag-pa,佛教...陳那《集量》亦云‘識生現似自體及境二分’。護法註疏乃雲‘內聲、言不離...
成量品是法稱因明七論《釋量論》中的一品,專講佛如何成為定量。“量”為佛教知識論的總稱,涉及到佛教中的主體內容,所以,陳那大師曾作《集量論》來總述佛教理論...
其中,集中討論因明的至少有三本,即《因輪抉擇論》(Hetucakradamaru)、《因明正理門論》(Nyayamukha)和《集量論》(Pramanasamuccaya)、。而與因明相關的則遠遠...
《大乘莊嚴經論》、《辨中邊論》、《觀所緣緣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分別瑜伽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集量論》、《十地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