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醫學理論”的創立,使中醫從玄妙幽深的迷谷中走了出來,不再“讀書破萬卷,臨證動茫然”,讀完三元論,頓有入高堂明室,思路豁然開朗!中醫不再受辨證難的困惑!三元醫學理論的創始人武學文認為:“疾病萬千,不離三元。何謂三元?毒郁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元醫學理論
- 對象:中醫
- 套用要決:定病性,即毒郁虛,二是定病位
- 特點:入高堂明室,思路豁然開朗!
- 關鍵字::三元理論 三原理論 三元道
套用要決,認識疾病,醫學理論,理論基礎,
套用要決
1 在套用時抓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定病性,即毒郁虛,二是定病位。病性加病位就是診斷結論,比如肝火,心氣虛,肝氣鬱滯,有了診斷就知道如何治療了。
2 要做到三元合一:即三元之中仍有三元,毒郁虛中有毒郁虛,不要把三者割裂開來。三元合一即大道歸元,套用時統盤考慮,象水一樣溶於萬物,瞭然無痕,上善若水。
3 三元之中又有三元,毒郁虛中有毒郁虛。三元之中又有三元,有無限可分性。如水腫,是郁證,但分析病機時,還要考慮,這次水腫,是因為毒引起,還是因為郁或虛引起的,還是有毒又有郁和虛引起的,即郁中有毒郁虛。再例:發熱,是毒,但還要分是哪種性質的毒,毒的病變部位,還要考慮是不是郁的因素引起的,如氣鬱,或血瘀,或濕阻引起的,還要考慮是不是虛引起的,如氣虛發熱,或陰虛發熱,或血虛發熱,或格陽發熱。 總之,臨症之時,要是毒症,考慮裡面的毒郁虛;看似郁證,也要考慮裡面的毒郁虛;看似虛證,更要考慮裡面的毒郁虛。這樣,才能對病情進行綜合完全的把握。就做到了大道合一,三元醫道了。
認識疾病
認為世界的萬千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不離三個字:“毒郁虛”。
永遠不存在辨證難了!
毒
就是有熱了,上火了,血熱了,濕熱,傷風、傷寒了。有菌性炎症、無菌性炎症,造成身體的腫脹、滲出、疼痛和器官損害壞死變性的改變。
郁
就是身體的各種不流行、不通暢、即郁滯不通。包括氣、血、痰、濕、食、水在體內造成的不暢或堵塞。氣滯則脹,血滯則青或疼痛,痰阻則難咯或出現神志病變,濕盛則沉重,食積則不消,或大便艱。水停則脹如腹水。
虛
就是不足,即氣血陰陽的不足。氣虛無力,血虛則無華色,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醫學理論
世界的萬千疾病 ,有毒了,不通了,虛弱不足了,除此三者,沒有別的病。無毒無虛腑臟經絡通暢,則無病。這就是武學文醫師的“三元醫學理論”。
從陰陽的二元論到毒郁虛的三元論,才更適合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三元論能統領以往的各種辨證方法(陰陽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八綱辨證、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任何以一種辨證方法和其它辨證方法割裂開來,或者以一種經典理論(如六經辨證)來限制和阻止其它醫學理論的發展,都是非常錯誤和不得人心的。
三元醫學理論的毒郁虛之間,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證關係。 也不能把毒郁虛完全割裂開來。即毒中有郁有虛,郁中也有毒有虛,虛中也可以有毒有郁。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三中有一,或者三中有二,才能完整系統的認識疾病。
三元醫學理論是中醫的提高課
學完中醫理論,再讀三元醫學理論,就明白中醫了,把中醫的天窗打開了!
