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吳均詩作)

詠雪(吳均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的是江南特有的細雪,詩人名為詠雪,實為傷懷。首二句從微風搖動庭樹寫起,與近處入簾的細雪形成一遠一近的對比;三四句寫雪在空中和落到階上的不同,“如霧轉”和“似花積的比喻,形容江南細雪較準確;五六句寫落到樹上的雪,“徒看”二字情緒似乎不高;末二句道出零淚相思。全詩所描繪的畫面狹窄,但筆觸細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雪
  • 作者:吳均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漢魏六朝詩選》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雪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縈空:在空中縈繞、飄動。此處是寫雪花凌空盤旋之姿。
2.凝階:凝結於台階。
3.楊柳春:指楊柳發出綠葉。
4.桂枝白:指桂樹開花。
5.零淚:落淚。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微微的風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雪落入竹簾的縫隙。
她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著,而台階上凝積著如花美麗。
我無法看到院中楊柳發芽迎春,只見桂枝上發白,但那只是空蕩的樹枝而已。
傷心淚下,此情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而,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寄情山水風光,此詩即是詩人冬日於江南庭院中詠雪而作。且此詩名為詠雪,實為傷懷,詩人此時因盼春春不至而感傷,亦是由詩人此前受多方排擠、自身機遇難逢而致。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徵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作者立於簾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後。
首句寫風搖庭院之樹,是因樹動而知風,並且知是微風,顯然庭樹之動不同於大風下之搖動。次句的“細雪”與前面的“微風”相應,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點。“下簾隙”的“下”,正與風之微、雪之細相應,故能從竹簾縫隙中落入。
“縈空”二句寫雪在空中、階上之姿。這裡的“轉”為迴環飄動之意。雪縈繞於空中如霧一樣迴轉不定,這種狀態唯“細雪”才能有。因其“細”,故能“縈空”,似乎久飄不下;因其“細”,故迷朦“如霧”。“凝階”與“縈空”相對,但見“縈空”,但見階上之雪凝積如花,而不見其飄落。這與“下簾隙”不同。詩人立於簾下,見簾邊之雪,故知從簾隙落下。至於階上,已為白雪凝積,則不覺其飄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飄舞,階上之雪但只凝積,一動一靜,互不相涉。“似花積”既寫階上雪色,亦隱隱引出下二句。
作者寫空中、地上之後,目光復歸於居中的“庭樹”。“不見”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樹”展開。楊柳、桂樹均為庭樹中之一部分。“楊柳春”指葉綠,“桂枝白”指花發。時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楊柳未綠,則知桂枝之白為非花。從首句至此全是寫景,並且是詩人立於簾下所見之景。
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傷之情。末二句則直接展現詩人自我。“零淚”是傷懷的表現。有感如此,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自責多情若此,無益。直以此二句表現詩人的苦寂、孤獨之感。觸發詩人“相思”、“零淚”的是何物,詩中沒明確講。然而從前面對雪景的描繪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詩中先言“似花積”,又以“不見”春與“徒看”相對舉,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見非花之雪,不見春葉、春花。詩人的“相思”,就在於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嚮往,在於對“不見”的春之盼望,對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觀的假象的嘆惋,同時,也隱約透露出詩人對自己機遇難逢的感傷。

名家點評

銅陵日報社首席記者、銅都副刊採訪部主任許克錫:末兩句抒發自己雪中孤寂的心情。“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零淚”,落淚。詩人的相思之情此時無人可訴,禁不住潸然淚下,但這也只徒然苦了自己,有什麼益處呢?(《歷代題畫類詩鑑賞寶典》)

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年),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時的文學家、史學家。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稱讚。其詩清新,且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受梁武帝欣賞,任為奉朝請。著有《齊春秋》三十卷、注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等;有《吳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並未流傳下來。保留下來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