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陽道中遇大雪

《弋陽道中遇大雪》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弋陽道中遇大雪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陸游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弋陽道中遇大雪
我行江郊暮猶進,大雪塞空迷遠近;壯哉組練從天來,人間有此堂堂陣!少年頗愛軍中樂,跌宕不耐微官縛;憑鞍寓目一帳然,思為君王掃河洛。夜聽簌簌窗紙鳴,恰似鐵馬相磨聲;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
弋陽道中遇大雪

作品鑑賞

漫話古代詠雪詩 雪您囑端,晶瑩潔白牛充懂,象徵著純潔無瑕,象徵著美。雪,融化為水,滋潤花草,給大地著上春意,給人們帶來收穫。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便有“雨雪其雱”(《邶風·北風》)、“雨雪霏霏”(《小雅·採薇》)的詩句。其後,詠雪詩接踵而至,恰似“雨雪霏霏”,數不勝數,且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詠雪詩中有一些是純屬描寫雪景的。詩人在創作時猶如畫家寫生,手執畫筆飽蘸顏料,揮灑自如,盡興描繪具有美感意義的雪景圖。請看清代著名戲劇家洪昇的<雪望> :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後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乾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遷凶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詠雪詩中較多的是情景相生之作。這類詠雪詩又有兩種情形:
其一,“景”與“情”分別開來,以先寫景後抒情為常見。如唐代詩人高駢的<對雪> :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此詩前兩句描寫雪景,運用比喻傳神地描繪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匪鞏凳變白的狀態,也暗寫了淚斷幾樂詩人臨窗觀賞的經過。後兩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蓋“人間惡路歧”來表達詩人剷平人間罪惡的心愿。這裡,上文的描寫雪景為下文的抒發情感作了鋪墊,而下文的抒情則使上文的寫景有了著落,可以說,情由景起,景為情染。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唐代詩人王維的《雪中憶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其二,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說的“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①,“景”與“情”融為一體,不知何者為景,何者為情。請看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便是景中有情,情景“互藏其宅”,水乳交融,“妙合無垠”的。從表面看,這首詩猶如一幅風雪寒江獨釣圖:大雪紛飛,天昏地暗,群山不見鳥飛,眾路斷絕行人,只有一位漁翁披蓑戴笠,駕著一葉扁舟,在寒江獨釣。其實,它創造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②,風雪寒江獨釣圖中,分明蘊藉著詩人在政治革新失敗後不屈而又孤獨的情緒。讀之蘭辨海台,令人回味無窮,領略到“韻外之致”③,“味外之旨”④。像這樣情景交融的詠雪詩,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少,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劉長卿的《逢雪提戒幾宿芙蓉山主人》、張孜的《雪詩》、陸游的《弋陽道中遇大雪》等。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