以前,醫生學中醫窮其一生,也是對中醫理論的深淺心裡沒底。讀完這個三元理論,對中醫的知識領悟就如同茅塞頓開了。
理論基礎
毒郁虛
[文獻摘要] 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郁,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裡臟腑、器官毒?是什麼郁?是氣鬱?血瘀?痰郁?濕郁?食郁?水郁?脂郁?分而治之。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郁之法也,余類仿此。
一 、緒論
三元病因說,三元病理病機說,三元辨證說,都是毒郁虛三個字,易學、易懂、易記、易用。中醫大學畢業後,讀此乃醫生,萬病不求人,年老覓仙蹤。傳統不背離,西醫也套用,走向三原醫,醫學才成形。
1、毒:根據程度和輕重不同,凡各臟腑、各器官、四肢百骸病變,各種紅腫高起滲出、疼痛、細菌病毒等各種感染、無菌性炎症、理化或微生物毒素侵害,器官變性和機能失調,或漫腫無頭,腫脹疼痛者。毒可以發於內臟,也可以發於皮肉筋骨。有寒毒(暗紅色,不熱、漫腫無頭)和熱毒(紅腫高大)的不同。還有人體千種器官、各自症狀為主的毒。下面是毒的分類:
2、風毒:感冒(風寒、風熱),多侵及頭面眼目部,流涕、噴嚏、鼻塞伴有寒熱為主症。根據寒熱的多少,分為風寒或風熱型感冒。另外,皮膚的過敏引起的風團,風邪病毒引起的風疹等。
3、火毒:多發於頭面部,可見於眼目紅赤,可見於口舌生瘡,可見耳鳴耳聾眩暈。
4、熱毒:以發熱為主要症狀表現者,有寒或寒冷不重。因各種感染或機體免疫失調引起的變態反應,對身體損害很大,傷害最速,可引起心臟、腦神毒。
5、臟腑毒:臟腑定病位,加上毒的性質,就是診斷結論。
6、心、腦(神)毒:或有發熱,以神志失常為主要表現者,見心悸,胸悶,發熱,失眠,重則悸動不寧,稱為心毒;四肢抽動,頸項強直,眼目上吊, 多見於風毒或發熱後出現,古書上稱邪氣逆入心包,實為腦內腫毒或腦水腫。因心藏神,供血於腦,所以心臟受損、腦部神經受損的病變,可認為毒入心神。它又分心臟毒,腦毒,神經毒。
7、肺臟熱毒:見咳嗽,胸痛,咯痰或咯血,呼吸困難等。“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重則引起肺膿腫,中醫稱為肺癰。
8、胃腸道或肝臟毒性,稱為濕毒。有寒濕和濕熱的不同,在胃見嘔吐,噁心,泛惡。在腸道多腹瀉,腹痛。多因受自然界濕濁引起,宜芳香化濕,有明顯的熱症者,宜解毒利濕。肝病濕毒,多見於急慢性肝炎,呈毒性症狀者,有明顯熱象為濕熱,無熱為濕阻。
9、淋毒:多見於膀胱熱和急慢性腎炎,所見尿頻尿急尿痛症狀者,或伴有砂石,重則伴有水腫,發熱。病因古稱濕熱毒邪引起,治療清熱利濕。
10、瘡毒,多發於體表皮肉筋骨,以惡瘡、潰瘍為多見。發於內臟者,因臟腑腫脹引起,如肺癰,已見於肺毒中,腸癰,即闌尾炎、肝癰,盆腔炎等。腫瘤惡瘡的感染。
11、血(營)毒:多伴風毒或熱毒病中,血毒是以出血為主要表現者。若皮膚潮紅,或斑疹隱隱,為毒在營分,引起出血時即為毒在血分,即血毒。營血毒多伴有心煩或神志失常的病變。
12、 (瘟)疫毒:是急性烈性傳染病,各有其症狀特點,但大多以上面所見的毒邪為主。有癆毒(結核病)、瘧疾,非典、禽流感、黑熱病、愛滋病等。
13、寒毒:關節寒痛而腫,缺血性壞死,腹部寒痛。顏色發暗,喜溫怕涼,不紅而腫,久不癒合。
14、郁:郁就是郁滯不順、不通暢。分氣、血、痰、脂、濕、食、水、脂的不同,情志為氣鬱之首。簡單言之,郁就是不通,氣滯則脹滿,血瘀則痛而青,痰阻則咯痰不利,或喘而鳴,或竅蒙神迷;濕阻則身困苔膩,嘔吐腹痛腹瀉,食積不化則腹脹食少,噯腐。水停則胃腸有水聲,胸脅懸飲咳痛,或身體水腫。脂郁則出現脂肪肝、血脂高和心腦血管疾病,還多見於糖尿病的併發症。
15、 氣滯:以情志不暢,易受情緒因素誘發,見脹滿不舒,影響消化功能或身體各髒機能不暢。
16、 血瘀:以痛、青、脈絡紫滯、血管怒張或形成組織結塊等為主的病變。
17、痰阻:以痰阻咯出不順者,為有形之痰,或因癲疾等痰聲漉漉,伴神志障礙者,為心神之痰。或痰結引起腫大成核者。
18、 水腫:見於皮膚眼目水腫,或胸腔等身體組織各處的積液者。
19、食積、便秘:常見於消化不暢,或排便不暢。
20、 濕阻:以腹脹,食少,消化不良,苔膩身困,舌苔厚膩為主。
21、脂郁:包括血脂升高引起的血管硬化、供血不暢所出現的各種併發症。
