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

起居注

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講:”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後王。記注之職,其來尙矣。”從漢以後,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為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基本介紹

起源與發展,職官名稱,編撰方式,現存的起居注,

起源與發展

在中國,傳說最早的起居注是漢朝漢武帝時的《禁中起居注》。其後,在漢明帝時,也有《明帝起居注》,但這些起居注多為中國宮廷內部自行編撰,並未設有專職與專人來負責編撰。
起居注起居注
直到晉朝時,開始設立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員來編寫起居注,其後一直到清朝,各朝代都曾有起居注的撰寫;但是,由於動亂與本身未成為一個持續性的制度,在清朝以前的起居注,大部份均已不存。 在清朝,最早在清太宗和清世祖順治年間即有撰寫,但斷斷續續,直到清聖祖時才開始設立起居注館,由經筵日講官來專職編修起居注,其職位多由翰林院的官員兼任,起居注的制度,曾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因為黨爭而被清聖祖下令廢止,但又於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開始恢復編撰,此後,此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職官名稱

魏晉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監起居注”等官,掌侍從皇帝、記錄皇帝言行。隋代內史省(即中書省)設“起居舍人”。唐宋又於門下省設“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記皇帝言行。元代以給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專設起居注,後漸廢。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被送入宮中講解經史者)兼充,稱“日講起居注官”。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銘》:“賜進士及第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裁國史玉牒、同知制誥、起居經筵日講、通家侍生孔貞運頓首拜撰”。

編撰方式

負責修起居注的官員,在皇帝公開的各種活動中均隨侍在旁,因此起居註記錄的內容甚為廣泛,包括除了皇帝宮中私生活外的種種言行,其編撰方式,可以分別說明如下:首先是關於禮儀方面的記事或是行蹤,例如祭天、向皇太后問安等等。 再寫皇帝的聖旨。 次寫中央各部重要的奏摺、題本。 後寫地方大官的奏摺。同類的事情中,則以事務輕重為順序加以記載。

現存的起居注

在清朝以前,唯一較完整保存的是明神宗的《萬曆起居注》,由於有多種抄本傳世,故大部分的內容得以保存,而《大唐創業起居注》並不是真正的起居注。 此外,在清朝,由於輯佚學的盛行,黃奭從類書中,輯錄有多種的晉朝起居注。 由於年代較近,清代的起居注保存較為完整。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各藏有3000餘冊的清代起居注,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也藏有少量的起居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