22、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23、氣虛乏力,以倦怠疲乏為主表現。
24、 血虛,面色爪甲無華色,動則心悸;
25、陰虛表現為津液不足,乾燥或眼目乾澀,手足心熱為陰虛火旺;
26、 陽虛身冷,身體機能下降。或腹部冷痛,或肢體冷痛,或陽萎、疲乏身冷等各種以冷和機能下降為主要表現,(冷要排除風寒毒以外的症候)。寒而腫者為寒毒,寒而不腫者為陽虛,寒而痛者為寒中,有中風寒和中脾胃等不同。
有毒了,郁阻了,體質虛了,萬病叢生,不離其宗,根在毒郁虛。見知知源,毒郁虛,辯證容易。 辯證時做到三元合一,毒郁虛統盤考慮,用排除法,三元中還各有毒郁虛,綜合分析。理論溶合,象水一樣溶合體內,做到大道合一,上善若水,實現三元理論的最高境界。
臨證大鋼:根據病人的表現,辨別症候,先分是毒,是郁,還是虛,還是三者有二,或者兼俱。再細分是什麼毒?哪裡器官毒?是什麼郁?是氣鬱?血瘀?痰郁?濕郁?食積?水停?脂郁?分而治之。虛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分而治之。有毒則解毒。有郁則泄之行之暢之舒之達之活之,虛則補之。治病只有這三大法,沒有別的方法。導之、引之是什麼法?也是治郁之法也,余類仿此。
掌握以上三原,就是三元道!醫學盡之矣!要想全道,必須武術、醫道和《老子》的道。
一是道,道分陰陽,陰陽是總綱,一源有三歧,毒郁虛 。毒郁虛,病因又病機,辯證離不開,病有千萬種,不離毒郁虛。毒郁虛,是醫學的三元論,三元論的醫學,將升華陰陽二元論的中醫學.
毒郁虛,西醫的必學課,中醫大學生的提高課。業餘養生學中醫,學成快,容易用,效果好。此一節畢之矣! 西醫的各種檢查檢查方法是中醫診法的延伸和補充,要結合套用,不必排斥,如B超、CT是望診的發展,它豐富了中醫學的內容,生理病理學是醫學理論的發展。三元醫學都兼收而用之,是醫學的總括。
辨證容易: 例咳嗽病人,辯證分型在中醫內科中都分外感和內傷,外感分風熱、風寒、涼燥、溫燥引起的咳嗽,而內傷咳嗽又分肝火犯肺、痰熱阻肺、痰濕內阻、肺氣不足、肺陰不足等類型。因此,同一個病人,不同的醫生看了,得出不同的結論,辯證用藥都不一樣,這樣診斷用藥失誤的就多,辯證標準讓人看來就沒有統一性。讓西醫來學這個,真是頭痛,一個相同處方治相同的病,此人有效而別人沒效。而新醫三元道就不同了,病因、病理、診斷、辯證只有三種,對付咳嗽,只是解毒、化痰,化痰即祛郁,虛人無力有喘再補虛,治咳盡之矣!治療很多病,一毒統天下,三元統天下。辯證標準、用藥標準高度地統一,就沒有失誤的發生,任何醫生都會得出相同的診斷。
“讀書破萬卷,臨證卻茫然”,是中醫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好多同學為此改行,因為中醫的標準性難,辯證用藥難以把握,難以有同一的療效。中醫的辯證問題,是困擾醫生的大問題,也是制約治病效果的大問題。有了三元理論,如同黑暗之夜中,持鑰匙難找匙孔,突然明亮,茅埋頓開。原來中醫竟然是這樣!解決了幾千年留下的老問題。這樣,不論各種程度的中醫,學了新醫後,都忽然間感覺登堂入室,標準一致,人人能聽說明白,解決了中醫理論的現代化問題。
新易三元醫,中醫不學,不成中醫。西醫不學,不會治病。中西皆學,中西醫學走向統一。以後不存在中醫西醫,學過後皆為新易三原(元)醫。
病機只有三種:知之者,毒、郁、虛。萬病歸宗,今天合形。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剪枝蔓,立主幹,化繁為簡。
病情檢查和分析,參用西醫,現代檢查手段是中醫診斷的延伸。病情辨治,不離毒郁虛.這就是三原醫學新中醫的特點。
三元醫學理論套用要決:一是定病的性質,即分清毒郁虛,二是定病位 ,五臟、或病位加上病性毒郁虛一旦確定,就知道如何治療了.
註:參考文獻:
1 《三元理論基礎和套用舉例》, 武學文,見《中外醫療》第27卷,第09期,41頁,2008-03-21
2 《明白的三元論是醫學的終極模式》, 武學文,見《中外醫療》第26卷,第23期,64頁,2007-12-01
3 《三元醫學的病因病機和辨證學說》, 武學文,見《中國現代醫生》2008年3月中旬刊,第46卷,第8期,85頁。
4 《三元醫學的中藥分類淺論》, 武學文,見《光明中醫》2008年3月第23卷第3期(總第148期)3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